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子行叁十七頌講記 七▪P2

  ..續本文上一頁的寺廟當中;你們能夠帶一個人來,我都非常高興。大家好好地修行。爲什麼我們不到處走,爲什麼沒有其他的希求呢?因爲,我們需要的是讓自己有一個閑暇的舒適的一個修行環境。真正能夠好好修行的話,這就足矣,別的任何事情都非所需。

  所以說,你們也要這樣好好觀察自己的心境,對于任何的外界的無常不實的東西,要斷棄對其妄想;對任何事情不要去刻意去追求。要知道,只要你有這樣的願力和因緣,當因緣成熟的時候,自然會展現出來一切的景象,你自己所有需要的都會出現。所以說,你現在不是需要刻意地求什麼,而是需要如何地調伏自己的心境,讓自己遠離一切對名利的貪著,自己安住在清淨的正法當中,斷棄我慢和各種分別,能夠在法上獲得利益。這才是我對大家的希望。所以說,從上師到弟子大家都要認真觀察自己的心境,能夠調伏自己的心續,並且遠離名利。這是對大家衷心的希望。

  說柔軟語的支分。頌中說:

  即便粗語惱害他人心 亦能毀壞佛子所應行

  故于他人不喜之粗語 悉皆斷除是爲佛子行

  這裏所說的,就是不論是你自己說任何話的時候,應該說柔軟語,因爲這是菩薩的法行。以這種柔軟的、大家聽起來非常中聽的、而且是趣入衆生心意的語言來向他們宣說;如果用一些粗語或者是惱害語宣說的話,會使衆生産生煩惱。比如說讓別人聽起來心中覺得不痛快的,還有覺得有刺傷的,或者是覺得非常憂惱的,這種話說出來,對你自己的菩提發心和菩提法行是有傷害的。因此,不論任何時候,對自己的語言都要謹慎斟酌之後再說。說話要說柔軟語,就是這個意思。所以說,別人聽起來不喜歡的粗語就應該斷棄,這是佛子的法行。大家對這個上頭一定要注意。因爲,往往就是在說話的時候不小心,比如說看到別人的一些行爲,你抱著煩惱心來說的時候,會讓別人聽著非常地不高興;那麼,菩薩說的是正直語,是柔軟語,讓別人聽起來是悅意語;能夠深入他的心間,能夠滋潤他的心田。如果是這樣的語言,就是非常好的。

  就像平素對大家要求的,所謂年龍法流的弟子應該是怎麼樣呢?自己說話的時候語言應非常的柔和,而且真實直爽。是這樣的。你的自相續調柔而清淨,這是對咱們年龍弟子的要求。

  平素的時候,我們大家要好好的觀察,看看說話是怎麼樣的,做事是怎麼樣的。像寂天菩薩說的那樣,以歡喜的容顔面對別人,以慈悲的眼光來看著別人。就是說,你跟人說話的時候,一定要慢慢地講,輕柔地跟人說話,不能瞪著眼睛看著別人,這個樣子是不行的。

  就比如說我們在漢地的有些習慣是非常好的。在成都的時候,有很多漢族人都是非常好的,性情非常調柔,說話幹什麼也非常懂得禮貌。這是很好的。像打電話的時候,接起電話先說一聲:喂!你好!打完電話還說一聲再見。這樣非常有禮貌。這是很好的。而在藏地,這些觀念就會差一些,藏族人見面之後,互相說話或幹什麼很少有這樣禮貌的用語,有時因爲說話的緣故,起了嗔恨心,互相的謾罵,並且動刀子來實現這種嗔恨。這是非常不好的。大家說話的時候互相都非常尊重,這非常好。比如對居士來講的話是某某居士,對上師來講是某某上師等等,這樣都非常好,活佛也是什麼什麼活佛,這樣來稱呼,大家都很懂得敬重別人、尊重別人,這本身就是佛菩薩的一種善法,這是一種功德。因爲你所說出來的語言能夠趨入衆生的心間,然後他聽起來非常的歡喜。

  我們都應說禮貌、恭敬、能令別人聽起來歡喜的柔軟語,不說令別人聽起來不歡喜的粗語這類的話。粗語主要分成兩種:一種是粗語的粗語,一種是柔軟語的粗語。當然,對面見了就罵人的時候,粗語是有的了;但是,還有另一方面,就是說起來很柔軟的那個罵人話,這是最氣人的了。就是這個樣子。就比如說有一個人本來不認識字,可是,你面帶微笑的,滿臉堆笑的看著對方,然後說的卻是:啊,你真是了不起、很有功德,你真是博通經藏啊!這樣說,別人心裏是非常惱火的。這種粗語是柔軟語當中的粗語,這個是既羞人,也是非常可惡的,所以說是應該注意斷棄的。像我自己的脾氣就不太好,經常喜歡罵人,不管是當官的也好,有錢的也好,還是什麼人也好,見了之後想起什麼直接就說。脾氣是這個樣子;但是,因爲學習佛子行的緣故,也慢慢調整。就比如說,有人來了問候一聲辛苦了,有的時候,滿臉微笑非常柔和地跟對方說:你辛苦了!這樣地說,但有的時候有些人他不懂得這個樣子:瞪著眼睛說你辛苦了!這樣的態度別人會嚇一跳的,根本不是這樣的問候吧?所以說,在任何時候,都要注意自己的說話方式啊,還有自己的行爲啊,各個方面都要小心一些。

  就像在一個續經當中是這麼說的,菩提薩垛的法行,需要具足一種正確的作意的,他的語言應該是非常輕柔的。就比如說,在一個美妙的蓮苑當中有蓮花,還有蜜蜂,同時也有不淨。那麼,我們所應取的是清淨的東西,不淨的東西是應斷棄的。

  一切的言語當中,有真實語、虛假語、柔軟語、粗魯語、賢善語、邪惡語,我們應該取的是真實語、柔軟語和賢善語,而應斷棄的是虛假語、粗魯語和邪惡語。

  我們在任何時候調整好自己的心境是很重要的。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論》當中是這樣說的,“如果你以粗語傷害到別人的話,就證明你的菩提心沒有真正的生起,而且你的心尚不柔軟。”所以說,在任何的時候調伏自己的心是至關重要的事情。那麼,平素觀察周圍人們的時候,也要對大家都非常的隨和,互相的善解對方的心意,而且對對方都要非常有益的進行交往,這樣就非常地好;但是,如果瞪著眼睛粗聲惡調地來往,就是非常不好的,這既損害佛子的行爲,而且又使自己道德喪失,因此,這是應該斷棄的行爲。這個大家應該知道。

  當然了,斷棄粗語最主要的是斷棄我們心中對別人的我慢。所以,調伏自心中的我慢,對自己所學的法增強信心,對衆生産生愛敬之心,要視一切衆生如父母、爲大師一般,然後,你以輕柔語與大家交往,這就很好。

  像阿底峽尊者他們都是這樣說的。“平素的時候,我們要想不造口業的話,盡量少說話。”當然了,所謂少說話並不等于說別人問你什麼問題了,你好像跟誰生氣一樣的扭過頭去不理他,然後回過頭冷不丁冒了一句:我怕說了傷害你的話。這也讓人覺得是非常不善妙的事。因此,作爲一個學習菩薩法行的人,語言上應是真實而美麗,就是你用非常輕柔的語言說出來非常美麗的文詞,使別人聽起來非常中耳,而且非常合他的心意,又能對他有意義,使他改變了惡習、趣向善法,如此的話這是菩薩的語言。

  但是,如果你自己說話的時候,就是粗語、惡語、顛倒語,這樣的話,使別人産生了嗔恨心,這樣,你既傷害了自己的法行,也傷害了別人的心境。所以,善護他人心念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說話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如果太少了,人們覺得你好像生氣了一樣,表情也太嚴肅,那樣很可怕的;如果說得太多了的話,又好像一句話反反複複、沒完沒了似的,聽起來耳朵都好像起了繭子了,這樣一來人家不想聽,這兩樣都不好。因此,語言一定適中。一定要懂得如何運用語言,說出來美麗,聽起來又讓人特別地高興,又能夠對他有意義,如此的話,這是我們菩薩的法行了。

  我現在話就有點太多了,因爲年紀大了的緣故。小的時候根本沒有這麼多的話,現在老了就喜歡多說了。這就像那機器一樣,機器新的時候,你按鍵按下去了,它才會轉動的;有點舊了之後,你還沒按呢,他自己就響起來了。像我們老了之後就是這樣子,沒等別人問什麼問題,我們就不斷地說,不斷地說,絮絮叨叨地說。 1 在任何時候,大家要記住了,就是自己經常要講輕柔語、清涼語、美麗的語言,還有善語、真實語、爽直語,用這樣語言來跟別人說話,跟別人交往,這樣對大家都好。

  千萬不要說話時抱任何嗔恨心,也不要像放的破舊的機器一樣絮絮叨叨,所以輕柔和藹地、簡潔明了地講話,不以惡目視衆生,就這樣面帶微笑、非常坦然、真誠地用柔和的目光看著對方,這樣來說話就非常好。這些方面大家當然都知道它的分寸,所以說希望大家盡力而爲之。

  3、現在講的是如何斷除煩惱的支分。

  頌中說:

  成無明習對治亦難轉 念知士夫當持對治器

  貪等煩惱初念才生起 當下鏟除是爲佛子行

  在任何一種外境現起的時候,如果我們發現産生對外境的貪執,並由此産生貪嗔癡各種煩惱的時候,須知,如果時間一長,它就會變成一種習氣,即便是對治也非常不容易;就像一個病剛産生的時候去治的話,就非常好治一樣,我們發現自己心中産生煩惱的時候,就立即以正知正念來予以對治。一切的修行當中,調伏自心乃最勝。如果調伏的話,應以正知正念來調伏自己的心境;那麼,這個時候要把自己一切的煩惱視爲敵人;如果見到敵人的時候,是需要用武器來消滅敵人的;所以,我們煩惱現起的時候,也要以正知正念這個武器來把煩惱敵消滅。這樣,時時刻刻來觀照自己的心境,當貪嗔癡等等煩惱剛剛生起的時候,當下發現,並且就好像是看見敵人一樣,馬上把它消滅了,這是佛子的行爲。

  如何對治煩惱呢?我們平素的時候,很難發現自己的心處在何種的境界上,往往難以産生一種比較明確的分辨;那麼,就需要我們恒常保持正知正念,發現了自心對外界任何事情産生貪執,馬上消除才行。就像阿底峽尊者所說的,如果貪嗔等煩惱出現的時候一定要馬上對治它,如果忘失了正知正念的話,煩惱就從此得以增長;所以要經常調伏自己的心境,要觀察自己的心是否于外境産生貪執。

  《入菩薩行論》等書上也都是這樣講的,如果自己心中産生了對外境的執著的時候,要馬上知道以何因緣産生執著,執著的自性爲何,煩惱是由何而來,應該如何破除等等。這些都要知道的。還有像其他…

《佛子行叁十七頌講記 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