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紅史(亦名烏蘭史冊)▪P33

  ..續本文上一頁毒死。鐵木真在衆富有家族的支持下,公元1189年(宋孝宗淳熙十六年),被選爲合罕。他先後滅塔塔兒四部及劄刺亦兒、乃蠻,不裏(回族的一部),戰敗蔑兒乞惕等部落。十二世紀末十叁世紀初,蒙古社會生産發展很快。並加強各部之間的經濟聯系,蒙古族人民傾向于統一。成吉思汗代表蒙古貴族的利益,統一蒙古諸部。公元1206年被推爲大汗稱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並製定軍事、政治、法律等製度,開始使用蒙文,從而改變了諸部之間長期混戰的局面,加強了經濟聯系,促進蒙古社會生産向前發展。同時成吉思汗即位後,展開了大規模的軍事進攻。公元1211年和1215年兩次向金大舉進攻,一直打到黃河北岸,占領金朝中都(今北京)。公元1219年帶領蒙古軍第一次西征,攻滅了花刺子模,在喀勒喀河打敗了斡羅斯和欽察聯軍,版圖擴至中亞地區和南俄,並把這些地區分封給其長子術赤、次子察合臺和叁子窩闊臺。公元1226年,率兵南下進攻西夏,次年于西夏病死,元朝建立後,被追尊爲元太祖。

   (200)窩闊臺:即元太宗。蒙古大汗,又稱合罕皇帝。成吉思汗第叁子。他生于藏曆第叁饒迥火羊年(公元1187年),漢文記載爲公元1186年。公元1229--1241年在位。成吉思汗二十年(公元1225年)封于也兒的石河(今額爾齊斯河)上遊和今巴爾喀什湖以東一帶。公元1229年被推爲大汗。

   (201)薛禅汗:元代皇帝。名忽必烈。又稱薛禅皇帝。蒙哥汗(憲宗)之弟。公元1260年——1294年在位。蒙哥汗叁年,他率軍攻雲南,次年滅大理而歸。蒙哥汗九年,攻宋鄂州 (今湖北武昌),得蒙哥汗死訊,決定北歸。公元1260年(元中統元年),忽必烈在開平(今內蒙古正藍旗東閃電河北岸)即帝位。即位後,封八思巴爲國師,賜給八思巴象征權力的玉印。其幼弟阿裏不哥聯合漠北、中亞諸王,和他爭位。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他取得全勝,自上都(今內蒙古多倫)遷都燕京後稱大都(即今北京),同年,在中央設立了掌管全國佛教事務和藏族地區行政事務的機關——總製院,忽必烈又授命八思巴以國師的身份,兼管總製院的院務。至元八年,忽必烈定國號爲元,隨後發動對南宋的進攻,至元十六年滅宋,統一了全國。

  

   (202)至元十叁年:即藏曆第五饒迥的火雞年(公元127年)。

  

   (203)蠻子地方的皇帝幼主:即南宋末代皇帝趙昺。見前注(195)。

  

   (204)蒙古之國稱爲大元:公元1206年(宋甯宗開禧二年),蒙古族領袖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後,伸張其勢力于黃河流域。從成吉思汗到蒙哥汗陸續攻滅西遼、西夏、金、大理,並在吐蕃建立行政機構,直接統轄。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爲大元。

   (205)西夏地方:西夏是宋人對黨項羌所建大夏封建政權(公元1038--1227年)的稱呼。都興慶府(今甯夏銀川東南),最盛時轄二十二州,包括今甯夏、陝北、甘肅西北部、青海東北部和內蒙一部分地區,居民有黨項羌、漢、藏、回纥等族。

   巴臥祖拉陳拉著的《賢者喜宴》(21)函中記載,東爲中原,南爲绛(納西),西爲吐蕃,北爲蒙古,中爲西夏。

   (206)北面都城:即北都和林。元末統一全國之前,蒙古窩闊臺汗七年(公元1235年)建都于此,稱爲北都(故址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鄂爾渾河上遊東岸哈爾和林)。忽必烈即汗位後首都南遷,改設和林宣慰司都元帥府,後改爲和甯路總管府。自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後,又爲嶺北等處行中書省治所。元滅亡後,其殘余勢力又以此地爲政治中心。

   (207)朶地方:曆史上 西夏亦稱朶地方。

   (208)格祖王:即李元昊(公元1003——1048年)。西夏囯主,又名曩霄,公元1032年——1048年在位,李繼遷(即趙保吉)之孫。公元1038年稱帝,囯號大夏。曾訂定官製、軍製、法律,創製西夏文字。擊敗吐蕃和回纥。對宋多次進行戰爭,至天授禮法延祚七年(公元1044年)與宋約和。廟號景宗。國都建于興慶府(今甯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率兵滅西夏。西夏立囯共計一百九十年。關于西夏的曆史請看巴臥祖拉陳瓦著的《賢者喜宴》的(21)函。

   (209)迥樂山:譯成藏語系黑心山之意。

   (210)蒙古王子闊端:他是元太宗窩闊臺的第二子(公元1206—1251年)。公元1229年(紹定二年),窩闊臺即汗位後,將甘、青和原來西夏的屬區,作爲封地劃歸他。嘉熙叁年 (藏曆土豬年公元1239年),薩迦、帕主、止貢、蔡巴、達壟先後歸順了蒙古王室。止貢巴和藏固爾莫瓦歸順蒙哥汗,帕主雅桑和唐波且巴歸順了旭烈兀,薩迦和拉弟宣巴歸順了闊端,蔡巴歸順了忽必烈,達旭歸順了阿裏不哥。藏曆第四饒迥鐵鼠年(公元1240年)闊端從涼州(武威)派大將多達那波率領軍隊進入西藏,在多堆、多麥和索曲等地到處殺人放火,燒毀佛堂寺廟,熱振寺亦遭嚴重損失。達壟烏雲遮日,五百多僧人被殺。止貢京俄紮巴迥乃咒降冰雹,故止貢未受損失。多達納波邀請京俄紮巴間乃到蒙古地方傳教,他未親自應邀,派遣薩迦派的薩班大師到涼州。藏曆第四饒迥的木龍年(公元1244年)薩班六十叁歲時,帯著他的兩個侄子(即十歲的八思巴和六歲的恰那多傑)前往蒙古,藏曆木蛇年(公元1245年)他們叁人到達涼州,但這時闊端因蒙古選立大汗,已離開涼州前往蒙古地方去了。直到1247年闊端才從蒙古返回涼州,二人會見。據說薩班曾醫好闊端的重病,闊端對薩班表示了殊勝的尊敬。第四饒迥鐵豬年(公元1251年)薩班去世。同年闊端亦死于涼州。

   (211)貴由汗:即元定宗貴曲。公元1246--1248年在位。

   (212)蒙哥汗:即元憲宋(公元1208—1259年)。成吉思汗孫,拖雷長子。公元1251—1259年在位。第四饒迥木兔年 (公元1255年)蒙哥汗邀請噶瑪拔希到蒙古。第四饒迥土羊年 (公元1259年)蒙哥汗去世。

   (213)只必鐵穆耳:元代皇帝,又稱完澤笃皇帝(公元 1265—1307年)。公元1294—1307年在位。名元成宗鐵穆耳。鐵穆耳在位時,曾邀請貢欽卻古沃色爲以前薩迦班欽創製的蒙文増添了不少後加字母。鐵穆耳還依止夏爾巴绛漾仁欽堅贊喇嘛獲得不功金剛印。(應是闊端之子,與成宗不是一人——編者)

   (214)元貞二年:元貞是元成宗鐵穆耳的年號。(漢文曆史記載爲元貞叁年)。元貞元午正是藏曆第五饒迥木羊年(公元1295年)。

   (215)大德十一年:大德爲元成宗鐵穆耳後期的年號。大德元年正是藏曆第五饒迥火雞年(公元1297年)。

   (216)海山曲律汗:即元武宗海山。公元1308—1311年在位。也稱曲律汗。海山在位時,讓薩迦卻吉沃色把甘珠爾翻譯成蒙文。海山叁十一歲(藏曆第五饒迥鐵豬年公元1311年)去世。

   (217)至大四年:至大爲元武宗海山的年號。

   (218)愛育黎拔力八達普顔笃汗:即元仁宗。公元1312——1320年在位。號稱普顔笃。元仁宗在位時,邀請绛嘎巴拔希,得到納绛版的甘珠爾和丹珠爾。元仁宗普顔笃叁十六歲去世。

   (219)皇慶二年:皇慶爲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前期的年號。皇慶元年正是 藏曆第五饒迥水鼠年1312年。

   (220)延祐七年: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後期的年號。從藏曆第五饒迥木虎年(公元1314年)至第五饒迥鐵猴年(公元1320年)。

  

   (221)碩德八刺英宗格堅汗:他十八歲時即位,在位叁年(即藏曆年第五饒迥的鐵雞年公元1321年——第五饒迥水豬年公元1323年)。號稱格堅汗。他以前的皇帝穿蒙古服裝,從他開始穿漢地之服裝。他二十一歲去世。

   (222)至治叁年:元英宗碩德八刺格堅汗的年號爲至治。藏曆第五饒迥鐵雞年(公元1321年)——第五饒迥水豬年(公元1323年)在位叁年。

   (223)也孫鐵木兒晉王:即元泰定帝。他二十二歲即位,在位五年,藏曆第五饒迥木鼠年公元1324年——第六铙迥土龍年公元1328年(即泰定四年、致和元年)。二十六歲去世。

   (224)泰定四年:元泰定帝也孫鐵木兒前期的年號。即公元1324--1328年。

   (225)致和一年:元泰定帝也孫鐵木兒後期的年號。即第六饒迥土龍年(公元1328年)數月。

   (226)阿速吉八:也孫鐵木兒之子,叁十歲時(第六饒迥土蛇年公元1329年)即位,四十天後被月魯帖木兒殺死。

   (227)和世??瓊護都笃汗:即元明宗。二十五歲(第六饒迥土蛇年公元1329年)即位五十天。

   (228)圖帖睦耳紮牙笃汗:即元文宗。藏曆第六饒迥土龍年(公元1328年)——第六饒迥水猴年(公元1332年)在位五年,號稱紮牙笃。他在位四年時,曾邀請噶m巴饒過多傑到蒙古地方。二十九歲去世。

   (229)天曆叁年:元文宗圖帖睦爾前期的年號。公元 1328--1330年。

   (230)至順二年:元文宗圖帖睦爾後期的年號。公元 1330--1331年。

   (231)懿璘質班:即元甯宗。藏曆第六饒迥水雞年(公元1333年)即位一個月後去世。此後由阿鐵木兒太師執政六個月。

  …

《紅史(亦名烏蘭史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覺囊派教法史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