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法的智慧论▪P3

  ..续本文上一页师、出家人,或者是在家的居士,他们怎样去表现呢?是不是他就认了,或者笑一笑算了?以一个虔诚的佛教徒而言,的确,他可以这么做,如果是一个懂得道理、方法的人,也可以做得到,但他会进一步去认识、去了解。

  如果前一世没有欠他,是他欠我的,我就是想成佛、成菩萨也不可以,因为还有债务存在,只是欠与被欠的不同,从这个中间我们就会发现,佛法中谈智慧,究竟谈什么?它不是唱高调、打高空、开空头支票的言说者,而是在现实生活中,怎样使缺点愈来愈少。

  如果你不是一个学佛的人,能在现实生活中说人情、讲道理,今天你所面对的人与事,做得愈来愈好,缺点愈来愈少,我可以肯定的说,你已经懂得佛法。因为在佛法中,所有的道理方法是以智慧为首,也就是说智慧摆在第一位,唯有智慧,才能除去那些烦恼、无明,才能排除许多障碍,化解你的困惑。

  唯有如此,你才能使自己达到零缺点的境界。因为刚刚我跟你们主办单位谈过,我们介绍一些佛法智慧的事情,不做太长时间的演说,剩下的时间跟各位做问题讨论,各位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来研究。

  问:请问老师父,刚才您提到一切由心造,佛法不是我们所想象的用任何的法术,那么我们目前佛寺里,那些师父们都在念经典或咒语,是不是代表有什么法术,或者有什么作用存在?这一点我一直有所疑问。

  答:谈诵经、念咒或拜礼忏也好,我们首先要知道,经、忏、咒语里面的内涵是什么?如果我们只会念,不知道里面的内涵,等于说我在这里跟各位介绍智慧,我拿着一本书在这里念完了,我想各位并不懂得佛法、智慧是什么,那如果我们能把一些经典、忏文或者咒语里面的意义表现出来的话,那就是智慧了。

  我举一个例子好了,大家知道,我们常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但念「南无阿弥陀佛」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在佛教中们常说一个人快要死的时候,应该要找很多人去帮他助念「南无阿弥陀佛」,对不对?其实你如果了解它里面的意思,那就不一样了。

  「南无」是什么意思?南无是梵文,它的本意翻成中文就是亲近他、依靠他的意思,就叫做南无。阿弥陀呢?「阿」(音ㄛ)是无,没有止尽,无限量的意思。「弥陀」呢?有二种解释,一种是光亮,一种是寿命,当然就懂得阿弥陀是无量寿或无量光的意思。那么「佛」呢?是觉悟的意思,佛是说佛陀,全句就是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以整个来说,就是要亲近觉悟、已经成就为佛的人。这里讲光,是代表智慧,寿命,不是讲我们人生几十年,而是能够使他的时间成为一种价值,如果了解里面的意思,原来我们人在念南无阿弥陀佛,是亲近他、依靠他,依靠他的智慧,怎样珍惜我们的时间。

  我们能达到觉悟境界的话,这一句佛号,不是很有意义吗?我们看很多经文,比如说金刚经里面念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是说什么呢?假若只是念完,那又怎样,你必须了解它的道理在哪里!

  我们再看南无婆耶婆罗般若波罗三藐三菩提,这是我们经常听得到的,对不对?这些文字音声究竟有什么意义?其实都有它的意义在。所以我们说,请出家的师父不管是做法会超度或者消灾等,都是在说道理,只是说的方式不同。就好像我们说演戏剧,他们不是都在表现传递很多意念、义理吗?

  他们的大前提可能就是忠、孝、节、义,佛法也是讲一些方法、一些道理。只不过在这里,我要跟各位讲,我常常有个感慨,佛教中以寺院来讲,为死人做得太多,为活人做得太少,可以说真正解释道理、方法的人太少了。

  还有什么问题?因为你的问题非常的复杂,不是几句话就可以解决的,我是一个百无禁忌的人,什么都可以问,不要担心这样是不是不礼貌,这样是不是对佛教造成不好的影响,不要考虑这一些,尤其我在这里告诉各位,在台湾我自称为禅师,大家知道禅师是自在、洒脱的,平常你们对佛教或者有一些什么疑问,都可以提出来问,不要紧。

  问:请问师父,最近在第四台上看到一些师父讲法的大道理,他说佛教只是在将来往生极乐世界,他所说的极乐世界,我们后生都听得很茫然,请师父开示。

  答:首先我们要知道弥勒菩萨和阿弥陀佛是两回事,他们一个是佛陀,一个是菩萨,不是同一个人,西方极乐世界是讲阿弥陀佛。在这里先跟各位说明一下,在佛陀的经典里,不只是有个极乐世界(我讲的不只是地球);如果我们这么说,佛教中讲世界,有三千大千世界,这三千大千世界以什么做基础呢?

  它是以一个银河系为一个小世界,我们人所能知道的一个银河系,包含了许多星球,只是一个小小的世界而已。佛法中谈三千大千世界,首先会想到一个经典上面这么说:「去此西方,有国名曰极乐」,也就是说去此西方,这个西方在哪里?我们如果以地球而言,就把它看得太小了,因为在佛法中间,它是超越了娑婆世界,或者三千大千世界的另外一个世界。

  他讲西方,并不是站在我们台湾或者大陆某一个地方来讲西方,他是以佛陀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在印度灵鹫山,也就是讲这部经时,他讲从这里往西边的方向去有多远呢?有十亿万佛土,这十亿万佛土,可见是离开我们人的世界,这个亿是万万为亿的亿。十亿万佛土,一个佛土有多大呢?也可以说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有多大?过去一个世界,再过去一个世界,再过去十亿万个世界,才有这么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叫做极乐世界。

  为什么说是极乐世界?它可以说是一个衣食无缺,意念之所到,要什么东西,我们想一想就有的一个世界。在这个地方,告诉在座的各位,我并不强调这回事,只是说经典介绍它,以一个出家人来讲,我并不否定它,可是我刚刚一开始讲了一句话,真正的佛法,不是把我们的希望跟理想摆在一个遥远的未来。我不否定它,因为毕竟我是一个佛弟子,只是说那太遥远了,毕竟学佛,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利益,那要它有什么用呢?

  我们把它摆在遥远的未来,并不能解决现实,所以我常说要把佛法融合在现实生活中,才可以得利益,我只能这样的解释。如果要把极乐世界说得那么玄妙那倒也可以,那就再用一种举例、比喻来说。

  比如说你很有钱,你就可以把自己摆在一个极乐世界里;或者你地位、名利都有,非常好,你也可以摆在一个极乐世界的环境中,不一定要离开我们这个人的世界,都可以做得到。可是那只是物质上,与精神上的能不能做得到,那就差别很大,因为极乐世界不是一个物质世界,是一个精神世界。

  问:请问师父,人死以后,是不是一定四十九天之内一定要转入轮回,进入六道众生,还是怎样?

  答:佛法里面谈到人死,最快六个小时,就会离开原来的这个身体,他很可能依于他的所做所为,而到达另外一个环境,最快六个小时就可以做得到,最慢呢?大约四十九天,不一定是多久,有的的确六个小时就可离开原来的躯体,到达另一个环境。

  佛法,谈六道轮回,其实我们要用什么观念去看呢?比如说天道,是一个快乐的环境;人是一个有苦有乐的环境,畜生是只有苦没有乐的环境;讲鬼类呢,那是苦乐根本没有办法体会的环境;地狱是一个非常非常苦的环境。

  这些环境是依于什么力量去的呢?是依于人现在这一生,包括过去你所存在的那些所有行为,所展现出来结果的好与坏,通常我们说是业,这个结果叫做业。好的称为善业,不好的业称为恶业,还有好与坏分不清楚叫做无记业,依于这种业的力量去往生,而到另外一个环境。

  佛法所谓的超越、突破,是要超越六道轮回,突破六道轮回,也就是不在这六道中间受生、死,那是一个什么世界呢?就是所谓佛菩萨的世界,不是我们人的世界,因为人的世界的本身,以娑婆世界而言,包含了六道世界。所以佛法中讲了生、脱死,得到究竟解脱的话,他已经超越了娑婆世界,不再受生、死,而到了另一个环境。所以我们讲人往生,最快六个小时,最慢四十九天,不一定多久,只是说一个最慢,和最快的时间的不同。

  问。师父好!今天很高兴能够听师父开示,在这佛法一些很精辟的讲解。我觉得现代人的生活,非常的多角化,各方面都有一些烦恼,刚才师父说到忍,是否有一个更具体的方式,就以本身来讲,你是否常觉得一种烦恼,或是一种觉得会发怒或者心中会有不安的时候,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之下,您深悟佛法,那您如何去做一种开悟?

  答:因为我刚刚是做一些简略的说法,所以要有忍心,有禅定的功夫,为什么?我们之所以不能忍,是因沉不住气,也就是不能保持冷静,自己静不下来才会乱。如果你有禅定的功夫,至少先做到不马上表现你的情感或者起冲突,你能够先冷静下来,就不会马上发生问题,人不能忍的话,就马上会发生问题,原来小的问题会变成大的问题。如果你先能做到一般忍的话,至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禅定的功夫是告诉你先怎么沉得住气,可是并不够。

  我刚刚强调佛法是以智慧为前提,还是以智慧去化解,先有禅定的功夫,可以使自己先冷静下来,先不乱了阵脚。这个禅定就是一种修养,需要慢慢养成,就像我们千佛山菩提寺办静坐止观班,每四个星期一个班次,如果各位有兴趣,只要打电话报名或写封信报名都可以,他们会安排你参加的静坐止观班。静坐就是禅定的功夫,止观就是怎样去面对问题,化解问题,都有它的道理、方法。

  问:师父,我们常听说人有四大执着,执着人相、我相、寿者相、众生相,但是我们在追求宗教的同时,或许我们是为了「天堂挂号,地狱除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可能是为了追求智慧,为了追求宗教最高境界,但在这种过程中,是不是也是一种执着呢?

  答:我们谈执着有二种执着,第一种是自我意识的执着,再一种是依于某一些专业知识或道理方法而执着,所以「法」有「法」的执着,「我」有「我」的执着。可是不管怎…

《佛法的智慧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家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