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精華
圓因法師講述
修行精華序
一、感應與巧合
二、爲什麼要念佛?
叁、此生若不念佛,無了生脫死之期
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五、人生之苦
六、學佛後要怎樣行持
七、修行者一個妙法—念佛
八、消災延生是可能的嗎?
九、造業終有報
十、念佛就是修行
十一、略說“衆生皆有佛性”
十二、聽經閱讀
十叁、煩惱即菩提
十四、蟲蟻、蚊、毒蛇之類可撲殺嗎?
十五、破執著不等于可以亂來
十六、不執著,逍遙,自在
十七、定業可轉嗎?
十八、學佛最重要在那裏?
十九、福德與功德如何解說?
二十、行解相應
二十一、分別邪正
二十二、應依聖言量
二十叁、學佛後常易退心應如何把持
二十四、一佛何能救許多衆生
二十五、修行難應如何克服
二十六、感應
二十七、念佛要常念嗎?
二十八、發起正信
二十九、心地清淨
叁十、正觀
叁十一、佛教對于慈悲的解釋
叁十二、做任何事要時時想到因果
叁十叁、恒心,毅力
叁十四、佛教的平等觀
叁十五、長遠心行善必獲善報
叁十六、切莫誤會分別心
叁十七、如何袪除自卑感
叁十八、真心,妄心
叁十九、破無因論的迷執
四十、植物也有生命,可以殘殺嗎?
四十一、佛教和其他宗教之不同
四十二、辨魔
四十叁、智慧與聰明
四十四、看破,放下
四十五、不可執理廢事
四十六、報恩,念佛
四十七、淨念,染念
四十八、觀想,名相
四十九、念佛之勝方便
五十、學佛,念佛是迷信嗎?
五十一、擇善固執
五十二、學佛綱要
五十叁、舍之要義
五十四、戒定慧之重要
五十五、心好何必做善事?
五十六、無生法忍
五十七、信解行之看法
五十八、信仰佛教要由了解理論中得來
五十九、製心一處
六十、恒心行善
六十一、有漏,無漏
六十二、妄念之意
六十叁、自利利他
六十四、佛不妄語
六十五、佛的大能
六十六、多種善因
六十七、不著相
六十八、佛教終極目標
李炳南老居士開示念佛方法
修行精華序
佛教的廣博深奧,即使是最聰明的人,窮其一生的精力鑽研苦讀,也無法完全理解。叁藏十二部經教律論,浩瀚無邊,處處是寶,字字珠玑,但有幾位學佛人能一一閱過?閱過後又有幾人能真正吸收?吸收後又有幾人能真正實踐?因爲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沒有善知識的相導,沒有選對法門,沒有在切要急迫處下功夫,所以絕大多數的學佛人都是渾渾噩噩,迷迷茫茫,朝叁暮四,東參西究,修行路上只是所學非用,虛擲光陰,終究落得一生空過,徒勞無功,沒有得到真正佛法的實益。
然而,佛教的平易平實,即使是最愚笨的人,只要能把握住修行的要點精華,努力實踐,卻可以當生成就,了生脫死,成聖成佛。因爲學佛的精髓就在于實踐,學佛絕非佛學,學佛是用行動,用身體力行來學佛,絕非演說或是研究,光是在口頭言語或是在書本學問上下功夫就可以得到利益。一位一字不識卻能老老實實的修行者,遠勝于一位能倒背經論,演說妙法的大通家,其間最大的差別就在于實踐,有一分實踐,得一分功德,成就一分道業;有十分實踐,得十分功德,成就十分道業;沒有實踐,就一點也沒有功德,一點也別想成就道業。
難能可貴的是,在此末法蒼茫,佛法式微,邪師邪說遍滿天下的時代,我們得以逢遇一位難得難逢的善知識,那就是我們的導師—上圓下因老法師。師父以年屆九十的高齡,隱居于山中茅蓬清修達叁十余年,其難忍能忍,難行能行的苦行精神,令人十分感佩!更殊勝的是,師父注重實踐,絕不空談玄妙理論,而是平平實實地身體力行,以身教示現一位真正修行者的行持,並且把佛法中最重點最切要的精華殷切叮咛所有來訪求法的佛弟子,讓每一位學佛人都能體會修行的真谛,進而抓住修行的要點努力實踐,真正得到學佛的實益。
師父常常教導大家修行的要點,謹恭錄如下:
一、“老實念佛”
大集經雲:“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師父明明白白地訓勉我們,末法今日,修行者一定要慎選法門,只有念佛才是真正的依靠,唯有依靠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聖號,倚仗佛力救拔,才有可能了生脫死,不管是禅密教律,所有其他一切法門都只是靠自力,末法衆生慧淺障深,絕對絕對無法在今生成就。
二、“拜佛禮忏”
華嚴經雲:“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師父教導我們,今生累世以來,我們早已積欠了無窮無邊的罪業,如不消除罪業,將來的果報是非常可怕的,而滅除罪業最好的方法就是忏悔,用禮拜八十八佛洪名求忏悔的方法,每天禮忏,每天拜佛,依憑諸佛的本誓願力,滅除我們宿世的業障。
叁、“戒殺吃素”
楞嚴經雲:“食肉者,所求功德,悉不成就。”楞伽經雲:“食肉與殺同罪。”師父強調吃素對于修行的重要性,因爲我們如果每天還在吃肉,就等于每天還在造殺業,每天又與衆生結血海深仇,每天都讓我們的功德有失有漏,如何能夠求生活順遂?如何能夠求道業成就?上根的人,明白吃肉的罪過,能夠馬上戒殺吃素最好,中下根的人,雖不能馬上禁絕肉食的習氣,也要減少吃肉的次數與份量,趕快督促自己,一步步走上完全吃素的正途!
四、“贖命放生”
大智度論雲:“諸余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放生一事,師父特別強調注重,因爲吃素只是消極地不再造新的殺業,但以前我們已造已欠的殺債還是有因果報應的,還是須要償還的,而放生就是積極地償還以前我們所欠無數的殺債,並且放生是救急救命的行爲,消業最快,善緣最深,福報最大,對于我們修行的往生大業有著不可思議的影響。
這本“修行精華”是師父在茅蓬自修當中,擇取書本中契機契理,容易消化,容易吸收的精華所集結而成,其中的內容正是現在學佛人最須要了解的部分,文章中處處點出了修行的陷阱與盲點,相信仔細閱後,對于學佛同俦,都能助益匪淺,對于我們的修行目標與基本行持當有更深刻的體會與更明白的認識。
感念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發四十八大願,曆劫修行,成就如此偉大殊勝的淨土法門,令後世愚劣庸俗的吾輩凡夫,尚可依憑佛力救拔,于此生了生脫死,往生西方!
感念大慈大悲的世尊,在此五濁惡世中,宣說如此難信難逢的淨土法門,令後世一切衆生,無論上中下根,皆能倚仗佛力,橫超五濁,永斷輪回!
感念師父,把佛法最重要的精髓教導我們,並以身教實踐一位真實修行者的典範,令一切後學都能深體聖心,領受佛陀無問自說,反覆叮咛淨土法門的深意,從此老實念佛,身體力行,信願求生,真正在今生成就,完成往生西方的學佛大業。
南無阿彌陀佛!
佛教蓮池功德會謹記
感應與巧合
人的一生隨時都有無數影響他命運的機緣從他的身旁眼前溜過,其造成禍福的結果,但憑各人的取舍,但憑一念之間,上天並沒有對誰作特別的照顧,所謂禍福無門,唯人自召,種何種因,得何種果,譬如受持佛號必得不可思議之果,殺生必得短命災難之報。
業障重重無福之人,心念不正,凡事往壞的一面想,聞正論而鄙視,逢君子而回避,因此只有痛苦與失敗的機緣。
福慧厚重者,心存謙虛,凡事往好的一面看,因此一草一木,一砂一石都是磨練人生的試金石,好事當榜樣,惡事當警惕,兢兢戰戰,則人生自然會有許多巧妙的境遇。
比如今日大家談論佛法,有人認爲癡人說夢話,不當一回事,有人則認爲如獲玉寶,非常歡喜形成了人生的轉捩點,因此說:人生之境遇妙不妙,巧不巧,只在一念之間的取舍而造成,總之多種善因,巧事自然會輪到你身邊。
爲什麼要念佛?
首先我們來研究一下小孩呼喚和啼哭的原因,是因爲生活上發生了困難,自己無法解決,只好以啼哭與呼喚作爲求援的信號,爭取愛護者的同情,而滿足自己的希望。做母親的可說是隨時隨地都是關心子女的生活,只要聽到呼叫,沒有不赴援的。
我們念佛是爲了生死問題,得不到合理的解決,因爲阿彌陀佛有救度衆生的誓願,只要誠心呼救,一定可以解決問題,所以要念佛。
追究我們生死之苦的來源,是由過去世貪、嗔、癡的煩惱所造成的。現在仍是繼續發展,倘不及時加以防範,一定是後患無窮。要想澄清意念,還我淨明,除了念佛以外,還沒有比較更方便而又更可靠的辦法。
因爲我們根性下劣,而攀緣和執著的習氣既深且厚,如果想要教它放下來,怎麼能辦到?故以念佛之藥,來治妄念之病;倘能信之行之,必能得到奇妙的效果。這個道理就像小孩玩刀一樣,要他放下來很困難。如果以糖果換之,自然會放。
語雲“心無二用”,如能認真老實地念,妄想就會慢慢減少。曾經有人說:“以前不念佛,還沒有什麼妄想。現在天天念佛,妄想反而好像特別多。”所謂不見廬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以前是在妄想中長大的,哪裏覺得有妄想。現在開始學佛,才知道是妄想。但妄想多,並不是道心不夠,而是與妄想交情太深,一下子想斷是斷不了的。好比你有個賭博朋友,因爲以前你們志同道合,哪裏看得出對方的缺點。現在你學好了,才覺得他的行爲不對。但是以前他來慣了,突然的斷絕往來,雙方都不習慣。只要你認真的工作,也不必討厭他,日子久了,你也不會去想他,他也不會找你了。
對付妄想的辦法和這個真理一樣。假定你能堅定信心,禮念敬誠,以後妄想就會減少到最低程度了。
此生若不念佛,永無了生脫死之期
參禅靠自力,不開悟即無成就,一生不開悟者甚多,悟是理上悟,悟了之後還要修,理可頓悟,事須漸斷,修是修無始以來的煩惱與習氣,念佛則不同,念佛可以帶業往生,乃方便中之方便,佛說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禅定成就,末法時…
《修行精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