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而空性方面的道理,在座的各位基本上都學過《中觀根本慧論》、《中觀四百論》、《入中論》、《中觀莊嚴論》、《七十空性論》、《六十正理論》等,現在還正在學《中觀寶鬘論》,那這樣中觀的主要論典基本上都學習過,所以我想我們在中觀的見解方面應該非常不錯。這麼多的論典已經學習了,如果還不懂中觀,那就不太合理。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不說是中觀證悟者,但對中觀都會有一定的了解和體悟,一定會有的。在淨見量方面,除了有些老常住以外,可能大家以前學得不多。大概十多年前我也講過《大幻化網》的一些道理,尤其是《大幻化網總說光明藏論》,我自己感覺那個時候很多人對淨見量的道理已經明白了,但是現在隔了那麼多年,有些道友已經遠走高飛了,有些已經離開人世了,有各種情況。所以對現在具有智慧的這一批人,如果有機會,關于密宗尤其是《大幻化網》和其他密藏方面的教言,我也會傳授,這對大家一定會有非常大的利益,這一點我自己也有信心。但這要在以後因緣具足的時候再說!
總而言之大家一定要知道,這些量應該層層向上。
壬叁(除诤)分二:一、總說;二、別說。
癸一(總說)分叁:一、除不容有之诤;二、除不成立之诤;叁、除無必要之诤。
子一、除不容有之诤:
無分別分別,二月夢繩蛇,
有錯未錯分,故成量非量。
我們一定要了解,如果別人覺得不應該分量和非量,那這種說法不合理,一定要分。在因明的境界當中必須要分量和非量,如果不分,很多事情就沒辦法分析。因爲,在世間當中不但有錯誤的無分別和分別,還有正確的無分別和分別,有兩種。
錯誤的無分別有哪些呢?一個是錯誤的根無分別,一個是錯誤的意識無分別。有錯誤的根無分別,當眼根受到一些染汙或者受到一些壓迫的時候,眼識面前顯現兩個月亮,這就是錯誤的根無分別,實際上天空中不會有兩個月亮,只是在眼根受到刺激的時候才這樣顯現。然後是有錯誤的意識無分別,一般我們晚上睡覺都會做夢,因明當中講夢境就是一種錯亂的意識,這是無分別的一種錯亂意識。
我們的分別也有錯誤,什麼樣的錯誤呢?比如把陽焰執著爲水,或者把花色的繩索認爲是毒蛇。“啊,這裏有蛇啊!多害怕啊!”有些膽子比較小的人,不要說是真正的蛇,連繩索也覺得是蛇,而且看見蛇的照片的時候:哇!嚇一跳,特別害怕。那天我們把一張放生的照片給一個人看,他見了以後把照片扔在地上就起來了。
看到照片都那麼害怕的話,真正的蛇出現在面前的時候就更害怕了。有時候真的會出現,比如晚上這樣睡著,但醒過來的時候蛇卻慢慢在爬。那個時候如果真有境界就會如如不動:哦,多乖啊!多乖啊!你好,你好!謝謝你,謝謝你!慢慢從這邊下去吧!
然後是沒有錯亂,眼睛看見虛空中有一個月亮,這就是沒有錯亂的無分別識;你在白天無意識當中了解一切顯現,也就是你的心識在無意識當中所顯現的白天的一切景象,這就是無錯亂的意識;把花色的繩索認爲是花繩,這樣的執著就叫做正確的分別意識。
可見世間當中也有錯誤和不錯誤的兩種法,我們抉擇它們的時候,對錯誤的認識和不錯誤的認識就分別叫做非量和量。《入中論》當中也說:“無患六根所取義,即是世間之所知,唯有世間立爲實,余及世間立爲倒。”意思就是說,沒有任何過患的六根所看見的法就是世間的所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沒有受到任何刺激,它們所看見的對境就叫做世間的實。對這種世間的所知真正能了解它、真正能認識它,這就是真實的量,世間當中這叫做真實的量。如果你的六根已經受到了刺激,並顯現爲其他的法,那這就叫做非量,也叫做顛倒。可見在月稱論師的見解當中也是這樣分的:顛倒和非顛倒。因此在世間當中,無患眼耳鼻舌身意所抉擇下來的,不管怎麼樣都是正確的,這個道理大家一定要知道;相反即非正確,佛經中說說:有患諸根所生識,毛發二月爲非量。這裏的非量就是指依靠有患的根而生的識,像毛發、二月以及黃色的海螺等等,諸如此類的法全部稱爲非量。
我們大家都知道,名言當中人有前世後世是正量,前世後世不存在是非量;海螺的本色是白色這是正量,認爲它的顔色是黃色這是非量;虛空當中有一個月亮是正確的,兩個月亮是不正確的。依靠這些我們就可以了解,像這樣的正量非量沒有的話,那世間早就已經混亂了。
若無量非量,誤妄無誤真,
永不可分故,宗派不容有。
如果在世間當中量和非量都不存在,也就是說正確和不正確全部泯滅,那因爲錯誤才判斷爲虛妄,沒有錯誤才判斷爲真實,這樣的區分在世間當中就無法分別開來。所以我們應該想,世間當中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不正確的?但現在有些人並不是這樣,包括有些修行人也說:“量和非量,因明和中觀,這些都不重要,你只要修行就對了,天天都念阿彌陀佛就可以了,不要管這些,全是分別念哪!”全部混爲一談,這不合理。光念阿彌陀佛,什麼都迷迷糊糊,最後自己念錯了、念正確了都不知道,這不合理。
在世間我們應該分清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不正確的。如果你連正確和不正都確沒有區分開來,那承認前世後世不存在的順世外道的觀點是錯誤的,承認一切萬法由心來抉擇的唯識宗或者佛教的觀點是正確的,這種能區分的量在世界上就根本沒有。如果量都沒有,那怎麼能加入正確的宗派當中去呢?我們皈依佛門也並不是盲目皈依,只有覺得叁寶確確實實有加持,我們才會跪在叁寶面前或者在叁寶面前禮拜;也可以說,只有我們覺得它們是一切功德的源泉、一切加持的來源的時候,我們才會禮拜、皈依。對于上師,也只有真的具有善知識的法相的高僧大德我們才會去依止。也就是說,爲什麼要依止他呢?因爲,依靠他的慈悲菩提心能使我們的相續有所轉變。這是我們通過智慧觀察以後才依止的,而不具足法相的話,我們就會舍棄他、遠離他。原因是什麼呢?因爲我們具有判斷正量和非量的智慧。
如果判斷正量和非量的明目沒有,那世間的一切全部都會混爲一談,全都是亂糟糟的,那天下就大亂了,可見這不合理。所以大家一定不要把什麼都全部合在一起。如果這樣合理的話,那垃圾桶和你的碗也分不清楚了,最後什麼事情都沒有了。那是不是我們已經到達那種最高境界呢?並不是,因爲自己畢竟還有分別。有分別的話,世間的點點滴滴,包括佛教方面,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這些一定要分清楚。
子二、除不成立之诤:
真性中析已,現量及比量,
非量如何立,如是之戲論,
皆成體性空,故離諸戲論,
如火之熱性,住名言戲論。
有些人認爲,在勝義當中分析的時候上面講的現量、比量全部都不成立,因此你們這樣的安立沒有用。
當然在觀察勝義的時候,所謂的現量、比量全部是空的本性,這一點是沒有任何懷疑的。但是在名言中這些量是不可缺少的,一定要具足。量不具足的話,就像麥彭仁波切所說的那樣,我們沒有眼睛走路就不方便;同樣的道理,世間誰不懂因明、誰不懂正量就非常可憐,不管他做任何事情都不方便。在佛教中,不懂因明、中觀的人雖然想學一點、修一點,但是很難成功;就像世間的文盲,雖然他想搞一點企業、做一點生意,但是因爲沒有知識,他就沒辦法做下去。同樣的道理我們學佛還是要有智慧的明目。
如果我們真正去分析的時候,現量、比量以及非量,還包括所破、能破以及世間一切的一切,所有這些安立全部是戲論,應該說有多少個安立就有多少個戲論,這一點大家都知道,因爲它畢竟是名言。畢竟是名言的話,量也是戲論、非量也是戲論,正確也是戲論、非正確也是戲論,這是正確的。當你在真正本體上觀察的時候,其實這些量和非量,它們的本體完全是空性——遠離四邊八戲。而遠離四邊八戲的這種本體在任何一個量和非量或者智慧和邪見當中,就像火存在的時候熱性一定存在一樣,是無離無合的。所有戲論的本體是離戲,沒有任何戲論超離過。
所以,雖然我們在觀察真實義的時候,所謂的現量、比量或者所有的淨見量並沒有超出空性;但是,在勝義當中離戲是不是在世俗當中也離戲呢?並不是,大家一定要明白。
是故現與空,無離住萬法,
方便方便生,遮一另不證。
就像我們前面所講的一樣,現在所能見聞覺知的一切顯現,比如瓶子、柱子,或者現量、比量,它們的本體一經觀察都根本不成立,是遠離四邊八戲的本體。但這兩種境界是無離無合的,也就是萬法的本體。
一個叫做名言方便法,一個叫做勝義方便生法,依靠方便顯現法能産生方便所生的勝義谛。勝義和世俗實際上是互相觀待的,並不是只有遮除了顯現才能證悟空性,也不是遮除了空性才證悟顯現,或者說證成顯現,並不是這樣。空性和顯現是無離無合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它的本體就是顯現,顯現就是空性,應該這樣來理解。這樣的話,那剛才我們所講的現量、比量等,它們在離一切戲論的境界當中從來都沒有超離過,這一點大家應該清楚。
這樣一來我們在顯現中就可以說:現量、比量等都存在,它們的本體是空性的。在名言當中我們也用正量,正量有兩種,一個是心識的量,一個是量士夫。所謂量士夫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本師釋迦牟尼佛也包括在量當中,他是世間唯一的無比正確、偉大的人。
雖然以勝義量來觀察的時候,一切萬法全部都是超離一切戲論的,根本不存在任何執著、思想;但是世間很多人一直有相的執著,有相的執著的話,衆生就會一直沈溺在輪回當中。中國字“思想”的“想”是心上面一個行相的相,這表示心一直執著;執著以後就會有思想、宗派,各種法相也由此而生。有法相的執著以後,我們衆生從輪回當中解脫就非常困難,所以諸佛菩薩非常慈憫地開示我們:在名言當中對所有的相都一定要了解,哪些是真的相,哪些是假的相?假相和真相一定要區分開來,否則就會像我剛才所講的那樣,假的真的全部混爲一談。現在外面的有些人根本不懂依止善知識的方式,一直糊裏糊塗的,到最後錢也花完了,精力也用完了,還心生後悔,這就是真假分不清楚的原因導致的。但是,在勝義中真和假全都通通融入法界,就像百川融入大海一樣。雖然勝義中什麼都沒有,但是這一點我們凡夫人還沒有證悟,所以一定要分清楚真假、量與非量之間的差別。
<待續>
《解義慧劍釋 第六課》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