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與生命的認知 初講 第四日▪P2

  ..續本文上一頁滅即法身",這叁句可以說如珠走盤,沒有一個方向保留的。叁句即一句,一句即叁句,一念寂滅清淨當下成佛。而且他的全集雖然薄薄的一本書,卻相等于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論》,你們可以去研究。宗喀巴大師比他晚一千多年,他當年寫《禅宗集》,叫人先學做人,怎麼樣修行,怎麼樣修小乘,怎麼樣修大乘,最後大徹大悟成佛。"法身不癡即般若,般若無著即解脫,解脫寂滅即法身"。你們可當咒子念,能夠破一切魔法。

   剛才講阿彌陀佛,講到永嘉大師法身、般若、解脫叁位一體的觀點。現在回過來講六妙門,這是一個很好的入門方法,大家不容易懂,但不要輕視,你們盡管聽了。

  

   你懂呼吸嗎

   我不好意思每個人考問,你真懂了氣嗎?真懂了自己的呼吸嗎?不要說諸位,乃至很多出家人,用功一輩子,自己呼吸還認不得耶!翻開《達摩禅經》,上面祖師的批注"安般者二種:一見二觸,鈍根不見。"意思是說,有智慧的人當下就看清楚自己的呼吸;愚癡的人聽了白聽,一輩子也不曉得自己的呼吸,連影子都沒有。

   愚癡是佛學名稱,就是笨蛋的笨蛋,我們一般人都是笨蛋的笨蛋,不容易懂的。再說我們這個生命地水火風,我也常常告訴大家,你看這個地球,百分之七十是海洋,用我們身體一樣百分之七十是水,身體等于都浸泡在水裏頭。所以天熱走在沙漠的時候,幾個鍾頭沒有喝一口水,人就受不了了。我們身體骨頭、肉,這屬于地大。

   昨天看到你們下課圍著黃醫師問,他把胎兒入胎講得很清楚。那個受精卵在娘胎分化像花一樣地開,又像包餃子一樣包攏來,陰是有陽,陽中有陰。所以釋迦拈花,迦葉微笑,我們的身體是這樣的哦!現在有個生理解剖的影片,很清楚詳細,趕快買一部看。這個細胞這樣變化裏頭就有脈絡的路,這個叫氣脈。所以修氣、修脈、修拙火、修明點,是打通這個氣脈,把這個物理生命跟宇宙法界的光混合一體,就變成不生不死的光明,你也就成佛了。這不是有相的哦!有些著相的人修成精神病,說打坐看到光,看到佛啊,看到鬼啊、神啊,盡說那些神話,不知道那只是自己心理、物理的作用。

   我現在濃縮跟你們講,《達摩禅經》首先講修行容易退轉,一般人開始很願意修行,慢慢都退了,有叁四十種退,實際上還不止。譬如你們這幾天在這裏看起來很精進,只要上了車子回去,就已經退了。像我這樣努力勤勞的還沒有耶!一般人不會幹的。

   根據《達摩禅經》安那入息,般那出息,簡稱安般法門,有兩種含義:一是見,看得見,不是眼睛看見,你心裏頭、心眼已經看到這個氣了。第二種是觸受、感觸、感受,感覺得到。他說鈍根不見,愚笨的人根本看不到。所以將來我給學科學的同學上課,就不是這樣講了。

   你觀察這個物理世界,地水火風都在這個虛空裏頭,風跟空兩個很接近,是一組,水跟地兩個是一組,這是勉強來講。其實四大性離,你看水冰凍起來就結塊了,變成大地了;水消散就變成空氣;火是溫度,在中間,這個要懂《易經》了。所以你做工夫,如果懂《易經》,安那般那修好,身體就改變過來,病也沒有了。

   一切病都是水過多來的,《易經》風水的卦名叫"渙",散掉了,一切病痛都吹開了。風水是渙,反過來呢?水風卦是"井",水在地底下,風在上層變成井,水出不來了,停留了。氣沒有修好,這個生命就掉到陷阱裏頭,永遠跳不出來。《易經》八個卦,要這樣理解就讀通了。所以道家《參通契》用卦理來講這個道理,那就說得很多了。

   六妙門今天還沒有搞清楚,先要曉得自己身體四大之中,水大最容易出毛病,老化,有風濕、關節炎,乃至生瘤、生癌啊,都是氣沒有把握好,被水泡出來的。如果把握好氣,再懂得《易經》的八個卦,一配合起來,你就曉得內部觸受的變化。

  

   第二堂

   修色身轉化

   繼續昨天講的六妙門,這是修色身轉化,對父母所生肉體的生命,是一個非常初步的轉化方法。但是我很感歎,流傳到現在一二千年,真修實證做實驗成功的萬難取一,一萬個人裏頭沒有一個。學理好像都會,都是玩聰明。

   修行爲什麼先要改變自己的色身呢?佛在《楞嚴經》最後的吩咐要記住哦!"生因識有",我們生命投胎來的時候,十二因緣,無明緣行,行緣識,心意識精神跟物質結合,跟地水火風空五大結合有了身體。第二句話"滅從色除",色就是地水火風空,物理、物質。你要從肉體的生理來修,記住"生因識有,滅從色除"。

   下面"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佛學的道理你們都學懂了,禅宗、密宗教理,這些道理要靠頓悟,一下明白。明白了以後,"乘悟並銷"。剛才一位同學講,阿彌陀佛空的嘛。他好像理教懂了,實際上一點用都沒有。下面兩句"事非頓除",工夫是一步一步來的,事就是工夫,不是說你道理懂了,色身就可以空,你空行了嗎?不是一懂就達到的。"因次第盡",是一步一步修下來的。佛在《楞嚴經》上很嚴重地告訴你,"生因識有,滅從色除"。換句話說,生出一個孩子,大家高興又來一個,又來一個。死去了呢?"滅從色除"。

   "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大小乘修行路線他都說了,他老人家都交代了,沒有對不住任何一個衆生,衆生有沒有對得起佛呢?

   實際上六妙門這個方法,也是在一個知覺、感覺裏頭轉。你打起坐來,一定碰到感覺特別強烈,感覺叫做觸受,佛學裏觸就是瑜珈,瑜珈中文舊的翻譯是"相應",要是我現在翻譯,要翻成"交感"。物理世界,生理跟心理的交感,物理跟精神的交感、反應,就是瑜珈。打坐修禅定就是修瑜珈。身瑜珈是面對交感觸受,簡單分類有八種:冷、暖、輕、重、柔、粗、澀、滑,分析起來內容多了。

   "冷、暖",打起坐來有時候發冷,你就曉得裏頭有毛病了。有時候一身流汗,火燒一樣發暖。"輕、重",有時打坐坐久了,兩腿或身體酸痛脹麻,好像得病一樣,甚至有水腫,兩個腿都腫脹走不動了,以爲有病了,趕快找醫生。一找醫生,就看出來很多毛病,其實都不是。有時候覺得哎喲!這一次坐下來真好啊,身體好輕靈啊,好舒服啊!自己以爲工夫有進步了,這些不過是個變化。這是講現象哦!所以修行哪裏那麼容易啊!你要注意,發生任何的現象,同你的男女飲食,或者其他受風受寒等等,都有關系。

   滑、澀,有時候身體很靈活,甚至打起坐來感覺皮膚都變細嫩潤滑了。有時候身體動不了,古人用這個澀,現在就是像塞車那個塞。有時候"柔"軟,柔是柔,軟是軟,柔是比較柔和,軟像嬰兒一樣。有時覺得"粗",粗糙硬化了,有時覺得身體有些地方變細了,有時覺得懶洋洋的。

   你看我們那位同學一輩子緩慢,懶洋洋的,已經散了。他從小就是這樣,這是他的業報,自己不肯努力。緩就是像弓箭一樣不肯拉緊,永遠放在那裏。有些人看到他身體就可以看到他的個性。你看那兩個老板,個子大大的,胖胖的,但是並不緩,辦起事來很快,這是個性問題。有時性急,你覺得神經都繃緊了。有時候力量強起來,雖然沒有練過武功,打坐下來,覺得威力無比;有時覺得實在沒力氣,變成很差,不行了。

   我告訴大家,我在四十多歲的時候,發現自己忽然兩個指頭連一張紙都拿不住了,拿到筆不會寫字,我說完了。我忽然對自己哈哈一笑,我說我不上你的當。還有,快五十歲時,我上樓梯都走不上去了,我就站在樓梯的中間,就這樣定住,心想就這樣走了,還一定要躺下來死嗎?等一下氣脈走通了,一樣地走上去。所以要認識自己的生命,這些都告訴你。

   有時哎呀!爲什麼拼命要喝水呢?以爲生病了,得糖尿病了。這只是生理工夫進步的變化。有時肚子發脹,什麼都不想吃;有時吃很多仍覺得餓;有時發悶;有時發癢,全身癢,連骨頭中心都癢起來;身上發黏,或者喜歡動,或者喜歡靜。加上老、病、疲勞、愛休息,這些生理現象的變化就有那麼多。

  

   變相生滅的感受

   假設現在講生命科學,一個一個的問題,可以做多少醫學的題目!這個學問有那麼大,都是從地水火風變出來的,變相生滅,從能觸的功能來的,所以發生了感覺。結果我們打起坐來做工夫,統統跟著剛才上面講的感受走,算一算一共叁十幾個。這還是簡單的,佛經上面有,我再重新歸納過來。我們生命一天二十四個鍾頭,統統上當受騙,都在這個感受裏頭轉。

   這一次聽過課以後,自己碰到那個現象不要忘了。那麼去看醫生可以嗎?可以,西醫也好,中醫也好,你去請教高明醫生。如果你說是打坐做工夫出來的,醫生不懂你這一套,他也不聽你的,他照現象來給你治病,反正醫生說什麼病,你作參考就行了。

   一切的疾病都由四大變化來的,簡單講有叁十幾種感受作用。一般佛學家,不大管這些東西的,只講空啊、有啊,唯識、般若啊、叁止叁觀啊,哲學思想搞了半天,不曉得幹什麼!所以要我來研究佛學,做一輩子哲學教授,我不幹!尤其辦學院的,這些根本也不教,每個佛學院培養出來的,也不懂真正的佛學,更不懂真正的佛法要點。

   所以這叁十幾種感受,好好去體會,每一個都是醫學上的大題目,是四大的變化,是生理物理的變化,隨時隨地每一分每一秒,我們身體都被它轉動。要想不聽它轉動,只有安那般那,把那中間的重點"氣"看住,不跟這些現象走才行。你說頭痛,痛得要死好不好!最後是死嘛,除死以外還有什麼大事啊?死的不過是這個肉體。而真正的生命,等于房子蓋起來,虛空還是存在,沒有減少;房子壞了拆掉了,那個虛空也沒有增加啊!這是講六妙門,先告訴你這個,後面還有高深的,一步一步,可是都要記得哦,…

《禅與生命的認知 初講 第四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