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與時俱進的大手印文化——當下關懷與終極超越▪P3

  ..續本文上一頁我們的認可和支持。

  

  我先回答“西部”指的是哪裏?“西部”必須要跟當代官方認爲的西部是一樣的,當我們說到任何區域劃分的時候,不要離開世間法,佛教是順世的。所以,西部大開發中的“西部”,就是西部文化的西部,包括四川、西藏、甘肅、新疆、青海等等。西部大開發中的“西部”,就是我指的西部。我從來都把國家製定的規則、國家的話語體系作爲我的准則,這是第一。

  

  第二,大手印有兩種解釋,這是非常重要的,大手印的本質是瑪哈木渣,“瑪哈”是“大”,“木渣”是“印”,印鑒的意思,如同國王的大印。另外,還有一種翻譯是象征,象征真實的智慧體驗,象征不可動搖的合法性,就是從佛陀那裏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心印”。

  

  而我認爲的“大手印”又不一樣,爲什麼?我認爲的大手印的“印”,就是確鑿無疑,不可動搖的生命體驗,它代表傳統大手印的超越智慧。此外,還有一種新的诠釋,因爲過去的說法不一定完全對,並且這個時代需要與時俱進的解釋。昨天我談到,傳統的大手印只是指超越的智慧、心印、明空、本覺,那麼阿羅漢也證得了明空,他和菩薩、佛陀的成就有什麼區別?區別在于“大”和“手”,“大”和“手”是我對大手印新的诠釋,也源于佛經。“大”是大胸懷、大境界、大包容、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它不是以哪個群體、教派、民族、國家而作爲標准,而是以衆生爲參照系,包容一切;那麼包容一切之後,就需要有行爲,也就是“手”。傳統的大手印文化包括了世界上所有心、物的顯現,那麼我就把“手”解釋爲入世的行爲,積極的利衆、貢獻社會,沒有行爲就沒有大手印。如果你證得了明空後,依然躲在山洞裏像冬眠的動物一樣,享受著自己的快樂,那不是大手印,也不是大圓滿。大手印、大圓滿是什麼?是像龍欽巴那樣把自己的光明煥發出來,像太陽一樣,照亮世界。沒有行爲就不是大手印、大圓滿。

  張炜明先生: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先問佐欽仁波切,你對雪漠老師的回答有什麼意見嗎?

  

  佐欽法王:我覺得,雪漠老師的思想比較開放、活潑,他的用詞都是比較新鮮的。對于我的問題,他用了比較新的方式回答。我覺得也可以這樣解釋。

  

  張炜明先生:佐欽法王很年輕,他不僅在大圓滿宗教文化上造詣很深,而且精通傳統藏傳佛教文化,更難得的是他還有開放的心態,這一點非常難能可貴。

  

  第二個問題是,我想問雪漠先生,大手印文化一直在強調光明,那麼“光明”是何種意義?

  

  雪漠:這個光明是很多教派都提到過的,在香巴噶舉中,光明出現在兩種情況下,第一種是真正的光明大手印的“光明”,即果位證量,這非常像大圓滿中的明空、本覺、空性。但光明有諸多種,一種光明是明心見性的光明,就是我們稱之爲開悟的光明、悟道的光明,一種是證道的光明。我舉個非常形象的例子,光明就是破除某種執著之後的智慧境界。輪回就像是黑屋子,很多人在黑屋子裏,沒有燈,沒有窗,眼睛上蒙著布,在屋子裏轉來轉去。當有人希求光明的時候,便産生了向往,我稱之爲向往光明,相當于發心、發願。向往光明的同時開始尋找光明,也就是皈依、發心等積累資糧道,尋找善知識、磕長頭,希望解脫。有一天,資糧道圓滿後,發現了光明,找到了本元心,蒙在眼睛上的那塊業障布摘了下來,突然知道了光明在哪裏。見道的情況有兩種,一種是俱德上師遇到俱緣地弟子,將自己的證量直接加持給弟子,弟子非常像一個硬盤,上師則是電腦,信心是數據線,在機緣成熟的瞬間上師將證量傳送給弟子,讓弟子嘗到果位光明的覺受。這種叫悟證同時。宗喀巴大師承認這一點,他說上根之人在前世或是修煉之前氣入了中脈。比如,香巴噶舉傳教祖師奶格瑪在見到金剛持的時候,就是悟證同時。這是真正的光明大手印;第二個是,通過生起次第、拙火、幻身,氣攝不壞明點後發出的光明。這是漸修的光明,是破除執著之後的智慧狀態,光明和幻身雙運,進入修道,再進入無修道。剛才我說的悟道就是破除所有執著、俱足叁身五智的那種智慧境界,這種狀態也叫無分別智,然後進入修道,接近光明,一地、二地……,到達八地時,你可能跳出了房間,與外面的光明合二爲一,也叫“子母光明會”。外面的光明實際上也叫本有光明、母光明、法界光明,修到的光明叫子光明,就好像一滴水進入大海一樣。我們所說的解脫就是實現子母光明會。

  

  張炜明先生:我想再細化一下,因爲“光明”在漢語之中的意思比較籠統,它是物理光明?還是有什麼顔色的光明?比如打座的時候,看到了什麼光明。是相上的光明?還是其他?

  

  雪漠:很多人認爲的光明是相上的光明,但實質上不是。光明是什麼呢?光明有另外一種翻譯叫空性智慧,也叫無分別智。衆生本有的覺性、真心、本元心、本覺,它如同一面鏡子,鏡子的上面落滿了汙垢,照不到外界。汙垢就是業障,由業力造成的障礙,由業力的反作用形成的障礙。光明就是讓本來的智慧顯現,這時沒有分別心,消除了二元對立,但有智慧,無相、無形、非有、非空、無來無去、不增不減、不垢不淨。老子說:爲學日增,爲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爲,無爲而無不爲。意思就是,學習是在增加知識,修道需要減少,比如人開始充滿了貪婪、欲望、仇恨,然後不斷地擦,慢慢地將汙垢擦掉,最後本有的,禅宗裏稱之爲真心、自性、真如、光明心、本元心顯現,沒有執著,沒有二元對立,沒有任何名相。光明不是相上的,也不是觀想出來的,更不是別人給的,是發現而不是發明。清淨汙垢後的光明,就是我們說的光明。

  

  光明有多種,一個房間裏有了一絲針孔大的光明,也是光明,但這是小開悟;一種是相對的大光明,你看到了窗戶;一種是走出去,在院子裏看到了巨大的天空;一種是不單看到,而且自己也化成天空的一部分,並連天空的名相都沒有,這就是我所說的光明。我說的意思,佐欽法王明白、張老師明白、在座的有些人明白,有些人不明白,就像茶味一樣,只能嘗,說出來就不對了,也說不出來。

  

  實質上過去許多人的悟,就是把鏡子的某一點擦淨了,露出了一點光明。隨著不斷地擦,光明越露越多。但不管擦還是不擦,這個鏡子的本有光明是一直存在的。而修的過程、悟的過程、證的過程就是擦的過程。

  

  有些人認爲光明就是晚上看書不用電燈了,其實不是。光明是智慧的境界、是警覺,不是相上的光明。大圓滿叫本覺,禅宗叫平常心。比如,有許多人就錯解了平常心。禅宗的平常心指的是證得無分別智之後,並且不執著證得空性才叫平常心。當一個瞎子說我不執著光明的時候,與睜開眼睛的人所說的不執著光明是決然不同的。平常心是證道而不執著道,是破除了我執、法執。同樣,破除了我執、法執才是真正的平常心。

  觀衆提問:雪漠老師你好,香巴噶舉與香巴拉一樣嗎?

  

  雪漠:不一樣的,香巴噶舉是噶舉派的一個主要的總支,香巴拉更多的是對淨土向往,類似于對淨土的向往。它們不是一樣的。香巴拉是一種在佛教中類似于極樂世界的一種淨土。香巴噶舉是一個文化流派,我們現在將她稱之爲宗教流派,實際上已經不成立了,就是香巴噶舉現在實質上已經構不成教派,她是一種學派,她已經不是宗教意義上的某個教派,而是文化意義上的某個學派。

  

  觀衆提問:您昨天談到了中國曆史文化當中,凡是天下人莫不問祖師“西來意”。爲啥都要問這個問題?我們是不是把祖師的西來之意真正參出來了?爲啥反複談“西來意”?這個“西”到底指什麼?你剛才提的強調超越宗教一個超越的問題。昨天我們也請教人類文明的源頭,人類整體文明的文化源在什麼地方。因爲這個牽扯到西部的問題,牽扯到你所談的超越問題,現在我們要問祖師“西來意”。達摩祖師是中印文化乃至是世界文化中最偉大的聖者之一,他象征著兩種文化的交流和切磋。他來的真實目的到底是什麼?二是,剛才聽這些大德法師專家講自己的大手印、大圓滿或禅,好像覺得就是無分別的智慧。這個總體上是沒問題。但是,如果從宇宙思想真參實悟來看的話,它的真正的內因,這是叁個不同的東西。所以,我也希望你們搞這個大手印傳承的,真正在大手印上,因爲它是一個汪洋大系,真正是不是給我們人類的整體文明的智慧,在某一個方面,給了哪些東西?我們談的華嚴一真法界,你講華嚴樹一真法界,我們大手印在一真法界這個智慧體系上,到底是哪一部分?我們很容易誤解是大圓滿的見地也是禅的見地,這是對文化或智慧見地本質內涵的,還沒有真正參出來的一個表述。我們只能這樣說所,以剛才張老師問到的光明的問題,大家都在這樣表述,我覺得《華嚴經》上談的還是比較清楚。

  

  這是一個問題,還有一個問題,雪漠老師,有一個公案 請雪漠老師回答一下:上有天羅,下有地網,左有銅牆,右有鐵壁,前有大江,後有追兵,從大手印來講如何得生?

  雪漠:我首先回答第一個問題,關于祖師“西來意”是一個禅宗公案。那麼“西來意”是什麼?“意”誰都有誰的理解。這個“意”,實際上非常非常像一個火種、火炬手。昨天我們爲什麼談火炬手?火炬手是非常好的,我們每一代人都是個火炬手,二十八代的火炬手在印度,最後達摩將這個火炬傳到了漢地,把這個火炬上的火種傳給二祖。“西來意”就是火炬上的火,這是第一。就是一種超越的智慧,就是一種本元心的比喻,就是一種本覺的發現,就是一種寶藏的開掘,自性寶藏的開掘。我們換一種方式,這個就是那個“意”只要你得到那個“意”,你就知道什麼“意”。如果得不到這個“意”,我說這個“意”你還是不知道這個“意”。

  

  第二個問題,大圓滿、大手印、禅宗是什麼?它們是一個超越的智慧之水不同的杯子,不同的杯子,這個杯子可能…

《與時俱進的大手印文化——當下關懷與終極超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