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茅蓬劄記第二輯

  茅蓬劄記第二輯

  圓因法師著述

  序—師父的四個法寶

  1.萬德洪名

  2.念佛即是戒定慧

  3.藥師經勸放生

  4.靈山只在汝心頭

  5.忏悔回向念佛

  6.如何辨別真僞善知識

  7.以諸法實相爲師

  8.殺胎當墮阿鼻地獄

  9.善友罕逢,惡緣偏盛

  10.主敬存誠

  11.榮華原是叁更夢

  12.學道要訣

  13.科學與宗教

  14.老實值千金

  15.放下自然悠悠

  16.勸君學道莫貪求

  17.改過

  18.梁啓超先生說佛教

  19.信願專持名號

  20.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21.學道有叁大錯

  22.反躬責己

  23.成于慈忍,敗于忿躁

  24.專精護戒

  25.蓮池大師法語

  26.孫中山先生說佛教

  27.一世奔波夢一宵

  28.淨土法門

  29.切莫較得失

  30.天地之大德

  31.等覺菩薩尚需求生西方

  32.水月鏡花皆幻相

  33.宇宙觀與人生觀

  34.深潛不露

  35.人人念佛皆成佛

  36.勸人念佛求生西方

  37.浮生如夢

  38.寵利勿居人前

  39.有命盡貪生

  40.十地始終不離念佛

  41.叁障敗戒德

  42.心性

  43.持名爲正行

  44.務實

  45.欲易行疾至,應當念佛

  46.慎勿造因

  47.貪婪最壞,布施第一

  48.死盡偷心活計

  49.修道世外幽棲

  50.身從業生

  51.智與識

  52.大癡人

  53.欲除重障當勤忏悔

  54.莫待臨時抱佛腳

  55.忍字無價寶

  56.心不迷不墮生死

  57.一念無生

  58.百代流光夢一場

  59.第叁世怨

  60.閉口不語

  61.阿字觀

  62.心定氣聚,心搖氣渙

  63.真正偉大乃是平凡

  64.所作所受如影隨形

  65.當生成就必修念佛法門

  66.無上法門

  67.戒殺放生

  68.念佛消除業障之力極大

  69.存誠慎獨

  70.離幻即覺

  71.受戒當奉持

  72.叁界輪回淫爲本

  73.無相光中觀自在

  74.有所不足

  75.請轉*輪

  76.爲人不必苦貪財

  77.自省

  78.常住真心

  79.生死大事

  80.治心不亂

  81.災禍之來因

  82.名與欲

  83.傳家之寶 醒世歌

  84.學道當明事理

  85.煩惱本來空寂

  86.念佛爲正行

  87.莫貪財

  88.淨心即佛

  89.勸世人念佛好

  90.色空如夢本同

  91.竭力放生

  92.不見有德

  93.憨山大師念佛偈

  94.錯認紅塵是家鄉

  95.此身須向今生度

  96.息念返照

  97.真空難解

  98.設身處地扪心想

  99.清淨心

  100.盲禅不可依從

  101.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102.因果分明

  103.念佛爲正功夫

  104.等覺猶忏

  105.造寺不如救命

  106.聰明不能敵業

  107.淨宗之妙

  108.智者慎勿造因

  109.得意莫忘失意時

  110.出世間大孝

  111.叁世諸佛之略戒經

  112.弄巧成拙

  113.李炳南老居土說放生

  114.依法不依人

  115.無人識本真

  116.一句佛號能消一切業障

  117.戒律的定義

  118.形骸爲桎梏情識是戈矛

  119.淨心念佛

  120.愛因斯坦說

  121.貪求安養厭娑婆

  122.凡心應勤掃

  123.參禅非現今人宜學

  124.放生爲衆善之先

  125.聰明與智慧之界限

  126.邪魔外道

  127.弘一大師論念佛法門

  128.學道如鑽火

  129.柏拉圖說

  130.信願行

  131.明理性不廢事修

  132.實踐

  133.舍本逐末

  134.弘一大師論放生

  135.人能退步便無憂

  136.深信因果

  137.華嚴海衆鹹求往生

  138.不學他法又有何憾

  139.地獄深根

  140.勸持佛名

  141.凡聖良莠一念分

  142.不可執理廢事

  143.信願持名

  144.身心閑淡

  145.八苦爲八師

  146.老實者,精誠之捷徑

  147.徒自疲勞

  148.勝負之念不可太盛

  149.毗廬遮那

  150.真修行人

  151.衆生至愛者身命

  152.念佛叁昧

  153.妄從真起

  154.導歸極樂

  155.知足無求

  156.克己

  157.妄心

  158.佛勸父王念佛

  159.念念有如臨終日

  160.千日聞教不如一日修道

  161.但問自心

  162.神通叁妙用

  163.念佛不須觀想不必參究

  164.浮生是夢

  165.最要之道

  166.非理之財莫取

  167.仗自力了生死萬難萬難

  168.我佛異方便

  169.南柯一夢

  170.佛與佛乃能究盡

  171.老實念佛

  172.一即一切

  序—師父的四個法寶

  閑自訪高僧,

  煙山萬萬層,

  師親指歸路,

  月挂一輪燈。

  這是唐朝寒山大師所留下的一首偈,偈中明白清楚地點出了修行路上善知識指導的重要性。因爲修行路上最怕走入歧途,一旦修行的方向方法有所偏差,就好像飛機輪船偏離了航道,後果將是不堪設想。

  然而佛法大海。浩瀚無邊,叁藏十二部經典,部部深奧難測,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高妙難解,因此一般學佛大衆往往渾渾噩噩,抓不著要點,以致人雲亦雲,無所適從,絲毫沒有定見,一下子聽人家說參禅好,就跑去參禅,一下子聽人家說學密好,就跑去學密,一下子聽人家說研教好,又搬出了一大堆經典研究起經教,像這種東看西學,莫衷一是,糊裏糊塗的人,其實到處都是,結果只有白白蹉跎掉寶貴的一生,一輩子的心血努力都是徒勞無功。

  法華經雲:“善知識,一大因緣,所以化導令得見佛。”善知識猶如一盞明燈,讓我們在渾沌不明的修行路上找到了依靠。更因爲善知識將佛法最重要最精華的部分提綱挈領,精簡扼要地教導我們,我們只要按照善知識的指導,就能夠順利地走上修行的捷徑,化繁爲簡,事半功倍。真正得到學佛的實益。

  老實念佛—在千載一時的大因緣中,我們得以逢遇一位難得難逢的善知識,那就是我們的導師—上圖下因老法師。師父以年屆九十的高齡,迄今仍隱居于深山茅蓬清修達叁十多年。修行上師父謹遵佛陀的教誨,知道末法時代一切衆生業深障重,根機鈍劣,非念佛無法成就。大集經雲:“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師父教導我們,在佛教所有八萬四千法門當中,不管是禅教密律,全都是靠自力修行,成佛須經叁大阿僧祇劫,是難行道,想要在今生一生成就是絕對不可能的。唯有淨土法門,是佛教一切法門中的特別法門,倚仗佛力,只要具足信願行叁資糧,依靠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的本誓願力,一心執持“南無阿彌陀佛”聖號,即可當生成就,了生脫死,是易行道,也是末法時代我等下劣凡夫的唯一依靠,末法時代的一切衆生,修行如果舍離了念佛法門,億億萬人中找不到一個成就的。所以師父專修淨土法門,老老實實執持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聖號,更以淨土法門自行化他,普勸一切來訪求法者一門深入,老實念佛,絕不叁心二意,絕不朝叁暮四,如此才能真正在今生成就,否則生死海急,輪回路險,光陰迅速,命不堅久,蹉跎掉了此生,再回頭只是苦海無邊無止無盡輪回的歲月!

  拜佛禮忏—師父強調“禮忏”的重要性,教導我們每天一定要禮拜八十八佛求忏悔。因爲多生累世以來,我們早已積欠了無數的罪業,罪業若不消滅,以後因果報應是絕對迷不掉的,解決之道唯有忏悔,從內心真實真誠地發慚愧心及忏悔心,每天在佛前禮拜八十八佛洪名求忏悔,因爲禮拜八十八佛正是佛陀金口在經典中開示我們忏悔的最佳法寶。每天禮佛,每天忏悔,在拜佛禮忏的過程中,身體佛,口念佛,意念專注在佛號之上,身口意叁業清淨,並得諸佛依本誓願力攝受加被,滅罪消愆,消除業障,不可思議!即使師父如今已九十高齡,拜八十八佛仍是每天必作的功課,數十年來如一日,從不間斷。

  戒殺吃素—行持上師父律己甚嚴,山中生活起居一切能劣則省,能簡則簡,刻苦耐勞,惜福節儉,食衣住行都是樸樸素素。師父教導我們要“以戒爲師”,生活言行處處要嚴守戒律,處處要小心謹慎,以免犯戒造成自己的功德有失有漏。守一分戒律,得一分清淨,成就一分功德;守十分戒律,得十分清淨,成就十分功德。戒律守不守得好,關系著我們學佛道業的順遂與否,學佛的人一定要持戒,千萬不可絲毫有所輕忽。

  師父強調學佛的人一定要趕快吃素,因爲楞伽經雲:“食肉與殺同罪”,吃肉就是殺生,就是犯殺戒,而衆生最寶貴的是自己的生命,殺了他吃了他,所結的怨仇最深最大,將來的果報也最慘最烈,所以持戒第一首須戒殺,趕快要斷肉吃素,上等根機的人能夠馬上完全改過來最好,中下等根機的人即使不能馬上改過來,也要減少自己吃肉的次數與份量,趕快督促自己走上完全吃素的正途,否則殺價殺還,血債血還,將來吃虧受苦的還是自己。

  贖命放生—居士們常尊稱師父是“放生師父”,因爲師父特別注重放生,數十年來,師父除了殷殷教誨苦勸學佛人常行放生之外,幾乎不下山的師父更是身體力行,每月固定下山帶領居士們一起去放生。師父教導我們,吃素只是消極地改過,只是不再造新的殺業而已!而放生則是積極地行善,償還累世以來我們所積欠無數的殺債。而人世間一切災難不幸,癌症惡疾的最大原因就是來自于殺生,解決之道就是放生,因爲衆生最寶貴的還是自己的生命,所以放生的功德最大,與衆生結的善緣最深,感應最快,是除災解難,解怨消結最有效最快速的法寶。在放生的善舉中,無數物命感恩示謝的畫面示現眼前,無數居士的癌症惡疾霍然痊愈,更讓每一位參與放生的居士長養了慈悲心,體會到天地萬物衆生率皆平等,皆具佛性,皆能成佛的真理,從此以慈悲心平等愛護一切生命。要知道佛心就是慈悲心,修行人慈悲心一發,心與佛合,行與佛同,與佛最容易感應道交,學佛道業最容易成就。

  “老實念佛”、“拜佛禮忏”、…

《茅蓬劄記第二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继续阅读 ▪ 修行精華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