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品 受持菩提心
一、内容
(一)、前行法
1、对治嫉妒之法 ─ 随喜
(1)、随喜世间福德之善根
1、欣乐而随喜 一切众有情 息苦诸善行 苦者住安乐
衷心地随喜上中下等一切众生,虽不具菩提心也不为顺解脱分所摄,但能止息地狱、饿鬼、畜生道寒热饥渴等苦的三门有漏善,并衷心随喜,因为此等世间善令痛苦众生得生人天道,身心暂时稍具快乐的果。
(2)、随喜声闻缘觉解脱的善根
2、随喜积聚善 成为菩提因 随喜众有情 实脱轮回苦
衷心地随喜,声闻缘觉菩提果的闻思修善因,也衷心随喜,声闻缘觉根器的有情,暂时从轮回的痛苦中真正解脱,获得阿罗汉、麟角喻独觉、部行独觉的果。
(3)、随喜大乘善根
3、随喜佛菩提 佛子诸果地 亦复乐随喜
令众安乐之 发心福善海 及诸饶益行
我高兴地随喜,救护轮回众生苦的佛陀们具三身、智慧、功德的究竟菩提果,以及菩萨十地的善根功德的暂时果。又随喜大乘集聚于心意和行为上的善根,随喜心意上那福善像大海般,欲令众生获得暂时或究竟都安乐的菩提发心,亦随喜行为上以六度、四摄法利益一切众生的菩萨行。
2、对治舍法业之法 ─ 请转*轮
4、合掌敬祈请 十方一切佛 为利苦昧众 燃亮正法灯
过去,吾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成佛后,七七四十九天没有说法,在那时,具顶髻梵天和帝释天,以千辐金轮和右旋白螺为礼物,献给释迦牟尼佛,祈请佛陀转*轮。我也同他们一样,双手合掌口中祈请十方无边之诸佛,请为被痛苦逼迫且心极昏昧、不知舍苦因恶业和行善的三界众生们,点燃无上正法之灯。
3、对治不恭敬佛之法 ─ 请佛不入涅槃
5、佛欲入涅槃 合掌速祈请 住世无量劫 不令众生盲
过去,吾等导师释迦牟尼佛在将近八十岁时,即欲入涅槃,那时铁匠子尊大居士一再祈请佛陀不要入涅槃。就有如此般,凡说法度众因缘已尽欲入涅槃的战胜四魔诸佛世尊,我双手合掌,口中祈请:「若佛入涅槃,众生将成无眼瞎子,祈请佛陀不要置众生于眼盲而不顾,住世无数劫为众生说法。」如是一再地祈请。
4、所修一切善为利他而回向发愿
6、如是此作为 所积一切善 愿除众有情 一切诸痛苦
如第二品所说的供养、顶礼、皈依和忏悔罪业,第三品的随喜、请转*轮、请佛住世不入涅槃等,这一切前行法修完之后发愿,愿以自己这样做的所有善根功德,消除等虚空一切众生身心所有的痛苦。
7、直至诸有情 疾病痊愈前 愿为医与药 并作看护士
世间上凡有气、胆、涎等等疾病的众生,在他们病愈之前,我愿成为治愈疾病的药物、医术精湛的医生、和看护无人照顾的可怜病人的护士。
8、愿降饮食雨 解除饥渴难 饥馑劫难时 愿己成饮食
愿自己将来化成长养众生的食物和饮料,如下雨般的降在众生面前,去除饥渴的苦难。中劫岁数递减,到末期时将有瘟疫、饥馑和刀兵劫,当遭逢此饥馑劫时,愿自己化成食物和饮料,出现在众生的面前。
9、于贫困有情 愿成无尽藏 愿现诸资具 百货呈彼前
对于贫困的有情,愿自己化成受用无尽的宝藏,他们所需的种种资具都能变现在他们面前。
10、为利有情故 不吝尽施舍 身体与受用 三世一切善
自己所需要、所珍视爱惜的身体,以及所享用的种种食物、衣服、住宅、卧具等,以及过去已做、现在正在做、未来应该做的三世一切善,为了利益所有如母众生,没有丝毫贪恋、执着,毫不吝惜地完全施舍。
11、尽舍无忧苦 吾心成涅槃 死时一切舍 施众最殊胜
为利益众生,将自己的身体、受用和善根全部施予众生,未来我将获得不住涅槃的果位,这是因为自心的终极意愿是为利益殊胜田的众生,而修持不住涅槃果位的缘故。当死亡时,自己所拥有的身体、受用等虽不想舍,也一定会与死亡同去,所以若是现在自己有自主权的时候,就将自己的身体、受用和善根全部施予众生,这是最殊胜的。对于众生而言,能令他们因而获得暂时和究竟的利益,对于自己而言,因利他的缘故,有一天将能获得涅槃果。
12、我已将此身 随顺施有情 任众心所欲 恒常杀骂打
我已经将自己的身体,毫无犹豫地施予一切有情,随众生高兴使用,从今以后,众生有权力经常杀我、骂我、打我、损恼我,他们爱怎么做就怎么做,这是除去对自己的身体有自主权的想法。
13、吾身虽被戏 或为讥损因 然身既施已 珍惜复何为
虽然其它众生以我的身体作为玩弄的对象,或损恼、或作为笑料取笑,但是,我已将这个身体毫无犹豫地施予一切众生,今后还维护、爱惜、执着它作什么呢?
14、无害彼之业 令身尽为之 愿缘遇我者 无有无义时
令我所布施给众生的身体,做任何不伤害他们的善业,愿遇到我的任何众生,不管什么时候都具有意义。
15、任谁缘我者 生瞋或生信 愿此恒成为 成办诸事因
无论贤愚敌友任何一位众生,因遇到我而生气或生起净信心、亲近心等任何心态,愿此心态恒常成为这些众生成办一切事的因。
16、愿诸讥谤我 或余伤害我 或讽刺我者 皆具菩提缘
有些众生讥笑我,或是伤害、损恼我的身心,或当面、或背后讽刺我,不管如何都可以,愿他们都具有证菩提的福份。总之,不管是敌、非敌非友的任何一个人,辱骂、捶打、乃至杀害我,无论怎么做,都愿他们具有证得无上菩提果的福份,我们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如此发愿、修心。
17、愿为依怙者 路人之引导 并作渡者舟 船筏和桥梁
愿自己成为其它众生所受用的人和事物,若有众生无依无怙,愿自己是他们的救怙者;对于那些行远路又路况不熟者、迷路者、走错路者,愿自己是他们的向导;对于那些想渡越江海者,愿自己成为他们所需的舟楫、船筏和桥梁等任何工具。
18、求岛化成岛 欲灯化为灯 觅床化作床
凡需仆从者 愿我成彼仆
对于那些长时间航行海上,想觅求一园林陆地者,愿自己化为一个有花、草原、树木的美丽陆地;对于住在黑暗地方而想要油灯者,愿自己化为油灯;对于那些远游,缺乏住处卧具者,愿自己化为住处和柔软的卧具;愿己成为那些想要侍从者的仆从。
19、愿成如意宝 妙瓶与明咒 灵药如意树 满愿如意牛
愿于贫穷者前,成为想要什么就能如愿获得的如意宝;愿成为地底的宝瓶和持明咒者修持的妙宝瓶,只要将手伸进去就能拿到心里想要的东西;也愿成就想飞天就飞天、想入地就入地、想行于水面就行于水面、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的明咒;也愿成为治愈气、胆、涎所集恶疾的灵药;在北俱卢洲,当众生化生的同时会有一棵树,能供应一生所想要的物质,也愿自己成为这样的如意树;西牛货洲的牛,能满足众生所欲,也愿成为这样的如意牛。
20、愿为四大种 虚空般恒常 为无量众生 多种必需品
愿成为作用广大,为众生所依处基础的大地、去除干旱的湿水、令成熟和温暖的火、使摇动的风等四大种,以及由四大所成的色声香味触等事物,愿由此种途径利益众生,又愿如空的虚空不会改变般的恒常,成为无数众生所需的多种生活要素,如衣、食、住处、卧具等等。这是发希望作用广大之愿。
21、直至尽虚空 一切有情界 皆证涅槃果 愿为生存因
就如上所说,直到遍虚空有情界获得不住轮涅二边的涅槃果,不论什么时候,愿自己都化为维持他们生存的要素。这是时间和对象无差别的发愿。
(二)、正行承诺
这一段就是讲自心如何真正受取善心念菩提心的方法。发菩提心分小乘发心和大乘发心两种,一般小乘发心有阿罗汉果的发心、缘觉果的发心和佛果的发心,这派现在已经没有了。
至于大乘的发心,有瑜伽行唯识派和中观派两种。唯识派是至尊弥勒菩萨的教派,无着大阿阇黎追随他,唯识派的发心乃出自无着所写的《瑜伽师地论》中的菩萨地和八戒居士皎月所着的《律仪二十颂》;中观派是至尊文殊菩萨的教派,圣龙树大阿阇黎追随其后,之后由寂天菩萨所写,《入行论》中所讲的仪规和印度惹大利班智达所着的都是中观派,主要是依据《华严经》。总之,现在在这儿讲的受持菩提心的仪轨是中观派。
于中观派受持菩提心戒时,首先,跟谁受呢?在《入行论》本颂中说:「常时跟随的善知识是通达大乘教义和持守菩萨殊胜律仪者,纵使舍去自己的生命也不离开这样的善知识。」此处所说的就是合格具相的善知识,如此上师善知识,他自己受持菩提心戒后,没有违犯且安守菩萨学处,具悲心摄受弟子而且有摄受能力,在传戒时能将字义说清楚,让受戒者明白,就是要依止这样的上师善知识受持菩萨戒。若是寻找不到这样的上师,或是在前往依止的途中会有生命的障碍时,在没有合格上师受戒的地方,要是自己知道该怎么受,也可以自受,观想诸佛菩萨真正安住在前面的虚空中,在他们的面前,自己依着前行、正行、结行的仪轨如法受持,这是唯识和中观派都认可的受持方法。
所受持的是什么呢?是菩提心的律仪戒、摄善法戒和饶益众生戒等三戒。若是有能力三戒都守,就同时受三戒,如法守护;若是没有这样的能力,就先受律仪戒中的某几条,加以守护。
受持的时间多久呢?若是有能力,就从受菩提心戒开始,直至证菩提间都…
《入菩萨行论 第三品 受持菩提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