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探索夢的奧秘

  探索夢的奧秘

  丹增嘉措活佛 著

  沃薩汪波 譯

  緣 起

  在即將邁入二十一世紀之際,人類亟待重建精神家園,而夢學,作爲精神家園中的琪花瑤樹,已引起世界各國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的青睐。此一課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得到重視。他們采用科學方法,結合宗教理論經驗,大力探索夢學領域的奧秘。

  研究人員發現,帶有神秘主義色彩的夢,極其負有深刻的創造力。依靠訓練夢境,有效醫治心理與生理上的創傷,改善人生觀與價值觀,回溯前世……等等,都已在諸多領域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如今已成爲全世界人們的熱門話題。尤其令人矚目的是,在淵源流長的雪域藏傳佛教中有關這方面的理論與實踐琳琅滿目,比比皆是。在一千多年以前,自以蓮花生大師傳授“六中陰引導法”,特別是“夢境中陰修法”與相關竅訣之始——開創了前所未有的夢學研究的先河。

  從此以降,藏傳佛教諸宗各派高僧大德,前朝後代,言傳身教,傳授了衆多殊勝竅決,延傳至今,積微成著,法寶流廣……然而,由于曆史與地理的局限,雪域大地一直與世隔絕,這些寶貴的佛教文化遺産,無法令世人知曉。隨著時代的變遷,通訊技術的發展,溝通渠道快捷便利,世界仿佛變得越來越狹小了。由此海內外的專家學者相互交流日益頻繁……在這樣的文化共融的大潮流中,佛教——尤其是藏傳佛教,不僅僅吸引著衆多有識之士,而且,引發更多的人信仰皈依……

  借助佛法的理論與實踐,不僅可以拓寬科學研究視野與思路,增添應用方法,而且,佛法更能淨化人心,造福人類。

  爲了能與從事夢學研究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更主要是爲了真正學修佛法的善男信女提供幫助,我依據雪域曆代大德有關夢學的理論資料和傳記記錄,向大家闡釋一點夢學方面的知識與修法。然而,由于本人才疏學淺,實修經驗未敢啓齒……懇切祈請諸方大德,予以指正。

  

  目 錄

  緣 起…………………………………………………01

  目 錄…………………………………………………02

  一、夢的産生…………………………………………03

  二、如何訓練夢………………………………………06

  1、認知夢境…………………………………………06

  2、改變夢境…………………………………………07

  3、光明夢境…………………………………………10

   1.骨肉情深淚撒中陰界——聶達沃茲上師夢境經曆…12

   2.人間天上任我遊——喬美仁波且夢境經曆…………20

   3.超越時空的旅行——多欽則仁波且夢境經曆………22

   4.發現新世界·小兜率天——法王晉美彭措夢境經曆…26

  叁、回溯前世…………………………………………28

  四、未蔔先知…………………………………………31

  五、專一祈夢…………………………………………36

  六、化險禳災…………………………………………37

  七、結 語……………………………………………38

  

  一、夢的産生

  睡眠是産生夢的基礎。在認識夢的産生之前,先追本溯源,談一談睡眠的話題。

  睡眠與死亡的過程是十分相似的。

  一般人在正常死亡過程中,都要經曆隱沒次第,所謂隱沒次第,就是組成肉體生命的有機質能——地(固態性)、水(濕性)、火(熱性)、風(氣性)、識(空)五大中,前者依次隱沒于後者的過程。同樣,人們在正常進入睡覺狀態時,也要經過細微隱沒次第:頭部出現輕微沈重感,有人會不自覺地口角流涎——此即是土融入水;漸感昏沈,額頭出現熱感,眼睛閉合,眼睑不動——此即是水融入火;自感朦胧心念,沈緩而動,呼吸清晰均勻——此即是火融入風;五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和身識)融入意識,意識融入阿賴耶識,身心進入沈睡狀態——此即是風融入識;無任何分別念,完全沈浸于虛空般氛圍——此即是識融入光明。

  這裏所講的光明,如果我們夢中已能清明認知,那就有可能在臨終出現光明時,加以識別。但是,未曾修習夢境修法的普通人,在“識融入光明”之際,無任何感受而沈入昏睡之中,無法予以認識和把握。又因爲每個人四大與風脈明點的構成基質並非完全相同。所以,在隱沒次第出現時,也有時間先後,次第交錯的差別。

  另外,人在死亡過程中,一般要出現明、增、得,也就是白光、紅光、黑光叁種現象。人在入睡時,也要經過細微的明、增、得(白光、紅光、和黑光)叁種征象。一般而言,人們在入睡過程中,對這叁種征象是沒有什麼感覺的。而某些較爲特別的人則存在明顯感受。

  喬美仁波且回顧他叁十六歲時的情況時說:“我當時體弱乏力,一天到晚都在昏睡。有天深更半夜,發生了一件特殊的事情。在半醒半睡假寐之際,眼前黑影晃動,影影綽綽,仿佛有什麼東西,我心裏感到有些驚恐,嚇得瑟瑟發抖。突然間,耳畔響起“嗚、嗚、嗚……”、“轟隆隆”一連串莫名其妙的聲音。我見到這種情形,馬上修生起次第來加以遣除,但沒有多大作用。我只好觀察自心,尋找恐懼的來源,凝視而住。這時,眼前出現一束皎潔之光,就象射進窗棂的月光一樣……我想這肯定是白光現象。我覺得自己已經死了,感到更加害怕,萬不得已放下一切,坦然安住在“恐懼”的念頭上,心中的畏懼感頓時緩解。後來,面前出現如火星四射般紅光閃爍的景象——也就是紅光現象……我又感到恐怖,仍采用前面“坦然安住”的方法予以化解。接著,身心出現從未有過的沈重感,直覺告訴我,有可能黑光現象出現了……身體動也不能動……猛然間,我內心深處有種感覺:這發生的一切,不是死亡現象……既然如此,應該醒過來!我使勁掙紮著從睡眠中醒來……

  堪布鄂瓊仁波且①也有類似的經曆。他在年僅一歲時,受到一位仁慈的老奶奶無微不至的照看。平時,他就在老奶奶的溫暖懷抱中入睡。他回憶當時的情景說:“夜晚我在老奶奶懷裏要睡覺時,耳邊總響起“轟隆隆”的雷聲,眼前則突然出現如同太陽照射在雪山上的反光,晶亮耀眼……過了一會兒白光變成渾然一體的紅色光蘊,宛如一片彩霞紅得似火……我心裏感到一陣憋悶。忽然,藍光滾裹著白光,紅光被光蘊吸卷到裏面,瞬間,我悶絕過去了……片刻之後,我處于無有中邊的明空境界。接著,一切都充滿白、紅、黃、藍、綠五種色光,豔麗缤紛……中間是象簇簇灌木叢的光團,周圍有大大小小晶晶瑩瑩的顆顆明點,散射著無量光焰。與此同時許多狀如兵器般的束束光芒刺入眼簾,心中感到萬分恐懼……我一邊喊著奶奶,一邊嚷著:“怕、怕……”老奶奶趕緊點起酥油燈,照著我說:“不用怕,你看看不是什麼都沒有嘛!……””

  通過以上事例,我們深入分析,就會得到一個結論。每個人在睡眠中所出現的叁種現象,因人而異,景象紛呈。喬美仁波且和鄂瓊仁波且的各自經曆,從總的方面看是很相似的。但若仔細觀察,將他們各自現象作比較就能發現,無論是顯現形態還是整個過程,都有許多差異。喬美仁波且顯現叁種現象尚未結束,就已從睡眠狀態中蘇醒。而鄂瓊仁波且卻是叁種現象結束後,進入明空無別境界,甚至與法性中陰顯相相似的光與力都出現了……

  我們剛才講到的隱沒次第和叁種現象二者,在理論上它們的出現有一定次序。然而,正如在《修行明燈論》一書中所說的那樣,在實際情況下它們出現沒有一定規律。無論怎樣,隱沒次第和叁種現象都要融入阿賴耶識——本來,阿賴耶識最終也要融入光明,但我們一般人,這一感受絲毫無法覺察到,一直都處在阿賴耶識的狀態當中。

  在了解了一些有關睡眠方面的基本知識之後,我們轉入正式話題,談談夢是如何産生的……

  印度仙達薄日大師講到夢的産生時說:“于此增相阿賴耶,唯生意識即成夢。”這頌偈詞是說,阿賴耶識中生起意識是夢形成的基礎。而意識包括有無分別意識和分別意識兩種。無分別意識是産生夢境現象的基源,它不存在任何辨別;分別意識是在無分別意識上生起現象之後,加以是非判斷。不論無分別意識還是分別意識,在形成夢時,往往帶有習氣成份。要形成夢,雖然也需要其它因素,但産生的主因就是迷亂的習氣。

  那若巴大師②指出:“晝依外境迷亂心,夜依習氣而迷失,中陰依業現錯亂。”這個意思是講,我們白天的迷亂不能排除習氣與業力的作用,但主要是受外部誘惑;夜晚的迷亂同樣不能排除外境與業力的作用,但習氣起主導作用;同理,中陰的迷亂也不排除外境與習氣的作用,但主要是受業力牽引而擾亂自心。

  具有習氣的意識,自阿賴耶識生起,在風的鼓作推動下,進入身體各部位經脈網絡中,從而開始作夢……

  意識進入身體脈絡網中,若是清淨善脈,則是吉祥之夢;若是濁滯惡脈,則是凶險之夢……意識分別進入胃、肝、脾等內髒脈絡,就會夢到非人凶猛野獸,妖魔鬼怪。意識進入秘處脈絡,就會有男女貪欲之夢。意識進入肛門或者腳底部位脈絡,就是墮入地獄之夢。意識進入臍部脈絡,就能出現六道輪回混雜交錯的景象……

  如果意識進入寬脈,就會到廣闊無垠之境;若進入窄脈,則會到狹山僻壤……意識進入活躍脈絡,會夢屋廈富廣,悅意歡喜;意識進入僵萎脈,會夢貧窮饑餓,困苦難忍……

  如果以前意識早已習慣進入某一脈絡,所覺所感,就如熟人舊舍,似曾相識;如果意識進到以前很少去入的脈絡中,就會夢到人生地疏之處……

  意識進入眼部脈絡,則見五顔六色,缤紛顯現;若進入耳部脈絡,則聞歌樂萦繞,聲聲不斷;若進入鼻部脈絡,則嗅氣味,知于何處;若進入舌部脈絡,則品嘗百味,享用飲食……

  如果意識進入心髒前方部位脈絡中,就是去往東方之夢。意識分別進入心髒左…

《探索夢的奧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