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五无间罪中最重之罪。然而毁谤佛法的罪业更加深重。如《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八、佛陀告诉舍利弗尊者说:“汝勿谓彼五无间业,与此谤法重罪而得相似。舍利子!违背毁谤甚深正法者,其罪甚重,过五无间所有罪业。何以故?彼谤法者,闻说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密宗同此),即作是言:“此非佛说,我今不能于是中学。”彼人自坏净信,复坏他人所有净信;自饮诸毒,复令他人亦饮其毒;自所破坏,亦复令他作其破坏。自于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或金刚密乘密法),不信、不受、不知、不解而不修习,复令他人不生信受、不正知解、亦不修习。
舍利子!我说是人为破法者,其性浊黑而不清净,于白法中为羯商摩毁坏净信,又复得名为污法者。舍利子!以是因缘,此谤法罪最极深重,五无间业不可等比。
(前略)由彼语业起不善故,即于正法(佛法)而生毁谤,以是因缘受斯罪报。须菩提!我说是人于我法中不应出家。何以故?彼人违背毁谤般若波罗蜜多故,是即毁谤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谤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即毁谤一切佛宝。谤佛宝故,即谤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一切智。谤一切智故,是即毁谤一切法宝。谤法宝故,即谤声闻一切僧宝。如是即于一切种、一切时、一切处毁谤三宝,积集无量无数不善业行,当堕地狱,受大苦恼。”
凡夫智力有限,人又不能万能,怎么可以用自己的偏见而任意妄评佛法呢?从前,目犍连尊者是神通第一的大阿罗汉,他尚有所谓:“记战与言违,旱时天雨少,业力男成女,温泉听象声。”的谬误,何况凡夫岂无此自误误人?既然如此,凡夫以什么因缘而生轻谤心呢?如前经云:“佛告须菩提:当知彼人有四种因。何等为四?
一者、为魔所使(妖魔会利用业障深重者破坏佛法)。
二者、自所积集无智业因,破坏所有清净信解。
三者、随顺一切不善知识,于非法中生和合想。
四者、执著我相,不生正见,随彼邪心,作诸过失。
须菩提!由是四种因缘故,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而生毁谤。须菩提!是故诸善男子、善女人,当于诸佛所说正法起净信解,勿生轻谤。谤正法者,是即破法。若破法者,断灭寿命起无智业,当堕地狱,受大苦恼。”
《起世经》卷四、佛陀以偈告诉诸比丘说:
世间诸人在世时,舌上自然生斤鈇,
所谓口说诸毒恶,还自衰损害其身。
应赞叹者不称誉,不应赞者反谈美,
如是名为口中诤,以此诤故无乐受。
若人博戏得资财,是为世间微诤事,
于净行人起浊心,是名口中大斗诤。
如是三十六百千、泥罗浮陀地狱数,
五頞浮陀诸地狱,及堕波头摩狱中。
以毁圣人致如是,由口意业作恶故。
《僧伽吒经》卷二说:“若有众生行口恶者,彼堕地狱、饿鬼、畜生不可数知,众生堕于地狱、饿鬼、畜生受大苦恼,时彼众生无救护者,于三恶趣独受剧苦。口行恶者,是恶知识;口行善者,是善知识。”
又卷四偈曰:
造恶不善业,必入于地狱,吞啖热铁丸,饮于沸熔铜。
雨火洒其身,遍身体火烧,无处而不遍,辗转受苦恼。
《大集会正法经》卷一、普勇菩萨禀白佛陀说:“世尊!若有于佛正法生轻谤心者,是人命终当堕何处?佛言:普勇!彼谤法者命终已后,当堕地狱受大苦恼。所谓大可怖地狱、众合地狱、炎热地狱、极炎热地狱、黑绳地狱、阿鼻地狱、噜摩诃哩沙地狱、呼呼尾地狱,如是等八大地狱中,一一地狱受一劫苦……。”
又卷五、偈说:
若愚痴无智,复会遇恶友,广造染法因,谓贪欲等事。
起我见增盛,破和合僧伽,毁坏于塔寺,不深信三宝。
但造众恶业,不作善因缘,于一切时中,当生诸过失。
恼乱于父母,不生孝敬心,出非法语言,轻谤诸贤善。
造此恶因故,必堕地狱中,自受苦恼身,无能救护者。
可畏与众合,炎热及阿鼻,如是诸狱中,辗转受诸苦。
从是大狱出,复入小狱中,谓刀兵莲华,受苦而相续。
如是大小狱,有无数众生,随自业因缘,轻重而受报。
或百劫千劫,或复更长时,恶业绳所缠,无由能解脱。
彼刀兵地狱,纵广百由旬,不见彼狱门,唯诸受苦者。
百千俱胝数,剑树与刀山,驱彼罪人登,身分皆断坏。
暂时虽死灭,复被业风吹,即时还复生,重受诸苦恼。
地狱无边际,众生亦无穷,以恶业因缘,相续不间断。
《称扬诸佛功德经》卷上、佛陀告诉舍利弗尊者说:“众恶之行慎莫造作。……不可起恚向于焦柱,何况怀恶向于众生已立信心向成道者?况起嗔恚怀于诽谤向诸如来无量慧等?如此之人于无数劫在地狱中,具受无量苦恼之罪(中略)。其有毁坏大乘法者,实当具受无量大苦。”
造作恶业(口业),是受诸剧苦的根本,有业必有苦;缁素(“僧众”和“信众”)造口业、毁谤出家人,一律同罪。从前提婆达多比丘,即因造作“破和合僧”等罪,而堕无间地狱;其伴党俱迦利比丘,也因毁谤僧众,而堕八寒大地狱中,舌被犁耕数万段。黄颜三藏法师,以“戏言”呼其弟子为象头、马头……等,死堕旁生作百头鱼——随其口业而受恶报。出家入僧修道人,因其不慎而造口业,尚受如此恶报,何况在家俗人?信众造口业,罪恶更加深重,必受无量苦报。
《杂阿含经》卷四十八、偈云:
士夫生世间,斧在口中生,还自斩其身,斯由其恶言。
应毁便称誉,应誉而便毁,其罪口中生,死则堕恶道。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六说:《寂静决定神变经》云:(前略)若得为人,语不诚实而乐诽谤,恶口愤恚,娆恼于人。后复于此身坏命终,堕大地狱,生无足身,受诸苦恼。宛转五百逾缮那量,为诸小虫咂食其肉。是蛇可畏,具五千头;由诽谤故,彼一一头有五百舌。彼一一舌,口出五百炽焰铁犁,是语业罪,为猛火聚炽燃烧煮。
又若起不调柔逼恼菩萨者,是人于畜生道尚为难得,堕大地狱经百千俱胝那庾多劫。于彼死亡,为大毒蛇,惨恶可畏,饥渴所逼,造众恶业;设得饮食而无饱足。于此死已,设生人中,亦复生盲,无有智慧,恶心不息,恶言呵毁,不敬圣贤。人中死已,复堕恶道,经千俱胝劫生不见佛。”诽谤口业,剧报三涂,万劫难复人身,可不悲哉?
《成实论》卷八说:“若人恶口骂言:汝何不食草食土?是人随语受生,食草土等。”由此可证知,口业能随言受报。
《发觉净心经》卷上、佛陀告诉弥勒菩萨偈云:
莫于他边见过失,勿说他人是与非;
不著他家净活命,诸所恶言当弃舍。
二、说僧过恶 犯大重罪
诗曰:
佛说僧伽福德人,真诚礼敬胜求神;
宁焚塔寺投崖死,莫毁三尊种苦因。
佛陀不允许任何人造口业、毁谤出家僧众,若说僧尼过恶,其人即违犯无量重罪。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三、佛陀告诉天藏大梵天说:“复次大梵!若有依我而出家者,犯戒恶行,内怀腐败,如秽蜗螺,实非沙门,自称沙门;实非梵行,自称梵行;恒为种种烦恼所胜,败坏倾覆。如是苾芻(比丘)虽破禁戒,行诸恶行,而为一切天、龙(八部众名略)、人、非人等,作善知识,示导无量功德伏藏。
如是苾芻虽非法器,而剃须发披服袈裟,进止威仪同诸贤圣;因见彼故,无量有情种种善根,皆得生长。又能开示无量有情善趣生天,涅槃正路。是故,依我(佛)而出家者,若持戒、若破戒,下至无戒,我尚不许转轮圣王,及余国王诸大臣等,依俗正法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或复呵骂(后略)。
如是破戒恶行苾芻,一切白衣(信众——居士)皆应守护,恭敬供养;我(佛)终不许诸在家者,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或复呵骂……。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瞻博迦华虽萎悴,而尚胜彼诸余华,
破戒恶行诸苾芻,犹胜一切外道众。
(前略)佛告尊者优波离言:我终不许外道、俗人举苾芻罪,我尚不许诸苾芻僧不依于法、率尔呵举破戒苾芻,何况驱摈?……当知有十非法,率尔呵举破戒苾芻,便获大罪;诸有智者,皆不应受。何等为十?
一者不和僧众于国王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芻。
二者不和僧众于梵志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芻。
三者不和僧众于宰官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芻。
四者不和僧众于诸长者、居士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芻。
五者女人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芻。
六者男子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芻。
七者净人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芻。
八者众多苾芻、苾芻尼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芻。
九者宿怨嫌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芻。
十者内怀忿恨,率尔呵举破戒苾芻。
如是十种,名为非法,率尔呵举破戒苾芻,便获大罪。设依实事而呵举者,尚不应受,况于非实?诸有受者,亦得大罪。”
由此可知,非但在家信众说比丘过恶,犯大重罪,必受恶报;身为出家僧众,说比丘过恶,也是同样犯大重罪。因此,佛陀为了避免缁素造口业,特别教戒僧众,不得向未受具戒者说比丘过恶。
《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卷一、佛陀告诉迦叶尊者说:“不说他人实不实罪,亦不见他过犯(中略)。重说颂曰:
他罪实不实,终不而言说,
设睹诸过犯,如同不见闻。”
《决定总持经》佛陀告诉无怯行菩萨说:此族姓子过去诽谤辩积法师,以是罪故堕于地狱满九万岁,罪毕出生人间,五万世中堕边地,迷惑邪见罪盖覆蔽,六百世中常当生盲(生为瞎子),喑哑无舌(哑巴)不能言语。(中略)假使有人皆取众生挑其两眼,斯罪虽重尚可堪任劫数尽竟,若有害意向于法师(宣说僧众是非),其罪劫数复过于彼。……其有诽谤法师者,则谤如来。
《戒经》——《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六说:“为大护佛法故,若向白衣(在家信众)说比丘罪恶,则前人(信众)于佛法中无信敬心;宁破塔坏像(此极重罪),不…
《劝大众勿造口业(昙影法师编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