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日,如世間百年,故說天上一日不安,人間百年浩劫。阿王起嗔,半亦因人間惡業所感也。藏中經論,與大德開示,皆雲:“發菩提心,最爲緊要。”因嗔心熾盛,則化生阿王眷屬。以須彌山如玻璃,阿眷見其類敗死,恐怖毛豎,亦受苦也。
6.天道
天人受用,自然而來,常感快樂,雖兜率陀天鼓嘎阿伽常響雲:“有漏一切皆苦。”而天人聞之,終不覺悟。天壽較長,惟福報既盡,衰相現前,極爲苦惱,四天王至他化自在天均如此。衰相有五:(一)四天王以上無日月,天人身有光明,長大一由旬,至死即身光變無,不可愛樂。(二)不樂安座。(叁)花冠枯萎。(四)天衣壞垢。(五)身出汗臭。衰相既現,七日即死,此七日中,猶七百年。彼諸天人、天女,不樂親近,惟遙遙擲花,祝其到南贍修善,再生彼天。實則身墮何處?天眼能見,生大熱惱,隨業牽引,自不作主,此欲界天也。色界等天人,到此如夢初醒,定散還墮,回思昔樂,其苦可知。龍樹菩薩雲:“雖樂梵王天,終墮地獄火。”此如到野人國,暫時安住,終必被食,亦如下水,終必溺死。
佛經雲:“叁界輪回,無片時樂。地獄有寒熱苦。餓鬼有饑渴苦,畜生有吞食苦。人有叁苦、八苦,修羅有戰鬥苦,天人無信心,有下墮苦。可見無針尖樂也。”彌勒菩薩雲:“六道無快樂,如入廁無香氣也。”蓮花生大士雲:“輪回非樂,偶然有樂,皆苦之因也。”昔有大德講經,一喇嘛問一老婦知否?答曰:“其他不知,惟六道甚苦,頗爲了達。汝將來墮否?應先知道,再進而求修持。”因先有此信心,自能忏罪積資也。
釋尊有堂弟俊嘎(難陀),令迦葉勸其出家,不允。釋尊強之,出家而不受戒。釋尊見一盲猴,問其妃何如?對曰:“妃美。”又以神通引至天上,見一空宮,阒無一人,彼問故?答:“以佛弟某,守戒當至此。”又見天女無數,較其妃美,因樂享受,故持戒。佛令弟子等不與同修,以彼所修者人天福,非爲涅槃道持戒也。然亦不悟。尋令下視地獄,慘苦不堪,見一大镬內燒沸銅,惡眷圍之,怪镬中無人。守者曰:“佛弟某因持戒得天人福報,報盡當入此中。”後大悔悟,屏息出獄,力求釋尊開示,欲離叁世之苦,後成羅漢,亦知人天福不究竟也。
又阿底峽尊者將入寂,其弟子某,請問法要,謂:“師去後,我當修定耶?”尊者雲:“定不是法。”問:“終身講經何如?”尊者雲:“講經亦非法要,當依鍾敦巴舍世間心,修出離心也。”時有比丘常繞塔,鍾雲:“繞塔亦佳,但能行持更好。”比丘念經坐禅,鍾雲:“念誦等我亦隨喜,但應再向上求。”比丘異之,鍾因令其修出離心,謂:“修定治病,顯通得受用,念誦感福報,均非究竟行持。”以不發大乘心,只爲今世二世,均爲有漏也。釋尊在世,宮妃萬千,且過七日即爲金輪王,所以苦行六年,身如木石,正顯示要離開世間心,而修行也。
蕩巴桑結雲:“受用如雲,頃刻都散,名譽雖好,只如空谷回聲,衣服飲食,如虹如穢。人多聚處,不如林下水邊,妄念易生,當以平等菩提心對治,牟尼寶自己原有,勿向外求。此心當如鏡,常常觀照。上師叁寶加持力,只在自己,如月照大地,有水處當較明朗,殷重心如水,加持力如月也。”
某大德雲:“人生不百年,常作千歲准備,實不知人在世間,如旅行客,片時休止,何必築室治具耶?”“格西朗惹塘巴,常思叁界之苦,郁郁不樂,人皆呼以黑臉。其弟勸之,格西曰:“人在六道中,有何可喜處?”惟彼一日供曼達,有松耳石爲鼠所得,又聚衆鼠搬之,曾一次發笑也。”又:嘎打雅那尊者,一次受國王供養,當回向時,王問音樂美耶?尊者雲:“不聞。”王問故,因雲:“飲食如借債,爲養暫時色身,不暇聞樂。”王疑爲僞。尊者令一死囚,持油缽繞殿中,呼甲士持刀隨之,油傾即殺,樂作如故,一周以還幸無失。因詢以音樂,囚雲:“乃不聞聲,以時時畏死心切也。”此謂人在六道中,如囚繞殿,甲士隨之,死在目前。世間欲樂音美,更何心貪著耶?如此專精,得道速矣。
巴祖仁波車加持偈曰:
亦知天人苦,而不舍世間;亦知畏叁途,不斷造業因。
此愚者爲誰?我及余有情;願發出離心,求上師加持。
欲知前世因 今生受者是
欲知來世果 今生作者是
人天路上作福爲先
生死海中念佛第一
無執第一利 知足第一富
善友第一親 涅槃第一樂
以佛爲境界 專念而不息
此人得見佛 其數與心等
四、信業果
六道輪回,非如風吹萍葉,偶然聚散。是有黑、白業力所牽引故,于此應當深信。更應于黑、白業果,總相各別思維,勵力取舍焉。
1. 黑業
黑業分十:即身叁、口四、意叁也。亦說爲十惡業:
一殺生。對人或畜,以貪等作意殺害,斷命根爲究竟。貪爲口腹,殺食雞、鴨、魚等;嗔如戰鬥;癡如幼孩殺生,不知過患。或非佛弟子,如印度有以殺若幹生,即可升天的邪見皆是。最大者有五,謂:殺父母等,生身墮金剛地獄,非由中陰化生也。若肉食者,不起悲心而隨喜之,業與殺生同。牛廠廠主初食奶,繼剪毛,老則殺之,其罪較重。巴祖仁波車開示雲:“殺百綿羊,必久墮地獄。”雞鴨魚販亦同。出家雖不殺生,受供食肉者,其罪惟均。乃有婚喪冠祭,親朋聚餐,動辄百數席,殺生無數,本爲慶賀或悲哀之事,不思以功德莊嚴,而以血莊嚴,自害害人,可不深思切戒耶?藏中常說:“殺牛羊,先吃內髒,肉可攜走,皮尚有用。”食肉寢皮,直同野人也!
殺之支分爲四:(一)造意。(二)決定。(叁)方法。(四)結業。四支具足,即生本罪。一者,知其爲牛羊雞魚。二者,欲殺而食。叁者,以繩刀等。四者,斷彼命根。倘知爲羊,欲殺食之,二支已足,雖教他殺或隨喜者,罪亦成立。如自诿我未殺彼,或食者多人,自恕爲輕,罪更較重也。吾人試以手指入沸水中,能忍受耶?悲心不具,亟當忏除。
二、偷盜。盜、賊、騙叁,均攝于此。特別如國王官府,除了人民應繳納之外,肆意苛求。以權威取,一也。暗中竊得,二也。欺詐行爲,叁也。入大出小,器不公平,隨一而作,即成本罪。四支同前,如想偷、明認、偷法、偷得也,余當例知。
巴祖仁波車雲:“貿易得利,終日營求,非出家正當事業,以貿易易破戒,而妨害修學,信心漸減,菩提心難生。”蓋不知福報由上供下施而來,不可強求造業,試問有由盜成家者耶?
彌拉日巴尊者,見一喇嘛在睡夢中自計賣牛,頭得幾何?皮得幾何?惟未計尾,即醒而施食。尊者問:“牛尾尚未算清耶?”喇嘛以尊者得通,乃大悟悔。又雲:“作生意以劣作好,爲妄語,相爭爲兩舌、惡口,巧說爲绮語。爲一牛販,不止僅犯殺業而已!”
叁、邪淫。在家戒邪淫,出家當淨戒。在昔赤松爲藏王時,下令在家者應遠離四種業:即殺、盜、淫、妄也。
四、妄語。分叁:(一)欺罔,未見聞爲見聞等。(二)故說,謂修福得罪,作惡有功德,無極樂國等。(叁)大妄語,未得謂得,未證言證,自說神通等。如雲我見神鬼,意在使人變動心志,失叁寶正念,此爲最大過患。因神通不由證得者,亦爲有漏,未足希有。人縱有通,亦勿毀他,只淨自心修持耳。
五、兩舌。即離間語,破人和合也。破師及同學,或團體和合衆者,其罪較重,尤易犯也,當時時觀察之。入佛子菩提行論雲:“凡欲語者,先觀自心,此語由貪、由嗔、由癡而發者,當止勿說。一切行動亦然,久久防護,自然叁業清淨。”
六、惡口。即粗惡語也。恨彼有情,不問人畜,對畜生、癡、聾、盲、啞等,尤宜防止,因彼亦起嗔心故。特別對于上師、大德前,更當慎重也。如說時發笑,而意惡者,亦成本罪。“往昔印度有田工,因主家賴婚,群牛到官證明,獨一缺尾牛反證,以田工曾毒罵之。”故知畜生亦怨人惡口也。
七、绮語。漫言過去未來,或無義利事,如于法會或聽經時隨說,能使修法講說者生障礙,此爲最重。故說佛在時講經,有說話者與造五大惡業同罪。巴祖仁波車雲:“自修法時,說無義語,亦成過患。”因修密法要叁門清淨,觀想生起如何?圓滿如何?次第甚難。故必須不語言、不飲食也。
八、貪。是指從內心說的。如貪他人受用想得之,只得心想,便成本罪,不關身口也。
九、嗔。嗔彼有情,見富願窮,見盛願衰,見得願失,或欲打等,均成本罪。如國難對敵國,內亂對匪人,嗔而殺打,均爲無明所障,非佛子也。應起悲憫心,恩怨平視,代爲忏悔,願消除其嗔心,方無過患。
十、邪見。此從無明起。印度外教,初分叁百六十派。有言一切由梵天生,有言從自然生,說永不壞滅。或言人猶花木忽生忽死,日照、水流、豆園、刺利,及孔雀五色,皆爲自然而成。不信叁寶,撥無因果,是爲常見、斷見,邪因、無因。如是等外道,皆愚癡邪見之大者。佛經祖論,心生疑惑,亦成邪見。又入佛門不知因果,亟求善報,豈知不如意者,正是叁寶違緣加被。因吾人無始以來,造罪實多,自發心後,一切業果在短期齊來,重報輕受,長報短受,是增上緣。以爲無感應者,亦成邪見。
上來十惡業,以殺生、邪見爲最重。因一切有情,除地獄中求死不得者,其余無不貪生。如殺蟲蟻成罪,不因其小而減輕,殺虎豹者,不因其大而加重,以同爲一生命而已!正法念處經雲:“殺蟲蟻者,除罪墮地獄,彼當來索命五百次。”是知中國出家衆素食,最爲殊善。以一切戒皆重殺生,菩薩要饒益有情,尤當不失悲心,倘有成就大德,殺生食肉,以手彈之,即令往生淨土,是已深達空性,見一切如幻,不執著者。巴祖仁波車雲:“喇嘛當注意,汝能度彼者即食之,否則不吃爲好。”
邪見爲八難之一,縱身口所造爲善業,如有邪見,意不清淨者,則無功德,且亦斷以…
《密宗法義精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