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師、出家人,或者是在家的居士,他們怎樣去表現呢?是不是他就認了,或者笑一笑算了?以一個虔誠的佛教徒而言,的確,他可以這麼做,如果是一個懂得道理、方法的人,也可以做得到,但他會進一步去認識、去了解。
如果前一世沒有欠他,是他欠我的,我就是想成佛、成菩薩也不可以,因爲還有債務存在,只是欠與被欠的不同,從這個中間我們就會發現,佛法中談智慧,究竟談什麼?它不是唱高調、打高空、開空頭支票的言說者,而是在現實生活中,怎樣使缺點愈來愈少。
如果你不是一個學佛的人,能在現實生活中說人情、講道理,今天你所面對的人與事,做得愈來愈好,缺點愈來愈少,我可以肯定的說,你已經懂得佛法。因爲在佛法中,所有的道理方法是以智慧爲首,也就是說智慧擺在第一位,唯有智慧,才能除去那些煩惱、無明,才能排除許多障礙,化解你的困惑。
唯有如此,你才能使自己達到零缺點的境界。因爲剛剛我跟你們主辦單位談過,我們介紹一些佛法智慧的事情,不做太長時間的演說,剩下的時間跟各位做問題討論,各位有什麼問題可以提出來,大家一起來研究。
問:請問老師父,剛才您提到一切由心造,佛法不是我們所想象的用任何的法術,那麼我們目前佛寺裏,那些師父們都在念經典或咒語,是不是代表有什麼法術,或者有什麼作用存在?這一點我一直有所疑問。
答:談誦經、念咒或拜禮忏也好,我們首先要知道,經、忏、咒語裏面的內涵是什麼?如果我們只會念,不知道裏面的內涵,等于說我在這裏跟各位介紹智慧,我拿著一本書在這裏念完了,我想各位並不懂得佛法、智慧是什麼,那如果我們能把一些經典、忏文或者咒語裏面的意義表現出來的話,那就是智慧了。
我舉一個例子好了,大家知道,我們常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但念「南無阿彌陀佛」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我在佛教中們常說一個人快要死的時候,應該要找很多人去幫他助念「南無阿彌陀佛」,對不對?其實你如果了解它裏面的意思,那就不一樣了。
「南無」是什麼意思?南無是梵文,它的本意翻成中文就是親近他、依靠他的意思,就叫做南無。阿彌陀呢?「阿」(音ㄛ)是無,沒有止盡,無限量的意思。「彌陀」呢?有二種解釋,一種是光亮,一種是壽命,當然就懂得阿彌陀是無量壽或無量光的意思。那麼「佛」呢?是覺悟的意思,佛是說佛陀,全句就是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以整個來說,就是要親近覺悟、已經成就爲佛的人。這裏講光,是代表智慧,壽命,不是講我們人生幾十年,而是能夠使他的時間成爲一種價值,如果了解裏面的意思,原來我們人在念南無阿彌陀佛,是親近他、依靠他,依靠他的智慧,怎樣珍惜我們的時間。
我們能達到覺悟境界的話,這一句佛號,不是很有意義嗎?我們看很多經文,比如說金剛經裏面念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那是說什麼呢?假若只是念完,那又怎樣,你必須了解它的道理在哪裏!
我們再看南無婆耶婆羅般若波羅叁藐叁菩提,這是我們經常聽得到的,對不對?這些文字音聲究竟有什麼意義?其實都有它的意義在。所以我們說,請出家的師父不管是做法會超度或者消災等,都是在說道理,只是說的方式不同。就好像我們說演戲劇,他們不是都在表現傳遞很多意念、義理嗎?
他們的大前提可能就是忠、孝、節、義,佛法也是講一些方法、一些道理。只不過在這裏,我要跟各位講,我常常有個感慨,佛教中以寺院來講,爲死人做得太多,爲活人做得太少,可以說真正解釋道理、方法的人太少了。
還有什麼問題?因爲你的問題非常的複雜,不是幾句話就可以解決的,我是一個百無禁忌的人,什麼都可以問,不要擔心這樣是不是不禮貌,這樣是不是對佛教造成不好的影響,不要考慮這一些,尤其我在這裏告訴各位,在臺灣我自稱爲禅師,大家知道禅師是自在、灑脫的,平常你們對佛教或者有一些什麼疑問,都可以提出來問,不要緊。
問:請問師父,最近在第四臺上看到一些師父講法的大道理,他說佛教只是在將來往生極樂世界,他所說的極樂世界,我們後生都聽得很茫然,請師父開示。
答:首先我們要知道彌勒菩薩和阿彌陀佛是兩回事,他們一個是佛陀,一個是菩薩,不是同一個人,西方極樂世界是講阿彌陀佛。在這裏先跟各位說明一下,在佛陀的經典裏,不只是有個極樂世界(我講的不只是地球);如果我們這麼說,佛教中講世界,有叁千大千世界,這叁千大千世界以什麼做基礎呢?
它是以一個銀河系爲一個小世界,我們人所能知道的一個銀河系,包含了許多星球,只是一個小小的世界而已。佛法中談叁千大千世界,首先會想到一個經典上面這麼說:「去此西方,有國名曰極樂」,也就是說去此西方,這個西方在哪裏?我們如果以地球而言,就把它看得太小了,因爲在佛法中間,它是超越了娑婆世界,或者叁千大千世界的另外一個世界。
他講西方,並不是站在我們臺灣或者大陸某一個地方來講西方,他是以佛陀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在印度靈鹫山,也就是講這部經時,他講從這裏往西邊的方向去有多遠呢?有十億萬佛土,這十億萬佛土,可見是離開我們人的世界,這個億是萬萬爲億的億。十億萬佛土,一個佛土有多大呢?也可以說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有多大?過去一個世界,再過去一個世界,再過去十億萬個世界,才有這麼一個地方,那個地方叫做極樂世界。
爲什麼說是極樂世界?它可以說是一個衣食無缺,意念之所到,要什麼東西,我們想一想就有的一個世界。在這個地方,告訴在座的各位,我並不強調這回事,只是說經典介紹它,以一個出家人來講,我並不否定它,可是我剛剛一開始講了一句話,真正的佛法,不是把我們的希望跟理想擺在一個遙遠的未來。我不否定它,因爲畢竟我是一個佛弟子,只是說那太遙遠了,畢竟學佛,如果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利益,那要它有什麼用呢?
我們把它擺在遙遠的未來,並不能解決現實,所以我常說要把佛法融合在現實生活中,才可以得利益,我只能這樣的解釋。如果要把極樂世界說得那麼玄妙那倒也可以,那就再用一種舉例、比喻來說。
比如說你很有錢,你就可以把自己擺在一個極樂世界裏;或者你地位、名利都有,非常好,你也可以擺在一個極樂世界的環境中,不一定要離開我們這個人的世界,都可以做得到。可是那只是物質上,與精神上的能不能做得到,那就差別很大,因爲極樂世界不是一個物質世界,是一個精神世界。
問:請問師父,人死以後,是不是一定四十九天之內一定要轉入輪回,進入六道衆生,還是怎樣?
答:佛法裏面談到人死,最快六個小時,就會離開原來的這個身體,他很可能依于他的所做所爲,而到達另外一個環境,最快六個小時就可以做得到,最慢呢?大約四十九天,不一定是多久,有的的確六個小時就可離開原來的軀體,到達另一個環境。
佛法,談六道輪回,其實我們要用什麼觀念去看呢?比如說天道,是一個快樂的環境;人是一個有苦有樂的環境,畜生是只有苦沒有樂的環境;講鬼類呢,那是苦樂根本沒有辦法體會的環境;地獄是一個非常非常苦的環境。
這些環境是依于什麼力量去的呢?是依于人現在這一生,包括過去你所存在的那些所有行爲,所展現出來結果的好與壞,通常我們說是業,這個結果叫做業。好的稱爲善業,不好的業稱爲惡業,還有好與壞分不清楚叫做無記業,依于這種業的力量去往生,而到另外一個環境。
佛法所謂的超越、突破,是要超越六道輪回,突破六道輪回,也就是不在這六道中間受生、死,那是一個什麼世界呢?就是所謂佛菩薩的世界,不是我們人的世界,因爲人的世界的本身,以娑婆世界而言,包含了六道世界。所以佛法中講了生、脫死,得到究竟解脫的話,他已經超越了娑婆世界,不再受生、死,而到了另一個環境。所以我們講人往生,最快六個小時,最慢四十九天,不一定多久,只是說一個最慢,和最快的時間的不同。
問。師父好!今天很高興能夠聽師父開示,在這佛法一些很精辟的講解。我覺得現代人的生活,非常的多角化,各方面都有一些煩惱,剛才師父說到忍,是否有一個更具體的方式,就以本身來講,你是否常覺得一種煩惱,或是一種覺得會發怒或者心中會有不安的時候,如果遇到這種情況之下,您深悟佛法,那您如何去做一種開悟?
答:因爲我剛剛是做一些簡略的說法,所以要有忍心,有禅定的功夫,爲什麼?我們之所以不能忍,是因沈不住氣,也就是不能保持冷靜,自己靜不下來才會亂。如果你有禅定的功夫,至少先做到不馬上表現你的情感或者起沖突,你能夠先冷靜下來,就不會馬上發生問題,人不能忍的話,就馬上會發生問題,原來小的問題會變成大的問題。如果你先能做到一般忍的話,至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禅定的功夫是告訴你先怎麼沈得住氣,可是並不夠。
我剛剛強調佛法是以智慧爲前提,還是以智慧去化解,先有禅定的功夫,可以使自己先冷靜下來,先不亂了陣腳。這個禅定就是一種修養,需要慢慢養成,就像我們千佛山菩提寺辦靜坐止觀班,每四個星期一個班次,如果各位有興趣,只要打電話報名或寫封信報名都可以,他們會安排你參加的靜坐止觀班。靜坐就是禅定的功夫,止觀就是怎樣去面對問題,化解問題,都有它的道理、方法。
問:師父,我們常聽說人有四大執著,執著人相、我相、壽者相、衆生相,但是我們在追求宗教的同時,或許我們是爲了「天堂挂號,地獄除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可能是爲了追求智慧,爲了追求宗教最高境界,但在這種過程中,是不是也是一種執著呢?
答:我們談執著有二種執著,第一種是自我意識的執著,再一種是依于某一些專業知識或道理方法而執著,所以「法」有「法」的執著,「我」有「我」的執著。可是不管怎…
《佛法的智慧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