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與生命的認知 初講 第一日▪P4

  ..續本文上一頁支,任何一個姿勢深入講去,學問都很深的,同現在的醫學科學、自然科學、生理科學統統有關聯的。所以你不要隨便說要學佛打坐。我經常自己笑自己,年輕學佛發願要度衆生,本欲度衆生,現在反被衆生度了。這是對自己的一種嘲笑,也是一種感歎,是真正的心情。   

   比丘與福田

   現在的社會人類對文化教育,太容易自滿,太容易自慢。所以中國文化道家、儒家,乃至于佛家,特別注意謙卑、謙下,不能自滿。中國文化的根本從《易經》來,都極力要謙卑。佛教出家的弟子叫比丘,比丘是什麼啊?明白的翻譯就是討飯的。你們不要搞錯了,比丘翻譯爲乞士,乞士有兩個意義,一、上乞法于佛,是向佛求法;二、下乞食于人,靠一般衆生供養,維持生命。但是大家看比丘很高貴,覺得乞士多好啊!其實你這樣想是冬瓜腦筋!不想一想,比丘就是討飯的。

   佛告訴大家"比丘爲衆生種福田",出家的人討飯化緣,給衆生培養福分;衆生布施你一塊錢,送飯給您,衆生有福了。布施的人有福了,你完蛋了,你只是人家的福田,你就是那個泥巴,垃圾都倒在上面的福田。人家布施給你當然有福了,人家在福田下了種子,將來得好果報。你這塊田呢?大家懂不懂農業啊?一塊田地種了叁年稻子,趕快要給它休息,換別的種,不然這個地力弱了,再種下去出不來那個稻子了;所以要交換種植,這是農業的科學。

   你就想想自己吧!假設我是出家人,做人家的福田,給人種,多接受供養,自己消受得了嗎?所以我經常說,大家學佛看佛經,什麼都沒有看懂。其實佛也是極力謙卑,要出家的比丘先學慈悲喜舍四無量心,最重要哦!現在講物理學,最近來大陸的那個霍金,身體殘廢,堅強一輩子講量子力學。科學大學校長來了,大家說到量子力學,我馬上找佛學的《量論》給他看,佛告訴你一切無量,物理是怎麼講量的?這個是重點大問題,很重要的問題。

   我們現在先不講科學。學佛要發四種無量心,什麼叫無量?沒有限度的,沒有範圍的。先培養自己四種心理基本,慈、悲、喜、舍。我們現在把慈悲變成口頭話。儒家孔子講仁、義。道家老子講:"我有叁寶"第一寶就是慈悲。"曰慈、曰儉",節儉的儉,也等于簡單的簡。"曰不敢爲天下先",不敢爲天下先就是謙卑。

   剛才我話一講就扯遠了,心裏的目的要趕快告訴大家,一天很容易過。譬如這一次我也犯了一個錯誤,你們也犯了錯誤,大家犯錯誤。我的信上通知,七月一日開始,要來的人要在二十八日要先告訴我們准備。結果你們呢?一日上午才到,所以我只好將就了!對不對?這就是錯誤。一個信義的"信"字都做不到。雖然是小動作,但是國家民族在道德文化建立,我們要從這裏開始檢討自己。是七月一日開始嘛,當然我沒有規定一日早晨幾點開始。換句話說,大家同我們一樣,大模大樣地把時間不當一回事。所以我經常罵人,你們給人家約明天上午,我說上午有六個鍾頭耶。下午見面,下午也有六七個鍾頭耶。   

   佛法是科學

   剛才下午講到七支坐法,自己要研究,現在不講打坐了。所以我說不打算照次序講,否則叁個月都搞不完。我們今天這一次開始,只好從佛法入手,不是佛學,也不是講佛教。你們看我的書,有一個觀念要搞清楚,我經常把這叁個分得很清楚。佛教是宗教,它有它宗教的形式,有它宗教的習慣,有它宗教的行爲。譬如出家、蓋廟子、化緣、做法事,都屬于佛教的範圍。尤其佛教到中國來,建立了中國特色的佛教,等一下我講給你聽,你們要記得問我,中國特色叢林的佛教怎麼樣?你們應該要懂,可是現在很少人懂。

   第二是佛學。一般人研究佛經,東南亞小乘的國家泰國、越南,以及注重小乘的國家,如日本、韓國,乃至中國,許多大學問家,研究哲學的,研究佛學的,這都是屬于佛學,講理論的。佛學家很有學問,講起來頭頭是道。在我呢?從小到現在,就是古文一句話,"在所不取也"。大家聽懂這句古文吧!對于這些,我是理都不理,因爲我也很傲慢,講學問太容易了,"在所不取也",我看不起;不是看不起,是不注重這一面。世界上學問多得很啊,治國、齊家、平天下都重要,我還搞這個閑事!可是我也會,真講佛學,我可以說比大家細密一點,但是我不注重,不向這一面走。

   我是想要怎麼樣成佛,怎麼樣得道,至少打坐坐起來怎麼入定耶!你講了半天學理幹什麼?像學科學一樣,我要發明,做一個科學家,光談科學的理論,拿個博士學位,不過教書而已嘛,所以我不講佛學。但是,你們講佛學我還看不上,你們一講,我認爲都錯。所以我要告訴人家的是佛法。我一生走的路線,是研究佛的修行方法,他的方法是幹什麼的?是解決生死問題的。

  

   追求生命根本的人

   我也常常告訴你們,這是邏輯了,人文科學邏輯,一個是學佛,一個是佛法。我說你們學佛,有誰夠得上學佛?我就沒有資格。我說學佛要先研究佛,釋迦牟尼佛現成的太子、現成的皇帝不做,爲什麼?又沒有戀愛失敗,又沒有事業失敗,又沒有受到什麼刺激,他爲什麼要跳出去幹這個事啊?剃個光頭,做個討飯的比丘。

   佛是大比丘耶!研究他的一生,他有幾次災難,出來化緣,過了午沒有人布施,就餓著回去。還有一次,碰到外道婆羅門教,看不起佛教,布施馬糧給他。換句話說,人家給他狗吃的東西,他就謝謝,端回來也吃了。給衆生做福田嘛!你想想看,他的行爲我們學得到嗎?再說,關于佛的傳記很多,英文的、中文的,有些說他十九歲出家,有些說他二十幾歲出家,這就是搞佛學了。你看了以後根本就不要信佛了,不曉得搞些什麼東西。

   釋迦牟尼確定是十九歲出家,因爲有些小乘佛教,不承認他出家以後十二年的修行,那是跟外道學習的經曆,好像對他不光榮,所以都拿掉了,改成二十多歲出家。他出家以後遍求一切法,印度婆羅門、瑜珈,什麼他都學過,都丟掉了;然後一個人跑到雪山苦行六年--我現在不講他的傳記,講出來比武俠小說鬧熱多了--然後最後到菩提樹下悟道,叁十一歲了。

   所以學佛,我說那太難了,因爲有一些人根本是平民百姓,隨便剃了光頭,穿上出家衣服,就算學佛了!這些人,我沒有辦法跟他學。

   佛法在哪裏呢?發我個人的經驗告訴你,尤其是中國禅宗、密宗,記住一句話,"佛爲一大事因緣出現于世"。這句話不要靠筆記哦,老靠筆記有啥用!你看我這一生,從小起不靠筆記,我的腦子媽媽生給我就是計算機,爲什麼不用腦子把記憶力加強呢?像這一句話,我看了就記得。你則要趕快拿筆寫啊,寫給誰看?自己也不看,等一下就忘記了。"佛爲一大事因緣出現于世",中國的佛法,禅宗一句話結論,釋迦牟尼佛是爲了一件大事,出現在這個世界上。在禅宗講是個話頭,他爲什麼大事來啊?

   我們拿中國文化批注你就懂了,中國道家莊子告訴你"死生莫大焉"。世界所有的學問,其中有個問題最大,就是生與死。生命怎麼來的?就是研究生死問題,這是佛法的精神。英國的大物理學家霍金,前兩天來中國,也是講這個問題,我們怎麼活到這個世界?人類究竟從哪裏來?生從哪裏來,死向哪裏去?他說:世界是無始的。這句話本來是西洋哲學家亞裏士多德講的,中國人就信了;其實釋迦牟尼佛早就講過了,比他早很多年。

   可是幾千年來東西方文化,到現在爲止,究竟人從哪裏來的?宗教家、哲學家、科學家都在追求,還沒有結論。人爲什麼生來又會死掉,爲什麼會老會病,又會有那麼多痛苦煩惱?釋迦牟尼佛出來就是爲了解決這個問題。莊子說"死生莫大焉",生死問題,這是個話頭。   

   說發心

   學佛的人講要發心,到廟子去的居士們,聽到和尚們說"你要發心啊"!就是說你要拿鈔票出來布施,或者你要蓋個廟子,那個是發心,發布施的心。但是真正的佛學、佛法、佛教,叫你發心是發"了生死"的心,這個才叫發心。這個發心,就是佛經上講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求無上正等正覺,大徹大悟,了生死的心。

   請問我們大家同學們,你當時開始學打坐,學佛,甚至這一次來,你有這個意思嗎?沒有。不過南老頭那個人又講課了,好聽,去玩玩。發個啥心啊!了生死的心?你想都沒想過。生死是可怕,但是懶得想它。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翻譯成中文,阿耨多羅是無上,至高無上。"叁",中國這個字發音,在梵文裏頭是正。叁藐叁菩提就是正等正覺,就是大徹大悟,爲了自己了生死,這個叫發心。

   我們同學裏頭也有講,哎呀!我從小就想出家,譬如後面坐的某某啊,這些都是廟子上跑過,剃過光頭,你說發這個心剃光頭的人,是爲了了生死嗎?才不是呢,是好玩,唉!煩死了,出家好。這叫什麼發心啊!發煩死了的心。

   對不起,我開始學佛,是發我要成佛這樣的心。我從十幾歲起,小說《叁國演義》看多了,立志要做英雄打天下,英雄做好了,天下大事完成,晚年出家成佛。這是我的目標,晚年才成佛、成仙。那個時候還不知道佛,只曉得神仙。所以後來我碰到好幾個黃埔老將軍、同學,對我說:老兄!我要跟你學佛。我說你學什麼佛?你出來的時候有沒有想當皇帝啊?他說:你胡扯個什麼啊!我說:真的,我出來就想做皇帝,你連皇帝都不敢做,你學什麼佛啊!後來他們罵我太狂了。我說真話嘛!佛是這樣來的,爲了一大事因緣來,要成佛。

   現在從今天起,要跟你們講如何走成佛之路,一定要自己發心,不是只聽我講。聽我講的話,請問我現在講的是什麼?拿佛學來說,我剛才講了半天的話,就是"勸發菩提心",勸你們發心。可見大家沒有發心,我是勸導你們,不是說來打坐,求個平安,或者如何,或者老的…

《禅與生命的認知 初講 第一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