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見父母親眷,探知事情原委後暗想:賤民們觸犯國法罪不可恕,但無辜的婦女兒童不應被殘殺。他按捺不住心裏的忿恨,決定立刻找國王報仇雪恨。
他用隱身法來到王宮找到國王揚鞭狠狠地抽打,厲聲責問:“粗暴惡劣的國王,你爲何燒死那些無辜的賤民親眷
”國王因只聞其聲不見其形,被打得渾身疼痛,以爲是魔鬼相擾,但仍強詞奪理:“賤民們偷吃我的芒果。”“芒果是男人偷的,婦女兒童身犯何罪
你簡直是胡作非爲!”他極度憤怒地一邊抽打一邊警告:“殘忍的暴君!給你七天時間處理國家大小事務,七天後定要取你性命。”國王恐懼萬分,第二天又被如是抽打,更加害怕,聚集衆臣商量對策,大臣們建議祈禱達雅那尊者【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大臣們就往尊者前祈求:“尊者,我們的國王現在遭受非人危害,請您慈悲垂護!”尊者加持後,賤民的隱身法立刻失靈。賤民心下惱怒,去試探大臣查問原因:“前幾天國王受非人危害,現在風平浪靜是何原因
”大臣們說:“我們祈求達雅那尊者,是尊者保護了我們國王。”賤民滿腔怒火,急去質問達雅那尊者:“您爲什麼破壞我的隱身法
”尊者和藹地說:“孩子,不要著急,有話慢慢說。”尊者慈悲溫和之態熄滅了他心中的怒火,轉而對尊者合掌頂禮,尊者賜授相應之法,他摧毀了薩迦耶見,獲得預流果位,之後在尊者前再叁祈求:“我願意在您的教法下出家,受比丘戒行持梵行。”尊者樂意地攝受他並爲之剃度授戒傳教言,他自己更加精進修持,滅盡叁界輪回的煩惱,獲證羅漢果位,現前手掌與虛空無別、黃金與牛糞等同的境界,諸天贊歎他的功德。
大臣們知道後禀告孟光國王:“害您的不是非人而是一個准備複仇的賤民,但已被達雅那尊者度化出家。”國王暗喜,感激尊者深恩,否則自己肯定早已命喪黃泉,爲報此恩,他親自去請尊者和所有僧衆到宮中應供。尊者告訴他:“我去亦可,但現在世尊住在附近的森林裏,你供養世尊才是功德無量。”孟光國王即往世尊前祈求,世尊傳了一些法要,他又再叁祈求世尊及僧衆親臨王宮應供七日,佛陀默許。七天中,孟光國王虔誠地以各種精美飲食供佛及僧,圓滿日供養佛陀一件無價妙衣,並供養每位僧人一件僧衣。佛陀傳授教言後離去。
諸比丘啓問:“世尊,此賤民以何因緣在佛的教法下,令佛歡喜,出家獲證羅漢果位
願爲演說。”世尊告衆比丘:“這是他前世的因緣所致。距今九十一個大劫、人壽八萬歲時,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毗婆屍佛出世,度化衆生圓滿後示現涅槃。當時的郎約國王把佛的舍利集放一處派專人守護。一日一個守護者突遭猛虎捕食,即至誠祈禱頂禮如來正等覺,因如來不可思議的加持力,天人救護他于虎口脫險。後來郎約國王建了舍利塔,並舉行隆重的開光儀式。從虎口逃脫的守護者恭敬頂禮遺塔,感念令自己從虎口裏解脫的如來加持之恩,爲報佛恩作了力所能及的供養並發願:以此供養功德,願我將來在如來教法下出家,獲證羅漢果位。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
當時毗婆屍佛出世時的守護者即今得證羅漢果的賤種人,以其昔日願力成熟故,今于我教法下出家獲證羅漢果位。另于賢劫人壽二萬歲,如來正等覺、人天導師迦葉佛出世時,有一惡性比丘,【師言:惡性比丘造業多,受報也大。我們中間確實有些人性格很不好。弟子們應經常觀察自己,要衡量自己的人格,看看自己是不是跟高低貴賤的人都合得攏,和什麼樣的人都能和睦相處,如果能這樣,說明你的人格還可以,否則就說明你是惡性比丘。我們不應因別人稱贊兩句就輕如鵝毛,也不要因別人譏毀兩句就怒發沖冠。原來洛若寺有一個施主供養了大約五六斤茶葉,僧人們沒法均分,執事員就說哪個人的人格好,沒有嗔心就給哪個人。一個喇嘛自薦說:“我性格好沒有嗔心,茶葉給我吧。”執事員故意試他說:“你不行,天天偷別人的東西……”他馬上發怒大聲吼道:“你這樣誹謗我,我可不客氣了。”這份茶葉全被他的怒火“燒光了”,惹得衆人哄堂大笑。】經常以“你們這些賤種人”等的粗語辱罵其余比丘,後來生起後悔心誠意忏悔並發願:我在迦葉佛的教法下一生出家,雖沒有得到什麼境界,願將來能在釋迦佛的教法下出家,令佛歡喜,獲證羅漢果位。他雖然發了如是善願,但仍于五百世中轉生爲賤種人。【師言:現在說以此因緣得受果報五百世,或許有人誤以爲是彼此之間相報,如殺業則彼此互殺將無窮盡矣。這是不正確的見解。釋迦牟尼佛曾說過:“若自己作罪竟,沒有勵力忏悔,自己要受報五百世,但不一定都是你傷害的對方來傷害你。”】因他在臨終時所發之願成熟,故令我歡喜且在我教法下,出家滅盡一切煩惱,證得羅漢果位。此即今之賤民的兩段因緣。”
(63)極賢一家
——修塔起信 全家證果
以前,淨飯王手下的極賢大臣一直膝下無子,夫妻二人經常祈禱梵天、帝釋天、森林神、地神等世間天人,卻無絲毫感應。時淨飯王喜添悉達多太子,婆羅門相士預言:太子若在家將成爲金輪王,若出家將證得如來正等覺的果位。極賢大臣聞此預言心裏倍加痛苦,更迫切地希望自己有個孩子,以便將來給悉達多太子做侍從,自己的職位亦可傳給兒子,如是自己和淨飯王家族的王臣關系即可代代相傳,只可惜現在沒有孩子。夫婦倆想盡一切方便法再叁祈求,仍然無濟于事。
悉達多太子長大後享盡人間的榮華富貴,偶然出遊四門時親眼目睹人間的生(Jati)老(Jara)病(Soka)死(Maranam)之苦,複又深深思維人間的無量諸苦,遂生起猛烈的出離心,獨自夜半潛越城門,拔劍削發,出家修道,每日僅食一麥一粟一滴水。如是苦行六年,在前往尼連禅河 (Nai ranjana)沐浴的路上,接受牧羊女經十六次提煉的牛奶乳精和婆羅門的吉祥草等供養,終至印度金剛座跏趺而坐,發誓若未現前菩提則不起于此座,後于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大徹大悟,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之果。佛陀在鹿野苑初轉*輪,攝受了 陳如等五比丘,同時也攝受了五百涅衛、六十賢普、五十孩童等,給他們傳法後,令其皆得聖者果位;佛陀又示現種種神變,到森林中調化影勝王與八萬天子,令得聖果;于王舍城爲舍利子、目犍連授比丘戒,令得聖果;再到舍衛城調伏了與佛同時出生的勝光國王【即薩迦國王】;後又去迦毗羅衛國宣說妙法等,如此四處弘法度衆。
極賢大臣慮及自己年近古稀,無子繼承財産,死後家産將會收歸國庫,無甚意義,應趁機供養佛陀,故發心迎請佛陀及僧衆應供,自己親手以各種甘美飲食供佛及僧。供養圓滿後,佛陀給他傳授正法,他心生歡喜,贊歎並受持正法(Sacca Dhamma),複于佛前誠白自心:“佛陀,如果我家能生個男孩,他就可以像我承侍淨飯王一樣承侍您,可惜一直令人遺憾。”佛陀安慰他:“若真發心清淨,善願必定順遂。”
不久,施主妻子果真有喜,十月後生下一個非常莊嚴的孩子。他們舉行了隆重的誕生儀式,取名賢者,精心撫養,賢者如海蓮般迅速成長。長大後,他學習了八觀察及世間的一切學問。佛陀觀知賢者出家因緣已成熟,即親往極賢大臣家提醒說:“賢者在未降生之前,你已答應給我做侍者,現在可踐諾言。”極賢大臣心生歡喜,叫來賢者:“孩子,在你還未出生之前,父親已把你許給佛陀做侍者了,今佛陀親來接你,你一定要好好承侍世尊,切莫辜負父親厚望。”賢者欣喜應承:“謹遵父命,多謝父親如此恩賜,孩兒非常樂意。”佛陀把賢者帶回經堂剃度授戒傳法,賢者精進修持,滅盡叁界煩惱,獲證羅漢果位。賢者思及自己如今斷除一切痛苦、獲得無上安樂悉皆來源于佛陀恩澤,故應酬報佛恩,而報恩的唯一方法即是度化衆生。他以神通觀知自己首先應該調化的是雙親,于是刹那間回到家裏,如雄鷹騰空般躍入虛空,給父母顯示打雷、燃火、下冰雹等種種神變,父母對他生起歡喜心和信心,聞他所傳法要後都摧毀了薩迦耶見獲證預流果位,並告訴賢者希望能出家爲道。賢者歡喜贊歎。他父母用家産作廣大布施後雙雙出家並精進修持,都獲證了羅漢果。
諸比丘啓問:“世尊,賢者以何因緣生富貴家、身相莊嚴,于佛教下令佛歡喜,出家獲證羅漢果
他的父母以何因緣被賢者度化,在佛教下出家皆得羅漢果
請爲吾等演說前後因緣。”世尊告曰:“這是他們前世的願力所致。賢劫人壽四萬歲時,人天導師拘留孫佛出世,度化事業圓滿後顯示無余涅槃。國王准備修一由旬長的遺塔,令手下一大臣全權負責,大臣對佛沒有信心,即告兒子代替總管修塔之事。兒子遵從父命,掌管整個修塔工程中的大小事務,期間他對拘留孫佛生起很大的信心並皈依受戒。父母受到影響,也逐漸對佛生起信心,並且皈依受了居士戒。【譯者:這裏兒子是父母學佛的引導者,漢族四衆弟子中分別有子女引導父母、父母引導子女、學生引導老師、老師引導學生的,這樣很好。無論是父母、眷屬、良師益友乃至萍水相逢的人,只要其樂意,我們一步步地勸化他們,是對他們最好的報恩和友善,他們這些人畢竟同自己有緣,要把這些親緣、一面之緣都轉成法緣,即使只度化一個人,也會少一個造惡業的人,所以,希望大家爲度化一切衆生而發無上的菩提心。】
遺塔圓滿竣工後,國王主持舉行盛大法會,大臣之子在塔前廣作供養並發願:以此善根,願我將來令佛歡喜,在佛的教法下出家,滅盡叁界煩惱,獲證羅漢果位。父母問知後也同時發願:願我們生生世世財富圓滿,循子之引令佛歡喜,在佛教下出家,滅盡煩惱獲證羅漢果位。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
當時的大臣之子即現在的賢者,父母即今世賢者父母。因我與拘留孫佛功德事業同等,故他對我生歡喜心,在我的教法下出家獲證羅漢果位。其…
《百業經(索達吉堪布 口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