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活,後生下一個極爲莊嚴且非常逗人喜愛的男孩,舉行了隆重的誕生儀式,取適合種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油餅等精心撫養。他長大後既孝順又能幹,在父親希望子承父業時推辭說:“父親,我自己什麼時候死都不知道,難道我還願意殺生(Pana Ghata)嗎
”有善根的母親聽後勸丈夫說:“既然兒子這麼說,就不要勉強他造業,屠夫也不是上等行業,可以另請別人幫忙,讓他隨緣吧。”【譯者:古印度的習俗對種姓非常重視,是貴族的就一定是貴族,是下劣種姓的一定是下劣種姓,絲毫不得越界。從生活到事業都有相當嚴格的界限,如今雖然政府規定不分種姓作業,但不少城市的民間風俗流傳相當久遠。若想了知,我的《印度巡禮記》中有記載。】由于父母通情達理,屠夫的兒子舍棄了父業,後來對釋迦佛的教法生起極大信心,到祇陀園聞佛說法,並發心舍俗出家。征得父母同意後他在釋迦佛的教法下出家受戒,精進修持,摧毀叁界輪回的一切煩惱,證得羅漢果位,現前黃金與牛糞等同、虛空與手掌無別的境界,諸天共贊其德。他用神通觀察所化衆生的因緣,知道應首先調伏自己的父母,即回家爲父母宣說佛法,使他們從殺生的行業中解脫出來,夫婦倆也立誓斷惡行善,皈依叁寶,行持五戒,廣作布施。屠夫家財如井水,求施者亦連綿不斷。
時諸比丘啓問佛陀:“世尊,此比丘以何因緣生于富裕的屠夫家
卻又不作屠業,並在釋迦佛的教法下出家證果
唯祈演說前後因緣。”
佛告衆比丘:“這是往昔的願力所致。久遠以前有一群獵人聚集在一寂靜森林裏生活,正在享用飲食時,有位獨覺前來化緣,其中一位獵人頗爲歡喜,立即上前供養了許多食品,獨覺默然受供,並以身體示現方式傳授佛法,再飛入空中。【譯者:據佛規,獨覺、羅漢們雖具神變力,能取一切所需,但要遵循因果規律,自己必須去化緣。】供養的獵人更加歡喜,並發願:以今供養獨覺的善根,願我生生世世得生富裕的屠夫家,但不造任何惡業;並能于比獨覺更殊勝的尊者前,令其歡喜並出家修證成果。當時供養的獵人就是現在的那位比丘,“比獨覺更殊勝的尊者”就是我,願力成熟故今于我的教法下出家證果。”【譯者:這個公案是兩世的願力成熟于一生:一個是做獵人時的發願,一個是做比丘時的發願。以《般若經》的觀點是不能發小乘願,但我們發願“若今生未成就,最遲在彌勒佛出世時,自己回小向大,現前正等覺”,特別是臨終前發願最殊勝,也易成熟。平時在諸佛菩薩僧衆前作少許的供養時,殷重發願能即生證悟大圓滿。《百業經》中多是凡夫發願而成熟的,所以大家現在應以《普賢行願品》或《大圓滿願詞》的願文來作廣大的發願。】
(23)金色比丘尼
——供養佛塔 得金色身
一時,佛在舍衛城。一下劣種姓的人家生下一個具十八醜相的女孩,父母都很憂愁,父親說:“這樣醜陋的孩子,幹脆到晚上把她溺死了喂狗。”母親說:“夫君,您不要這麼說,殺人天理不容,【譯者:但現在很多人由于行爲的不如法,造成很多非法懷孕,然後又來墮胎,使許多無辜的生命處胎時就夭亡了,這在因果上是很不好的,真是衆生業力所感!】畢竟是我們的孩子,等她長到能自理生活時趕出去就可以了。”丈夫思慮再叁也同意了。此後父母把她關在家中悄悄喂養,不讓任何人看見知道。
醜女剛能獨自行走就被驅出家門,流浪街頭四處行乞,每日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又染上嚴重的麻風病,更是痛苦難忍,在街道上輾轉呻吟。阿難尊者見此情景生起無比的悲心,上前溫言詢問:“小姑娘,你是誰呀
怎麼成這個樣子
”她的神智還清楚,悲傷地祈求:“尊者,這是我前世業力所感,求尊者消盡我的惡業。”尊者悲愍地安慰道:“你不必擔心,我教你行善,善業之力定能消盡你的惡業。”尊者從別處找來芝麻油、妙香等供物,並把她帶到佛的發塔和指甲塔前作了香、燈、塗香、花等供養。給孤獨長者剛好也路經此處,了知情況後悲愍醜女無衣蔽體,給了她一件衣服。我等大師遍知佛陀知道度化這個可憐女子的因緣成熟也親臨塔前,醜女見到佛陀叁門寂靜、相好莊嚴、圓滿嚴飾的金身,馬上生起極大信心,心想供養發塔和指甲塔的功德很大,但今若能親自供養佛陀,功德更是不可思議。于是她把衣服脫下來供養佛陀,【師言:雖然是件髒血垢染的衣服,但釋迦世尊還是樂意接受了她清淨的供養。】且于佛前無比歡喜地合掌祈禱,亦在對佛生起歡喜心中去世。
她死後轉生爲當地一商主之女,誕生時端莊異常,身色金黃,故取名“金色”,商主一家用牛奶、酸奶、油餅等喂養,七歲時對佛生起信心,懇求父母同意她在釋迦教法下出家。她出家後晝夜精進,很快滅盡煩惱,獲得羅漢果位,具大神通。她用神通觀知前世是阿難尊者把她從十八醜相的劣種中解救出來,特別感激尊者,天天恭敬供養。衆比丘見之便去請問佛陀:“世尊,金色羅漢以何因緣生富貴家,身色金黃,年齡尚幼能具信出家證果?惟願爲說。”世尊問:“你們還記得舍衛城曾有個具十八醜相的女孩嗎
”“記得,其醜無比。”“她正供養我的發塔時我親自前往,她見我後生大信喜心,並在充滿歡喜及信心之中去世,後來投生到當地大商主家,身色金黃。”“請問世尊,她造了什麼業而成爲十八醜相的賤女呢
”世尊告曰:“這是她往昔業力成熟之故。人壽兩萬歲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印度鹿野苑有位施主,家有一女,長大後對迦葉佛具有信心,祈求父母同意出家修持梵行,但她個性剛強,出家後恃財好勝,時常惡口罵人爲“賤人”、“醜人”等。【師言:我的根本上師托嘎如意寶也曾經常講給別人取外號的果報,並引華智仁波切在《大圓滿前行引導文》中所講的公案:有一個人爲別人取牛頭馬面的綽號,後來他轉生成有一身十八個頭的衆生。故大家平時說話要講文明禮貌。】她臨終前發願:今生出家修持雖無成就,唯以出家功德,願于釋迦佛教法下令佛歡喜,出家獲證羅漢果;願惡口罵人的惡業不要成熟。然而因果不虛,罵人的惡業成熟,使她成爲具十八醜相的劣種女,業盡轉生複得遇我並起信心,出家獲證羅漢果。”
(24)牧 人
——惡口戲罵 久方證果
一時,佛在舍衛城。威力無比的薩迦國王恭請在祇陀園【處靈鹫山下,離舍衛城很近】的世尊應供叁個月。【師言:薩迦國王在釋迦佛時代非常著名,世界上稱他是第五大王,僅在四大天王之後。】國王用牛奶、酸奶、醍醐等各種上好食品供, 養,派五百牧童做雜事。叁個月圓滿後,薩迦國王供養釋迦佛無價妙衣,也以各種資具對應供僧衆一一供養。
時五百牧童不約而同地想:薩迦國王往昔一定是造了很大的善業,才成爲一位有權勢、威望、福報,舉世聞名的國王,他現在繼續上供,積累資糧;而我們前世未造善業,故今世爲牧童,現在幸得人身應該發心供養僧衆。【師言:對一個牧童來說,雖然財物不是很多,但發心清淨,功德同樣很大。】他們也恭請世尊及眷屬應供,世尊默許,率衆前來應供。牧童們虔誠供養畢,一起去世尊前求法。世尊觀察他們的根界意樂傳予相應的法,他們以智慧金剛摧毀了二十種薩迦耶見,得預流果位。得果後即赴對佛法極具信心的薩迦國王處祈求開許出家,得到許可後複白世尊:“我等欲在您的教法下出家受戒,唯請世尊悲愍攝受。”世尊開許,並以“善來比丘”的方便令他們當下得到近圓戒體,成爲身披袈裟、手持缽盂、淨持梵行的清淨比丘。世尊複傳相應之法,他們各自六時精進,很快摧毀叁界煩惱,獲證阿羅漢果位,現前黃金與牛糞等同、虛空與手掌無別的境界。諸天見之無不歡喜贊歎!
之後他們以神通觀察是否有具緣應去調化的衆生,時觀知一牧女被化因緣已成熟,但想盡辦法也不能使她對佛陀生起信心。無奈之余他們連哄帶騙把她引到世尊前。她一見世尊叁十二相好,頓生無比歡喜之心,勝于十二年的禅悅,不可言說。她顧盼左右的人都捧著供品,而自己什麼也沒有,突然見到路邊美麗的果夏達呷花,便采來供養佛陀,恭敬頂禮,祈求傳法。世尊觀其壽不長即傳相應之法。傳法圓滿後不久,牧女因四大不調去世,以對世尊生起歡喜心的善根轉生爲天界中一可愛的天女。天人慣例是得生天界後進行叁觀察:觀察自己前世在哪一道、以何因緣得生天界、以後轉生何處。這個天女觀知自己前世是人道一牧女,因以歡喜心將果夏達呷花供養世尊的善根而轉生爲天女。因深切感念佛陀的恩德准備立即酬禮世尊。天女身著天衣霓裳,滿是妙裝美飾,持天界的青蓮、白蓮、曼陀羅花等來世尊前合掌恭敬供養,再祈傳法。世尊傳了相應的法,她以智慧金剛摧毀二十種薩迦耶見,獲證預流果,頂禮世尊右繞叁匝而去。
前後夜精進不眠的比丘們見夜間光芒普照,以爲是大梵天、帝釋天或四大天王來拜見世尊,次日往問佛陀:“世尊,昨夜光亮如晝,是否大梵天、帝釋天或四大天王來世尊處
”世尊說:“既不是大梵天、帝釋天,也不是四大天王。你們還記得一個牧女對我歡喜地供養果夏達呷花嗎
”“記得!”佛曰:“牧女以歡喜心供我鮮花,命終後得以轉生爲天女,爲報恩故昨夜前來拜見並求法,在我傳相應的法後證得聖果返回天界了。”“請問世尊,此天女以何因緣今生轉爲貧窮牧女,後又轉生爲殊妙天女
唯願宣說前後因緣。”世尊告諸比丘:“這是前世的業力與今生的因緣所致。賢劫人壽二萬歲時,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有一性情暴躁的比丘尼常以嗔心惡口罵人爲“牧女”,【譯者:“牧女”,意思是下劣、貧窮、愚笨的人。蓮師曾說“上至班智達,下至牧童間……”,其喻意亦在于此。有時我想起當年讀書時能說會道,別人讓我幫他們取外號去嘲笑他…
《百業經(索達吉堪布 口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