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組討論等于現代社會一樣,找些知識相等的,偶然有一個嘴巴頭腦四肢聰明的,做個組長,永遠論不出來什麼東西的。你說找跟自己差不多的討論,既然差不多還有什麼討論的!這都是胡扯。告訴你,你把妄想先打死了再來。要討論,有人啊!我說找某人去討論,你服他嗎?你們這一班同學誰也不服誰,一個比一個高。
這個時代,這個社會,平常都討論太多,你一輩子討論了多少次啊!什麼都在討論。討了半天,論也論不上!趕快死不心來,"打得念頭死,方得法身生"。今天到明天就各奔東西了,珍惜這叁十個鍾頭好好去用功吧。
怎麼樣把妄念打死?剛才講了六妙門,十六特勝。知息入、知息出、知氣歸一,做到這一步沒有?這個沒有討論的,我都在講,講得很清楚啊,你們自己哪一點做到了?這有什麼討論的!我所講的,是用我自己辛苦用功經驗來的本事告訴你,是這樣走的路,你做到沒有?再要討論跟我來討論。有少數人做到深一點的,但是也沒有哪個真能達到一個境界的,所以沒得討論。現在的教育,尤其是現在的社會,有開會討論的習慣,會也多,討論小組也多,浪費一生。你要找人討論自己找一個修行有經驗的,或者比你經驗老到一點的去問問,不是討論,是"請教"。
這兩天重點講到如何修證,到了今天下午有點散漫了,岔進來別的東西。念佛法門,念到萬緣放下,一心不亂,做到了嗎?六妙門數息,數到一心不亂,念念清楚。數息、隨息、止息,做到了嗎?後面叁個不說,做到了再"請教"我對不對。如果自己沒有疑問,曉得到了某一步,再求下一步。有問題再請教,不是討論。究竟什麼是六妙門還不知道,那你白聽了。六妙門不算,進一步十六特勝,知息入、知息出、知息長短,這不是討論的哦!要你自己心跟氣兩個討論,自做到哪一步。這個還沒有做到,有什麼可討論的?也沒有好討教的。
其實也不必有那麼多話,我也是廢話連篇。因爲告訴大家如何修到數息、隨息到止、到觀。"還"跟"淨"比較高深了,然後轉過來。那個是入門的方法,叫大家把握這幾天每一分秒的時間,自己練習、修習,不是搞學問,是要求證這個工夫,如何知息入,如何知息出。
與虛空合一了嗎
紀女士:請問老師,我們在練習知出入息的時候,在打坐的當中,如果發現自己變成好像跟虛空合一,應該維持那個狀況,還是回去保持注意,回到有一個對象的打坐狀態,才能夠進步?
南師:你剛才問,我給你重複再講一遍,大家聽到,佛法是公開的,沒有秘密,不是一個人的。你問我,你說修行知道自己呼吸,知息入、知息出對不對?然後到達虛空狀態對不對?然後不知道應該住在虛空狀態還是知息入、知息出對不對,是不是這個問法?
紀女士:是。
南師:你做到知息入、知息出,呼吸止了嗎?不呼不吸了嗎?
紀女士:呼吸食微弱,幾乎沒有。
南師:呼吸很微弱還是有呼吸,沒有到止息。然後你的思想就不管呼吸,有一個境界,感覺到自己跟虛空合一了。
紀女士:是。
南師:不好好用功,不老實!你素來是玩聰明的,玩了幾十年對不對?
紀女士:是。
南師:我講的沒有錯吧!你既然知道知息入、知息出,微細的呼吸還在往來,還在出入息境界裏頭對不對?還沒有到止息。這個時候你心境已經散亂了,離開本位,岔開了,覺得已經跟虛空合一了,那不是散亂嗎?沒有做到知息入、知息出,還沒有做到止息境界,空話!修行不老實!
這是禅宗的教育,"甯可將身下地獄,不把佛法做人情",非常嚴格的,一步一步工夫、求證。根據她所講的,她是很聰明的,學法律,從美國來到東方,年輕學佛,來見我時她是喇嘛裝。到現在那麼多年,沒有好好修行。但是她也了不起啊,我的《金剛經說什麼》那本書,她翻成英文,現在外面還在流行。但是不因爲她有這麼一點成績,就對佛法可以將就,不行的,這還是講她。我說你啊一生聰明是聰明,修持沒有到。彭先生還買了很多本她翻譯的《金剛經說什麼》到處送人,在美國也很流行。可是我剛才呵斥她,以禅宗來講叫"呵斥",責備她,不能將就的,絕不因爲她有一件事情做對了就將就,那會影響她的修行成就。如果我將就一點是我的罪過,是害了她。禅宗的教育非常嚴的。
你們沒有見過真正的禅宗,宋老板有心發願把五個禅宗祖庭恢複,保存禅宗文化。我是非常贊成,但也感覺非常可笑。什麼叫禅宗啊?你現在勉勉強強地看到禅宗一個影子。真講禅宗的教育法就是這樣,從前有禅師說,如果真提倡禅宗的正印,"門前草深叁尺"。什麼意思啊?就是說鬼都不上門了,一個一個都罵跑了。所以我平常對你們非常客氣,你來了吃飯,說笑話,發表你的高論也好,那是世俗普通的朋友。你叫我老師,我也嗯嗯嗯,我不承認自己是老師,也不承認你是學生,是朋友而已。朋友的話,合則留不合則去,尤其我們之間的交情,是道義之交,沒有利害關系。
但是,如果真講佛法是非常嚴格的,朝講教育的話,儒家也非常嚴格。現在的教育沒有師道了,有師道的尊嚴才能造就一個人。中國文化你們沒有看到,當年每個人家的中堂,祖宗牌位中間供了幾個字:天地君親師,那是師道的尊嚴,現在沒有了。我現在露一點給你聽聽。譬如這位美國紀同學,晃蕩晃蕩,東方西方奔來奔去,印度、密宗都學過。爲什麼現在對她這樣嚴格,毫不留情?因爲不要害她了,她搞得都不對。
修禅定
現在開始講這一次發出去的題目:禅與生命科學的認知。就是怎麼樣修這個禅定,至于對生命科學的認識呢?都還沒有開始談,初步才提到十六特勝,一步一步工夫。所謂工夫是實際的,自己本身的經驗,你要去實驗。下午也講到知息入、知息出,提出來本身生命有五行氣,上行氣、下行氣、中行氣、左行氣、右行氣,都要體會到。你整個身體內部會起變化的,五髒六腑都會起變化,不是說你有一點點偶然的感受,好像跟虛空合一了,那又走了偏路了。所以你說討論,就要在這個地方討論。一個師兄如果有比較高明的見解,會說:師弟啊!趕快把那個虛空合一的境界放下,回轉本位吧,你還沒有得止息,沒有到達不呼不吸的程度呢!有一點微細的往來已經不是了。到了止息的時候,思想念頭沒有了,一念清淨,止住了。所以我下午有句很沈重的話,我說我不是跟你們在座這一班人講,是另外一班人在聽耶!這個話你們聽不懂而已。
到達念也止了,息也止了,還有沒有呼吸呢?有。進一步知息長短。很長一段時間才感覺到還有一下呼吸往來,或者是出息,或者是入息,進來止在那裏很久,偶然重新來一下。昨天也講過,來一下是什麼?長中短、短中長。有時候感覺到出息很長出去了,止息,回來的時候很短促,已經滿了。有時候感覺到短中長,出息很短,或者入息特別深沈,一身氣都充滿了,沒有餓的感覺了。
如果東討論西討論,討論的結果會變成那一位,認爲自己都懂了,變成大師把聽來的到外面去吹了,那就很危險,誤人子弟,造業無邊。所以我只是在理上給你們解說,知息出入,知息長短。本來下午還接下去講的,後來聽到你們念佛念得好,把你們帶到念佛叁昧去了,那一下清淨下來,也同修止息到達的程度一樣,那就對了。
知息長短 遍身
知息長短以後,身心轉變了,這個工夫很深了,已經了不起了。我也提出來,以人世間世俗觀念,道書上講祛病延年,什麼生瘤啊、生癌啊,各種病痛不需要醫藥,自己把它轉化了。那就是下午講的五行氣都知道了,那個時候人是非常甯定的。
再講一步呢?到知息遍身時,整個身心氣脈都變了。密宗同印度瑜珈講的叁脈都在變化,每個細胞呼吸都在變化。就算你老化了,又有病,這時病也好了,那個老化的細胞又活了起來。換句話說,你全身十萬八千個毛孔自然都在呼吸往來,但卻沒有呼吸的現象。這不是剛才紀女士講的什麼虛空合一,而是莊子說的"與天地精神相往來";也就是孟子說的"養我浩然之氣,充塞于天地之間"。我只講原則哦!對別的朋友們一起講清楚,不過他們提問題,你們也聽不見。我知道他們提問題了,所以答複他們。
到達這個程度,知息遍身了。你要曉得印度的醫學,現在傳來是西藏的醫學,不像我們中國傳統醫學說的十二經脈,而是講叁脈七輪。人家一樣地治病哦,印度人一樣地活了幾千年,人口衆多,這就是科學了,不是空洞的理論。所以知息遍身,是到達這個程度。
這兩天有道家修道的人,很想跟我見面,不過這是另外一個題目了。道家神仙境界修到什麼呢?"叁花聚頂,五氣朝元"。道家達到這個境界,就是知息遍身。叁花聚頂就是腦部的脈打通,精氣神與天地相通了。五氣朝元,的中國講是金木水火土五氣。金就是肺,木就是肝膽,水就是腎,火就是心髒,土就是脾胃。在密宗和印度就是上行氣、下行氣、中行氣、左行氣、右行氣。五氣朝元,朝哪裏?朝那個寂然不動。都清楚了,舒服了,一切病都沒有了。你看我們黃醫師,今天下午就有進步,他也沒有吃藥,懂了,慢慢轉變就不同了。他是學科學的西醫師,他不盲目的。
這個十六特勝只講知息遍身,這一句話你翻遍了藏經以及所有道家的書,你也找不出來。我告訴你那麼清楚明白,你以爲得來容易,還要討論,你討論個什麼!如果你也是十二歲出去,學到九十歲,像我一樣用心求學,拿命來拼了才會知道!找誰去討論啊?要做工夫才行,自己不做工夫,身體都已經衰老了,自己還不知道。
所以這一次發的通知有"傳習"二字,你們也看不懂。傳你們秘法,叫你們去修習去,對不對?發的通知…
《禅與生命的認知 初講 第五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