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何面對痛苦▪P5

  ..續本文上一頁根深蒂固。所以,雖然我們能從睡眠之夢中醒來,但醒著的夢卻一直難以蘇醒,在一次又一次的迷失中,我們承受著無休無止難以忍受的痛苦。如果通曉了這個道理,就會明白這一切都是如夢如幻。在自己遭遇不幸時,會有很大的幫助。我們會想到再沒有必要去執著于不切實際的幻想,執著之心逐漸得以淡化,痛苦也就隨之減少,這是必然的。

  西藏的大德無著賢菩薩所著的《佛子行叁十七頌》指出:

  “諸苦猶如夢死嬰,實執幻象徒勞累,

  由此遭遇違緣時,領悟幻境佛子行”

  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有人也許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對于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來說,生活應該是實實在在,不應該是虛無漂渺的,爲什麼去觀修如夢如幻呢?我認爲,修習如夢如幻並非使你的生活變得虛假,恰恰相反,會使你的生活變得更加充實,而且還會促使你消除生活中的虛假成份,進而充分把握生活的實質。由于我們沒能認識內在實質,導致我們無論在生活態度上,還是在生活方式上都出現許多錯誤,從而,會遭遇到許多困難與不幸。有時,自己明明知道不該執著的事,反而執著,造成內心的創傷……這些都是本性中不存在的虛假成份——無明的垢染。假如你追求真實的生活,而且想要明白其中的真正價值,那麼,你就應該用各種方法(如夢如幻的修法等)來消除虛假的垢染。

  這樣,你的生活才會變得豐富多彩,完美無憾了!

  受苦受難的“我”到底在何處

  寂天菩薩曾說:“世間諸災害,怖畏及衆苦,皆由我執生,此魔何所需。”由此在現實世界,災難和痛苦都是因爲我執而産生的。所謂的“我執”,不是指的別的,就是指平時我們內心中存在的自我意識,由于這個緣故,我們自身被一種有別于任何東西的執著方式所牢牢束縛。

  所以,我們會說:“他對我不好,我忍受不了,我太痛苦了。” 對于所有的東西都想以我爲中心加以控製,並想據爲己有;甚至于別人說了一點點不好聽的話,都會斤斤計較,産生強烈的情緒反映,多數人每天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直接或者間接地爲了自我;別人的大多數行爲都被視爲對自我的威脅,從而極度煩惱……諸如此類的痛苦,借助于我執的力量,還會被無端地擴展下去。

  心理上的痛苦,顯而易見是由我執造成的,但生理上的痛苦也肯定與我執有關系。這一點,討論起來稍微有些難度,然而,仔細分析就會發現,生理上的痛苦,也與自我有關。“我執”的習氣特別執著自我肉體,從而形成了一種壞的習慣。所以,在經受生理上微小的疼痛時,自我的感覺是很靈敏的;反之,換了與自己相續無關的人,若受到攻擊或傷害,因爲自己的我執局限于自身,他人受到傷害與否,就與自己毫無關系了。由此看來,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一切痛苦與問題都是從我執中産生的。對于所緣境的我——“我的概念”,若用佛法中分析勝義空性的邏輯推理加以判斷的話,確確實實客觀上是不存在的。因此,執著于“我”的觀念,是完全錯誤的。倘若有所謂“我”的存在那也是存在于自相續的蘊體之內,因而我們用分析勝義空性的邏輯來分析是尋找不到的。如果我們認爲它是存在于身體中手足等每一部分則都是“我”,那就有許多“我”,可以說多如牛毛,這就不符合情理了;如果身體的每一部分不是“我”,從其它地方就更找不到“我”了,所以是構不成所謂的“我”了。

  同樣,從內部來看,這自能了知的心識,雖然未予觀察之時,它是明然而存的。但是,以智慧觀察它的來龍去脈——它始從何處而來、現在住于何處、最終又去向何方,它有無形狀、有無顔色、有無指定性質……如此等等分析,是尋覓不到實有的存在。因此,從內心之中也是找尋不到“我”的存在。這樣推究下去,最終觀察與被觀察之間的對立也蕩然無存。從而可以知道內外有情事物都是空性的。那麼,又怎樣去揭示空性之理呢?因爲無我之空性,是超離言說之境,不可言思的。所以,愈是接近事物本來面目,智者們愈是保持緘默,這是很自然的。有關本性之理的表述,僅僅依靠外在文字來分別理解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應該如理深入地去修行,才能真正契入。

  無我是一切萬事萬物的本來面目。在其本性之中,具有虛假性的世俗法是根本不存在的。于此理所證悟的智慧,那也就與法界本性無二無別。我們在已然了證空性之時,則如同霧消雲散于虛空,由我執所産生的一切痛苦,也就消逝于空性中了……

  因此,鏟除一切痛苦根本的唯一方法,就是了徹本來面目——證悟無我空性的真理。

  在佛法中認知體證空性的方法有很多。顯宗中大多采用通過思辨之理分析外在事物,從而達到推判空性的目的——這種方法,不是簡捷明了的。而密宗大圓滿法,則現量直接認識心性——本來面目,這就是自性大圓滿法門。這是佛法所有法門中最爲殊勝無比的!

  在此要強調的是,如何趣入這一甚深法門——自性大圓滿法呢?我們所需要的條件就是,自己必須具有猛烈而恒久的信心,依靠具有圓滿傳承的上師的竅訣,在上師加持下,契入大圓滿法門。接著,我們再來認識大圓滿法的總體叁階段:首先,認識覺性(心性)階段;然後逐漸成熟覺性階段;最後,覺性獲得穩固階段。由此修習大圓滿法,真正了知掌握,是可以得到圓滿成就的。若想深入細致地了解這些甚深法理的話,可參閱許多續部經典和甚深竅訣書籍,其中有著十分詳盡的闡述,在此就不必贅述了。我們繼續談的話題,還是回到“如何面對痛苦”來吧!

  對于初學者,以及那些已初步認識覺性,而其修行水准仍未達到大圓滿見解高度的修行人來說,爲了提高他們的修行與解脫痛苦的能力,在此,有必要用簡要的語言,給大家講述一些竅訣。

  全知法王龍欽饒降(無垢光尊者)曾經教誨我們說:“只要采用特殊的手段,也就是認識覺性——本來面目,掌握了如此唯一的關鍵要領,就可以改變一切!在無論出現什麼障礙之時,首先加以識別,再虔誠祈禱上師,感請上師降臨(獲得加持),然後,仔細觀察障礙的來龍去脈——如何而來、現于何處、妨害何者……如此觀察,則是尋覓不到任何結果的。由之會自然發現赤裸覺性,清明之態。那麼,一切都解脫于覺性之中,將障礙轉化爲成就——這就是所謂的“瑜伽士”。對于顯現,不論出現何種情況,是利還是弊,全都是覺性之遊舞顯現。我們應該知道,在大圓滿境界中,快樂不異于覺性,痛苦不異于覺性,疾病不異于覺性,歡喜也不異于覺性。在明了如此道理之後,就會永遠快樂幸福。我(龍欽饒降尊者)也在這種境界中消除了一切障礙,獲得了永恒的安樂。身爲一名瑜伽士,任何障礙與痛苦,都應該完全作爲修行之法……”

  爲了使大家更加了解一些,我們再講述一則竅訣方法: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生理上往往出現疾病,或者在心理上出現痛苦,由此以爲“我病了”或者“我心裏十分難受”。對于這種情況,就應當在此“我病了”或者“我心裏十分難受”的念頭上,不去分別改變,而坦然安住。如此修行,心理上的痛苦就會立刻平息。雖然身體生理上的疾病不一定會馬上痊愈,但是,疾病的痛苦就會變成空性。如果延長修行時間,全身會刹那間出現知覺上的麻木感,隨之使疾病帶來的劇痛也會減輕。再進一步加以修行,痛苦與業障就能清除了。如此行之,我們就會在修持上得到促進提高……這個教誨,是引自于噶瑪喬美大師的《促進如意寶》和國蒼巴大師的《平等密意總攝》教言中的竅訣。

  如何利用痛苦

  首先,我們應該放棄不願接受痛苦的心念。否則,在面對痛苦之際,心中就自然産生煩惱,導致承受力變得脆弱,因此,逃避痛苦是消極的,我們應該對這一點引起足夠的重視。

  痛苦本身,不一定都是有害的,它可以轉化成力量。如果我們正確地利用這種力量,就能夠使惡緣變化爲順緣。一般來說,無論做什麼事情,不會一帆風順、輕而易舉的。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既然違緣不可避免,在面臨挫折時,不要使自己的精神崩潰,應該鼓起勇氣去堅強地面對。在遇到困境之際,我們的注意力不應該集中在痛苦之上,而應集中到如何運用轉化痛苦的力量上。

  如何運用這種力量呢?我們可以借助這種力量,去幫助那些飽受苦難的人們,去戰勝痛苦,重新獲得幸福快樂。當然,每個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也許有人懷疑自己在幫助他人減輕痛苦方面缺乏足夠的能力。但是,事實說明任何人都是完全可以勝任的。我們可以用善良之心,給予那些身受痛苦的人們力所能及的同情和安慰。經驗告訴我們,遭受痛苦折磨的人特別渴望得到他人的同情與安慰。所以,這也屬于正確利用痛苦的方法之一。

  假如我們沒有機會和條件,用語言去表達同情和安慰,那麼,我們也可以嘗試用觀想的方法,去利用痛苦。即以自己的痛苦經曆推及于他人,從而懂得,在這個世界上,和自己一樣的受苦受難者,乃至更甚于自己苦難的衆生,實在是數不勝數的。在今天的陽光下,許許多多的衆生正在遭受無盡的痛苦。比如,有的因身體飽嘗疾病傷痛的折磨而痛不欲生,有的因精神上受到折磨而意志消沈,瀕臨自殺的邊緣。不光如此,就在當前短暫的這一刻,就有無量的衆生經受著失去生命的痛苦, 如果對這一切都視而不見,還能容忍自己說只有我一個人在受苦的話,他就應該想到自己的心胸實在是太狹隘了。

  我們應當把注意力轉向到衆生的痛苦上,並盡力地生起慈悲之心,如此亦能惠及于己身。如果自己沒有經曆過痛苦,就不容易産生關心衆生的想法。如果不能産生這種想法,對衆生所經受的痛苦折磨就難以産生同情和憐憫,如此則很難生起對痛苦衆生的慈悲之心了。相反,當自己正在經曆痛苦的時候,想想自己的遭遇,那就比較容易産生同情心和慈悲心。所以,牢牢把握住這個契機,痛苦就將産生非凡的價值。

  在自己出現痛苦時,我們可以把握機會利用這一痛苦…

《如何面對痛苦》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探索夢的奧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