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日,如世间百年,故说天上一日不安,人间百年浩劫。阿王起嗔,半亦因人间恶业所感也。藏中经论,与大德开示,皆云:“发菩提心,最为紧要。”因嗔心炽盛,则化生阿王眷属。以须弥山如玻璃,阿眷见其类败死,恐怖毛竖,亦受苦也。
6.天道
天人受用,自然而来,常感快乐,虽兜率陀天鼓嘎阿伽常响云:“有漏一切皆苦。”而天人闻之,终不觉悟。天寿较长,惟福报既尽,衰相现前,极为苦恼,四天王至他化自在天均如此。衰相有五:(一)四天王以上无日月,天人身有光明,长大一由旬,至死即身光变无,不可爱乐。(二)不乐安座。(三)花冠枯萎。(四)天衣坏垢。(五)身出汗臭。衰相既现,七日即死,此七日中,犹七百年。彼诸天人、天女,不乐亲近,惟遥遥掷花,祝其到南赡修善,再生彼天。实则身堕何处?天眼能见,生大热恼,随业牵引,自不作主,此欲界天也。色界等天人,到此如梦初醒,定散还堕,回思昔乐,其苦可知。龙树菩萨云:“虽乐梵王天,终堕地狱火。”此如到野人国,暂时安住,终必被食,亦如下水,终必溺死。
佛经云:“三界轮回,无片时乐。地狱有寒热苦。饿鬼有饥渴苦,畜生有吞食苦。人有三苦、八苦,修罗有战斗苦,天人无信心,有下堕苦。可见无针尖乐也。”弥勒菩萨云:“六道无快乐,如入厕无香气也。”莲花生大士云:“轮回非乐,偶然有乐,皆苦之因也。”昔有大德讲经,一喇嘛问一老妇知否?答曰:“其他不知,惟六道甚苦,颇为了达。汝将来堕否?应先知道,再进而求修持。”因先有此信心,自能忏罪积资也。
释尊有堂弟俊嘎(难陀),令迦叶劝其出家,不允。释尊强之,出家而不受戒。释尊见一盲猴,问其妃何如?对曰:“妃美。”又以神通引至天上,见一空宫,阒无一人,彼问故?答:“以佛弟某,守戒当至此。”又见天女无数,较其妃美,因乐享受,故持戒。佛令弟子等不与同修,以彼所修者人天福,非为涅槃道持戒也。然亦不悟。寻令下视地狱,惨苦不堪,见一大镬内烧沸铜,恶眷围之,怪镬中无人。守者曰:“佛弟某因持戒得天人福报,报尽当入此中。”后大悔悟,屏息出狱,力求释尊开示,欲离三世之苦,后成罗汉,亦知人天福不究竟也。
又阿底峡尊者将入寂,其弟子某,请问法要,谓:“师去后,我当修定耶?”尊者云:“定不是法。”问:“终身讲经何如?”尊者云:“讲经亦非法要,当依钟敦巴舍世间心,修出离心也。”时有比丘常绕塔,钟云:“绕塔亦佳,但能行持更好。”比丘念经坐禅,钟云:“念诵等我亦随喜,但应再向上求。”比丘异之,钟因令其修出离心,谓:“修定治病,显通得受用,念诵感福报,均非究竟行持。”以不发大乘心,只为今世二世,均为有漏也。释尊在世,宫妃万千,且过七日即为金轮王,所以苦行六年,身如木石,正显示要离开世间心,而修行也。
荡巴桑结云:“受用如云,顷刻都散,名誉虽好,只如空谷回声,衣服饮食,如虹如秽。人多聚处,不如林下水边,妄念易生,当以平等菩提心对治,牟尼宝自己原有,勿向外求。此心当如镜,常常观照。上师三宝加持力,只在自己,如月照大地,有水处当较明朗,殷重心如水,加持力如月也。”
某大德云:“人生不百年,常作千岁准备,实不知人在世间,如旅行客,片时休止,何必筑室治具耶?”“格西朗惹塘巴,常思三界之苦,郁郁不乐,人皆呼以黑脸。其弟劝之,格西曰:“人在六道中,有何可喜处?”惟彼一日供曼达,有松耳石为鼠所得,又聚众鼠搬之,曾一次发笑也。”又:嘎打雅那尊者,一次受国王供养,当回向时,王问音乐美耶?尊者云:“不闻。”王问故,因云:“饮食如借债,为养暂时色身,不暇闻乐。”王疑为伪。尊者令一死囚,持油钵绕殿中,呼甲士持刀随之,油倾即杀,乐作如故,一周以还幸无失。因询以音乐,囚云:“乃不闻声,以时时畏死心切也。”此谓人在六道中,如囚绕殿,甲士随之,死在目前。世间欲乐音美,更何心贪着耶?如此专精,得道速矣。
巴祖仁波车加持偈曰:
亦知天人苦,而不舍世间;亦知畏三途,不断造业因。
此愚者为谁?我及余有情;愿发出离心,求上师加持。
欲知前世因 今生受者是
欲知来世果 今生作者是
人天路上作福为先
生死海中念佛第一
无执第一利 知足第一富
善友第一亲 涅槃第一乐
以佛为境界 专念而不息
此人得见佛 其数与心等
四、信业果
六道轮回,非如风吹萍叶,偶然聚散。是有黑、白业力所牵引故,于此应当深信。更应于黑、白业果,总相各别思维,励力取舍焉。
1. 黑业
黑业分十:即身三、口四、意三也。亦说为十恶业:
一杀生。对人或畜,以贪等作意杀害,断命根为究竟。贪为口腹,杀食鸡、鸭、鱼等;嗔如战斗;痴如幼孩杀生,不知过患。或非佛弟子,如印度有以杀若干生,即可升天的邪见皆是。最大者有五,谓:杀父母等,生身堕金刚地狱,非由中阴化生也。若肉食者,不起悲心而随喜之,业与杀生同。牛厂厂主初食奶,继剪毛,老则杀之,其罪较重。巴祖仁波车开示云:“杀百绵羊,必久堕地狱。”鸡鸭鱼贩亦同。出家虽不杀生,受供食肉者,其罪惟均。乃有婚丧冠祭,亲朋聚餐,动辄百数席,杀生无数,本为庆贺或悲哀之事,不思以功德庄严,而以血庄严,自害害人,可不深思切戒耶?藏中常说:“杀牛羊,先吃内脏,肉可携走,皮尚有用。”食肉寝皮,直同野人也!
杀之支分为四:(一)造意。(二)决定。(三)方法。(四)结业。四支具足,即生本罪。一者,知其为牛羊鸡鱼。二者,欲杀而食。三者,以绳刀等。四者,断彼命根。倘知为羊,欲杀食之,二支已足,虽教他杀或随喜者,罪亦成立。如自诿我未杀彼,或食者多人,自恕为轻,罪更较重也。吾人试以手指入沸水中,能忍受耶?悲心不具,亟当忏除。
二、偷盗。盗、贼、骗三,均摄于此。特别如国王官府,除了人民应缴纳之外,肆意苛求。以权威取,一也。暗中窃得,二也。欺诈行为,三也。入大出小,器不公平,随一而作,即成本罪。四支同前,如想偷、明认、偷法、偷得也,余当例知。
巴祖仁波车云:“贸易得利,终日营求,非出家正当事业,以贸易易破戒,而妨害修学,信心渐减,菩提心难生。”盖不知福报由上供下施而来,不可强求造业,试问有由盗成家者耶?
弥拉日巴尊者,见一喇嘛在睡梦中自计卖牛,头得几何?皮得几何?惟未计尾,即醒而施食。尊者问:“牛尾尚未算清耶?”喇嘛以尊者得通,乃大悟悔。又云:“作生意以劣作好,为妄语,相争为两舌、恶口,巧说为绮语。为一牛贩,不止仅犯杀业而已!”
三、邪淫。在家戒邪淫,出家当净戒。在昔赤松为藏王时,下令在家者应远离四种业:即杀、盗、淫、妄也。
四、妄语。分三:(一)欺罔,未见闻为见闻等。(二)故说,谓修福得罪,作恶有功德,无极乐国等。(三)大妄语,未得谓得,未证言证,自说神通等。如云我见神鬼,意在使人变动心志,失三宝正念,此为最大过患。因神通不由证得者,亦为有漏,未足希有。人纵有通,亦勿毁他,只净自心修持耳。
五、两舌。即离间语,破人和合也。破师及同学,或团体和合众者,其罪较重,尤易犯也,当时时观察之。入佛子菩提行论云:“凡欲语者,先观自心,此语由贪、由嗔、由痴而发者,当止勿说。一切行动亦然,久久防护,自然三业清净。”
六、恶口。即粗恶语也。恨彼有情,不问人畜,对畜生、痴、聋、盲、哑等,尤宜防止,因彼亦起嗔心故。特别对于上师、大德前,更当慎重也。如说时发笑,而意恶者,亦成本罪。“往昔印度有田工,因主家赖婚,群牛到官证明,独一缺尾牛反证,以田工曾毒骂之。”故知畜生亦怨人恶口也。
七、绮语。漫言过去未来,或无义利事,如于法会或听经时随说,能使修法讲说者生障碍,此为最重。故说佛在时讲经,有说话者与造五大恶业同罪。巴祖仁波车云:“自修法时,说无义语,亦成过患。”因修密法要三门清净,观想生起如何?圆满如何?次第甚难。故必须不语言、不饮食也。
八、贪。是指从内心说的。如贪他人受用想得之,只得心想,便成本罪,不关身口也。
九、嗔。嗔彼有情,见富愿穷,见盛愿衰,见得愿失,或欲打等,均成本罪。如国难对敌国,内乱对匪人,嗔而杀打,均为无明所障,非佛子也。应起悲悯心,恩怨平视,代为忏悔,愿消除其嗔心,方无过患。
十、邪见。此从无明起。印度外教,初分三百六十派。有言一切由梵天生,有言从自然生,说永不坏灭。或言人犹花木忽生忽死,日照、水流、豆园、刺利,及孔雀五色,皆为自然而成。不信三宝,拨无因果,是为常见、断见,邪因、无因。如是等外道,皆愚痴邪见之大者。佛经祖论,心生疑惑,亦成邪见。又入佛门不知因果,亟求善报,岂知不如意者,正是三宝违缘加被。因吾人无始以来,造罪实多,自发心后,一切业果在短期齐来,重报轻受,长报短受,是增上缘。以为无感应者,亦成邪见。
上来十恶业,以杀生、邪见为最重。因一切有情,除地狱中求死不得者,其余无不贪生。如杀虫蚁成罪,不因其小而减轻,杀虎豹者,不因其大而加重,以同为一生命而已!正法念处经云:“杀虫蚁者,除罪堕地狱,彼当来索命五百次。”是知中国出家众素食,最为殊善。以一切戒皆重杀生,菩萨要饶益有情,尤当不失悲心,倘有成就大德,杀生食肉,以手弹之,即令往生净土,是已深达空性,见一切如幻,不执着者。巴祖仁波车云:“喇嘛当注意,汝能度彼者即食之,否则不吃为好。”
邪见为八难之一,纵身口所造为善业,如有邪见,意不清净者,则无功德,且亦断以…
《密宗法义精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