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品 忍辱
這一部論的內容,宣說菩薩發菩提心後六度的修持,前叁品講了部分的布施波羅蜜,第四品、第五品則講持戒波羅蜜,現在是第叁部份,講斷舍菩提心的違緣 ─ 忿怒,修忍辱品。
一、內容
(一)、去除忿怒的理趣
1、一瞋能摧毀 千劫所積施 供養善逝等 一切諸善行
世間的成住壞空各經二十個中劫,合起來一共有八十中劫,稱爲一大劫。在一千個大劫中,身語意叁門所累積的布施、供佛、持戒等一切善行功德,也就是身和語的布施、持戒等,不具有前行發菩提心、正行無得、結行回向的叁殊勝法,與世間福德一致的所有善行,會因爲內心對一位菩薩生一次氣而全部被摧毀。經論中說其摧毀的情形是:來世定當受報的善根變成再來世以後才感其果報的善根,還有,像《入中論》裏依《文殊神變經》的意旨說:「摧毀百劫所積善根」,這是對凡夫衆生生氣的果報,在這裏說摧毀千劫累積的善根,是針對果位低的菩薩對果位高的菩薩生氣,或是未發菩提心的凡夫對菩薩生氣而說的,所以這兩種說法並沒有沖突矛盾。
2、無罪如瞋恚 無苦行如忍 故應以諸法 努力修忍辱
能摧毀自己過去所積善根的罪惡中,沒有像瞋恚那麼大的,而要斷除像瞋恚這麼大罪惡的對治法,也沒有其它像忍辱這麼大的難行善根。因此,他人對我的傷害,應用以下將說的種種方法,努力不斷地修忍辱。
3、若持瞋惱心 意不嘗寂靜 喜樂亦難獲 難穩不成眠
這是指不修忍辱的過失,若對傷害自己的人持著瞋恚不悅的惡心念,自己的心也絕對嘗不到痛苦平息的禅定等樂。如此,今生和來世的心將得不到喜悅,身也不安樂,不但這樣,最後連晚上也睡不著覺,心將無法穩定,瞋恚有這許多的過失。
4、有人因財敬 依靠施恩者 彼等亦攻擊 易怒之人主
主人若是易怒,有被仆人屬下殺害的危險,有人因人主長官的恩施衣食財物或恭敬而依靠他,但是這些屬下也會攻擊那易怒的主人直到主人死亡,這也是瞋恚的過患産生的。
5、瞋令親友厭 雖施亦不依 總之不會有 因瞋而安樂
瞋恚將會使親戚朋友不高興而離棄自己,雖然有時自己也施予衣食想要聚衆,但是因自己易怒的缺點,他們也不會前來依止。總之,世間上是絕對不會有心裏生起猶如毒蛇般的瞋恚而感到快樂的,因此要去除瞋恚。
6、瞋敵能招致 彼等諸痛苦 策勵滅瞋者 快樂今後世
瞋恚是自己的敵人,而且是最壞的敵人,這瞋恚大敵摧毀自己心續中的善根,並且因爲它的過失,下一世將墮到地獄。總之,今生和來世瞋恚之敵都給身心製造許多痛苦。一個人借著策勵滅除心中的瞋恚,借著修忍辱的力量,把上面所說的這些過患都消除後,不但今生內心快樂,而且來世身心也會得到快樂。
7、強行我不欲 或撓吾所欲 得此不樂食 瞋盛則毀我
有人做了我所不願意的事,例如:毆打我和我的親人、讓我的敵人快樂、障礙我以及我的親人,讓我們得不到想要的利養恭敬、幫助我的敵人使其免受傷害,自己基于此而産生不快樂。由此,以下將提到二十四種修忍辱的對象,其中的任何一個都可以讓我們先得到使心生起瞋恚、不快樂的惡食之後,瞋恚再依此不斷增盛,最後則摧毀了自己心續中布施、供養等的善根。瞋恚具有這樣的過失。
8、故吾應斷除 瞋敵之糧食 此敵唯害我 更無其它事
因此,當瞋敵的食物(心不快樂)一萌芽,我就應該斷除它。需要斷除的原因就像以下所說的,它除了摧毀我過去所累積的善根和導致我來世墮到惡道等的傷害以外,這個自己心中的瞋恚敵人沒有半點其它的事。
9、無論任何事 不擾歡喜心 不悅阻願成 諸善被毀損
不管遇到什麼情境,我都不會讓對治不高興的歡喜之心,被瞋恚擾亂。對傷害我的人發怒、做出不高興的舉動或有不高興的想法,不但自己長久以來想做的事無法完成,甚至連自己心續中過去所累積的一切善根也都被損毀。
10、若使可補救 有何不歡喜 若使無有救 不悅有何益
敵人傷害我,要是有補救的方法,就像一個銅瓶雖然砸壞了,但仍然可以修補,那麼對敵人有什麼可以生氣不高興的呢?因爲它還可以補救啊!要是已經傷害了,沒有補救的方法,那就像一只打破的陶瓶,如是對已經造成的傷害感到不高興,又有什麼利益呢?因爲那已是不可挽救的。
(二)、修忍辱
1、認識修忍辱的境
11、不欲吾與友 受苦遭輕蔑 粗言不雅語 于敵則反是
認識對什麼境修忍辱:身體遭受傷害産生痛苦、被欺淩傷心、別人當面說惡語、背後說不好聽的話,這四種情形是自己和親友們所不想遇到的,自己有四種、親友們有四種,合起來一共有八種修忍辱的境;于敵人則是相反,我的敵人身體安樂、獲得心所想要的利養恭敬、得到當面的贊歎和背後的美言,這四種也是自己所不願意的,跟上面的八種合起來,有十二種修忍辱的心所不願意境。另外,障礙心所想要的也有十二種:自己和自己親友們身體想要的愉悅快樂、心所想得的利養恭敬、當面的贊歎和背後的美言,對以上八種加諸障礙;而于敵人又是相反的,想要敵人身體遭受傷害産生痛苦、被欺淩傷心、被當面說惡語、背後說不好聽的話,對這四種情形加以障礙。像這樣障礙意欲的境有十二種,加上前面十二種不願意的境,一共有二十四種修忍辱的境。如再細分,二十四種的每一種又可分爲過去已發生、現在正發生、未來將發生,那又變成七十二種了,這些都是修忍辱的境,不管遇到其中哪一種情況,菩薩都不應起瞋心,要如實修忍辱。
2、實際修忍辱
(1)、對所不想要的修忍辱
A、接受自己的痛苦修忍
(A)、接受苦的忍
12、樂因偶爾生 苦因何其多 無苦無出離 故心堅定受
自他身心快樂的因,像利養恭敬、贊歎美言等,偶爾才産生。然而令身心痛苦的因卻有很多,像生病、遭人毆打、聽到粗言惡語等種種,都是我們不想要的,這是輪回的特性。一般來說,輪回特性的總集 ─ 痛苦,是必須要有的。若是根本沒有痛苦,那麼想從叁界輪回解脫的出離心就不會生起,因此心要堅定的承受,就算有痛苦,那也是出離的激勵者、善的引導者、罪惡的消除者,一定要有這樣的認識。
13、信天妃伽那 無義忍燒割 爲求解脫故 何故我畏懼
那些信仰自在天妃(又稱欲界天女)的外道們,從上面朝著代表自在天妃的叁叉戟尖端跳下自殺、跳入火供的火中自殺,還有伽那巴地方的外道們,自诩想成爲梵天,在日蝕和月蝕的時候,砍下自己的四肢和頭自殺等等,像這些無意義的感受也能如此忍受,那麼爲了獲得解脫涅槃的果位,我在修學菩薩的學處時所産生的痛苦,又爲什麼要害怕呢?不應該害怕退縮!應該忍耐、承受痛苦才是。
14、熟習不成易 此事絕非有 故因習小害 大害亦能忍
以爲痛苦帶來艱困而無法忍受,其實痛苦是能忍受的,只要去熟練它,一旦熟練後,沒有不容易的事。因此,一開始修心時,初學菩薩應先忍受小小的傷害,熟練以後,往後所有的大傷害也能忍受,就像這樣去做。
15、蛇及虻蚊噬 饑渴等苦受 以及疥瘡等 小苦豈不見
需要熟練的小傷害是什麼呢?豈不見平常都要忍受,像蛇、虻蚊等的叮咬、食物稍微缺乏的饑餓、缺乏飲料的口渴等痛苦的感受,以及疥瘡的癢、跳蚤、臭蟲叮咬等無關緊要的小痛苦?這些都要學習習慣它。
16、于寒暑風雨 病縛捶打等 我不應脆弱 若弱害反增
夏天的炎熱、冬天的寒冷、下大雨、刮大風等,以及氣、膽、涎的輕重病,被官府扣上腳鐐手铐、他人用石頭木棍捶打我,這些時候我都應該忍耐、承受,不能脆弱得經不起痛苦。如果小小的傷害不忍耐而加以回報,那麼傷害的苦受將會不斷增加,以致無法忍受。
17、有人見己血 勇氣更增強 有人見他血 驚嚇複昏厥
舉例來說,有些個性勇敢的人和仇敵爭鬥時,看到自己的身體被敵人的武器擊中受傷流血,心中的勇氣會更強;有些人卻是自己沒受傷,只是看到別人爭鬥受傷流了一點血,就害怕得昏倒了。
18、此乃心性堅 怯弱之所致 是故無顧害 不爲諸苦毀
像這樣,前者是因過去心性慣于勇敢,而後者是慣于膽小怯弱所致。因此,現在修學菩薩學處的時候,對所産生的寒熱饑渴等任何痛苦傷害,要逐漸地不在意,使得諸苦無法侵害、障礙自己在菩薩道上的修持,應該不斷地像這樣修持。
19、智者縱遭苦 不攪心之喜 奮戰諸煩惱 彼時多傷害
精通修持的菩薩們,不管眼前發生任何瑣碎的傷害,也不讓那不高興或是瞋恚沾染自心的喜悅。與一般凡夫敵在戰場上作戰時,雖有很多的死傷,但是我們會不顧這些死傷,仍然繼續作戰,就像這個例子一樣,現在修學菩薩道,忍辱等對治法與瞋恚等諸煩惱作戰時,自己一定會遇到很多傷害,那是因爲過去世所造的惡業,因現在修行得力而快速提前成熟,所以有可能産生很多的傷害。對這些傷害,應該不要在意。
20、不顧諸苦已 摧毀瞋等敵 勝彼乃勇士 其余爲殺屍
不顧一切忍受寒冷、饑渴、生病等一切痛苦後,摧毀瞋恚、嫉妒、競爭、我慢等的煩惱敵,能戰勝所要斷除的負面煩惱,這才是威武有力的勇士,其余那些殺人、宰馬等世間所稱的勇士,都只是像砍殺屍體一般,因爲那只是殺了閻羅王將要殺的或是已經殺了的而已,是差勁的勇士。
21、苦尚有功德 厭離除驕慢 悲愍…
《入菩薩行論 第六品 忍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