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事師法五十頌▪P3

  ..續本文上一頁的謗師之罪,悔悟後通過精進忏悔,可以減輕,但極難清淨,必親自感受惡果之後才會得以消除。故密乘弟子對于這一點應銘記于心,時時反觀自己的身口意叁門,不使惡業生起現行。

  庚叁、(宣說不現見的謗師過患):

  諸所示現極可怖,若無間等那落迦,

  一切輕毀軌範者,正說應住于彼處。

  上頌所說之那落迦,即顯密宗的各類地獄,如寒熱地獄、孤獨地獄及金剛地獄等,根據謗師程度的輕重而入獄受報程度亦有別。誹謗上師的人,不但不會再受到護法神的保護,而且還將受其懲罰。又《密集金剛》指出:造了顯宗中的五無間等罪,入密乘後依密法的殊勝加持仍可獲得成就,但在密乘中僅在內心輕毀金剛上師所獲之罪也較此更重,極難忏淨。月稱菩薩在《密集金剛明炬疏》中解釋,造了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謗正法的五無間罪,以及造了殺比丘、沙彌、壞尼梵淨行、毀經、壞塔等近五無間罪的顯宗重罪後,尚能在密宗中因上師的慈悲攝受而即身成佛,但若在密乘中依止了金剛上師,並聽聞密續,基本上已通達了密法後,開始在心裏生起傲慢,輕蔑上師,認爲上師已于己無益,這即爲心毀上師。這種人不可能在今世修行成就,而且他人若與其交往、共同使用財物等也會受到牽累而不能成就。謗師之業可劫奪一切悉地,招致最重的地獄果報,故應引起高度重視,嚴加防範。

  總之,一個學佛人,尤其學密宗的人對這兩條應堅信不移:1、堅信因果;2、堅信謗師的過患。反複思維、恒常憶持,若輕毀上師,不持戒律,則即使精勤修持也必將墮入地獄。如《金剛藏莊嚴續》第十四品雲,謗師後即使遠離鬧市,日夜不眠而精進修持十百劫,亦僅成就地獄之果而已。《上樂根本續》雲:真正的修行者,首先應好好守護誓言,若毀壞了誓言,即使再得到灌頂,也不會獲得悉地。

  庚四、(小結):

  是故一切勤勇者,于其金剛軌範師,

  大慧自善不矜伐,何時不應起輕毀。

  如上已知謗師的過失,故勤修密法的弟子,應盡一切力量,對自己具有大恩德之大智慧、大善根、大功德上師,不論何時何地都應恭敬,不起輕毀。不僅如此,僅僅與輕毀上師者有聯系也會對自己的悉地産生極大障礙,故《大幻化網》第一品雲:對于輕毀上師的人應發願連夢中也不要見到,因爲他已被邪魔外道牽引,故有智慧的人應當遠離。

  己二、(修恭敬之法)分八:庚一、獻供;庚二、觀師爲佛;庚叁、依教奉行;庚四、對待上師的財物、眷屬的方法;、庚五、一切侍奉皆應清淨;庚六、身語恭敬上師;庚七、遠離我慢;庚八、不超越上師。

  庚一分四:辛一、清淨自己的一切不淨法;辛二、供養自己之一切所有;辛叁、供養之理證;辛四、守護叁種誓言。

  辛一、(清淨自己的一切不淨法):

  諸有恭敬供上師,隨順師故而奉施,

  從此熾燃等侵害,當來亦令不出生。

  此頌說明供養上師能清淨自己的一切不恭敬過失。尤其已造下謗師重業的人,應心懷極大恭敬,時常供養上師喜歡的食物等等,這樣能消除前面所列舉的熾燃等病和魔怨的惱害,縱使偶有發生,也能馬上治伏。

  辛二、(供養一切所有):

  于自誓句軌範師,以非可施妻與子,

  及以自命常承事,況複變動諸財物。

  密宗的所有上師與本尊無別,應供養一般人難以舍棄的妻子兒女甚至自己的生命,更何況那些無常變動的財物呢?《桑布紮續》雲:對自己的上師應供養妻兒、姊妹、奴仆乃至自己的一切財物,自己也應願爲奴仆。

  辛叁、(供養之理證):

  是故無數俱胝劫,極難獲得大覺位,

  若有具足勤精進,亦于現生能賜予。

  對上師如此供養的理由,即是因爲上師與諸佛無別,不僅可以在即身中賜予有緣衆生共同悉地,也可賜予出世的佛陀果位,這些出世的果位若用其他方便修上無數劫也難以證得,故必須敬供上師。又恭敬供養、依止上師後,另一個不可缺少的條件便是勇猛精進,恭敬依止與勇猛精進這兩者任缺其一,便不能現生成就。

  辛四、(守護叁種誓言):

  恒常守護自誓句,恒常供養諸如來,

  亦恒奉獻其上師,此與一切佛同等。

  欲得無盡真實者,以其少分堪悅意,

  變成至極殊勝者,若彼若此獻上師,

  若能于此恒施供,即是恒施一切佛,

  此施名爲福資糧,資糧令得勝悉地。

  “守護自誓句”即指守護叁種誓言,即:自己的身、語、意叁門不間斷修本尊瑜伽的誓言;爲圓滿自己的資糧故,常以外、內、密遍供諸佛如來;又祈禱供養上師與祈禱供養十方叁世諸佛等同,故也應對上師恒時而作種種供養。《金剛藏莊嚴續》雲:具有智慧,並欲求成就安樂的金剛弟子,應了知上師的功德,以大信解心對上師恭敬供養,若心已想供養或口已許諾而實際未供養者,則爲欺騙上師,隨後將墮餓鬼與地獄之中。“欲得無盡真實者”,即指若欲得具無盡功德之法身位者,則必須把凡是自己喜愛的東西,從小到大,盡皆供養上師,而上師爲斷除弟子的貪心之故,也應全部接受。上師是積累資糧最殊勝的福田,龍樹菩薩的密宗《五次第》論中雲:即使遠離其余的一切供養,僅以供養上師,使上師歡喜所賜予的加持力,即可獲證一切智智,所有福德資糧與苦行都已在供養上師中圓滿。

  庚二、(觀師爲佛)分二:辛一、正義;辛二、于師影等也應恭敬。

  辛一、(正義):

  是故弟子應具足,悲舍戒忍諸功德,

  軌範師與金剛持,不應觀爲有別異。

  上師是積累資糧的殊勝福田,與諸佛無二,因此真正的金剛弟子,不應對上師與諸佛的報身金剛持有並非同一體性的分別執著,應有上師即是真正佛的信解。同時,真正的金剛弟子,必須具備下列四種大乘根本:1、大悲心;2、舍心,能把自己的一切身體、財物與善根,普皆回向施與一切衆生;3、持戒清淨;4、安忍,安忍其他有情的損惱與欺淩,難行能行,無有厭患。關于應觀想上師爲佛,有多種續部爲依據。在《密集金剛》中佛說惠賜“密集金剛”灌頂的上師,是諸佛身、語、意金剛的總體,故弟子應觀此上師爲與十方佛無異的金剛持如來,宗喀巴大師在《事師五十頌釋--圓滿弟子欲求論》中進而說明其余一切密宗的灌頂上師也都應觀爲佛陀。因爲衆生以深重的業障,對于佛的不動法身、圓滿報身、千百億化身無緣得見,故諸佛安住于上師之身來調化衆生,使衆生得以淨除業障。至于觀上師爲如來的必要,是爲了增上自己的佛慢,依上師即佛之方便,無勤而可積資除障,速成佛故。《金剛鬘續》中雲:金剛薩埵化現爲普通形相的上師來利益衆生。故應觀上師爲五部佛,應常常思維上師的功德,這是增長自己悉地之因。應恒時以正知正念謹慎護心,防止尋找過失,即使稍觀過失也會成得悉地之障礙。《金剛藏莊嚴續》雲:恒常恭敬上師的弟子,應把上師觀爲佛,觀爲具不可思議智慧者,是賜自己佛果的如意寶,故應觀上師的功德,而不可觀察過失,觀察功德能得成就,尋找過失不能成就。《金剛空行續》亦雲:把上師的身體觀爲佛身,把上師身體的部分如眼睛等觀爲諸菩薩,諸毛孔是諸羅漢,頂髻上住有五部佛,足下有帝釋、梵天等,藥叉、乾達婆是上師自性功德所發之光,作爲護法,修行者應當如是恒時觀察。若生起尋師過之心,應該即時發覺,並防護將來再生過患之心。常常見上師之功德,思上師之深恩,這是修上師瑜伽的最大方便。

  辛二、(于師影也應恭敬):

  可畏等同壞塔罪,不應踐踏上師影,

  況複更所不應踏,若鞋若墊若乘等。

  《大幻化網續》等經續中說,踐踏上師影子的過失,與近無五間罪中的毀塔罪相同,影子尚不能踏,則更何況上師的鞋子、坐墊、車乘呢?《金剛鬘續》第八品雲:“上師所愛與其影,鞋履座具及枕褥,諸大愚癡若踐踏,是人從此墮刀山。”《金剛空行續》雲:對上師的身影與用具皆不可踐踏,更不能嘲弄上師的一切動作、言笑等等,否則將恒常遭受諸苦,常遇不吉祥事,也很難成就。但若在爲做打掃等等叁寶之事而迫不得以的情況下,可以先念誦任何一首佛親口宣說的四句偈,或者念誦金剛薩埵心咒,可免罪過。《如意寶藏論》中無垢光尊者指出,若上師已開許則無妨。

  庚叁、(依教奉行):

  大覺慧者以歡心,精勤聽受上師命,

  若如理事無力能,其所不能婉言謝。

  依師當得諸悉地,若增上生若安樂,

  是故一切精勤者,不應違越上師命。

  具有大智慧的弟子,應以極大歡喜心而奉命行事。但自己遇到無力承辦,或考慮到上師的要求不如法時,則可婉言辭謝,並說明理由,但不可以因此而對上師退失信心,産生邪見,甚至誹謗。但對上師如法的教言,則應以大精進而努力承辦,因共同與不共同的悉地都必需通過上師的加持才能得到。八種共同悉地是:1、眼藥:塗上後可見地下寶藏等;2、健行:一種神足通;3、寶劍:一種修屍法,修成後屍體變成金子,屍體舌頭成寶劍;4、土遁:地下無礙行走法;5、哩噜:依鳥卵成就之法;6、空行:空中無礙飛行法;7、隱行:一種隱身術;8、仙丹:一種辟谷法。

  庚四、(對待上師財物與眷屬的方法):

  上師諸物如自命,上師所愛亦如師,

  上師眷屬如親屬,依于等住恒思維。

  對于上師之物如生命般愛惜,對上師的空行母,子女們也等同上師般恭敬,而上師的所有眷屬則當視如親友般愛護。恰美波切也曾說:如果不如理如法謹慎地對待處理,上師的財物便會如同毒藥,一不小心就造下了墮惡趣之因。

  庚五、(一切侍奉皆應清淨)分叁:辛一、遮止一切不如理行爲;辛二、依止一切如理行爲;辛叁、遮止一切其他不如理行爲。

  辛一分二:壬一、在上師視力所及之處所應遮止的行爲;壬二、在上師聽力所及之處應…

《事師法五十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