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论 第四品 不放逸

  第四品 不放逸

  

  

  于进退处小心谨慎的不放逸品,是让菩提心宝不退失之三品中的第一品。

  

  一、内容

  

  (一)、略说

  

  1、佛子既如是 固持菩提心 恒勤勿散乱 莫违诸学处

  

  佛子菩萨们依前、正、结行等纯净的仪轨,自心极为稳固地受持愿、行菩提心后,心不散乱不放逸,应经常努力于不违越菩萨学处的律仪戒、摄善法戒和饶益众生戒。努力的方法则是依菩萨所受的菩提心戒,舍违犯和近似不违犯(实际已犯),而取不违犯和近似违犯(实际不违犯)。

  

  (二)、广说

  

  1、思惟所修的戒而不放逸

  

  (1)、意乐发心不退

  

  2、凡事不慎思 轻率不细察 虽允诺承办 后可思舍否

  

  什么理由不舍菩提心呢?世间事有时不经考虑就答应从事,如建造房子或任何一件事,事前对它是否有意义并未全盘观察就答应去做,随后再加以观察时,如果具足完成的条件就照承诺去做,若是发现条件不足,是可以舍弃的,但是,对菩提心的承诺就不是如此。

  

  3、诸佛及佛子 大慧所观察 吾亦屡思择 有何可拖延

  

  菩提心是经毫无迷惑的诸佛和其心子文殊菩萨、弥勒菩萨、观世音菩萨等大智慧者们一再观察的,不但这样,自己也已经在前面讲述菩提心利益品时,一再地观察过了,现在所要做的只是如法修学菩萨学处罢了,对此还有什么好拖延的呢?

  

  4、 若誓利众生 而不勤践履 则为欺有情 来生何所似

  

  假若受持菩提心以后又拋弃菩提心,将使自己趣向恶道。如果像前面所说的那样,做了要令未解脱轮回的众生得到解脱、要使未脱离恶道的脱离恶道等的承诺后,就应该不拖延地如实去做这些事情,要是不做的话,就是打妄语欺骗天、阿修罗等一切众生,犯下这个过失,自己来生的趣向将是如何呢?除了趣向恶道外再也没有其它适当的去处了。

  

  5、 意若思布施 微少凡常物 后却未施予 经说堕饿鬼

  

  举例来说:虽然只是在心中想将一些干饭等平常的物品,布施给乌鸦等有情,但后来却未真正布施,《正法念处经》中说:「若意欲布施,尔后却不为,将生饿鬼道,若实已承诺,尔后未施予,将生地狱道。」

  

  6、 恳请众生赴 无上安乐宴 后却欺众生 云何生善道

  

  已经诚心邀请天等一切众生来做客,承诺让他们享受无上菩提佛果的快乐,之后若没有照自己的承诺去做,就是说谎欺骗天等一切众生。由于这个过患,自己于来世怎可能生到善道呢?

  有人说这似乎跟《金色传记》所讲的矛盾,在《金色传记》中记载着,过去舍利子在发菩提心后,亲近承事万尊佛并利益众生。在他是比那夏王时,有一恶魔变成一位婆罗门,乞求舍利子的右手,舍利子将右手砍下后,用左手拿给他,恶魔却不接受,舍利子因此厌倦而舍弃菩提心戒,但是,后来他并没有堕到恶道,反而获得声闻的阿罗汉果。还有,一个人行了四十劫的菩提行后,舍弃菩提心,也获得辟支佛果。因此有人认为传记中的说法和这里的说法互相矛盾。若是有这样的质疑,答案就在下面。

  

  7、 有人舍觉心 亦获解脱果 业法不思议 唯一切智知

  

  像舍利子这样的人,虽因恶魔损恼而舍弃菩提心,结果不但没有堕到恶道,还证得声闻的菩提得到解脱,这是舍利子本身过去的业力和佛陀引导的事业不可思议所致。总之,众生的业法不可思议,佛行事业的做法不可思议,咒和药的力量也不可思议。这些,只有一切智的佛陀才知道,不是其它人所能了知的。另外一种解释是,舍利子是化现的声闻,在过去修菩提行被恶魔损恼时,仅仅是示现舍菩提心,并不是真正舍,所以假装舍弃菩提心是度化像恶魔等的不净众生,让他们能解脱的利生事业,像这样的利生事业法不可思议,只有一切智的佛陀才知道。这两种解释法都可以。

  

  (2)、利他退转的过患

  

  8、菩萨堕罪中 此罪为最重 此堕若产生 众生利羸弱

  

  舍弃菩提心是菩萨堕罪中十分严重的罪过,其道理有如《圣集经》中说:「虽千万劫行十善道,若生起追求辟支佛、阿罗汉果之心,是违犯菩提心戒的,依照菩提心戒来看,这有缺失的发心,比他胜罪过还要重。」可见舍菩提心实是菩萨堕罪中极重的罪过,一旦因舍弃菩提心而产生罪过,那么所成办的众生利益是极为羸弱的,这是因为自心产生堕罪,无力行利他。

  

  9、有人仅剎那 障菩萨福德 因损众生利 无边恶趣报

  

  若一个人,虽然仅在剎那间障碍菩萨的福德,例如菩萨要施一把食物给畜生,而有人加以障碍,使此菩萨利益众生的力量变弱,这个制造障碍者因为这个罪过,来世生于恶道的果报将无量无边。在《极寂静决定神变经》中说:「有人杀害南瞻部洲的一切众生并且抢夺他们的财物,其罪过不如有人障碍菩萨修善,菩萨甚至仅是布施一把食物给畜生,亦是成佛善根。」

  

  10、毁一众生乐 自身且遭损 况毁等虚空 有情之安乐

  

  假使杀害一个人,毁掉他这一生活着的快乐,此杀人者来世将遭受堕到地狱,受寒热之苦一中劫的异熟果报,和偿命五百世的等流果报,他自己的快乐也因此将遭损坏。那么,如果拋弃等虚空无边有情快乐之根本的菩提心,而使安置众生于快乐处的想法和行为之流中断,罪过很大就不用说了。或许有人认为菩提心戒与别解脱戒不同,若是犯了菩提心戒,还可以再受还净,所以虽有毁犯亦无妨。若是有此想法,底下就说:

  

  11、如是堕罪力 具力菩提心 于轮回间杂 登地久耽搁

  

  如果犯了菩提心戒的根本堕罪后,依其对治法,再受具有力量的菩提心戒加以守护,如此反复地两者轮流间杂着做时,将在轮回中长时轮转,要耽搁很久才能获得登地果位,这并不是纯净的持守菩提心戒。

  

  12、是故如承诺 我应恭敬行

  

  违犯菩提心戒,除了恶道外再也没有适当的去处,因此,自己在一开始受菩提心戒时是如何承诺,我就应该像那样努力恭敬如实地去做。

  

  (3)、行为精进不退

  

  13、今后若不勤 将渐趋下行 虽益众有情 无数佛逝去

  然因己罪过 未得佛化育

  

  从受菩提心戒的今天开始,若不欢喜努力于行持戒律,由于违犯所承诺的过失,死后将生到恶道,从下再往下走,也就是从畜生道到饿鬼道,再从饿鬼道到地狱道。如果认为虽然如此,但将来还是会遇到佛降临世间,到时候再发菩提心,便可因而获善道得解脱,不也是有可能吗?不!这是很困难的!正如过去虽有无数利乐等虚空一切众生的佛陀降临世间,说法后入涅槃,但是自己却因烦恼驱使造恶的罪过,由恶道再生恶道,遭受剧烈的痛苦,始终不能成为过去诸佛救怙脱离恶道、安抚痛苦的对象。

  

  14、若我如故犯 反复恶道中 领受疾病缚 切割劈剖苦

  

  如果我仍然像过去一样,被贪、瞋等烦恼驱使,而造下杀生等恶业,此恶业的结果,将和以前一样,一再地趣向地狱饿鬼畜生等恶道,即使偶尔获得善道人身,也会有气胆涎等病缠身,还会有被判刑关在监狱、铐上脚镣手铐、被劈割肢解身体等种种剧烈痛苦。

  

  2、思惟所依暇满而不放逸

  

  (1)、思惟暇满难得而不放逸

  

  15、值佛出世间 为人且信佛 善法得娴熟 稀有何时得

  

  已获难得八暇十圆满的清净人身,且逢如来出现世间,自己不但五官具足且对佛的功德有信心,遇善知识,具足修法的顺缘,能如实娴熟善法,像这样,从因、喻、数目来看都是极为稀有之事,什么时候能轻易获得呢?

  

  16、如今虽无病 食丰无损伤 然寿剎那欺 身犹暂借物

  

  发菩提心后,应该尽速行持菩提心戒的原因在哪里呢?暇满的身体极不稳固,其本质是无常的,今天虽无病痛,食物无缺,亦无任何损伤,但自己的寿命却会剎那消失,是不能信赖的,到那时候,这身体就像暂时向别人借来的物品,是阎罗王突然会夺走的东西。

  

  17、似己如是行 人身亦难得 若不得人身 唯恶无善行

  

  若是生 到恶道,就没有行善的机会,原因又是什么?像现在自己这样不知行善而造恶的行为,恐怕他世连善道的人身也得不到,要是没得到法所依的人身,得到恶道身时,就像大多数的畜生,相互吃食、攻击、杀害等,唯有造恶,根本没有心存善念互相利益的行善机会,只能在互相伤害中过日子。

  

  18、今具行善缘 而我却不为 恶趣苦逼时 愚昧复何为

  

  如今得到八暇十圆满的人身宝,具有行善、闻思修正法、行持菩萨三戒律的机缘,具有想做任何善事、修任何正法,就能做能修的顺缘,而我却被懒散懈怠左右,不知如实行善,等到他世生到地狱等恶道,在寒热饥渴等痛苦中过日子时,极为愚昧完全不知取舍,到那时候,自己又能做些什么呢?

  

  19、既未行诸善 复造众恶业 百千万劫中 不闻善道名

  

  现在,自己在这有法的人身上发了菩提心,之后既没有如实行持菩提心戒的六度或菩萨三戒的善事,又因贪等烦恼的驱使,造了许多违反菩提心戒的恶业罪行。如此,在未来百千万劫间的他生中,将连人天善道的名称也听闻不到,得不到善道身就更不用说了。

  

  20、是故世尊说 如海中盲龟 颈入轭木孔 人身极难得

  

  生恶道时连善道的名称也听不到,因此,世尊在《难陀出家经》中比喻说到,好比等同三千大千世界的大海,被风吹得动荡不停,海面上有一个牛耕田时架在牛后颈的轭木,这轭木有四肘长,中央有一个圆孔,海底有一只双眼都瞎了的乌龟,每一百年头才冒出海面一次,在那个时候,乌龟的颈正好伸入被风吹得到处飘荡的轭木孔中,这是极为…

《入菩萨行论 第四品 不放逸》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