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受持;若是沒有這樣的能力,就盡形壽受持,也就是這一生善加受持,這對一位初學者來說是可以的。若是連這樣也辦不到,可以受持一晝夜,也就是從今天清晨到明天早上太陽未升起間加以守護,如是五天或十天或一個月的受持不違犯也可以。總之,可以依照受持者自己的能力受持,這是大乘經典裏講的。
受持的儀軌跟《入行論》中所說的一樣,先行的前行法七支或八支供養,正行跟著念誦叁次做承諾,結行自他生歡喜。若是能力和條件都具足,就按《入行論》所說的前行、正行、結行受持。若是條件不具也盡力受持,做簡要的前行法,以十方諸佛菩薩作爲見證,祈請十方諸佛菩薩垂念我,如果是修持密乘者,在這之上,再祈請上師金剛持垂念我,之後皈依,念誦:「直至證菩提,皈依諸佛陀,法與菩薩衆,亦如是皈依。」叁次,之後依下面的《入行論》偈頌來念。
22、如昔諸善逝 心生菩提心 依彼次第住 菩薩諸學處
23、如彼爲利衆 菩提心生起 同彼于學處 如次第修學
效法過去已降臨且已成佛的善逝正等覺們,首先在心中發起願、行菩提心,之後依次修學住于六度四攝法的菩薩學處,或是依次住于總集六度四攝法的菩薩叁戒的學處,我爲了利益遍虛空的衆生,也跟著過去諸佛們一樣,于心中如實發起願、行菩提心,之後,也像過去諸佛菩薩修學願行菩提心學處般,自己依自己的能力依次修學菩薩叁戒或六度四攝法。實際上,初學者主要是修學律儀戒;資糧道和加行道住于信解行位的菩薩,則是再加上攝善法戒;而登地以上的菩薩則是在這些之上,以饒益衆生戒爲主要修學的學處,這就是「如次第修學」的意思。以上是中觀派依儀軌同時受願、行菩提心的方法。唯識派的受法跟上述有些不同,可依其它經論得知。
于此再加以解釋「如昔諸善逝,心生菩提心」,這兩句是說明學習效法的對象;第五句和第六句「如彼爲利衆,菩提心生起」是實際發願菩提心;之後,第叁句、第四句「依彼次第住,菩薩諸學處」接第七句、第八句「同彼于學處,如次第修學」是發行菩提心。也就是說前面受願菩提心,後面受行菩提心,或者說先發勝菩提心,承諾守菩提心戒,之後再承諾如法依次修學菩提心的學處。這是過去的祖師所做的解釋,不管怎樣,「如昔善逝」至「如次第修學」這二偈八句,要跟著授戒的上師念誦叁次,或是自己在佛像、經典、佛塔,諸佛菩薩面前受時,也是如法受持承諾發勝菩提心。以上是正行作承諾,即在自己心續中真正受持菩提心戒的儀軌。
(叁)、結行自他生歡喜
1、自生歡喜
24、智者極清淨 受持菩提心 複爲增長故 如是贊發心
有智慧生起菩提心的人,心中非常清淨歡喜,依著純淨的儀軌受持願、行菩提心戒後,爲了讓受菩提心戒的善根和修持不斷增長之故,要在自己心中依以下所說的那樣贊歎。
25、今世有成果 獲賢善人身 今生爲佛種 成爲佛之子
這是說足以令心歡喜的自利從何而得。
◎ 因發菩提心而使自己活著有意義
想一想,自己這一生,是活在可能有結果或沒有結果的兩種情況中,今天因發了菩提心,使得這個人生有結果,真是值得贊歎歡喜。
◎ 因發菩提心而使暇滿人身不虛耗
想一想,獲得人身有可能是好的,也有可能是不好的,今天因發了菩提心,所以使自己所獲得的人身是好的,真是值得贊歎歡喜。
◎ 因發菩提心而使自己得到成佛的能力
想一想,自己在今天以前是輪回的凡夫,今天因發了菩提心,所以有了佛種姓,未來能成佛,從此成爲佛之子,也就是成爲佛的後嗣,過去是叫做衆生,今天因發了菩提心,所以成爲佛的心子,真是值得贊歎歡喜。如此,自己在心中贊歎自己,心生歡喜。
26、因此我當爲 合于種姓業 慎莫汙染此 無垢尊貴種
自己心中已生起殊勝的菩提心,因此心裏要想,眼前不管遇到什麼情況,都要做合于佛嗣的利生善業,例如:依始末和中間都沒有過錯的前行法淨治心續,正行跟著念誦叁次做承諾,結行自他生歡喜等儀軌所産生的,這樣無過、高尚、純淨、尊貴的種姓身,不要被自己的貪瞋癡等業、煩惱染汙,應該讓它越來越清淨,要這樣承諾不染過錯。
27、猶如目盲人 廢聚獲至寶 如是何其幸 我生菩提心
生起菩提心是極爲難得的,就像一個雙目失明的拾荒者,在馬路邊骯髒的垃圾堆中,找到了能消除七代貧窮的無價摩尼寶,大家都感到非常驚訝。同樣地,自己的心續被愚癡無明障住,智慧眼瞎了像瞎子般,心中的貪、瞋、嫉妒、我慢、競爭等煩惱像垃圾堆,在這汙穢的垃圾堆中,找到有如滿願寶的菩提心,這是何等幸運!因緣如此巧合,似乎得到佛陀加持,才能使願、行菩提心在自心中生起。
28、滅死勝甘露 即此菩提心 除貧無盡藏 亦此菩提心
菩提心在心中生起後,從此有能力利益衆生,心中因獲得這樣的能力而感到高興。滅除衆生之死魔的最勝藥 ─ 無死甘露,就是這個菩提心;能去除衆生沒有衣、食、住處、臥具、資具等貧窮的滿願無盡寶藏,也是這個菩提心。
29、療疾最勝藥 亦此菩提心 是爲泊世途 困衆休憩樹
于療除衆生由氣膽涎所攝疾病的藥中,最殊勝的也是這個菩提心;實際上,能斷除衆生心中八萬四千煩惱的藥中,最殊勝的也是這個菩提心;能讓不斷在叁界六道中輪回、漂泊而困倦的衆生稍微休息的蔭涼大樹,也是這個菩提心。
30、是爲諸有情 脫離惡趣階
不論男女、老少,任何一個衆生,若修持菩提心,必定能從惡道解脫,菩提心有如能使地獄等惡道衆生往上走到善道和解脫的臺階。
除衆惑熱惱 升起之心月
菩提心像心中升起的月亮,外在的月亮由于水晶形成之力,具有清涼的感覺,能消除外在的炎熱;但是菩提心與外在的月亮稍有不同,它具有消除心中煩惱熱惱的能力,所以說是像心中升起的月亮。
31、除衆癡無知 昏昧豔陽日
外在天空的太陽只能消除外在的黑暗,無法消除內心的黑暗,而菩提心能根除衆生心中所有不知取舍處的愚癡、無明愚暗,可說是太陽中的大太陽。
攪拌正法乳 所出之醍醐
菩提心是由聞思修叁慧,攪拌佛陀所說叁藏正法經典所産生的,就像攪拌牛奶産生酥油般。一個持戒清淨的修行人,像盛裝牛奶的桶子,以有如拌木的聞思修叁慧,一再地攪拌修持有如牛奶的經典正法,就會像從牛奶産生酥油,再由酥油産生醍醐一樣,終有一天見到真谛實相,心中生起見道的智慧,這就是菩提心。
32、遊走世途客 欲享樂受用 此能滿足彼 令住最勝樂
于叁界輪回的生老病死中,一次又一次輪轉遊走,身心想要享受禅定等樂受用的衆生客,若如法修持菩提心,不但能享受暫時的人天善道長壽、無病、富裕、權勢的快樂,且能實證究竟無上解脫遍知無漏之最勝樂,使衆生貴客滿足心中所希望得到的安樂。
2、他生歡喜
33、今于怙主前 宴請衆生享 成未成佛樂 天非天歡喜
我今天已經在救助輪回衆生的佛菩薩和上師善知識面前,延請衆生爲賓客,請諸佛菩薩上師作見證,承諾安置一切衆生于究竟善逝佛陀果位,和承諾衆生未成佛間,安置衆生于暫時的人天善道中,以此宴飨衆生,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阿修羅、人、地獄、餓鬼和畜生的六道衆生,你們心裏都感到高興吧!你們暫時和究竟的安樂,我已答應承辦,今後會逐步地去做,因此請你們安心自在,鄭重地生歡喜心吧!
二、品名
入菩薩行第叁品 — (自心依儀軌)受持菩提心。
《入菩薩行論 第叁品 受持菩提心》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