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前寫了這兩句詩,這不是他作的哦,是唐朝的:"月到上方諸品淨,心持半偈萬緣空。"這是用佛的觀念,佛求道爲了兩句口訣,犧牲生命換一個知識,求學要有這個精神。現在你們是緣分好,福氣好,碰到我這個厚臉皮的老頭子,恨不得把收集來的東西,都吐出來給你們做營養。可是我搞了幾十年,沒有一個人真正接受去消化的。都沒有;都像某同學一樣,聽了以後牙齒白白的,像釋迦拈花迦葉微笑,以後什麼都沒有。
食道管怎麼洗呢?一塊白紗布,要很幹淨完全消毒,吞下去到胃裏把胃食道洗幹淨。那個布一拉出來聞到內部的味道,臭的,感覺這個生命太髒太臭了。這是上面,還有下面腸子都要洗。修安那般那想即身成就的,還有真正修密的,這些都要做哦!身體的內外要洗得幹幹淨淨。
那麼平常打坐你怎麼洗這個食道管呢?所以有許多人胸口悶,我告訴他很簡單,你站起來,把舌頭盡量向上面拉,抵那個小舌頭。像要嘔吐一樣,叁次以後,那個食道管的東西就下去了。對自己可不要馬虎哦!不會拉死掉的,舌頭拉了以後,你食道這裏非常開。自己洗喉輪這一部分,當然還可以洗胃。學瑜珈的洗胃怎麼洗?自己坐在這裏,用意識把氣(不要吸一口氣哦)充實,在胃這裏轉動,另外還有各種方法。
人類爲了修行,求證這個生命本體的作用,自己産生很多的方法。那麼現在我們講,譬如生瘤生癌,真正修安那般那,修氣的人,就可以下決心用工夫把它破掉,等于鐳射一樣把它擊破了。這是可以做到的,就看人有沒有決心。道家有兩句話,"若要人不死,除非死個人"。你想求長生不死,除非下死的工夫,死就死嘛。這兩句話有它很深的意義,所以修行做工夫。是以這個決心來的。碰到一個境界就害怕了,趕快找醫生,就越看越厲害了。然後我常常說,我的朋友西醫中醫名醫都很多,只是偶然參考一下而已,我到現在還是相信自己耶!大丈夫自己生命自己做不了主,那就不要做人了,就那麼簡單。
數息的秘密
剛才零碎地報告了以後,我們不要離開本題數息,數息有個秘訣的,我把秘密也告訴你們了。我對你們都很慷慨地布施,法布施。學密宗不得了了,要你們磕多少頭,拿多少供養,還有多少條件,最後拖了一年半載才告訴你一句活。我不是這樣,我把所有的東西知識,完全拿來布施,我能夠知道的,也是天下人的。過去祖師們留下來的,不幸讓我知道了,我很不客氣的一定把它公開。我一輩子是這樣一個觀念,道是天下人的公道,我不喜歡秘密留一手不傳人,我認爲不道德。哪一個人說留一手,就算有不死的法門我也不要,因爲你這個道德有問題了嘛!要注意學這個精神,道是天下人的公道,應該公布天下,使人人得好處,那才是修道的目的了。
佛有個秘密的吩咐,當你要數息的時候,譬如鼻子氣進來出去數一,在你們的觀念裏,在哪個時候計數呢?人的貪心、私心多半在呼吸進來的時候計"一",那是做氣功,不是修道。佛告訴你真正修道是數出息,注意出息,這個秘密重點我告訴你了。
佛講的秘密,大家看經典不注意,我就看出來了,當時對佛磕頭,你總算吩咐後代的人了;可是後代的人自己不修,那就沒有辦法了。修涅槃注意出息,出息怎麼數?當你數出息的時候,你把所有的一切,連自己的生命,一切煩惱、病痛,跟著出息放出去。尤其是感冒生病,或者身體裏頭生瘤、生癌啊,讓它一齊跟出息出去,出去就空了。你如果這樣數息,身體馬上就輕松了,先試-分鍾再說。
這不是講理論,自己試試看,不-定盤腿,任何姿勢幫可以。呼吸本來有的嘛。你注意出息,思想跟著呼吸自然走,一切煩惱痛苦,一切病痛、業障,呼出去就沒有了。呼出去再進來的那個是幹淨的,到你裏面又變髒了,氧氣進來變碳氣,接著碳氣就呼出去了,一切病痛也沒有了。注意數出息,不是注意數入息。一般練氣功修道的,准備練工夫時,先吸一口氣閉起來,那不是找死嗎!練武功的更有這個毛病,我看到練少林工夫的也有這個毛病,最後氣還是要出去嘛。最後"嘿"一聲,氣出去了才發生力量。那些人就不懂了,拼命吸一口氣閉住。真正"空"的力量比"有"的力量大,如果你氣進來保持住,那就不好了。數息這個初步懂了吧!
爲什麼要數息
數息的目標再講一遍,你打起坐來數息一二叁,爲什麼用數呢?能數的是心念,不管你數不數呼吸,同呼吸沒有關系,不過借用呼吸把這個心念拉回來,跟呼吸配合。大家學佛學道,拼命在那裏數息,我說你們是學佛還是學會計啊!呼吸是生滅法耶,進來又出去,出去一定是空的嘛,你數那個空的東西幹嘛!可是佛爲什麼叫你用數息呢?因爲你心拉不回來,所以用呼吸往來做工具,把心拉回來,心回來你就不要數了嘛!不數幹什麼?隨。
第二步是隨息。呼吸出去知道出去,進來知道進來,旁邊那些思想妄念一概不要理。那等于昨天我講禅宗祖師的一句話--"龍銜海珠,遊魚不顧"。聽懂了嗎?心念專一,旁邊的雜念思想,一概不理。"龍銜海珠,遊魚不顧"這句話,初步可以借用到這裏來。你專一了嘛!專一了就隨息,氣進來心念知道它進來,你管它到哪裏!但是你有感覺的。
這個氣進來,莊子說"衆人之息以喉",記住哦!普通人的呼吸只到胸部肺部,或者身體不好,只到喉部。"真人之息以踵",得道的人,有工夫的人,氣一進來,一直灌到腳底心。我老實告訴你一個經驗,像我呼吸,沒有感覺到身體有呼吸,但四肢腳心腳趾頭氣都到了。你氣長命就長嘛,氣短命短了,這叫隨息。你看唱京戲、昆曲,那個小姐同那個書生,相隨來也。就是跟著來了,這叫隨息。你不要去用心的,有一些雜念妄想一概不理,你已經知道了嘛!還去管雜念妄想于什麼!你知道雜念妄想,妄想就已經跑開了,所以你只管這個息。這樣聽懂了吧!六妙門第二個講了"隨"。
止息的狀態
怎麼是止息呢?剛才給你講睡覺,一上來粗心大意的時候,有呼也有吸。我們這個身體很奇妙耶,你兩腿一盤,什麼都不管,像魚在水裏頭呼吸,嘴巴吸進來,從兩邊鰓噴出去了,再進來又噴出去,都是空的。你看那個魚噴啊、噴啊,有時候它嘴巴不動,不噴水了。我們也一樣,鼻子呼吸一進一出,到了甯靜專一時,呼吸也不動了,好像沒有呼吸了,這就是止息。到了止息的時候,你前天跟我講:"我現在跟著氣走了,全身的氣充滿了。"你錯了,因爲你在注意感覺了,你不要注意感覺,氣本來空的嘛!你覺得太充滿,或者用鼻子,或者用嘴巴,把它呼出去,一概把它放掉,空了,身體也不管了,氣充滿時念頭也止了。這樣身體內部變化很大哦!下一步慢慢再講,我會告訴你們。
止息以後觀,什麼叫觀呢?你知道自己呼吸甯靜了,雖然沒有完全定住,很久才呼吸一次,你也知道了,不管了,這個時候是觀。你那個知道已經是在觀察自己了,不要另外有個觀嘛!你知道自己這個樣子,不是在觀了嗎?然後你觀察到這個氣,到了胸口怎麼下不去呢?哎呀,背上這裏痛得難過啊!這個就是觀,你看到了。你看到自己背痛腰酸,好像肝這裏很難過,是不是生了什麼東西了?你的懷疑都來了。這個時候怎麼辦呢?不要理它,你這時候最好故意提起來,不是鼻子,要點是在難過的地方,把它定住不動。這個你們要研究佛學了,講個道理給你們聽。
忍與智
四谛法門有八忍、八智十六心。注意這個"忍"字,是定力,所以日本人專門用這個字,俠客叫忍者。進入菩薩道要得無生法忍,這個"忍"字很厲害。中文這個"忍"字是上面一把刃,不是刀是刃,刀是一面開口的,刃是兩面都有口的。心裏頭一把刃切斷就是忍。當你靜下來呼吸,感覺到這裏不舒服,那裏不舒服,就曉得苦嘛。苦集滅道這個苦谛裏有兩個作用,第一個"苦法智忍",你知道這裏痛苦,這個方法已經知道了,用"智忍"停在那裏,慢慢覺得很難過,覺得這裏好像要出來,就給它放出來了,呼吸也放了,有方法、智慧的忍。進一步,然後慢慢這個病痛變輕松了,"忍"字沒有了,叫"苦法智",智慧打開了。
"集法智忍"也是同樣的道理,集就更厲害了,你身體、生命集中在那裏難過,經過"智忍",慢慢集打通了以後就是"集法智"。工夫到了以後就是"滅法智忍",再進一步,"滅法智"。工夫到了得道境界是"道法智忍",最後到了叫"道法智"。
苦集滅道對我們欲界講的是四種忍、四種智。到天人的境界高出一層,到了色界、無色界的天人,另外星球的人,也有痛苦,比我們輕,那個叫"苦類智忍、苦類智,集類智忍、集類智,滅類智忍、滅類智,道類智忍、道類智"。同我們差不多,比我們輕,也要做這個工夫。
剛才講到你病痛到哪裏的時候。你只好把它忍住,把它呼出去,這些工夫不是講理論哦。理論懂了,不用實際身心去體會,我認爲是空話。你修證不到有什麼用!世界上任何科學也好,宗教也好,哲學也好,對身心無益的,那個學問有什麼用!所有的知識學問都是要對人類身心有利的,所以學佛要實驗,是個科學的實驗。這個忍跟定有差別嗎?忍跟止跟定有差別的,邏輯上有差別,就是強度的差別。
六字訣
你呼吸出去了,所以修六妙門止觀告訴你六個口訣很重要,這六字訣--呵、噓、呼、吹、嘻、呬,究竟是從佛家來的,或者是道家來的,我到現在爲止還沒有弄清楚。這是講學問知識。用處呢?非常有用。這六個字發音,當你們修安那般那呼吸法的時候,你感覺到自己身體內部,心髒這裏胸口難過,就用呵字。但喉嚨不出聲音,從心髒這裏呵......一口氣呵完了,嘴吧一閉,氣自然回轉來。你呵幾次,胸口、心髒這裏就打開了,病也出去了。
吹字是腎部,腰這裏難過,氣走不通,用吹字發音。不是念出聲音來,這個嘴形如吹箫、吹笛子(師示範),一口氣把腰、腎髒所有毛病吹完。吹到最後,嘴巴一閉自然呼吸,一兩次以後這裏就松開了。
呼呢?脾胃有問題,或消化不良用呼字,嘴巴發呼音的形態。呬,你用廣東話或閩南話發音,西啊、斯啊,差不多,嘴巴拉開,是肺部的。嘻字是什麼發音啊?我們人高興怎麼笑,嘻嘻,嘻嘻,就是嘻這個發音,前面上中下叁焦就都打開了。這六個字的發音非常重要,屬于般那出息的法門。
所以我說現在中國的大廟子,你們很少看到真正叢林。像甯波天童寺、阿育壬寺,或者常州天甯寺,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修行方法的建築。真正的叢林建築,就是表示修行的方法。你一進到山門裏頭,前面的殿供有哼哈二將,就是安那般那呼吸作用。那個"哼"是用鼻子呼氣,"哈"是嘴巴哈氣。所以修行先從安那般那,哼哈入手。
這個殿過了,是四大天王,兩個眼睛、耳朵。也可說眼睛、耳朵、鼻子、嘴巴,中間有一個大肚子的彌勒菩薩,哈哈大笑,也可嘻嘻大笑,人生難得是開口一笑,所有氣都通了,對不對?
過了彌勒菩薩後面才是韋馱護法菩薩,再進去大殿上是釋迦牟尼佛,法報化叁身坐在那裏,眼睛看都不看你。再轉過大殿,背後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得道以後入世,再來苦海裏頭救衆生。大殿釋迦牟尼佛邊上二排是十八羅漢,或者是四大菩薩,都是配套的。所以真正大叢林,實際上用形象來告訴你修行的方法,都很清楚。大家不懂,只當做偶像崇拜。
剛才我們已經講到數、隨、止,下一個再講到"觀",你就要觀察清楚了。"還"是要按前面這個路修行,然後工夫到了,好像鼻子呼吸一切都停止了,身體內部都完全變化了,"還"到哪裏去啊?你看六妙門書上轉向大乘般若空觀啊、假觀啊,把大家帶向那一方面了。
明明六妙門是小乘的修法,是工夫耶!回到哪裏?回到不呼不吸,就是老子講的"如嬰兒乎",回到在娘胎裏,或剛出娘胎時那個嬰兒的呼吸狀態,應該回還到這裏。然後"淨",呼吸也清淨了,雜念也清淨了。雜念清淨了以後就沒有思想嗎?錯了,見聞覺知都的,能夠知道一切,也能夠明白一切。覺是感覺,知是知道。
所以真正到達這個工夫,得定的時候,你的靈感,你的智慧,你的頭腦,接觸外界的力量完全不同了。也許你坐在這裏,連上海的朋友講話的聲音你都能聽到;你家裏做什麼事你也知道了,見聞覺知都在。
今天初步先給你們講六妙門,內容詳細講還多得很耶!
《禅與生命的認知 初講 第叁日》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