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所,計著。」的弊端。
其次是慈悲的利益,依法句經中載:計有十二種利益。
一、福常隨身。
二、臥安。
叁、覺安。
四、不見惡夢。
五、天護。
六、人愛。
七、不毒。
八、不兵。
九、水不喪。
十、火不喪。
十一、在所得利。
十二、死升梵天。
慈悲二字的解說,如要作個詳細的分析,不是少數言句所能做到的;尤其是引經據典的話,可以單獨寫成一本書。在此,僅作概略的說明,尚祈見諒。
爲什麼要學佛
一、甚麼是我?
這一問題在非佛教徒來說,是個非常玄妙的問題。兩千多年前,東方人還不知道上帝創造「人類」之時,我教主釋迦牟尼佛,就清晰的告訴了我們,他老人家說:
「地、水、火、風四大元素是人身組織的根本,加以六根八識的配合,以及意識,思想諸般活動的本能,于是完成了人的格局,生命的形成。」
可是「人」的一切雖說是空,究竟包含了些甚麼的現象?是不是永恒不變的?除了不可避免的「生」與「死」以外,還有些甚麼?在這裏作一概略的說明,以使每一人對自己(我)有一個真實的認識。
一、無常--涅槃經裏說:
一切諸世間,生者皆歸死,
壽命雖無量,要之必有盡。
夫盛者必衰,合會者別離,
壯年久不停,盛色病所侵。
衆苦輪無際,流轉無休息,
叁界皆無常,諸有無有樂。
從上面的文字裏,可以清晰的了解,人世間的「無常八苦」是多麼的可怖可畏!
什麼是無常八苦?五王經裏說:
1生--人生了以後,精神飄惚于空間,仿徨不知所措,在中陰叁七的時間裏,得父母之精血,交合而成爲胎;頭七天其形狀像稀薄的乳酪,第二個七天,像稠膠似的乳酪,第叁個七天,便像凝結了的乳酪,第四個七天,才成爲一個肉團,到第五個七天,便漸漸形成爲胎胞了。然後漸漸地六精初開;母親飲杯熱湯,胎兒像跌進了滾水,母親喝杯冷飲,胎兒像進入了冰窖,等到月滿時,胎兒頭向母親的産門,如處身在兩岩狹壁中,待到離胎墜下,身觸外物,像刀劍傷身,終于不禁地「哇」然一聲大哭。
2老--由于父母的養育,年紀漸漸地長大,身體也一天天的健壯起來;然後在時流的折磨中,生理上漸次生起變化,首先是頭發由花而白而脫落,牙齒跟著松動而至完全脫落,然後眼光由迷茫而不清,甚至完全失明。兩耳由失聰而至全聾,皮膚松弛而起皺紋,骨節神經開始退化,起初是微感不俐落,漸次感到痛疼,于是步履失去正常,起坐間艱苦不能自主,煩惱與憂郁像秋去冬來,識神慢慢轉向鈍滅。
3病--人的身體由地、水、火、風四大元素組合而成,假使其中有一大不得調和,那麼就有一百零一種病發生(四大計四百零四種病),而四大不調和是一些甚麼樣苦痛和現象呢?如果是地大不調和,身體就會感到非常的沈重,如果是水大不調和,身體就會發生膨腫,如果是火大不調和,身體就會像蒸氣般燥熱,如果是風大不調和,身體就會發生屈張,于是便生起百節不自在,氣力虛竭,口燥筋僵,耳目不聰,所排泄出來的汙穢奇臭,心情苦惱,聲音悲怆,意識消沈,縱然有甘饴美味,也引不起歡喜的食欲來;同時,更連累親眷們在旁侍候,晝夜都得不到休息。
4死--人在臨死的時候,四百零四種病同時發出來,地水火風四大元素開始分散,精神與意識惴惴不安,像遭受刀劍傷害身體一樣,痛苦有增無減,也像百骸爲群蟲蛀食,其苦痛有口也說不出來,直到風的元素離開了身體,氣息斷絕了,隨著火的元素也離去了,剩下一具冷冰冰的臭皮囊。
5恩愛別離--一個圓滿的家庭,不外是上有父母,中有妻室,下有兒女,彼此長相共守,恩愛慕戀,其樂融融;可是,有朝一日災禍來臨時,便成了家破人亡,各自東西,再想團聚在一起,是非常的不容易,就是想見上一面,也祇有到夢裏去尋求機會了。
6所求不得--沒有錢想錢,有了錢希望更多,沒有做官想做官,做了官希望做得更大;爲了這錢與官,不惜絞盡腦汁,甚至铤而走險,結果欲求仍然不得。短暫的一生,把希望寄托在錢與官的欲念上,等到死神伸出了魔掌,欲攫走生命的時候,在這個充滿了希望而一直所求不得的世界上,想想,錢與官的價值,能替換那行將結束的生命嗎?
7怨憎會合--人生在貪戀的欲望中,往往會爲了一些小事,也會爭得面紅耳赤,甚至互相殘害,結下怨仇,到那時任你盡量遠離躲避,但仍不免狹路相逢,于是刀槍相見,血肉搏鬥,一直爭奪到你死我活爲止。
8憂悲苦惱--人生在世,壽命再長也不過百歲,命短的在母胎中即便死亡;以百歲高壽的人來說吧!百年中幾乎有五十年是在睡眠,或醉酒,或因病昏迷,年少不知世事,待到年過八十歲,耳聾目冥,思想遲鈍,精神散瘓,所剩下來的歲月百分不及二十,縱或叁十、四十年清醒硬朗,而生活中的種種,多數時間是令人憂悲苦惱的,譬如說天下紊亂,天旱缺水,風雨成災,五谷蟲害,家人疾病,兒女前程,財物照管,親族牢獄,兄弟妻兒遠行等。一生中就在這些憂悲苦惱中打發時日,直到離開了這個世界爲止。(本節或曰五陰熾盛苦)
無常的生命,像趕牛走向屠場,牛移動一步,即接近死亡一步;所以,寺院中每天晚課時要唱:「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這是牛曜經裏的一首警策偈子,告訴我們生命是在一天天的減少,像魚兒生存在水池裏,而水正在一天天的減少,表面看起來似乎是「悠哉遊哉」的安樂日子,事實上像是趕牛向屠場一樣。
二、苦惱--以前有一位得到五種神通的比丘,名字叫做精進力,他在山林裏的樹下修道時,有鴿子、烏鴉、毒蛇、鹿四種禽獸依附在他的身邊;一天夜晚,四種禽獸相互討論著世界上以什麼最爲苦惱?
烏鴉說:口渴腹饑最苦惱,饑渴的時候,感到煩惱不安,往往爲了飲食,冒險投身羅網,忘記刀槍箭矢,終至喪失身命。
鴿子說:淫欲最爲苦惱,往往爲了色欲之火的燃燒,無分親疏,不顧一切,甚至危害身體與生命,也會毫不思慮的去追求色欲的滿足。
毒蛇說:瞋恨與憤怒最爲苦惱,往往親疏不避,甚至殺人,以及于自殺。
鹿說:驚惶與恐怖最爲苦惱,爲了覓食,活躍林間,心裏常生起一陣陣怵惕之情,畏懼著獵人與豺狼的襲擊,時刻感到外來的威脅,稍微聽到點聲音,便驚惶得狂奔疾走,往往爲了維護生命而逃避,結果跌進了人們的陷阱,或者是被迫得走頭無路,只有畏葸的任聽命運的安排。
精進力比丘聽到了這些議論以後,于是告訴它們說:你們所議論的苦惱,不過是一些枝節問題,真正的苦惱,追究起來,都只爲有個色身的緣故,因爲色身是苦惱的根本,倘使每一個「我」,沒有色身的話,你們所議論的問題,就沒有需要了。
其次, 譬喻經裏有段故事,內容是這樣:以前有一位年老的人,他的兒子娶了個太太,彼此非常敬重,有一天做丈夫的要妻子到廚房裏拿酒來共飲,當她走進廚房,掀開酒缸的蓋子,見自己的影子投射在酒缸裏,卻以爲是丈夫藏起來的另外一個女人;當即憤怒到了極點,向丈夫責問道:
「在酒缸裏早就藏一個女人,爲甚麼還要迎娶我呢?」
丈夫聽了這話,跑到廚房裏往酒缸裏一看,見酒缸裏投射著自己的影子,以爲是另外一個男人,禁不住怒火中燒,憤恨地反問妻子道:
「明明你偷藏著一個男人在酒缸裏,反說我藏了個女人!哼!」
二人爭吵不息,各自認定對方偷藏一個人在酒缸裏;沒有多久,有一比丘來到,詢問二人爭吵的原因,然後到廚房裏察看實際情形,知道二人執影爲實,愚癡的行爲,令人可憐可歎;于是用塊大石頭打破了酒缸,等酒缸裏的酒流完了,然後向二人解說酒與影子的實情,各人才慚愧無語。
叁、造業--心是惡念的源頭,身是犯罪的根本,心念的轉動,是難以捉摸,難以調伏的;奔騰著,馳騁著,像發狂了的惡象一樣。當每一個意念的發生,幾乎像電光火石般迅捷生起,所謂「一念叁千」正是心意轉動最恰當的說法。
華嚴經裏說:人們貪戀的欲念,實在是由于愚癡而迷惑,往往爲了女色,一顆善良的心,昏昏然像是酒醉了一般;也像一襲素淨的衣裳,極容易被染上別的顔色。沈溺的意識,如同糞便中的蛆,貪樂于糞中的穢臭。像犯了罪的囚犯,身體被枷鎖繩索捆縛住,而不能享有可貴的自由。像瞎了眼睛的人行路,時刻都有墜墮深坑的危險。可憐複可悲的行爲,反而認爲那是「樂趣」、「風流」,殊不知自己正在「造業」的日子裏過活。爲甚麼呢?我們知道「色膽包天」這句成語,多少人爲了欲達到目的,想盡方法,不顧道德,甚而至不惜生命,甘犯國法而造成滔天罪業。
其次是貪求財物,世上有多少殺人放火,詐騙竊盜,誘陷貪汙的事件,沒有不是爲了財物而去造業的,「人爲財死」!這是多麼愚癡的邪見啊!難道短暫的一生中,再沒有比這個「財」字更可貴的犧牲嗎?古人「立言、立德、立功」叁大不朽的事業,莫非全都不值得一顧麼!
其次是虛假的名位,名位像一頂飾滿了珠寶的皇冠,誰都渴望著屬于自己;如果看到別人已經戴上了這樣的皇冠,心裏起初是酸溜溜的,然後動腦筋打主意,竭盡所有的「智慧」與「能力」,非要達到目的不肯罷休,不然的話,衣食住行育樂等的正常生活,便一概投擲于冒險、搗亂、毀損,陷害而至可怕的瘋狂。
其次是吃與睡的貪求,真正會吃的人,對飲食只求營養的需要,從來就沒有挑剔,厭膩的行爲,當然對于某些奇馔異馐,更不會勞財傷命,而達到滿足自己口腹爲目的。至于睡的問題,下面有兩個故事,一個是:
從前有一個富翁,家中的錢財無法統計,一生中,從來是想怎樣就能怎…
《學佛之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