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世俗谛怎麼樣圓融怎麼樣雙運,就沒有辦法知道。大家都知道一切萬法的顯現,顯現就是空性的,這叫做顯現抉擇爲空性。顯現和空性實際上是無二無別的,空即是顯,顯即是空,這樣的境界叫做顯空雙運。這種無二無別超離了一切言思境界,這樣的顯空雙運也並不是在分別念及文字上安立的,這就是離戲。實際上它們的本體無二無別,這叫做等性。我們以中觀的四步境界講的時候,也應該這樣類推來了解它的本意。如果所謂的勝義谛只是安立在單空的層面上的話,那麼單空和顯現怎麼樣融合呢?如果你說這就是顯空雙運或者說空樂雙運,那麼這種所謂的顯空雙運就像麥彭仁波切所講的一樣成了白色的繩子和黑色的繩子搓在一起一樣,除此之外根本沒辦法安立顯空無別的道理。這樣一來,所謂的勝義谛要麼墮入常邊要麼墮入斷邊,或者是有邊或者是無邊,除此之外沒有別的去處了。這是不是諸佛菩薩的究竟密意呢?肯定不是的。我們在學《中觀莊嚴論》的時候知道“生等無有故,無生等亦無。”這一句話講得很清楚:因爲生住滅等這些以離一多因觀察的時候根本不存在,既然生不存在,觀待它的無生也不存在,無住也不存在,無滅也不存在。如果生住滅不存在,生住滅的單空也不存在,那一定是離戲了,除了離戲之外再沒有別的抉擇方法。因此單空的本體也自然而然毀滅,或者說如果勝義谛的自體也僅僅是語言或者思維境界,那最終不成爲真正的勝義谛,其自體也會毀滅。因此大家一定要了解到,就像麥彭仁波切的殊勝竅訣所講的一樣,要懂得勝義谛,既要承認暫時的單空,又要承認最究竟的離一切戲論的大空性。這兩種空性一定都要承認。
我看見藏地有個別論師認爲釋迦牟尼佛在般若法門中所講的空性只是眼耳鼻舌身沒有的單空。古今中外的個別論師也有這樣承許的。我們也經常聽到現在漢地的一些高僧大德講般若經講《金剛經》的時候說:所謂的空性就是碗裏面沒有水一樣的空,就是眼睛沒有鼻子沒有全部沒有了,大家一定要開悟這種空性……。這樣的開悟如果是真正的大開悟的話,那就比較容易的。連幼兒園的學生看到碗裏面沒有水時,他馬上也就知道這個碗是空的,這種空性如果是真正證悟的空性,那牧童也容易證得的。關于這方面《定解寶燈論》也分析得非常細致。所以大家一定要知道這種空性只是暫時的空,我們的眼睛看不見只是單空,但是真正的勝義大空性是不是眼睛看不見的空性呢?不是的,一定要遠離一切戲論。就像龍猛菩薩的《中觀根本慧論》所抉擇的那樣才算是真正的大空性。證悟這種空性的時候,所有的戲論全部消于法界。所以我們必須要承認這兩個層次。
子叁、一致攝義:
所量世俗無,能量心自證,
析無如水月,終無別一谛,
涅槃真實際,諸法究竟故,
識境無別身,智相離中邊。
這裏說前面抉擇的所量,不管是世俗谛也好勝義谛也好,凡是所量的一切萬法在通過勝義理論抉擇之後絕對是不存在的。如果所量沒有,那能衡量它的幾種心識:自證或者觀察勝義的智慧等量,我們如果再加以分析也像顯現在湖泊裏面的水月一樣根本不存在。《叁摩地王經》中有個很好的比喻,夜晚的時候皎潔的月亮顯現在水裏面,雖然有顯現,但是一點實質都沒有。我們對諸法也應該如是觀。
秋天的月亮特別好看,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種感覺。我覺得現在喇榮的景色非常美,就像天界一樣。尤其是秋季夜晚皎潔的月輪發出月光照射到大地上真的特別舒服。昨天晚上我在院子裏看了半天月輪,覺得那麼美的環境,如果我是一個詩學家,馬上要把它刻畫描寫出來,但現在我的詩學能力越來越差了,沒有辦法了。
《叁摩地王經》中有很多月影等觀諸法無有實性的描寫。《大圓滿心性休息》講這方面的時候也是用月輪來比喻一切諸法的本體無有自性,在這方面勝義谛和世俗谛都講得很清楚。
這裏是說,在以勝義理論加以分析的時候諸法就像水月一般沒有自性,最後勝義谛和世俗谛或者一切外境和心識全部是無二無別、一味一體。龍猛菩薩在《六十正理論》裏面講“涅槃唯一谛,諸佛所宣說。”意思是涅槃是唯一的勝義谛,除了勝義谛以外沒有別的法,雖然佛陀在顯現中也講了二谛、四谛等很多的谛,但實際上就是唯一的涅槃。所謂涅槃就是一切諸法的究竟實相,並不是說佛陀、上師示現涅槃就是究竟的勝義谛,不是這個意思。這裏涅槃的概念是究竟實相的意思。它叫做涅槃,也叫做真實際,也叫做大勝義谛,大空性、大離戲、大圓滿、大中觀等,世間所有的這些“大”都可以包括在一切諸法的究竟實相當中。
這就是究竟實相且無較此更高的境界的緣故,一旦我們達到能知的心識和所知的外境全部是無二無別、一味一體的時候,就已經到達了最高的境界。佛陀在有關佛經比如《寶積經》裏講得很清楚:“諸比丘,勝義谛是唯一的一谛,它是無欺法也是涅槃法。”
雖然現在在座的各位由于對世俗谛習氣比較濃厚,做什麼事情都比較精通,而以前在勝義谛方面串習得不是很深,但以後對般若空性法門,對釋迦牟尼佛的究竟法義一定要通達。我們要成佛就必須要通達這一點。《般若十萬頌》說:猶如世間所有的百川彙入恒河而入于大海,所有的五度以智慧波羅密多攝持最後到達一切智智的果位。所以我們要懂得般若法門的重要性。
我們遇到這樣殊勝的教法,真的是非常非常有善根、有福報,沒有福報、沒有善根的人想遇到這樣的中觀法門和無上密法確實非常困難。《解義慧劍論釋》中也講了,現在我們要懂得什麼是佛教的真正精華,也就是說佛教的精要是什麼。佛陀親自授記的龍猛菩薩和無著菩薩,他們開創了深廣二派,作爲顯宗來講這二派的教義最殊勝,所以我們應該將唯識宗和中觀宗這兩者結合起來修學。去年我們學習了《中觀莊嚴論》,我覺得很多人已經打好了非常堅實的基礎,對唯識和中觀也有重新的認識,自己也知道以後該怎麼做、該怎麼修。這是佛陀最甚深的一個妙道,大家一定不能舍棄。
現在世間有些人認爲,聞思沒有什麼用,只要實修就可以,聞思並不是最究竟的,有這種說法。很多高僧大德認爲這是一種魔障,是魔王波旬在製造違緣,因爲真正佛陀的教法和證法都建立在聞思的基礎上。所以我們應該守持清淨的戒律並勤奮學習,努力聞思佛教中這些真正的道理。要聞思這樣的道理,一個要有信心,還要有出離心和菩提心,這叁者不可缺少。有了這叁者,聞思佛法一定會成爲正法。如果你既沒有信心,也沒有出離心和菩提心,表面上雖然修一些法、念一些法,整天都是禅修等等,這些也不能成爲真正解脫的因。
大家在修行的時候一定不要貪著今世。真的我有時候這樣想,現在世間所有的一切榮華富貴、顯赫地位等等,都不是很羨慕,最羨慕的什麼呢?就是世間當中有一個知足少欲、清淨戒律的真正修行人,自己從內心當中真的非常羨慕這樣的好修行人。所謂修行人一定不要貪著今世,這一點噶當派、薩迦派、甯瑪派的教言當中都有,說是不貪著今世,所作所爲不是爲了自己的名聲、自己的快樂,而是爲了衆生、爲了來世,這樣的修行人才算是真正的修行人。
我們在座的各位,人生確實很短暫,有些人能活到七八十歲,有些人能活到叁四十歲,這個人身就像秋天的鮮花一樣,什麼時候遭到無常大霜的襲擊也很難說。所以我們在有生之年當中、在短短的人生當中,所學的法、所知道的教言應該要用上。怎樣才能用得上呢?平時要默默地祈禱諸佛菩薩,一定要將自己相續中的煩惱盡量地滅掉,如果不能滅掉的話,也要盡量壓製,在這方面下功夫的話,這就是真正的修行人。
我們遇到了這樣殊勝的顯宗法要,我覺得大家真的非常有福報,確實也是大家的一種福份。尤其是遇到密宗,大家都知道,在具有法相的善知識面前獲得灌頂,並依上師的竅訣認識自己心的本性,尤其是密宗大圓滿當中有句義灌頂,依靠上師的義比喻來認識自己心的自然光明,這種教言更是難得。如果有機會遇到顯宗、密宗這些法要,大家千萬不要舍棄。
在這裏,《解義慧劍論釋》也講了一些教言,好像是將麥彭仁波切後面的教言放在前面講的,我也順便憑自己的理解跟大家講了一下。
我們在座的人,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種感覺,我在看了以前學過的這些法的時候就會有這樣的感覺,真的,在末法時代如是黑暗熾盛的時候,我們有這樣的機會確實非常難得。前一段時間我在閉關期間偶爾翻了一下《上師心滴》,還有《七寶藏》、《世尊廣傳》、《中觀莊嚴論》等,內心中非常感激上師如意寶。不知不覺上師如意寶在這麼多年當中已經給了我們那麼多的教言,而且這些教言一個比一個殊勝,現在我們雖然並沒有全部消化,但是遇到這些教言我覺得也非常難得。
如今末法時代,有些人是爲了名聲而奔波,有些人是爲了財富而奔波,有些人在不知不覺之中人生已經荒廢。我自己雖然沒有特別高的境界,但是在依止上師的過程中,確實是十年寒窗無人問,默默無聞地一直聞思,自己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聞思和翻譯上面。那麼現在,明天死了我自己確實不後悔,因爲覺得這個人生還算是有福份!已經聞思好多年了。在短暫的人生當中,好多年的聞思應該用得上一點。在如今這麼不好的時代當中也覺得值得,也覺得有意義,確實有這種想法。
總之,大家對我們遇到的這樣殊勝的顯宗、密宗的法要珍惜。
戊二(彼之作用四法依)分二:一、總說;二、別說。
己一、總說:
如此深與廣,慧眼睜開已,
定見佛佛子,諸具大慧者。
由經之妙道,顯密乘法理,
難得誰已獲,莫令空無果。
這兩頌的意義,《解義慧劍論釋》的作者——麥彭仁波切的弟子拉色丹畢嘉村尊者在前面已經解釋完了,其實它的真正意義在這裏解釋好一點。前邊我也已經全部解釋完…
《解義慧劍釋 第七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