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放生問答—放生文集▪P17

  ..續本文上一頁之首。先令斷殺。庶可具乎衆戒[67]。」

  7、往生前更須放諸生命

  《往生集》:「永明壽禅師…自古求西方。未有如此之專切者也。乃立西方香嚴殿。以成其志。在永明十五年。弟子千七百人。常與衆授菩薩戒。施鬼神食。放諸生命。皆悉回向莊嚴淨土。時號慈氏下生。開寶八年二月二十六日。晨起焚香告衆。趺坐而化。[68]」另外《往生集》(卷2)楊嘉祎文學,在將死前夢遊到地獄,見地藏大士于冥陽殿,醒過來後就發覺要放諸生命[69]。

  筆者在一些宗教法會活動介紹,發現放生的區域除盛行于臺灣、中國內地,西藏亦然,也流傳于日本和鄰近的韓國與越南等地。另外這放生活動並非屬于某個宗教的行爲[70],也就是說不只有佛教徒才做的,其中曾參與放生活動比率以佛教最高,再來是民間信仰、無宗教信仰、道教、一貫道宗教,其次爲基督教、天主教

  佛教的放生的活動是基于衆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輪回生死的因果觀念。這也是符合圓因師所重視既戒殺放生又往生西方的基本觀念,因此才有這種生救生的善行的概念;如果僅僅止惡而不行善,不是大乘佛法的精神,不是圓因師放生念佛志業。

  第叁章 圓因法師影響與貢獻

  第一節 外界人對放生的評價

  皈依叁寶、受五戒的佛教徒,具有慈悲不殺的精神,而中國佛教徒亦具此發展出很具特色的素食及放生的生活及修持方式。《梵網經菩薩戒本》便對中國佛教徒的實行戒殺和放生有具體明確的說明。《梵網經》中的殺戒以及食肉戒,使衆生由此而得到廣泛的保護,可對目前大衆所關心的稀有動物面臨絕滅危機的這一問題提供答案[71],假若是放稀有動物是否仍會引來一些人的評議[72],或者放生需要一些合法的專業人員才可執行?以下就從近來的世事報章做材料並試著對從事放生的人有誰?有何問題做試析。

  一 誰在放生

  (一)一般人

  寵物業者指出,迷你豬也會長成體型不小的小豬,不少民衆也常在飼養年余後,赫然發現原先心目中長不大的迷你豬,體型居然長得出乎意料之外,也讓飼主在照料或供應飼料上,無力負擔,致令棄養迷你豬事件層出不窮[73]。也就是說業者表示,飼養任何寵物都應知道他們都會長大的觀念,才不會從小寵物變成大寵物後,帶到野外「放生」,反而害了無辜的寵物一命[74]。此種放生是完全爲己私欲而産生出的行爲,此非佛教徒放生的範圍,此點也有官方在做管理[75],不過在此問題內又有流浪狗放生與護生的管理問題。

  (二)保育人士

  大雪山林道被外界視爲生態天堂,保存許多保育類的鳥類,但是也成爲不肖者獵捕鳥類的殺戮戰場……大雪山社區居民指出,小鳥可能因爲貪吃附近的水果,誤入鳥網中,通常掙紮二天左右,才會因爲沒有水和食物致死,居民如果發現鳥網中有掙紮的小鳥,會嘗試放生,但是不肖者選擇偏僻的山林挂網,難以發現和除盡,居民有心保護,也只能救一只算一只[76]。

  南投縣政府主辦的「2002臺灣河川保育嘉年華會」系列活動,廿一日在集鹿大橋南引道廣場冒雨舉行,進行原生種魚苗放流、河岸綠色植生、牛車體驗等許多活動,場面熱絡。姜君佩指出,希望藉此一活動落實自然生態保育重要性,才能爲子孫留下生存環境[77]。這些也都是放生行爲,只不過是針對希有動物與落實自然生態保育的放生而做之行爲。

  (叁)佛教徒

  最近的放生大事即澄清湖內魚群決定不外移[78],是中華護生協會爲搶救澄清湖中上億的生物,原計畫將魚群全數外移,五日在放生法會之前數小時臨時變卦,決定不再撈起,將配合底泥兩部清除作業,魚群采集中飼養。至于下午的法會湧進了來自全省各地的善男信女約四千人爲魚兒祈福。對于突如其來的變卦…因爲中華護生協會理事長海濤法師極爲擔心…有心搶救這些爲數可觀的魚群,准備全部移往其它水庫放生,不過昨日一早和有關人員會商之後認爲,包商打撈、運送及新環境都將使得魚群大量死亡,仍有違殺生的本意,在與包商黃世榮溝通之後,緊急叫停。海濤法師昨日在法會之前先行告訴群衆這樣的決定,他強調,澄清湖清除底泥將采兩部作業,並非全部放空,所有的魚群也將配合,以拖網的方式,將魚群趕到一邊,以後再回到另一邊。下午二時許法會開始,來自全省各地的善男信女將近四千人齊念大悲咒,並集體往湖中灑淨水祝福,場面隆重莊嚴[79]。這是佛教徒近期的放生新聞,有這事件也可以知道像圓因師做相同志業的人也是有,只不過不像他是專行專弘而已。

  二 不該放生的問題

  (一)破壞生態平衡

  高雄地區最近盛傳澄清湖出現「水怪」,已有不少人振振有辭說看到湖裏出現一條身長五、六公尺的怪魚,聞者莫不感到驚奇。事實上,由于將澄清湖當成「放生池」的民衆越來越多,湖裏的怪魚的確也越來越多,且不乏性殘凶猛的食人魚、紅魔鬼及血鹦鹉等…觀光課長吳修說,民衆所謂的「水怪」,指的應該是被人放生到湖裏的「象魚」…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吃得越多,長得越快,最重時可突破一千公斤;曾有一陣子,臺灣興起養魚熱時,就有不少人專門自國外進口小象魚作爲觀賞用,但養殖不久,就會發現這種魚長得相當快,很快地魚缸容納不下,祇好拿到湖裏或海裏放生。澄清湖的象魚就是這麼來的。

  由這報導可知放生不該放外來種的[80],另外劉小如、齊如,〈臺北市民衆放生行爲研究報告〉也指出臺灣儀式性的放生活動須有觀單位做教育工作,不要參加有商業化的儀式性的放生活動;同時要減少外來物種的生態危害,應規定只許可本地動物的放生[81]。

  (二)放生就是放死

  一般人認爲放生即放死,大型放生活動不僅不是做功德,反而是造孽。因爲放生的動物若非本土物種,則有二種結果:一則不適應當地環境而死亡;二則若適應良好,表示它很優勢,能適應非原生地的環境,但也意味著:本來原生種的生存空間將受到壓縮,使本土物種死亡或族群量變少,生態系也將不平衡。即使是本土種,原生種當地生態本來的平衡,亦將遭到沖擊。而佛教徒則認爲放生就是放死,對此看法是:

  1、死亡只是其中的少數,絕大部分的放生物命均得以重拾生命,回歸自然。若非放生,百分之百的物命均將遭受宰殺,總不能因爲少數物命死亡,而完全否定放生的善舉吧!如此豈不因噎廢食,愚蠢之至!

  2、死亡的物類至少也死得其所,死于大自然的懷抱中,也千萬倍強于被割被炸,經過火燒水滾的酷刊而死吧!

  3、對于放生存活的物命,歡喜其重拾生機,對于不幸死亡的物命,寄予無限的祝福!因爲在的放生因緣中,已皈依佛門,今生報盡,不再墮入叁惡道中,並且已親聞「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必成道種,早日畜生報盡,早日轉世爲人,早日念佛修行,早日成佛證果,早日再回娑婆度衆多苦難衆生[82]!

  (叁)放生活動的惡性循環與反省

  因放生活動,因應而生的相關産業,形成最糟糕的惡性循環。因爲有人舉辦放生活動,爲了有足夠數量的動物可放生,于是有人捕捉,或捕捉後飼養、繁殖。尤其是鳥類或非「食用性」的動物,如烏龜…等。但就動物本身來說,爲什麼它「必須」要被人捉到後,再放生呢?況且,在獵人捕捉過程中,死亡的比率最少一半,而運送、圈養的死亡率更高,也就是說您每放生一個生命,背後可能犧牲了五條以上的生命,方能促成您的放生,請問這真的是修道人的慈悲之心嗎?

  再就放生的現況來看,有些動物被放生到受汙染的環境中;有些淡水龜被放生到海裏;有些熱帶的巴西烏龜被放生到臺灣高山寒冷,冬天甚至會結冰的天池中。而被放生的動物裏,以烏龜爲例:烏龜長壽,人們要做功德,有人認爲放生烏龜的功德最大,所以往往有些烏龜被放生了好多次,也代表被捉了好多次,龜背上刻滿人名,離譜之至,人們卻毫不在意。人性本善,我相信宗教界的得道修行人和信衆們,在放生活動中,是本著人性的善良,想表達對生命的關懷和尊重。但若古時放生的意義遭到扭曲,商業行爲將淩駕于萬物生命之上(養寵物亦同)。[83]有人要放生,就有人去捉,若大家了解此真相,想關懷生命,就應多呼籲信衆們保護環境、關懷土地,萬物自然受惠。這是指佛教放生方法上出了問題,是這神聖的放生活動和商業行爲挂鈎,經媒體披露之後,社會各界包括佛教界,引起一陣軒然大波。各方人士議論不斷。有人矛頭指向商人,有人卻將責任歸于佛教徒貪生求壽的動機上,有人甚至主張佛教徒不應再有放生活動,因爲現代野生環境不比從前。到底佛教徒該不該放生呢?不放生又如何?如果要放生,將如何杜絕商業行爲介入放生活動呢?

  換言之,商業化放生活動是應該停止,中華佛學研究所所長聖嚴法師表示,佛教徒當然可以放生。今天放生活動弊端叢生,令人诟病,不是放生本身的問題,而是方法上的問題。放生在佛教觀念上來講,本來就是一種值得鼓勵的事,但是如果是爲了放生而捕生放生,那這是殺生而不是放生。放生活動有一定存在意義,放生真的不適合現代佛教徒了嗎?聖嚴法師表示,放生的本意是好的,目的也是要啓發增長放生者的慈悲心和對衆生的救濟心。由此看來,不論什麼時代、環境,放生活動有其一定的意義存在。而且對于佛教來講,也有相當深遠的緣起。聖嚴法師所著《學佛群疑》[84]中有提到,所謂放生是基于衆生乎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輪回生死的因果觀念。古人雲:「吃它半斤,還它八兩。」如果能夠既戒殺又放生,當然功德倍增,此等感應靈驗的事例,史不絕書。聖嚴法師在《學佛群疑》。

  從上得到一些外界對放生的質疑,其實在過去放生的事也有衰退期的時後,像《國清百錄》(卷4):「豈有富天下而吝惜一江源。恩洽宇內而獨隔數百裏。改蓮華之池。興燒煮之…

《放生問答—放生文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