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学佛之道▪P2

  ..续本文上一页所,计着。」的弊端。

  其次是慈悲的利益,依法句经中载:计有十二种利益。

  一、福常随身。

  二、卧安。

  三、觉安。

  四、不见恶梦。

  五、天护。

  六、人爱。

  七、不毒。

  八、不兵。

  九、水不丧。

  十、火不丧。

  十一、在所得利。

  十二、死升梵天。

  慈悲二字的解说,如要作个详细的分析,不是少数言句所能做到的;尤其是引经据典的话,可以单独写成一本书。在此,仅作概略的说明,尚祈见谅。

  

  为什么要学佛

  一、甚么是我?

  这一问题在非佛教徒来说,是个非常玄妙的问题。两千多年前,东方人还不知道上帝创造「人类」之时,我教主释迦牟尼佛,就清晰的告诉了我们,他老人家说:

  「地、水、火、风四大元素是人身组织的根本,加以六根八识的配合,以及意识,思想诸般活动的本能,于是完成了人的格局,生命的形成。」

  可是「人」的一切虽说是空,究竟包含了些甚么的现象?是不是永恒不变的?除了不可避免的「生」与「死」以外,还有些甚么?在这里作一概略的说明,以使每一人对自己(我)有一个真实的认识。

  一、无常--涅槃经里说:

  一切诸世间,生者皆归死,

  寿命虽无量,要之必有尽。

  夫盛者必衰,合会者别离,

  壮年久不停,盛色病所侵。

  众苦轮无际,流转无休息,

  三界皆无常,诸有无有乐。

  从上面的文字里,可以清晰的了解,人世间的「无常八苦」是多么的可怖可畏!

  什么是无常八苦?五王经里说:

  1生--人生了以后,精神飘惚于空间,仿徨不知所措,在中阴三七的时间里,得父母之精血,交合而成为胎;头七天其形状像稀薄的乳酪,第二个七天,像稠胶似的乳酪,第三个七天,便像凝结了的乳酪,第四个七天,才成为一个肉团,到第五个七天,便渐渐形成为胎胞了。然后渐渐地六精初开;母亲饮杯热汤,胎儿像跌进了滚水,母亲喝杯冷饮,胎儿像进入了冰窖,等到月满时,胎儿头向母亲的产门,如处身在两岩狭壁中,待到离胎坠下,身触外物,像刀剑伤身,终于不禁地「哇」然一声大哭。

  2老--由于父母的养育,年纪渐渐地长大,身体也一天天的健壮起来;然后在时流的折磨中,生理上渐次生起变化,首先是头发由花而白而脱落,牙齿跟着松动而至完全脱落,然后眼光由迷茫而不清,甚至完全失明。两耳由失聪而至全聋,皮肤松弛而起皱纹,骨节神经开始退化,起初是微感不俐落,渐次感到痛疼,于是步履失去正常,起坐间艰苦不能自主,烦恼与忧郁像秋去冬来,识神慢慢转向钝灭。

  3病--人的身体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组合而成,假使其中有一大不得调和,那么就有一百零一种病发生(四大计四百零四种病),而四大不调和是一些甚么样苦痛和现象呢?如果是地大不调和,身体就会感到非常的沉重,如果是水大不调和,身体就会发生膨肿,如果是火大不调和,身体就会像蒸气般燥热,如果是风大不调和,身体就会发生屈张,于是便生起百节不自在,气力虚竭,口燥筋僵,耳目不聪,所排泄出来的污秽奇臭,心情苦恼,声音悲怆,意识消沉,纵然有甘饴美味,也引不起欢喜的食欲来;同时,更连累亲眷们在旁侍候,昼夜都得不到休息。

  4死--人在临死的时候,四百零四种病同时发出来,地水火风四大元素开始分散,精神与意识惴惴不安,像遭受刀剑伤害身体一样,痛苦有增无减,也像百骸为群虫蛀食,其苦痛有口也说不出来,直到风的元素离开了身体,气息断绝了,随着火的元素也离去了,剩下一具冷冰冰的臭皮囊。

  5恩爱别离--一个圆满的家庭,不外是上有父母,中有妻室,下有儿女,彼此长相共守,恩爱慕恋,其乐融融;可是,有朝一日灾祸来临时,便成了家破人亡,各自东西,再想团聚在一起,是非常的不容易,就是想见上一面,也祇有到梦里去寻求机会了。

  6所求不得--没有钱想钱,有了钱希望更多,没有做官想做官,做了官希望做得更大;为了这钱与官,不惜绞尽脑汁,甚至铤而走险,结果欲求仍然不得。短暂的一生,把希望寄托在钱与官的欲念上,等到死神伸出了魔掌,欲攫走生命的时候,在这个充满了希望而一直所求不得的世界上,想想,钱与官的价值,能替换那行将结束的生命吗?

  7怨憎会合--人生在贪恋的欲望中,往往会为了一些小事,也会争得面红耳赤,甚至互相残害,结下怨仇,到那时任你尽量远离躲避,但仍不免狭路相逢,于是刀枪相见,血肉搏斗,一直争夺到你死我活为止。

  8忧悲苦恼--人生在世,寿命再长也不过百岁,命短的在母胎中即便死亡;以百岁高寿的人来说吧!百年中几乎有五十年是在睡眠,或醉酒,或因病昏迷,年少不知世事,待到年过八十岁,耳聋目冥,思想迟钝,精神散痪,所剩下来的岁月百分不及二十,纵或三十、四十年清醒硬朗,而生活中的种种,多数时间是令人忧悲苦恼的,譬如说天下紊乱,天旱缺水,风雨成灾,五谷虫害,家人疾病,儿女前程,财物照管,亲族牢狱,兄弟妻儿远行等。一生中就在这些忧悲苦恼中打发时日,直到离开了这个世界为止。(本节或曰五阴炽盛苦)

  无常的生命,像赶牛走向屠场,牛移动一步,即接近死亡一步;所以,寺院中每天晚课时要唱:「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这是牛曜经里的一首警策偈子,告诉我们生命是在一天天的减少,像鱼儿生存在水池里,而水正在一天天的减少,表面看起来似乎是「悠哉游哉」的安乐日子,事实上像是赶牛向屠场一样。

  二、苦恼--以前有一位得到五种神通的比丘,名字叫做精进力,他在山林里的树下修道时,有鸽子、乌鸦、毒蛇、鹿四种禽兽依附在他的身边;一天夜晚,四种禽兽相互讨论着世界上以什么最为苦恼?

  乌鸦说:口渴腹饥最苦恼,饥渴的时候,感到烦恼不安,往往为了饮食,冒险投身罗网,忘记刀枪箭矢,终至丧失身命。

  鸽子说:淫欲最为苦恼,往往为了色欲之火的燃烧,无分亲疏,不顾一切,甚至危害身体与生命,也会毫不思虑的去追求色欲的满足。

  毒蛇说:瞋恨与愤怒最为苦恼,往往亲疏不避,甚至杀人,以及于自杀。

  鹿说:惊惶与恐怖最为苦恼,为了觅食,活跃林间,心里常生起一阵阵怵惕之情,畏惧着猎人与豺狼的袭击,时刻感到外来的威胁,稍微听到点声音,便惊惶得狂奔疾走,往往为了维护生命而逃避,结果跌进了人们的陷阱,或者是被迫得走头无路,只有畏葸的任听命运的安排。

  精进力比丘听到了这些议论以后,于是告诉它们说:你们所议论的苦恼,不过是一些枝节问题,真正的苦恼,追究起来,都只为有个色身的缘故,因为色身是苦恼的根本,倘使每一个「我」,没有色身的话,你们所议论的问题,就没有需要了。

  其次, 譬喻经里有段故事,内容是这样:以前有一位年老的人,他的儿子娶了个太太,彼此非常敬重,有一天做丈夫的要妻子到厨房里拿酒来共饮,当她走进厨房,掀开酒缸的盖子,见自己的影子投射在酒缸里,却以为是丈夫藏起来的另外一个女人;当即愤怒到了极点,向丈夫责问道:

  「在酒缸里早就藏一个女人,为甚么还要迎娶我呢?」

  丈夫听了这话,跑到厨房里往酒缸里一看,见酒缸里投射着自己的影子,以为是另外一个男人,禁不住怒火中烧,愤恨地反问妻子道:

  「明明你偷藏着一个男人在酒缸里,反说我藏了个女人!哼!」

  二人争吵不息,各自认定对方偷藏一个人在酒缸里;没有多久,有一比丘来到,询问二人争吵的原因,然后到厨房里察看实际情形,知道二人执影为实,愚痴的行为,令人可怜可叹;于是用块大石头打破了酒缸,等酒缸里的酒流完了,然后向二人解说酒与影子的实情,各人才惭愧无语。

  三、造业--心是恶念的源头,身是犯罪的根本,心念的转动,是难以捉摸,难以调伏的;奔腾着,驰骋着,像发狂了的恶象一样。当每一个意念的发生,几乎像电光火石般迅捷生起,所谓「一念三千」正是心意转动最恰当的说法。

  华严经里说:人们贪恋的欲念,实在是由于愚痴而迷惑,往往为了女色,一颗善良的心,昏昏然像是酒醉了一般;也像一袭素净的衣裳,极容易被染上别的颜色。沉溺的意识,如同粪便中的蛆,贪乐于粪中的秽臭。像犯了罪的囚犯,身体被枷锁绳索捆缚住,而不能享有可贵的自由。像瞎了眼睛的人行路,时刻都有坠堕深坑的危险。可怜复可悲的行为,反而认为那是「乐趣」、「风流」,殊不知自己正在「造业」的日子里过活。为甚么呢?我们知道「色胆包天」这句成语,多少人为了欲达到目的,想尽方法,不顾道德,甚而至不惜生命,甘犯国法而造成滔天罪业。

  其次是贪求财物,世上有多少杀人放火,诈骗窃盗,诱陷贪污的事件,没有不是为了财物而去造业的,「人为财死」!这是多么愚痴的邪见啊!难道短暂的一生中,再没有比这个「财」字更可贵的牺牲吗?古人「立言、立德、立功」三大不朽的事业,莫非全都不值得一顾么!

  其次是虚假的名位,名位像一顶饰满了珠宝的皇冠,谁都渴望着属于自己;如果看到别人已经戴上了这样的皇冠,心里起初是酸溜溜的,然后动脑筋打主意,竭尽所有的「智慧」与「能力」,非要达到目的不肯罢休,不然的话,衣食住行育乐等的正常生活,便一概投掷于冒险、捣乱、毁损,陷害而至可怕的疯狂。

  其次是吃与睡的贪求,真正会吃的人,对饮食只求营养的需要,从来就没有挑剔,厌腻的行为,当然对于某些奇馔异馐,更不会劳财伤命,而达到满足自己口腹为目的。至于睡的问题,下面有两个故事,一个是:

  从前有一个富翁,家中的钱财无法统计,一生中,从来是想怎样就能怎…

《学佛之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禅的探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