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論 第五品 護正知▪P5

  ..續本文上一頁,將被人斥責,應舍棄這種行爲。

  

  92、食時不滿嘴 出聲大張口 坐時不伸足 雙手不搓揉

  

  吃東西時,不要一口塞得滿滿的、發出咂颚等聲音,東西還沒到嘴巴前,不要張開嘴巴。坐在座墊上時,不把雙腳或一只腳伸直。洗手時,雙手不一起揉搓以免洗手水濺得到處都是。

  

  93、單獨與他婦 莫共騎坐處 世間所不信 見詢後應舍

  

  一位沙彌或比丘的出家菩薩,不和其它的婦女共乘一匹馬,一頭大象等,亦不和非親之其它婦女共坐一床、一墊和共處一室。總之,所有會使世間人不信的行爲,無論是自己親身經曆、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都應該舍棄。如果自己不知道當地的風俗,則應詢問當地人士後,凡是不合當地風俗習慣的行爲,都應該舍棄。

  

  94、不單指示意 應以右全手 恭敬誠指示 示路亦如是

  

  需要爲他人指示時,不可只用一根手指示意,應該恭敬地稍稍舉起整只右手指示,指示道路也應該如此。

  

  95、手莫大揮擺 以微動出聲 彈指等示意 余者皆失儀

  

  在近處示意他人且沒有什麼必要時,手不要大肆揮動,只稍微動一下手示意、或用筆輕輕敲打發出〝達達〞的聲音、或僅用彈指等示意即可。因爲其余行爲,如:手大肆揮動、發出巨大響聲等,都是會讓他人産生不信的無約束行爲,所以應該舍棄。

  

  96、睡如佛涅槃 臥朝所欲方 睡前具正知 思惟明早起

  

  爲了恢複體力,半夜需要睡覺,睡覺時的姿勢要像叁界怙主佛陀即將涅槃的最後姿勢,右側而臥,右手放在右臉頰下,左手伸直放在左側大腿上,佛陀涅槃時臉是朝北方,但是現在我們則是朝自己想朝的方向,如朝著屋內、或放置佛像、經典,佛塔的方向入睡。睡前一定要具正知,回想今天白天的所作所爲,若有犯戒的過失,就要忏悔,要是沒有犯戒,就將此善根回向利他,並且要想:明天一大早(下半夜)就快快起床,精進念誦、禅定,要是這樣入睡,睡覺也成爲善事。

  

  

  (四)、明示圓滿修持的余支

  

  1、真正圓滿修持

  

  97、菩薩諸行儀 經雲無限量 其中修心行 必修至娴熟

  

  有關菩薩們發了菩提心後的學處行止,在大乘經典中說了無量無邊,像六度,菩薩叁戒,四攝法等。其中,初學菩薩最主要的是先修心,在沒有將心確實修好之前,應好好修持《入菩薩行論》中所說的修心之行。

  

  98、晝夜各叁次 誦讀叁聚經 依佛菩提心 余墮必清淨

  

  初學菩薩發菩提心之後,爲了不沾染菩提心戒的根本墮和支分惡作,應日夜各叁次,念誦忏悔罪業聚、隨喜功德聚和善根回向利他聚的《叁聚經》,又稱《菩薩忏罪經》。這樣念誦並且依止叁十五佛、菩薩聖衆和自己的菩提心,則墮罪的余支都將清淨,也就是說除了違犯菩薩戒的十八條根本墮(國王易犯的五條、大臣易犯的五條、庶民易犯的八條)以外,其余大大小小的全部惡作,都會因爲這樣念誦《叁聚經》,而得到清淨。

  

  99、自力或他力 何時行何事 皆當勤修學 經雲之學處

  

  無論是自己有自主權也好,或是聽命于其它衆生也好,行住坐臥任何階段,不管說法、聞法、思惟、修持做任何事,都依著寂天菩薩集佛經所說寫成的《入行論》中所講的菩薩學處,深信並努力修學。

  

  100、佛子菩薩衆 畢竟無不學 如是之智者 無不成福德

  

  一般而言,佛子菩薩們爲攝受有緣的徒衆,學習五大明中的工巧明和醫方明;爲折服邪說者,學聲明和因明;爲能通曉一切,學內明的經律論叁藏。除此之外,要是會五小明中的戲劇學,不會不知語言的種類;會韻律學,不會不知頌文;會辭藻學,不會不知詞彙名稱;會星象學,不會不知數學;會修辭學,不會不知修飾詞。像以上所說的十明,沒有一樣是菩薩不學的,爲了利他這些都是需要的,所以要學,像這樣學習安住的智者菩薩們,最後連走路、揮手都成爲福德之因。因此,要學習一切法,讓學得的本領不斷增加。

  

  101、直接或間接 所行唯利他 但爲衆生利 皆回向菩提

  

  爲徒衆們說法、布施財物,直接利益衆生;或將自己盡力聞思修、講學、辯經、著作所得的一切功德,回向給衆生,間接利他也可以。總之,不管是直接或是間接,除了利益衆生以外,絕不做其它自利的行爲。平常自己行六度、四攝法、菩薩叁戒、聞思修等一切善,于當前和未來爲了利他要證菩提的緣故,都叁輪體空地不斷回向。

  

  102、舍命亦不離 精通大乘義 持守菩薩戒 珍貴善知識

  

  修學大乘的學處需要依止具德的善知識。何謂精通大乘要義的具德善知識呢?就是指能令未獲菩薩戒者受菩薩戒、已獲者受持不違犯、令違犯者能精進于忏悔還淨等方法,且親證甚深空性之見並精通五道十地等廣大的論述,不但自己持菩薩戒,也能讓其它徒衆跟著持菩薩戒。總之,是戒律清淨 — 身語清淨;智慧清淨 — 精通教理;慈悲清淨 — 勤于利他,像這樣的具德善知識,弟子應依止不舍,縱使舍去自己的身命,也不違背善知識的教導和冒犯其心意。

  

  103、應如祥生傳 修學侍師法 此經及他典 應閱得了知

  

  應如何恭敬和依止的方法是出自《華嚴經》,如菩薩吉祥生童子和吉祥智慧女傳中說:「善男子,你以自己作病人想,善知識作醫生想,法作藥想,勤奮修學作療病想。」等依止上師的方法修學,應由閱讀吉祥生童子傳和其它大小乘經典,得知佛所說的依止上師法和聲聞的學處,並如法修學。

  

  104、經中有學處 故應閱經藏 首當應閱讀 聖虛空藏經

  

  經典中紀錄著,未獲菩薩戒者受戒、已受戒者受持不違犯、違犯者忏悔還淨法等學處,因此應該閱讀諸經典,在諸經典中,應當先看《虛空藏菩薩經》。因爲在這部經典裏,詳細說明違犯菩薩戒的十八根本墮和違犯時忏悔還淨的方法。

  

  105、學處集要論 務必再叁讀 其中詳廣示 何故恒需修

  

  爲什麼菩薩們要恒常修持呢?在寂天菩薩他自己寫的《學集論》中有詳細的說明,因此,務必一再閱讀這部論典。

  

  106、或時閱精簡 一切經集要 龍樹二論典 亦應勤閱讀

  

  或者,有時也要閱讀比《學集論》更簡要,由寂天菩薩集自大乘經典的《經集論》,此外,聖龍樹著的《學集》和《經集》二部論典,也應該勤于閱讀。

  

  107、經論所未遮 皆當勤行持 爲護世人心 實行所見戒

  

  總集佛經要義的《學集論》和《經集論》中,所沒有製止的菩薩學處,都應徹底行持。總之,爲了防護世間人不信之心,凡是在《學集論》和《經集論》中所見到的菩薩學處,都依其義如實行持。

  

  

  2、總攝品義

  

  108、再叁細觀察 身心諸狀況 僅此簡言之 即護正知義

  

  總而言之,僅是菩薩一再觀察自己身體行住坐臥的行爲舉止,和心中生起的種種念,是善是惡,或不善不惡,就是護正知品所說的內容 — 護正知的涵意。

  

  109、彼等應身行 徒說豈能成 僅誦醫療籍 病患獲益否

  

  身口意叁門應如實行持所說的這些學處,光只是嘴巴說耳朵聽,應該這樣做、應該那樣做,又如何能完成所要完成的事呢?譬如醫生來到病患的枕邊,僅在耳朵旁念誦醫療典籍而不給藥,病人能獲益嗎?這兩者的道理是一樣的。

  

  

  二、品名

  入菩薩行第五品 — 護正知。

  

  

  

  

《入菩薩行論 第五品 護正知》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