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叁品 受持菩提心
一、內容
(一)、前行法
1、對治嫉妒之法 ─ 隨喜
(1)、隨喜世間福德之善根
1、欣樂而隨喜 一切衆有情 息苦諸善行 苦者住安樂
衷心地隨喜上中下等一切衆生,雖不具菩提心也不爲順解脫分所攝,但能止息地獄、餓鬼、畜生道寒熱饑渴等苦的叁門有漏善,並衷心隨喜,因爲此等世間善令痛苦衆生得生人天道,身心暫時稍具快樂的果。
(2)、隨喜聲聞緣覺解脫的善根
2、隨喜積聚善 成爲菩提因 隨喜衆有情 實脫輪回苦
衷心地隨喜,聲聞緣覺菩提果的聞思修善因,也衷心隨喜,聲聞緣覺根器的有情,暫時從輪回的痛苦中真正解脫,獲得阿羅漢、麟角喻獨覺、部行獨覺的果。
(3)、隨喜大乘善根
3、隨喜佛菩提 佛子諸果地 亦複樂隨喜
令衆安樂之 發心福善海 及諸饒益行
我高興地隨喜,救護輪回衆生苦的佛陀們具叁身、智慧、功德的究竟菩提果,以及菩薩十地的善根功德的暫時果。又隨喜大乘集聚于心意和行爲上的善根,隨喜心意上那福善像大海般,欲令衆生獲得暫時或究竟都安樂的菩提發心,亦隨喜行爲上以六度、四攝法利益一切衆生的菩薩行。
2、對治舍法業之法 ─ 請轉*輪
4、合掌敬祈請 十方一切佛 爲利苦昧衆 燃亮正法燈
過去,吾等導師釋迦牟尼佛成佛後,七七四十九天沒有說法,在那時,具頂髻梵天和帝釋天,以千輻金輪和右旋白螺爲禮物,獻給釋迦牟尼佛,祈請佛陀轉*輪。我也同他們一樣,雙手合掌口中祈請十方無邊之諸佛,請爲被痛苦逼迫且心極昏昧、不知舍苦因惡業和行善的叁界衆生們,點燃無上正法之燈。
3、對治不恭敬佛之法 ─ 請佛不入涅槃
5、佛欲入涅槃 合掌速祈請 住世無量劫 不令衆生盲
過去,吾等導師釋迦牟尼佛在將近八十歲時,即欲入涅槃,那時鐵匠子尊大居士一再祈請佛陀不要入涅槃。就有如此般,凡說法度衆因緣已盡欲入涅槃的戰勝四魔諸佛世尊,我雙手合掌,口中祈請:「若佛入涅槃,衆生將成無眼瞎子,祈請佛陀不要置衆生于眼盲而不顧,住世無數劫爲衆生說法。」如是一再地祈請。
4、所修一切善爲利他而回向發願
6、如是此作爲 所積一切善 願除衆有情 一切諸痛苦
如第二品所說的供養、頂禮、皈依和忏悔罪業,第叁品的隨喜、請轉*輪、請佛住世不入涅槃等,這一切前行法修完之後發願,願以自己這樣做的所有善根功德,消除等虛空一切衆生身心所有的痛苦。
7、直至諸有情 疾病痊愈前 願爲醫與藥 並作看護士
世間上凡有氣、膽、涎等等疾病的衆生,在他們病愈之前,我願成爲治愈疾病的藥物、醫術精湛的醫生、和看護無人照顧的可憐病人的護士。
8、願降飲食雨 解除饑渴難 饑馑劫難時 願己成飲食
願自己將來化成長養衆生的食物和飲料,如下雨般的降在衆生面前,去除饑渴的苦難。中劫歲數遞減,到末期時將有瘟疫、饑馑和刀兵劫,當遭逢此饑馑劫時,願自己化成食物和飲料,出現在衆生的面前。
9、于貧困有情 願成無盡藏 願現諸資具 百貨呈彼前
對于貧困的有情,願自己化成受用無盡的寶藏,他們所需的種種資具都能變現在他們面前。
10、爲利有情故 不吝盡施舍 身體與受用 叁世一切善
自己所需要、所珍視愛惜的身體,以及所享用的種種食物、衣服、住宅、臥具等,以及過去已做、現在正在做、未來應該做的叁世一切善,爲了利益所有如母衆生,沒有絲毫貪戀、執著,毫不吝惜地完全施舍。
11、盡舍無憂苦 吾心成涅槃 死時一切舍 施衆最殊勝
爲利益衆生,將自己的身體、受用和善根全部施予衆生,未來我將獲得不住涅槃的果位,這是因爲自心的終極意願是爲利益殊勝田的衆生,而修持不住涅槃果位的緣故。當死亡時,自己所擁有的身體、受用等雖不想舍,也一定會與死亡同去,所以若是現在自己有自主權的時候,就將自己的身體、受用和善根全部施予衆生,這是最殊勝的。對于衆生而言,能令他們因而獲得暫時和究竟的利益,對于自己而言,因利他的緣故,有一天將能獲得涅槃果。
12、我已將此身 隨順施有情 任衆心所欲 恒常殺罵打
我已經將自己的身體,毫無猶豫地施予一切有情,隨衆生高興使用,從今以後,衆生有權力經常殺我、罵我、打我、損惱我,他們愛怎麼做就怎麼做,這是除去對自己的身體有自主權的想法。
13、吾身雖被戲 或爲譏損因 然身既施已 珍惜複何爲
雖然其它衆生以我的身體作爲玩弄的對象,或損惱、或作爲笑料取笑,但是,我已將這個身體毫無猶豫地施予一切衆生,今後還維護、愛惜、執著它作什麼呢?
14、無害彼之業 令身盡爲之 願緣遇我者 無有無義時
令我所布施給衆生的身體,做任何不傷害他們的善業,願遇到我的任何衆生,不管什麼時候都具有意義。
15、任誰緣我者 生瞋或生信 願此恒成爲 成辦諸事因
無論賢愚敵友任何一位衆生,因遇到我而生氣或生起淨信心、親近心等任何心態,願此心態恒常成爲這些衆生成辦一切事的因。
16、願諸譏謗我 或余傷害我 或諷刺我者 皆具菩提緣
有些衆生譏笑我,或是傷害、損惱我的身心,或當面、或背後諷刺我,不管如何都可以,願他們都具有證菩提的福份。總之,不管是敵、非敵非友的任何一個人,辱罵、捶打、乃至殺害我,無論怎麼做,都願他們具有證得無上菩提果的福份,我們要一而再、再而叁地如此發願、修心。
17、願爲依怙者 路人之引導 並作渡者舟 船筏和橋梁
願自己成爲其它衆生所受用的人和事物,若有衆生無依無怙,願自己是他們的救怙者;對于那些行遠路又路況不熟者、迷路者、走錯路者,願自己是他們的向導;對于那些想渡越江海者,願自己成爲他們所需的舟楫、船筏和橋梁等任何工具。
18、求島化成島 欲燈化爲燈 覓床化作床
凡需仆從者 願我成彼仆
對于那些長時間航行海上,想覓求一園林陸地者,願自己化爲一個有花、草原、樹木的美麗陸地;對于住在黑暗地方而想要油燈者,願自己化爲油燈;對于那些遠遊,缺乏住處臥具者,願自己化爲住處和柔軟的臥具;願己成爲那些想要侍從者的仆從。
19、願成如意寶 妙瓶與明咒 靈藥如意樹 滿願如意牛
願于貧窮者前,成爲想要什麼就能如願獲得的如意寶;願成爲地底的寶瓶和持明咒者修持的妙寶瓶,只要將手伸進去就能拿到心裏想要的東西;也願成就想飛天就飛天、想入地就入地、想行于水面就行于水面、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的明咒;也願成爲治愈氣、膽、涎所集惡疾的靈藥;在北俱盧洲,當衆生化生的同時會有一棵樹,能供應一生所想要的物質,也願自己成爲這樣的如意樹;西牛貨洲的牛,能滿足衆生所欲,也願成爲這樣的如意牛。
20、願爲四大種 虛空般恒常 爲無量衆生 多種必需品
願成爲作用廣大,爲衆生所依處基礎的大地、去除幹旱的濕水、令成熟和溫暖的火、使搖動的風等四大種,以及由四大所成的色聲香味觸等事物,願由此種途徑利益衆生,又願如空的虛空不會改變般的恒常,成爲無數衆生所需的多種生活要素,如衣、食、住處、臥具等等。這是發希望作用廣大之願。
21、直至盡虛空 一切有情界 皆證涅槃果 願爲生存因
就如上所說,直到遍虛空有情界獲得不住輪涅二邊的涅槃果,不論什麼時候,願自己都化爲維持他們生存的要素。這是時間和對象無差別的發願。
(二)、正行承諾
這一段就是講自心如何真正受取善心念菩提心的方法。發菩提心分小乘發心和大乘發心兩種,一般小乘發心有阿羅漢果的發心、緣覺果的發心和佛果的發心,這派現在已經沒有了。
至于大乘的發心,有瑜伽行唯識派和中觀派兩種。唯識派是至尊彌勒菩薩的教派,無著大阿阇黎追隨他,唯識派的發心乃出自無著所寫的《瑜伽師地論》中的菩薩地和八戒居士皎月所著的《律儀二十頌》;中觀派是至尊文殊菩薩的教派,聖龍樹大阿阇黎追隨其後,之後由寂天菩薩所寫,《入行論》中所講的儀規和印度惹大利班智達所著的都是中觀派,主要是依據《華嚴經》。總之,現在在這兒講的受持菩提心的儀軌是中觀派。
于中觀派受持菩提心戒時,首先,跟誰受呢?在《入行論》本頌中說:「常時跟隨的善知識是通達大乘教義和持守菩薩殊勝律儀者,縱使舍去自己的生命也不離開這樣的善知識。」此處所說的就是合格具相的善知識,如此上師善知識,他自己受持菩提心戒後,沒有違犯且安守菩薩學處,具悲心攝受弟子而且有攝受能力,在傳戒時能將字義說清楚,讓受戒者明白,就是要依止這樣的上師善知識受持菩薩戒。若是尋找不到這樣的上師,或是在前往依止的途中會有生命的障礙時,在沒有合格上師受戒的地方,要是自己知道該怎麼受,也可以自受,觀想諸佛菩薩真正安住在前面的虛空中,在他們的面前,自己依著前行、正行、結行的儀軌如法受持,這是唯識和中觀派都認可的受持方法。
所受持的是什麼呢?是菩提心的律儀戒、攝善法戒和饒益衆生戒等叁戒。若是有能力叁戒都守,就同時受叁戒,如法守護;若是沒有這樣的能力,就先受律儀戒中的某幾條,加以守護。
受持的時間多久呢?若是有能力,就從受菩提心戒開始,直至證菩提間都…
《入菩薩行論 第叁品 受持菩提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