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承上師,其實是覺囊派、格魯派的,以及漢地的某些上師。
香巴噶舉的宗教哲學集中體現在大手印中,我大概地介紹一下。關于香巴噶舉大手印獨特的部分,我們明天在香巴噶舉文化論壇上探討。
“因大手印”就是每一個衆生都有一顆清淨的本元心,本來光明,這一點和甯瑪派的大圓滿很相似。“道大手印”就是當你明白因大手印之後,大手印教法還有臺階,這是與大圓滿的不同之處。除了頓根之人,像大圓滿的頓超立斷之外,大手印修法還有臺階。我根據傳承的教法將它分爲十叁個臺階——從凡夫一步步走向成就者,身、口、意、功德、事業、學養,將它們一一量化,一層一層地非常清晰地將證得佛果的臺階展示出來。以後我會在未來的著作中將它公布于世。香巴噶舉認爲的成就,指的不是一種成就。現在很多人認爲有了某種感覺——“意”就是成就,但這只是意成就,比如你可能契入了明空。那麼你是否得到了身成就?語成就?事業成就?功德成就?學養成就?學養代表的就是佛教裏“教”的部分。任何一個人在某種機緣成熟的時候都可能契入明空,但不是任何一個人都能成佛。因爲除了明空之外,必須要有智慧,就是在那種狀態下,同時俱足法身、報身、化身和五智,叁身五智同俱,才是真正的光明。如果其中缺少一點就錯了。香巴噶舉認爲的成就必須有這六種。
“果大手印”就是通過道大手印,證得了六種成就,成爲真正的證悟者。任何一個證得了某一種覺受後,但仍然非常愚癡、狹隘,充滿了貪婪、仇恨的人都不是成就者。成就必須是身、口、意、功德、事業、學養,同時俱足叁身五智,並且在每一個當下都不離開這些,才是成就。缺一種就不是成就。《楞嚴經》中講過五十陰魔,裏面就有很多跟現在的藏傳佛教界中某類人追求的一些東西非常相似。爲什麼?因爲如果修行人追求某一種覺受,哪怕是殊勝的覺受,就會入魔。要知道,人追求的任何東西都是執著,所有的執著都是解脫的障礙。當你執著于空會墮入無色界,當你執著于明會墮入色界,執著于樂會墮入欲界,明空樂都不執著才會成就。所以,關于成就,香巴噶舉有非常規範的量化標准。我和我的幾個學生曾經到過一個禅宗寺院,非常有名的禅宗寺院,我向寺裏最好的修行人請教什麼是明心見性,但他卻說什麼都不要想,什麼都不要想就是無住、無念、無相。我後來發現,他墮入了頑空。當時我沒有說,然後我問我的學生,他修行好不好?我的學生說不好,那是頑空。現在人很多人就把頑空、無記、沈默當成了成就。那麼你證得的是不是究竟的成就?這需要印證,需要一代一代的上師心心相印,對才是成就。六祖在得到五祖的智慧光明、證得明體之後的無相、無住、無念是成就,沒有證得時候的無相、無住、無念就不是成就。一塊石頭也無相、無住、無念。因此,這個問題實質上需要專門的探討,宗教界的很多人在這個問題上還是不清楚。
香巴噶舉的宗教禮儀也非常獨特。宗教有四個要素:宗教哲學、宗教組織、宗教禮儀、宗教體驗,缺任何一種都構不成宗教。宗教禮儀非常重要,包括四加行、金剛法都是宗教禮儀。香巴噶舉有諸多的宗教禮儀,這個我不詳細談。
接著是宗教哲學。其實,香巴噶舉的衰微還有另幾個原因:她的宗教哲學沒有廣傳于世。由于香巴噶舉的智慧之水沒有一個很好的杯子讓世人去了解,所以她正在被曆史塵封。格魯派有以宗喀巴大師爲代表的偉大哲學家、宗教家,甯瑪派有以龍軟巴爲代表的大德們,他們的宗教哲學廣傳于世,這點非常了不起。任何一個教派必須要有新的東西,要有新的形式去承載宗教哲學、文化,否則必將衰微。這就是釋迦牟尼佛爲什麼說現在是末法時代的原因。因爲佛教不能與時俱進,就必然衰落。過去的香巴噶舉就因爲只是單純的注重修證,單純地閉關,所以世界無法知道她,她雖存在過卻等于沒有,因爲世界不知道。傳播學告訴我們,當你有一種智慧、有一種思想,有一種行爲,而世界不知道的時候就等于沒有。思想是什麼?一個一個的念頭,很快就過去了。行爲是什麼?行爲是記憶,很快就消失了。一個小時候之後大家去睡覺,現在就變成了記憶,記憶是什麼?記憶是幻化的,所以世界是一個幻覺。那麼,要是沒有一種文化將這些定格下來,你的明空覺受也罷、智慧也罷、利衆的行爲也罷都將變成記憶,很快消失,你追都追不到。因此,必須從香巴噶舉衰微之中明白,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第二,宗教組織。香巴噶舉沒有組織,這很可怕,而且當代一般不允許建立組織。那麼沒組織怎麼辦?就要用文化産生巨大的凝聚力。現在國外有很多這樣的宗教團體,比如馬丁路德就在非常嚴格的天主教組織中進行文化改革,然後形成巨大的社會文化現象,歲月的風無論如何吹都無法將它吹滅,它的影響甚至超過于天主教。不論是香巴噶舉還是藏傳佛教的其他教派、優秀文化都需要這樣一種傳播。當法律法規政策不允許建立嚴密組織的時候,文化的力量甚至比有形的組織力量更爲強大。現在的基督教就是這樣,有無數的大師在研究基督教,因爲他們根本無法繞過基督教,基督教已經成爲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沒有組織卻有無數的組織。另外,還需要與時俱進。
那麼,今天爲什麼會出現新香巴人呢?現在,香巴噶舉現在國內外還有傳承,那麼他們修煉的形式是什麼?千年前的形式。好不好?好,現代人能修嗎?修不成。我在明白之後用了十二年,不是不明白之後,才完成了最終要求,而且是出離的修,不是早晨的時候修一下,而是一天四座,一座叁個小時,有時候是每天修二十個小時,只有二至四小時的睡眠時間。這個時代的人不可能這樣修了,沒有人會這樣修。因此,你的宗教禮儀也罷、教法也罷,不能適合這個時代的生活節奏,就必然會被淘汰。更爲可怕的還不是這些?比如現在的某些香巴噶舉修行人用漢字去按藏音翻譯儀軌,再讓漢人去念誦,鹦鹉學舌一樣。這樣就脫離了佛教的初衷,完全使儀軌變成了口頭的念誦,這也是衰微的原因之一。任何一個宗教中,如果找不到能適合當代人,比如喝茶,像日本的茶道,把喝茶和悟道結合在一起,茶禅大師在品嘗當下茶味的感覺時,和我們追求的明空很相似,這也是一個入道之門。日本人就是這樣對佛教進行了改革。其實大圓滿也罷、大手印也罷都非常適合這個時代。另外,香巴噶舉還有非常優秀的普世性部分,比如空行佛國、密嚴刹土等這些藏傳佛教共有的財富,爲這個時代提供了另一種精神的可能性。
香巴噶舉的當代現狀是怎樣呢?我分爲四種,第一種是傳統的高僧大德,國內外都有,包括四川的某些地方也有,他們在密修。這是香巴噶舉非常偉大的火炬手群體,把智慧之火傳遞了下來;第二是迷信者、迷茫者,這類人在所有教派都有。我非常尊敬張炜明先生寫過的一篇文章,是對藏傳佛教的某些現狀進行的調查,他的調查結果我也深深的認可。這個時代有很多現象已經讓我們感到很遺憾了。有些人是迷信、盲從,只追求福報不求解脫;有些想追求解脫卻不知如何解脫。後來,我遇到了一些人,他們修了十幾年,我問他們爲什麼修?他們說我想解脫。我問他們如何解脫?佛教的解脫原理是的什麼?他們不知道。我又問爲什麼這樣修煉就能解脫?爲什麼達到那種境界就叫解脫?他們不知道。不知道就不可能解脫。能夠清晰地知道解脫原理以及如何解脫?用哪些方式解釋?適合你的修行方式是哪種?知道的人非常之少,甚至包括一些上師。他們仍然盲目地將某種二元對立當成解脫,包括一些很有名的人把往生當成成佛、解脫。解脫的本意是什麼也束縛不了你,絕對的自由才叫解脫,包括證到的大圓滿、大手印都束縛不了你時,才叫解脫。如何證得這種境界?每個佛教教派內部有不同的途徑,但每個教派必須明白怎樣解脫,不明白就不能解脫。
香巴文化走出塵封曆史(叁)
香巴噶舉的信仰者曾經做過很多事情,比如建金頂、修建香匈寺。香匈寺是香巴噶舉的祖庭,現在只有六個僧人,這六個僧人在做什麼呢?在做經忏,念經超度。他們知道香巴噶舉嗎?不知道。這是香巴噶舉的祖庭。對此,我們進行了文化搶救,投資了近百萬元,包括傳承文化、修建寺院。另外,我們對其他教派也進行了力所能及的支持,包括拉則叁大寺、拉布倫寺、毛爾蓋寺、塔爾寺等寺院,都進行了廣泛的供養,總數至少在六百萬元以上,包括向這些正信寺院的很多僧人在生活方面的供養。其中,夏瓊寺,衆所周知是宗喀巴大師的道場,它的金頂是香巴噶舉信仰者用叁百萬捐獻的,以此向宗喀巴及其教派表示尊重。雖然直到今天,香巴噶舉自己的道場仍然很少,但我們覺得別人好,我們就好。還有向藏區捐藥、向藏區的孩子捐圖書、放生。其中有一個僧尼,她放生了五百億。
(圖片)這個圖就是夏瓊寺的金頂,雖然這不是香巴噶舉的道場,但我們還是向這種文化表達出了敬仰,並告訴世界別人好就是我們好。
(圖片)像這些都是對夏瓊寺供養的很高大的鎏金佛像。
因爲某些原因人們對藏傳佛教産生了諸多的誤解,于是血雨腥風。我曾帶著一群學生到上海,在上海複旦大學、上海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上海圖書館、東方網進行十天的巡回講座,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給整個上海帶來了清涼。其中包括演講、對話、作品研討、現場訪談、電視專訪等一系列活動。中國新聞網、新華社、新浪網、騰訊網、鳳凰網及很多紙媒都對此進行了報導,叫“西部文化走進校園”或“大手印文化走進大上海”。許多人在問大手印是什麼?當我告訴他們什麼是大手印的時候,他們非常歡喜。朋友們,在你們的資料袋中兩個碟片,其中之一就是我在上海圖書館的演講,題目是《西部文化對當代人靈魂的滋養》。藏傳佛教是不是西部文化?是典型的西部文化。我們爲什…
《香巴文化走出塵封曆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