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祖師真影──大圓滿隆欽甯提傳承祖師口傳故事撷英▪P7

  ..續本文上一頁如山的黑線,在線團中心現出一尊金質的金剛薩缍佛像。

  有一晚,巴珠又把隆多叫來了,要他躺在身邊。“現在我們要揭開一切了,”他保證道:“保持清醒!”

  他們一起向上凝視,望入浩瀚無邊、空無一物的虛空。遠處有竹慶寺的狗在叫。

  巴珠對隆多說:“親愛的朋友,你聽到狗的叫聲嗎?”

  “有!”隆多回答他。

  “那就對了!”上師大叫道。他又問:“你看到天上的星星了嗎?”

  隆多肯定地回答了。

  巴珠叫道:“就是這樣!那就是本然具足的覺醒的明覺、佛性。不要看別的地方!”

  就在那時,黃昏當中,隆多超越對立的智慧之眼打開了。在那一刹那,他的心與法身緊密結合,對于眼前一切所見,無複更須知曉或得到。他喜極而泣,就這樣,隆多便由邊見執取之網中,完全解脫;他認出,並當下體悟到了超越對立的明、空二性。從那時起,佛性與他的明覺便合一不分,他直接了悟到萬法均是佛性之顯現,無偏無礙。如密續經典《本尊之主》中所宣說:

  在經教的“因”乘,一切衆生皆具成佛之因。在密續的“果”乘,衆生內具明覺之本質即佛果。

  幾年後,隆多重提此事,並引用隆欽巴的法語做爲結論:

  萬法皆具本然佛性,

  了知即是法性覺醒,

  六根自然無有造作,

  成就即自在大圓滿;

  隨喜但擁萬事萬物,

  不忘留其本來面目,

  碌碌之心亦在其中。

  

  

  【普賢王如來言教】

  成就悉地(精通密續的證悟者)jia華·蔣秋曾預言巴珠仁波切會到東藏的德格地區,他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那些以通俗、汙染的眼光來看待事物的人,將認不得他,他只會被視爲是褴褛的乞丐、一個乞食化緣的流浪漢,穿梭于他們之間……。一切果如所料的發生了。《普賢王如來言教》是巴珠最有名的著作之一,是一本數百頁受歡迎的原創著作。

  有一次,巴珠仁波切流浪到德格縣境內噶陀附近山區,那兒有好幾座大舍利塔(那是巨大似鍾形的紀念建築,內供養著佛教大修行者的舍利),巴珠在那裏受到一位嘉絨老喇嘛熱誠地招待。

  巴珠和喇嘛交談,嘉絨喇嘛告訴這位看似虔敬的行腳僧──隱名的巴珠說:“你似乎對佛法很有興趣,關于實際的修行,你懂多少呢?”

  博學且有大成就的巴珠回答:“僅一點點。這些年來,我有幸聽到的,僅是零零星星罷了。的確,正法是深不可測,而且浩瀚無邊。”

  老喇嘛告訴巴珠:“聽著,有一本經典,很詳細地解釋佛法教義的基礎,有許多有趣的逸事和精扼見解。它是證悟的上師巴珠仁波切的近作,書名叫《普賢王如來言教》,如果你願意,我可以解釋給你聽。”

  巴珠仁波切似乎很樂意。老喇嘛教他,四種思維可以從輪回(世間)轉心向法,和書上前面幾章,關于口述傳承主要教法的幾個重要論題,這些都是巴珠他自己親自收集的。老喇嘛很高興有這麼一位認真的學生,更是盡心盡力地詳細解說每一件事,彼此都很快樂。

  幾天後,每個人都聽說著名的巴珠仁波切將在附近的噶陀寺說法。巴珠本人花了許多時間去繞舍利塔──在他神聖的看法,舍利塔是過去、現在和未來所有證悟者的所在地。有些來自劄秋喀的喇嘛也正在繞塔,看見巴珠,立刻就認出他來,都跪倒在塵土中向他禮拜。每個人都很高興:尊貴的巴珠已經到達。

  那晚,嘉絨喇嘛從市場回來,告訴所有的人,巴珠仁波切本人已經來到噶陀地區,並且很快將在寺院講經說法的好消息。他轉向群衆中匿名的行腳僧說:“那本我們正在研讀的書,它的開悟作者離我們這麼近,這不是太好了嗎?”

  巴珠似乎一點也不在意。“或許是他,但從另一方面來看,也可能不是……誰曉得呢?到底這巴珠有什麼特殊的呢?他可能只是一個平庸的喇嘛;誠如佛陀開示:“依法不依人。””

  老喇嘛打著他,並且叫道:“你膽敢對你師長如此回嘴?我們真該把你趕出這公正的住所!你應該對我們尊貴的上師──巴珠仁波切活佛,更尊敬些。”

  兩天後,巴珠仁波切在噶陀寺弘法寶座升座,面對著群衆數千人。當嘉絨喇嘛看到他先前的學生,莊嚴地坐在法座上,立刻了解之前所發生的一切,他很羞愧,困窘地離開,再也不曾出現于噶陀地區。

  後來,這件事傳到巴珠耳裏,他微笑地說:“這太糟了,或許他的確生我的氣,然而,他爲我解說《普賢王如來言教》四種從輪回中轉心向法的思惟,是很精辟,那也是我從未厭倦的思惟。我真誠地希望並祈禱我仁慈的老師──嘉絨喇嘛,能獲得至高的甯靜,並希望與我有關的所有衆生,都能一齊得到開悟。”

  〖《加行指導·普賢上師言教集》,是竹慶寺巴格活佛──巴珠吉美卻吉旺波所著《法界精義》的加行指導。書中敘述包括共通外加行、不共內加行、修行根本次第、捷徑往生支分等在內的各種所緣次第。〗

  

  

  【小偷改邪歸正】

  巴珠仁波切,在聶塘地方教授《入菩薩行論》時,有一位老人供養他一塊鑄成馬蹄形的銀子。老人沒有什麼財産,但因爲對巴珠仁波切生起極大信心,他知道供養是有大功德的。

  一星期的教學之後,巴珠離開那一帶。一個小偷曾看見巴珠收受那銀塊,就跟著他想伺機偷竊。

  巴珠獨自走著,只想在星光下度過幾個甯靜的晚上。就在那一夜,當巴珠入睡後,小偷趁著黑暗潛近身來,巴珠身旁放著一個小布肩袋,和一把陶製茶壺。小偷小心翼翼地開始搜查他的肩袋。

  他手摸索的聲音驚醒了喇嘛,後者叫道:“喂!喂!你在做什麼?在我的衣服裏找什麼?”

  小偷迅速地回說:“有人給你一塊銀子,快拿出來給我!”

  “唉!”這位上師叫著:“看你把自己的生命搞得一團糟,像個瘋子般地東奔西跑!你跑這麼遠來,就只爲了那銀塊,可憐的傻瓜!聽著:現在趕快去,天亮時你就可到達我坐的那塊草地……銀子就在那附近。我拿它當石頭來墊我的茶壺。在營火灰燼中找吧!”

  小偷很懷疑,但看銀子又不在巴珠的行囊中;但銀子被抛棄在營火裏,對他來說是絕不可能的事情。無論如何,他還是回去找。當他來到上師教學的地點,在火圈的石堆中找到了銀塊。

  小偷大爲驚異,感歎地說:“天啊!這個巴珠是一位真正的喇嘛,絲毫沒有世俗物質的執著,而我蓄意向他偷東西,得到的也只是造惡業,現在我肯定我一定會下地獄。”

  他非常懊悔地再度去找巴珠。當他終于找到巴珠時,上師向他招呼說:“你又來了,真是瘋狂!我已經告訴你到那裏去找你要的東西,現在你又來要什麼?”

  小偷非常激動,嗚咽地解釋:“不是這樣的!我找到了銀子,但是我不能認出您這麼一位大成就者,我已犯了罪!我那時原是要鞭打您,並搶走您所有的東西!現在我向您忏悔,並乞請您的原諒。”

  巴珠勸慰他說:“不需要向我忏悔或要求原諒,只要以善心常向叁寶(佛、法、僧)祈請就行了。”

  後來,其他人知道這件事後,他們捉住那小偷,並鞭打他。巴珠仁波切大聲責備他們:“如果你們傷害了我的弟子,那就好像你們傷害了我一樣,放開他吧!”

  

  

  【巴珠仁波切的女人】

  有一次,巴珠仁波切,在東藏劄竺喀北邊勾婁的大草原走著,遇到一個可憐的女人帶著叁個小孩,小孩的父親剛被一頭巨大的紅熊噬死。那可憐的寡婦,扯著頭發啼哭不已。

  巴珠問她要往何處去,她向面前這位褴褛的流浪漢,哭訴她悲慘的遭遇後,說:“我必須到劄竺喀去爲我的孩子們乞討食物。那裏將有一場大法會,乞食應該會豐盛些。”

  “唉呀!路途很遙遠,”巴珠慈悲地說:“你別自己走,我也是要去那裏,我可以沿途幫你些忙;我們一起走吧!”

  他們這樣走了很多天。晚上就睡在星光閃爍的夜空下,巴珠會把一個或二個小孩放在他舊羊皮襖的褶層中,而婦人則照顧著其他的小孩。白天,巴珠將一個孩子背在背後,婦人抱著最小的,年紀最大的那個孩子,則跟在旁邊走。每天早晚他們都用營火來准備茶食。過往的旅人都把他們當成乞丐,沒有人知道背上背個小孩的流浪漢的真正身份,更別提那位喪夫的寡婦。寡婦沿路到村落中乞食,巴珠也一樣做,他們討得足夠的烤青稞粉、牛油、酸乳和牦牛幹乳酪,賴以維生。

  他們終于來到劄竺喀。寡婦獨自去乞食,巴珠也一樣。

  後來,巴珠似乎有些不悅。婦人問他舉止不太尋常的原因。“沒什麼,我有些事情要辦,但這裏的閑言閑語,使情況變得有點困難。”

  “在這兒,您會有什麼事要辦?”婦人驚訝地問。

  巴珠簡短地答道:“沒什麼,咱們走吧。”

  這小家庭很快地來到山坡旁一座寺廟的外圍。巴珠突然停下來,轉向婦人說:“我必須進去,過幾天你也可以來,我必須到寺廟裏去朝聖,我會在那裏等你。”

  這一點,不是婦人心裏想聽的,此時她已經很習慣于時時圍繞著這位新同伴身旁溫和、安詳、自在的氣氛;而且自從與巴珠同行後,一種無可言喻的甯靜和愉快的感受,取代了她的哀傷。

  她抱怨地說:“別說蠢話!還是一起走吧,一直到現在您都很和善,千萬別丟棄我們!

  我們可以結婚,至少我可以跟著您,得到您的保護。我不了解爲什麼,但是我覺得跟您在一起很快樂。”

  然而,這位上師已經下了決定,“這行不通。到目前爲止,我竭盡所能地幫助你,但這裏的人會說閑話。我們不能繼續同行了;過幾天再來吧!你會在寺院裏找到我。”巴珠踏著堅定的步子走上山丘。婦人和小孩則留在山腳下乞食。

  第二天,全山谷都傳布著快樂的訊息:“證悟的上師巴珠仁波切已經到臨,他將開示《入菩薩行論》。”所有虔誠的信徒都匆忙趕著去寺院,牦牛上載滿食物補給品與帳篷以准備長期停留。

  聽到這消息,又見到大衆的激動,寡婦很高興。她想:“如此偉大的上師來臨,正是我以亡夫之名…

《祖師真影──大圓滿隆欽甯提傳承祖師口傳故事撷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