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向未受具戒人說比丘過惡;若說過罪,則破法身。”說比丘過惡(是非)的人,其罪業超過毀破“佛塔”和“佛像”的重罪。
《信力入印法門經》卷五、佛陀告訴文殊菩薩說:“(前略)若其有人謗菩薩者,彼人名爲謗佛謗法。(中略)文殊師利!若有男子女人,恒河沙等諸佛塔廟,破壞焚燒。文殊師利!若複有男子女人,于信大乘菩薩衆生,起嗔恚心罵辱毀訾。文殊師利!此罪過前,無量阿僧祇。何以故?以從菩薩生諸佛故;以從諸佛有塔廟故;以因佛有一切世間諸天人故。是故供養諸菩薩者,即是供養諸佛如來。若有供養諸菩薩者,即是供養叁世諸佛。毀訾菩薩,即是毀訾叁世諸佛。”此中所謂菩薩,是指修學大乘佛法的人。
《華手經》卷七說:“佛告舍利弗:若人障礙壞菩薩心,得無量罪。如人欲壞無價寶珠,是人則失無量財利。如是舍利弗!若人壞亂菩薩心者,則爲毀滅無量法寶。(中略)舍利弗——譬如有人壞日宮殿,是人則爲滅四天下衆生光明。如是舍利弗!若人壞亂菩薩心者,當知是人則爲毀滅十方世界一切衆生大法光明。……當知破壞菩薩心者,則得無量無邊深罪。
舍利弗!如人惡心出佛身血,若複有人破戒不信,毀壞舍離是菩薩心者,其罪正等。舍利弗!置是惡心出佛身血,我說具足五逆重罪;若人毀壞菩薩心者,其罪過此。何以故?起五逆罪尚不能壞一佛之法,若人毀壞菩薩心者,則爲斷滅一切佛法。舍利弗!譬如殺牛則爲已壞乳酪及酥。如是舍利弗!若人破壞菩薩心者,則爲斷滅一切佛慧。是故舍利弗!若人破戒不信,呵罵呰毀壞菩薩心,當知此罪過于五逆。”世間若無僧衆則無佛法,所以宣說僧衆是非的人,就是毀滅佛法,其人罪業無量無邊。
《謗佛經》佛陀告訴不畏行菩薩說:“(前略)爾時彼長者子,說彼比丘毀破淨戒,彼(長者子)惡業報,九十千年墮大地獄;于五百世,雖生人中,受黃門身,生夷人中,生邪見家;于六百世,生盲無舌(後略)。
若見法師實破戒者,不得生嗔,尚不應說,何況耳聞而得說耶?善男子!若有挑拔一切衆生眼目罪聚,若斷一切諸衆生命所有罪聚,若有于法師,生于惡心迳回面頃,所得罪聚,彼前罪聚于此罪聚,一百分中不等其一,……乃至憂波尼沙陀分中,不等其一。何以故?若謗法師,即是謗佛。”毀謗法師(無論其事真假),罪同謗佛;其毀謗人,必墮無間地獄,受大苦報,無解脫之期。
《大乘寶要義論》卷四說:“如《地藏經》雲:佛言:地藏!(中略)彼等愚癡旃陀羅人,不怖不觀後世果報,于我法中出家人所,若是法器、若非法器,以種種緣伺求過失。謂以惡言克責楚撻其身,製止資身所有受用,複于種種俗事業中而生條製,或窺其遲緩,或觇其承事。求過失已,而爲條製,如是乃至欲害其命,彼諸人等于叁世一切佛世尊所生極過失,當墮阿鼻大地獄中,斷滅善根,焚燒相續,一切智者常所遠離。”(另見《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四)。
《廣大蓮華莊嚴曼拿羅滅一切罪陀羅尼經》師子意菩薩禀白世尊說:“若有出家之人身披法衣,妄求財利,我慢貢高,若王臣等敬重供養,應無福利。
佛言:“師子意菩薩!莫作是說。譬如有人迷悶倒地,依人扶策,即得身起。亦如大象陷彼泥中,而人不能起彼象身,須得別象扶翼而出。又如有人受灌頂王,或于後時失彼王位,凡常之人無能護衛,唯有力大臣威勢強勇能複王位。師子意菩薩!我(佛)教法中亦複如是,若有依法者,不依法者,具是佛子,皆成利益;若生輕毀,何處得福?”凡夫業障深重,若輕視僧衆毀謗叁寶,必墮叁塗惡趣。
《增一阿含經》卷四十四、拘樓孫佛說此偈爲禁戒:
不誹謗于人,亦不觀是非;
但自觀身行,谛觀正不正。
毀滅佛塔(佛寺)破壞佛像,其罪雖是極爲深重,但尚不及說比丘(僧衆)過惡的無間重罪。所以《戒經》說:“甯可毀塔壞寺,不說他比丘粗惡罪。”古人也說:“能動千江月,不動道人心。”動道人心的人,必墮惡趣。
《月燈叁味經》卷五、佛陀告訴月光童子偈雲:
所有一切閻浮處,毀壞一切佛塔廟,
若有毀謗佛菩提,其罪廣大多于彼。
若有殺害阿羅漢,其罪無量無邊際,
若有誹謗修多羅,其罪獲報多于彼。
《中阿含經》卷叁、佛陀告訴諸比丘說:“隨人所作業,則受其報(中略)。猶如有人以兩鹽投少水中,欲令鹹不可得飲……。鹽多水少,是故能令鹹不可飲。如是!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地獄之報。”
《增一阿含經》卷四十四、佛陀告訴諸比丘說:“若有衆生妄語者,種地獄罪,若生人中爲人所輕,言不信受,爲人所賤。所以然者?皆由前世妄語所致。
若有衆生兩舌者,種叁惡道之罪,設生人中,心恒不定,常懷愁憂。所以然者?由彼人兩頭傳虛言故。
若有衆生粗言者,種叁惡道之罪,若生人中,爲人醜弊,常喜罵呼。所以然者?由彼人言不專正之所致也。
若有衆生鬥亂彼此,種叁惡道之罪,設生人中,多諸怨憎,親親離散。所以然者?皆由前世鬥亂之所致也。”
詩曰:
須知口禍債難償,一語能招萬世殃;
智者叁尊恭敬禮,癡人七慢毀資糧。
從前,釋迦佛陀在舍衛國祇園精舍說法時,大哥羅比丘,長期住在墓地(燒屍、棄死人之處),修諸苦行。他以裹死人的布爲衣,又以人家祭飨亡靈的五團物爲食。因此,有人出葬,他才能獲得一點祭品充饑。否則,他就饑餓得身體羸瘦,四肢無力。
有一天,城中有一位婆羅門逝世,親族們爲他嚴飾喪禮,然後送到棄屍林火化,妻子及其女兒在旁邊啼哭。是時,大哥羅比丘在看燒死屍。婆羅門女看見比丘之後,禀白她的母親說:“媽媽!今此聖者(印度人稱呼出家人爲聖者)大哥羅,好像瞎眼的烏鴉,守屍而住。”當時有人把這話告訴比丘。諸比丘就把婆羅門女說的話禀白世尊。
佛陀告訴諸比丘說:“那個婆羅門女作粗惡言,共相輕毀我出家弟子,造此口業自損害,緣斯惡業于五百生中,常爲瞎烏。”此時遠近人民都在互相傳聞,說:“世尊記彼婆羅門女,于五百生中常爲瞎烏。”其母聽到此語說:“佛記我女五百生內常爲瞎烏,何苦之甚!”于是即帶其女來到佛陀座前,頂禮世尊之後,懇求佛陀說:“世尊!唯願慈悲寬恕此小女無知,她非毒害心辄出此言,敬請世尊容舍她吧!”
佛陀告訴婆羅門婦說:“我怎麼會惡咒她受苦?由此女子輕心粗語,造此口業而墮于旁生中,好在她不是惡意,才墮此旁生中,否則,當墮地獄。”女人聽後即便離去(事見《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卷叁十六)。
婆羅門女心無惡意,只說大哥羅比丘“猶如瞎烏”這句話,即便五百世墮在旁生中爲生盲烏鴉。如今,有人以嗔恨心罵辱比丘(和尚)僧衆,其人造此口業,不知道會受什麼惡報?《辯意長者子經》佛陀以偈頌告訴長者子說:
欺詐迷惑衆,常無有至誠,心口所作行,令身受罪深。
若生地獄中,鐵鈎鈎舌出,烊銅灌其口,晝夜不解休。
若當生爲人,口氣常腥臭,人見便不喜,無有和悅歡。
常遇縣官事,爲人所譏論,遭逢衆厄難,心意初不安。
死還入地獄,出則爲畜生,輾轉五道中,不脫衆苦難。
又說:
人心是毒根,口爲禍之門,
心念而口言,身受其罪殃。
《妙法聖念處經》卷二、佛陀告訴諸比丘說:“甯持利刃,斷于舌根,不以此舌說染欲事(中略)。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愚迷諸有情,貪財行虛诳,地獄業所牽,焚燒受諸苦。
亦如諸毒藥,自飲還自害,造業亦複然,似影恒隨逐。
又如出火木,生火能自害,苦果隨惡因,自作應自受。”
《大方便佛報恩經》卷叁、佛陀告訴阿難尊者說:“(前略)爾時叁藏比丘,以一惡言诃罵上座,五百世中常作狗身。一切大衆聞佛說法,皆驚戰悚,俱發聲言:怪哉!苦哉!世間毒禍莫先于口。爾時無量百千人,皆立誓願,而說偈言:
假使熱鐵輪,在我頂上旋,終不爲此苦,而發于惡言。
假使熱鐵輪,在我頂上旋,終不爲此苦,毀聖及善人。”
《分別善惡報應經》卷上、佛陀告訴諸比丘頌曰:
于佛起惡心,毀謗生輕慢,入大地獄中,受苦無窮盡。
有諸數取趣,于師及比丘,暫時起惡心,命終墮地獄。
若于如來處,起大嗔恨心,皆墮惡道中,輪回恒受苦。
《分別業報略經》說:
粗言觸惱人,好發他陰私,
剛強難調伏,生焰口餓鬼。
《一切功德莊嚴王經》說:“有四種魔,雲何爲四?一者、貪著財物。二者、親近惡友。叁者、障礙法師。四者、于法師說陳其罪過(宣說出家人是非,此人便是惡魔)。是等衆生由此業故當受貧窮,不見善友、遠離尊師,作邪見想、說無因果,墮于地獄,受諸劇苦。”
叁、人造口業的惡報
詩曰:
心貪嫉妒口讒言,十惡隨身毀善根;
诳詐牽他沈苦趣,奸雄莫過女人冤。
女人業障深重,身常不淨,口多惡言,心存嫉妒,以致多造惡業,死多墮惡道。據《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說:“有阿羅漢,以天眼徹視,見女人墮地獄中者甚衆多。便問佛,何以故?佛言:用四因緣故。
一者、貪珍寶物衣被,欲多得故。
二者、相嫉妒(女人口似相親,心如冤家)。
叁者、多口舌(女人口多惡業,出言虛诳)。
四者、作姿態淫多,以是故墮地獄中多耳!”
女人多因嫉妒而生毀謗,以是惡業因緣,不但多墮地獄,又多墮于餓鬼惡趣,受大劇苦。
《正法念處經》卷十六說:“女人多生餓鬼道中,何以故?女人之性,心多嫉妒,丈夫未隨,便起妒意,以是因緣,女人多生餓鬼道中(中略)。女人貪欲、嫉妒多故,不及丈夫。女人小心輕心,不及丈夫,以是因緣,生餓鬼中;乃至嫉妒惡業不失、不壞、不朽,于餓鬼中不能得脫。業盡得脫,從此命終,生畜生中;…
《勸大衆勿造口業(昙影法師編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