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達國中二年級,甚至于國叁、高一、高二這種年齡,很多家長會跟我說,我這孩子小時候很乖、很聽話,可是現在完全變了,問我是不是要誦經、拜忏、做功德?我說句很大不敬的話,佛教的生意很好,就是在這些地方。可是,很多跟我講這些話的人,並不是沒有受過教育,有的還受過高等教育,問題出在哪裏?不同時期、不同年齡層的我。
譬如對外所接收的資訊、吸收的知識經驗、形成的智慧都不一樣,小的時候叫他來就來,給他什麼就吃什麼,給他穿什麼就穿,叫他怎麼做就怎麼做。我們曉得,在臺灣亞熱帶的環境比較早熟,國中二年級以上,男孩、女孩,生理上慢慢由未成熟轉變爲成人,在生理、心理上,他的資訊都在改變。所以,很多專家說,國二到高二的年齡,是個叛逆的年齡,事實上,不是叛逆,在此時,他的空間裏,整個的內涵都變了,如果老是把他,擺在小時候很乖、很聽話,只有洋娃娃才會如此,人是不可能這樣。
佛法談我,絕不是規範在一個範圍,或一個層級,因爲人的我,時時刻刻都會起變化,所産生的作用,也就不同。如果說家長對兒女産生煩惱的時候,最簡單的方式,回過來想一想,自己是怎麼走過來的,你就會知道,在這個年齡層的兒女,他們需要的是什麼?因爲做父母的,本身所形成的智慧,跟不同年齡層兒女的智慧,是不可以相提並論的。
譬如說,畫畫比賽,有幼稚園、小學生、中學生畫的畫,有初中、高中,甚至于大學、或專業畫出來的畫,可不可以用相同的方式,去評論他的畫?我們一定會分幼兒組、中小學組、大專組,或成人組、社會組,一定去分組別來評論;可是做父親、母親的看到小兒女,拿著蠟筆或簽字筆在紙上亂塗鴉,根本不知道他在塗什麼,會不會罵他?不會的,你會稱贊他,爲什麼?因爲你此時,以相同的智慧、立場去看待小孩。我之所以會出那麼多的問題,在于只把「我」擺在自我的某個時間、空間,或形成某種智慧的境界裏;也就因爲這樣,人才會有那麼多的問題,當然也關系到事。所以,我們活在人的世間,喜怒哀樂、好惡,這些並沒有錯,這種分別也是很自然的。 如果你只認爲這是很自然的,本來就是這樣,你就這樣過日子,對自我從來沒有去開發,也沒有去拓展;如此的話,別人升官比你升得快、書讀得比你好、錢賺得也比你多。我們常用忌妒或自卑的方式去看別人,這是不正確的觀念,因爲羨慕,永遠是人家的;忌妒也是人家的;你自己是什麼?我們常知道的我,經常使用的我,可是從來不去修養我,怎麼會有機會開發?怎麼會有機會去推銷自己?
我們現在看求職的各行各業,叫你填履曆表,假使你認爲自己會什麼,就填什麼,而不去注意對方的需求,結果會如何?像我開創的廣播公司招考一些人才,也有很多人,說得頭頭是道,經曆也很多,可是一上班,問題就來了,因爲他並不知道征求人才的單位,需要的是什麼?他自己本身具備了多少?最近電視上常看到這些新聞,過去當過大老板的,因經營不善,開計程車或賣小吃,有各式各樣的改變,可是他還是活得很好,甚至于收入比以前還好。真正找不到事情做的,大部份是些高不成,低不就的,再不然就說,我過去拿多少薪水,我過去……,都用這種方式,當然,你就沒有機會跟別人一樣,找到一個可以維持正常生活的工作。
其實,平常一些很普通的言語,很值得去思考的,爲什麼?我不偷、我不搶,正正當當做生意,沒有什麼好不好,哪怕你是在清潔隊裏掃馬路,不要以爲那是下賤的工作;要了解,你想去掃馬路,還要考慮能不能夠跟他們一樣,那麼早起床。但是,通常我們只以自己認定的方式去面對,所以在人群中間,會造成很多問題,這是因爲自我沒有去修養;要曉得開發自我,是修養而來的,人有任何的長處,也是經過修養而來,自己的長處也是如此。
記得過去在臺北有位佛教徒,他從事貿易,開頭賺了一點錢,因愈做愈大,最後周轉不靈,沒有多久就垮了,他什麼都賣了,只留了一部自己開的賓士車不賣,留下賓士車做什麼?還是要養家活口,最後,他把賓士車噴上黃的顔色,申請計程車的執照,一樣可以過日子。這說明什麼?如果只是怨天尤人,家裏面的老婆孩子,還要不要過日子? 可見開發並沒有高低,拓展也沒有範圍,天生我才必有用,你的才在那裏,就可以做多少。我們常說量力而爲,不要好高骛遠,這都是老生常談的事,但現實也是如此;在這裏講句大家都熟悉的話,人活著,千萬不要人比人。我們說,人比人氣死人。我記得過去蔣介石在上海當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當地有一個拉黃包車的人也叫蔣介石,而且兩人同年同月生,一個拉黃包車,一個當軍事委員會的委員長,如果是以看相、算命、排八字、排紫微鬥數的人,那又怎麼說呢?
所以,對自我而言,第一,千萬不要把自己定位在某一個上面;第二,一定要知道時代經常在變,你要能跟著變,不是變壞,而是要跟得上時代,不是去享受、揮霍,你要能適應當時的環境,而且在這環境中,讓自己過得順順當當、安安樂樂,也就是說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然後,把自己推銷出去。 我剛說過,人的問題要用人的方法,千萬不要用佛的方法去解決人的問題。譬如,佛法講要慈悲、喜舍,要爲別人著想,在此,我不是說那個不對,畢竟我們還是人,除非你已經是佛菩薩了,否則要用人的方法去解決人的問題。 最後我再強調,認識自己最好的方法,當我們發現別人的缺點,不要以爲那就是你的優點,如果能把握這點,你那個「我」時時刻刻都在修養,時時刻刻都在調整,也就是說,我們要以「讀」的心態,去面對人、面對事,那麼「我」就會愈來愈好;如果都用「教」(ㄐㄧㄠ)的心態去面對別人,最後你被榨幹了,人家還得不到好處。 今天晚上在這裏,我只是把一些比較現實的,大家也知道、能體會的,當面對人與事時,不一定想得到的,來提醒大家。
只不過畢竟我年紀大了,今天晚上還算不錯,爲什麼呢?我剛開始進到這裏時,還在咳嗽,因爲我從八十叁年開始起,喉嚨長繭,經常咳嗽,所以不公開演講,在我們的寺院裏面,也幾乎不上課,當然還是沒有辦法叫我不講話,每天還是要講很多的話,譬如有很多人問我,今晚要講些什麼?我說我也不知道要講些什麼,只能說把平常我跟很多的人相處,一些現實生活中所發現,那個「我」的問題,在這裏跟大家做個介紹,如此而已,最後,謝謝各位。
90年7月8日 高雄市立中正文化中心
《好好開拓自己》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