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六腑的氣。我們喜怒哀樂的時候,是出氣的,嘻嘻,嘻嘻,吐故就納新。所以昨天告訴你六個字,可以治病的。那個"嘻"字是什麼啊,還記得吧!嘻就是嘻嘻,高興時嘻嘻,五髒六腑的氣出來了。所以身體不好,那麼一站,哈......一聲,所有的病都把它哈出去了。廟子上塑的哼哈二將,不是迷信,它是表示一個方法給你看,只是你看不懂罷了。
五行氣
知息入、知息出,你以爲只在鼻子那裏看呼吸進出嗎?那是最初步耶。所以叫你眼觀鼻,鼻觀心,就是先了解氣。我們整個身體有五行氣,下行氣是下行,放屁屙尿都是下行氣,你不要把下行氣提到上面來,提上來那就糟了。中行氣在胃腰部這圈橫的,道家和中國的醫書叫帶脈,是橫的一圈這樣轉的。上行氣是上走的,心髒以上一直到腦。還有左行氣,右行氣,共五個。學瑜珈、學密宗都要知道。然後五行氣配合叁脈七輪,這些學理講起來那麼鬧熱,你真做工夫的話,一旦定了下來,就會認得知息入、知息出、知息長短,通通都知道了。
如果你初步到達知道五行氣,你身體自己自然會改進。這個不是吹牛的哦!我的五六十歲的時候,背也有一點彎起來,我發現了,心想開玩笑,我不是白搞了嗎!我就把它轉變了,我也沒有找人按摩。佛生下來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告訴你"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嘛!那就是靠自力,不靠他力。
所以當你初步真的做到安那般那,身體五行氣你都知道了,這是有爲的哦!再提醒你注意的是有關有爲法,"生因識有,滅從色除",先把四大調整過來,你們現在做事業,一邊想學佛修行,一邊用功又用不上。老師啊!等我把這個事情忙過了,我要好好修行。我說:對,對,你了不起。我的意思是你起不了,了不起是給你面子,平常又不講佛法,我罵你幹嗎呢!
所以知息入、知息出,你那個一知裏頭意念是兩件事哦。氣息一進一出,吐故納新,所以有時候是嘴巴吸氣,工夫到了的時候,譬如說打坐坐好了,打嗝,呃......你不要驚訝,那是氣動了。但是聽那個聲音,外行不懂,內行知道這是胃氣!呃......是腎氣來的,兩個腰這裏氣發動的;有時候肝膽來的氣,發出聲的;有些氣是工夫到的。像我們站在池子邊上,撿一塊石頭丟到池子裏去,石頭沈到底會冒水泡上來,因爲外氣進來,裏頭的濁氣就壓上來。你們打坐能夠發動這個嗎?真修行的話,這個一定有,這不是普通的打嗝了。你聽了以後去修行,不要故意一天到晚等這個,或者自己想辦法呃......所以西藏密宗,看見住茅棚住洞的人在那裏呃,就趕快給他挂上哈達,頂禮膜拜--哎呀!這個師父有工夫了。在中國漢地一般不懂,所以說打坐修行還要個環境才好,否則你在家裏打起坐來,如果有了反應,家裏人嚇死了,到醫院去吧!有問題了!那你怎麼辦呢?
有些時候打嗝,你曉得五行氣都在動了,腸胃完全要空才好。這個時候豈止一天吃一餐,一天吃叁次五次六次,連平常修行也是少吃多餐,每次吃一點點,吃多了妨礙氣脈。像我早上起來一碗豆漿蛋,喝了來給你們講話。中午他們說要我吃一點東西,我就不能吃,吃了我就講不出來了,越不吃我罵你們越痛快,有氣力罵嘛!吃了以後把那個氣堵塞了,要是管自己的話,只好打坐去了。打坐幹什麼?幫助它消化,那是浪費的打坐,只能罵自己討厭,貪嘴。你們多半都是吃得一飽二脹叁貪嘴,然後講禅堂。
我常常講,廟子上禅堂每次打七除了叁餐以外,還有兩次點心。因爲吃素,大家拼命吃,吃到肚子脹,上面呃......下面噗......禅堂又陰暗空氣又悶,真是五味俱全。所以他們要蓋禅堂,先要等我蓋好了來參觀,看如何讓空氣流通,把髒氣抽出去,光線調整好。我們這個禅堂是初步試驗,還要更完整才是共修清淨道場。
工夫做到"精滿不思淫,氣滿不思食,神滿不思睡",不需要男女之事,不需要吃飯、睡覺了,都是真的。所以真修到安那般那,也自然到達了知息入、知息出、知息長短。講到知息長短,生于我們剛才講的,站在水池邊丟一塊石頭下去,沈到底時水泡冒上來,這個息是長還是短呢?或是更深長?莊子說"真人之息以踵",一直到腳底心。如果沒有動,就不冒水泡了。最後你坐在這裏,這個身體如莊子的話"與天地精神相往來",也是孟子的話"養吾浩然之氣,充塞于天地之間",跟天地虛空合一了,那才到了知息出入、知息長短的階段。
第叁堂
瑜珈體功 《易筋經》 《洗髓經》
希望大家這一次聽了要好好去修,時間來不及了,再過一陣子也許我死了,你們沒有人問了。剛才下課的時候,有年輕同學來跟我講,希望了解一下修密宗同瑜珈的配合。密宗修叁脈七輪,有修氣、修脈、修明點、修拙火;修安那般那的方法叫修氣。修密宗必須要練習"體功",這是我們漢文翻譯。修煉身體的工夫有叁十六種密宗的拳法,就是瑜珈變出來的。何碧媚因爲明天有事要先離開,所以同學要求她把幾年所學的體功示範給大家,她現在就來做這個瑜珈體功。這是現代印度瑜珈另外一派,印度也有很多派別的。(何碧媚示範)
中國禅宗講達摩祖師到少林寺,傳下來的有兩個頂尖的工夫,不是打拳,是練體功,一個是《易筋經》,一個是《洗髓經》。少林寺已經幾次被毀,民國初年(一九二八)被馮玉祥部隊中的一個石友叁統統燒掉了。現在少林寺舊的練武場裏頭,還有少數的圖案。世界上《易筋經》有好幾種不同版本,我在峨嵋山廟子裏發現了一個古本的《易筋經》,完全跟一般的兩樣。我沒有時間把它繪下來,但要點記住了,那是靠一個年輕童子幫忙練習的。
實際上達摩傳了武功沒有?沒有。他當時來看一般的中國修行人,光想修行打坐,身體沒有搞好,不能得定,所以就傳了瑜珈。開始瑜珈的圖,就是《易筋經》的基本。有人說《洗髓經》沒有了,那是把骨髓都換了的功法。後來據我的研究,所謂《洗髓經》就是不淨觀與白骨觀配上安那般那,把整個的生命,父母所生的身體轉換了。專練要十叁年到十五年,整個身體變了。對不對留給大家做參考。
像剛才何碧媚所示範的瑜珈,她學了四五年的工夫,沒有放棄。她這些動作配合修安那般那最好,所以密宗叫做體功,是密宗叁十六種拳法之一。大家到西藏學密宗,一般人只想修行成佛,修些觀想啦、灌頂啦,念念咒子,都是很基礎的。但是灌頂、念咒子、觀想,這個叫加行,是修持的一個加工的方法,並非最高,但體能修煉很重要。
加行法的瑜珈
如果到西藏南部,有兩個廟子名字我記不得,一個是尼姑廟。西藏的尼姑沒有比丘尼戒律,她們出家自己規定,清心守戒。有一個廟子的比丘尼統統都懂印度古代天文學,不是女喇嘛。另外有一個女喇嘛的廟子專練瑜珈,據說在喜馬拉雅山的東北部,靠拉薩的南面,很冷。可是那些女喇嘛並不怕冷,她們早晨做功課,四五點起來,背一個練瑜珈的袋子,就上雪山頂上練瑜珈,一天兩叁次,專門做瑜珈的修行,最後進入瑜珈的禅定。一般所講的去西藏學密宗,就是拜那些大廟子,圍著喇嘛轉一圈,什麼都不知道。我就是笑你們也沒有真看過,這些比丘尼年輕出家,一輩子真練真修行。你想一個年輕出家,每天都在練習這個,搞了幾十年,一定有他可觀之處的,這是身體的瑜珈。
瑜珈的練習對身心健康自有一套作用的,如果配上呼吸,最後證到禅定境界,這個是瑜珈加行法,非常的重要。修小乘的佛法,包括念佛、念身、念呼吸等,修四禅八定。大乘是菩薩分十地,實際上大乘分五十個步驟,每一個步驟都有加行法,所謂四加行,暖、頂、忍、世第一法。
暖法,譬如你們初步學打坐,像那位胖胖的老板,一坐起來全身流汗。流汗是暖的初步,因爲生命本來有拙火,要發動未發動時,先把水分排掉。身體同地球一樣百分之七十都是水,火力不夠,被水泡著老化了。肚子大都是水分,都要把它排掉。打坐有時候發冷,也是水大的關系。所以一定要得暖,每一步工夫裏都有四加行。
頂法,氣沖頭頂,應該頭頂是發悶的、脹的。修氣到頂再進步以後,這個氣跟宇宙,跟自然界的風大,跟天地虛空交通了。
忍法,是定住了,切斷了,有隔離的意思,隔開了人世間。
由暖、頂、忍,雜念妄想清淨了,到達世第一法。修到這一步,在這個世間已經達到頂尖了,轉到大阿羅漢境界,然後再轉到菩薩境界。所以練習身瑜珈,一定會流汗,一定會快一點得暖。像瑜珈的這些動作,很容易得暖,使氣脈貫通上下。
中國的佛經翻譯了那麼多,但是彌勒菩薩論著中的《現觀莊嚴論》沒有直接翻,但是藏文裏頭有。民國初年太虛法師的弟子法尊法師,在西藏根據藏文翻成了中文。我看過了,他學玄奘法師的文章,文字翻得很好,像唯識學《成唯識論》的文字,很了不起,但是他本身修證方面功力比較差一點。《現觀莊嚴論》內容完備,四加行就是現觀,意思是很現實的,一做工夫就出現,這就是現觀嘛,現量境界,這是非常莊嚴的四加行。
第四堂
用功修持
有人提出來,聽了幾天課想要分組討論了。參學的工夫不曉得做了多少,要討論搞思想了,變成了分別知見,好不好呢?好。肯討論已經不錯了。但是在禅宗叢林底下,用功參禅是沒有討論的,悶葫蘆一樣悶在裏頭,自己去參究找答案。古代的禅堂,講討論是吃香板的,挨打的,要講討論那就不要到禅堂來,到法堂去吧,到佛學院研究讀書去吧。
參禅用功是求證之路,到那個境界的時候,真的善知識會看得出來,你不找他,他還來找你呢。有一點意見覺得很高明想發表的,早就吃香板一百板了,已經不是了。分…
《禅與生命的認知 初講 第五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