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祖師真影──大圓滿隆欽甯提傳承祖師口傳故事撷英▪P8

  ..續本文上一頁做功德的最好機會。”于是她拖著叁個小孩立刻匆匆趕上寺廟,將乞討來的東西,拿在手上當供養。

  當巴珠仁波切到達寺院時,他吩咐僧衆:“請把人們供養我的所有食物收到一旁放;我有位客人不久就會來,會需要這些。”巴珠從不接受供養,也不積聚任何財富,以此聞名的上師這麼說,僧衆都很驚訝,但他們只有遵照他的指示去做。

  寡婦到了以後,在一大群人的邊緣,找到一個位子坐,離上師的法座很遠,她仔細地聽著。距離這麼遠,她竟沒認出不停說法的巴珠。最後,當天的法會結束,所有結行的祈請文和功德回向,都唱誦完了,婦人走到法座前接受上師的加持。她驚訝地發現以前一齊旅行的同伴,正仁慈地對她微笑。

  這驚愕的寡婦,恭敬又惶恐地請求上師原諒:“請原諒我不認識您,讓您背我的小孩,向您提婚……及其他一切。”她哭著。

  巴珠仁波切笑了,並要她不用擔心。然後他向隨從的人說:“這就是我的客人,她幫我來到這裏,請將我們放在一旁的奶油、幹酪和其他的物品全給她,且看看她的家人還需要什麼。”

  

  

  【智慧也可以傳染】

  直到近世,東藏的康地仍是一個相當原始、居民稀疏的荒涼之地,與一世紀前美國西部荒野類似,部落之間的爭戰也是常有之事。無法無天之事猖獗,由藩鎮執法者盛行。

  但是,與此恰恰相反的是,由于人口稀少、生活簡單,獨居生活相當容易做到,所以,康地在數世紀以來,就是西藏地方最主要的禅修及瑜伽修行的地區。

  菩提心(覺醒的心)是真正偉大的心的同義詞,它代表菩薩(意指精神英雄)的公正、利他的證悟之心。

  巴珠仁波切,有一次獨自在瑪康附近崎岖山裏流浪,夜裏便露宿野外。他禅修寂天菩薩的菩提心教法,那是關于發願利他以求證悟的教法。巴珠的願力,是希望毫不偏私地對待他人如己一般。

  一條崎岖的泥土小徑橫切過山脈,連接著山谷中二個爭鬥不休的家族。這位離群獨修的上師,敏銳地感覺到四周的暴力氣氛,激起他慈悲、虔誠的祈禱。

  有一天,交戰的雙方,注意到一個流浪漢在路旁,大家都想知道他是誰、有何意圖。他們發現巴珠橫躺在山徑一段狹窄轉彎處,每一個過路人都不得不跨過他。以如此不尋常的姿態,巴珠便可以爲每個過路的人個別祈禱,希望能平息他們暴力的情緒。

  一段時間後,叁個武裝的年輕騎士,遇到這個飽受風霜的老行腳僧,他旁邊的營火早已熄滅。他們被迫突然勒馬,而且跨了下來,他們诘問:“你是病了、精神錯亂,或者是個麻瘋病人?你有什麼毛病,這樣橫躺在路上?”

  這位漫不經心的大師回答:“別擔心,年輕人,你們不會感染上我的病,這叫做“菩提心”,很難傳給像你們這樣年輕健壯的戰士!”叁個人有些迷惑,跨上馬急馳而去。後來巴珠說:“或許這無私的菩提心也是會傳染的,因爲你可以從偉大的精神修行者處感受到它。但是現在,雖然很多人宣稱擁有它。卻很少人真正發展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征兆。”

  然後他祈禱著:“願一切衆生無有例外,都能感染到這寶貴的菩提心。”

  很神奇地,瑪康地區原本不斷地流血爭鬥,很快就平息了。當地的人們聲稱,年輕的戰士,一定是從那擋在山路中,隱名證悟的流浪漢處,感染到和平的疾病,而且他們從此再也不曾見到他了。

  

  

  【鬧鬼的堡壘】

  巴珠仁波切,以背誦方式,詳細講解寂天的《入菩薩行論》,不下百遍,《入菩薩行論》是梵文長卷的古典經典。他自己也爲《入菩薩行論》做注解,闡揚菩提心的基本要義及六波羅蜜,這是西藏古典經典。

  在他創作豐富一生的後半段,大師誓言不再在戶內睡覺,且生活得如一個行乞的瑜伽士。巴珠是素食者,不曾騎馬或榨取馱獸之力、不累積財富、不用侍從,他是大悲觀世音的真正化現。巴珠也是寂天菩薩的化身。

  在尼亞隆有一座鬧鬼的堡壘,甚至光天化日之下都可以聽到鬼靈的哭叫,沒有人膽敢走近那地方。

  有一次,在結束某次教學時,巴珠仁波切說,如果有人敢走進堡壘,並且讀誦一百遍寂天菩薩的《入菩薩行論》,鬼靈就可以得到解脫。一個親近的弟子──聰紐謝拉,立刻自告奮勇,所有的村民都搖頭,害怕再也見不到這位年輕且受人敬愛的喇嘛了,多麼可惜啊!

  進到鬧鬼的堡壘後,勇敢的聰紐謝拉,將他的坐墊放在一間空屋的地上。然後,他便生起強烈的大悲心和利他的菩提心,修空觀,接著開始大聲念誦寂天菩薩《入菩薩行論》十品。

  日複一日,他繼續持誦。當村人瞥見謝拉取火煮茶升起的煙後,都歡呼著:“畢竟,他沒有死!”有一位最膽大的村民鼓起勇氣,到鬧鬼的堡壘看有什麼變化。

  他很驚奇地看到,謝拉平靜地對著不見形迹的聽衆,講授經典。他回村裏,敘述給大家聽。之後,每天有更多的村民去到堡壘聽講,到了聰紐謝拉圓滿了一百遍念誦那部長的經典時,全村的人都坐在他面前出神地聽著。

  很神秘地,從那時起,再也不曾有鬼靈哭喊;相反地,人們常常到那裏去祈禱、靜慮、憶念巴珠仁波切並得到啓示。

  

  

  【鬼王】

  秋吉林巴及巴珠,是蔣貢康楚與蔣揚欽哲旺波同一時代,較年輕的一輩。後者在十九世紀的東藏,爲佛教的再興大放光芒。這些大師都不是受限于某一宗派的教育,而是接受了當時許多位偉大的導師的教導,獲得許多教法的傳承及口傳。

  另外,據說“惡僧侶”會再生爲各類如國王般的鬼魔與精靈。叁昧耶是指密續的誓言與承諾。

  有一次,秋吉林巴告訴他首座弟子之一的堪布仁千達給說:“你應該到劄竺喀去向巴珠仁波切求法,特別是寂天菩薩的《入菩薩行論》,那整部論他已牢記在心。他是位偉大的老師,充滿智慧與加持力。”

  這位寶藏大師,親切地爲他博學的弟子寫一封私人的介紹函致予巴珠,說:“請提供衣食與佛法,給我這位高傲的弟子。”

  堪布仁千達給,是一個具足戒的比丘,一個典型的佛教叁乘(小乘、大乘與金剛乘)的持有者。他外表呈現著全然出離、不執取、遠離家園的徒步者,及比丘形相;而內心則擁有關懷他人遠在自我之上的利他誓願、大悲菩薩的心性;從密教而言,他也是佛教密續無分別金剛乘教法的自在修行者。

  他肩上荷擔著潔淨的僧袍,背著大缽,手持行腳僧的拐杖,步行多日,堪布終于來到巴珠面前。當這位方丈欲向他頂禮時,巴珠叫起來:“唉喲!鬼王來了!”

  巴珠猛地站起來,令堪布仁千達給沒有機會行正式的叁頂禮。仁千達給勉強設法獻上介紹函,巴珠卻將它迅速地擲入黑暗角落,然後仁千達給便被帶出喇嘛簡單樸素的寮房。

  第二天,堪布鼓起勇氣,再次求見巴珠──這位證悟的流浪漢。且如他的上師秋吉林巴力勸他的,向巴珠求法,特別是《入菩薩行論》的法教。

  巴珠反駁:“我不能教那些,我不是一個老師,我也沒有什麼可以給你這麼重要的人。你想從我這個老笨蛋這兒得到什麼?”然後堪布又被帶出去了。

  隔天,仁千達給重新提出他的請求。巴珠告訴他:“好吧,在這兒等一陣子,我們看著辦吧!”

  一整個月,執拗的巴珠在堪布面前沒有開口說任何一句開示,然而,仁千達給仍每天都來向上師頂禮,滿懷希望地坐著,飲著稀薄的茶,最後告辭。因爲劄竺喀地處西康最高地區,寒冷又多風,巴珠粗陋的山區關房,更是異常嚴寒,那位優雅的方丈,覺得非常不舒服。最後仁千達給向大師坦誠:“寶藏大師秋吉林巴,送我來向您求法,但是如果您不傳我只字半語的開示或忠告,我勢必要空手回去見他,無論如何,出于您的慈悲關懷使您肯答應教導我,請了解我對您與您所代表的純淨傳承有強烈的信心與虔敬,我是真正非常地希望能修行您的教法。我未曾破僧伽的誓言,也不曾損毀金剛乘的叁昧耶戒,而且已經清淨所有的邪知邪見,請慈悲教導您謙卑的仆人吧!”這位有名的方丈學者,不停地懇求那個穿著羊皮袍的上師。

  巴珠對這篇動人的說詞,絲毫不加注意,簡言寡語地即刻回答:“好,明天再來。”

  隔天早晨,當仁千達給到來,巴珠首先給他一件僧袍,說:“這是衣服。”接著,他給方丈一條幹羊腿,“這是食物。”他說。第叁,巴珠送堪布一部《入菩薩行論》,說:“這是佛法。”

  然後,這位令人氣結的上師總結說:“好啦,現在你已經得到衣服、食物和佛法,就如寶藏大師所希望的,明天你可以走啦!”

  仁千達給完全絕望了,他在巴珠面前的泥地上,不停地頂禮又頂禮,劇烈地哭著說:“請爲我開示!”

  巴珠不爲所動。“秋吉林巴說給你衣食與佛法,你已經都拿到了,就是這樣。”

  然而,仁千達給一再堅持,哀求巴珠傳授他利益一切衆生的珍貴教法,將他自迷惑中解脫。

  最後,當巴珠直覺到仁千達給根器成熟,這位不輕易妥協的上師才開始教導他,並持續好幾個月。堪布達給進步神速,終于成爲當代偉大的教師之一。那位堪布永遠感激他得自巴珠的個人教誨,不只是正式的教法,而且包括上師爲了平服仁千達給的高傲和矯飾,所不斷示現的粗暴行爲,和令人不快的態度。

  堪布經常敘述他們初次見面時,巴珠喚他做“鬼王”,並令他長久等待來清淨他,因爲巴珠已見到仁千達給背負著,身爲典型比丘學者所潛藏的自負殘渣。

  

  

  【啥鬼東西也沒有】

  空丘巴准,是岩藏大師秋吉林巴的女兒兼法嗣,被公認是綠度母的化身。她同時也是一位偉大的上師,幾個兒子都是轉世的圖古。

  空丘巴准,由許多偉大的上師那兒,接受了無數的法教,包括兩位文殊祜主──第一世的蔣揚欽哲旺波與蔣貢康楚。不過,是巴珠仁波切的口傳精髓法要,喚醒了她本具的佛心。她後來也將巴珠仁波切的大圓滿精要傳給了很多行者。

  有一天,巴珠仁波…

《祖師真影──大圓滿隆欽甯提傳承祖師口傳故事撷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