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百業經(索達吉堪布 口譯)▪P41

  ..續本文上一頁養,不要去別的地方。”世尊告訴他們:“莫作是說,我可以跟你們結緣,同時還要度化很多其他有緣衆生。”他們遵從佛言,世尊率僧衆返回經堂。七弟征得父母同意後,于佛前祈求出家受持比丘淨戒,佛陀以“善來比丘”的方便使他納受了戒體,並傳授一些教言,他精進修持後滅盡叁界輪回的煩惱,獲證阿羅漢果位。

  

  諸比丘贊曰:“世尊,施主家七個孩子有六個依止外道本師,最後都是藉七弟的引導遇佛教化,證得聖果,且七弟自行出家親證羅漢果位。”

  世尊告諸比丘:“往昔他們六個也是不太和合,依靠弟弟的調和,得以出家證得四禅五通。很早以前中土有七國各自爲政,常因一些矛盾而互相作戰,死傷甚多。嘎西的梵施國王希望和解六國糾紛,但自己又無能爲力,打算請附近一位具五神通的仙人來調和六國之間的矛盾,便到仙人前再叁祈求:“尊者,現在六國之間矛盾重重,相互作戰,已經殺害很多衆生,今特意懇求尊者慈悲調和他們之間的關系。”仙人默許。六國又各自率領四大軍隊在印度鹿野苑對陣時,梵施國王再次到仙人前請求,仙人躍入虛空顯示種種神變,六個國王見狀,對仙人生起歡喜心,都放下武器恭敬頂禮,祈求依止仙人出家,仙人默許。他們分別回去處理妥善國內事務後出家,依照仙人教言精進修持,最後獲得四禅五通。諸比丘,你們是怎樣想的

  當時的仙人即今現前菩提的我,梵施國王就是現在的七弟。其余六個國王即今學外道的六兄弟。當時,六個國王依靠他而得到四禅五通,現在,六個哥哥依靠他而獲證聖果。”

  

  諸比丘複又啓問:“世尊,施主的兒子和眷屬造何善業,今生富貴之家,並在佛的教法下得到聖果

  ”世尊複告曰:“這亦是他們前世因緣所致。賢劫人壽二萬歲時,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印度鹿野苑一位施主家生了七個孩子,前面六個觀點不一,修學外道,只有小兒子對佛法具歡喜心,用種種方便法引導六位哥哥對迦葉佛生起信心並出了家。七兄弟各自在臨終前都發願:願將來釋迦佛出世時,令佛歡喜,不做佛不歡喜之事,以今生出家的功德,在釋迦佛的教法下滅盡煩惱得證聖果。那位施主也作了廣大布施,一生中皈依守持居士戒,臨終時發願:以此善根,願我生生世世生于富貴之家,依靠我的七個孩子在釋迦佛教法下令佛歡喜,不做令佛不歡喜的事。諸比丘,你們是怎樣想的

  當時的施主一家即今施主一家,他們都因往昔的願力及積累資糧所致,今生值遇我的教法,聞得教言後皆獲證聖果。此即他們各自的前後因緣。”

  

  (76)迦葉尊者

  ——功德無量 世尊親贊

  一時,佛在舍衛城。一日迦葉尊者(Kassapa Thera)從寂靜的閉關處回到久別的世尊身邊。時世尊正爲數百眷屬傳授妙法,眷屬們見迦葉尊者須發皆長,衣衫褴褛,心生不悅,覺得他很不如法。世尊悉知眷屬們各自的心念,心想:我涅槃後,佛法全靠迦葉弘揚,他本已精通叁藏,具足種種功德,是人天諸衆所應恭敬贊歎的大德,若常受衆比丘輕蔑實不應理,我今應在衆人前宣揚其共與不共之功德。佛告衆眷屬曰:“你們不要輕蔑迦葉尊者,我涅槃後教法全由他來弘揚。”複告迦葉尊者:“迦葉過來,和我同坐一座。”衆眷屬頓生稀有之感,相信迦葉尊者一定有不可思議的功德。迦葉尊者來到佛前,右膝著地,合掌頂禮,禀白世尊:“釋迦世尊,您是我的本師,您是我的善逝,我是您的聲聞【此時,迦葉尊者已得戒體,此是舊儀規中的承諾得戒體】。”世尊對衆眷屬宣說迦葉尊者的功德:“譬如我于一日、二日、叁日乃至七日之間可以住于第一禅定,迦葉也可以如我一樣,乃至第二禅、第叁禅、第四禅的境界,凡我所能得,迦葉同樣能如是;複又如四無念、四無色界等我所有的境界,迦葉全部具足,我之種種不可思議的神變諸如大變小、一變多、水不能溺、火不能燒、住于虛空等,迦葉也同樣具足【以上種種境界,《百業經》藏文版本中有詳細講述】。”聞世尊對迦葉尊者如此贊歎,衆眷屬自然生起很大的信心。

  

  迦葉尊者受到衆人恭敬,世尊複對衆眷屬廣作授記。時諸比丘贊曰:“世尊如此贊歎迦葉尊者,人、天諸衆也生起極大恭敬心。稀有!奇哉!”

  佛聞此言告諸比丘:“不僅是現在,以前我也在衆人前贊歎他,他因此而得到衆人恭敬。印度鹿野苑曾有位梵施國王,在位期間舉國安泰,無诤、無仇、無盜、無災,政通人和,五谷豐登,君慈臣賢,庶民忠君,梵施國王如理如法地把整個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宮內有五百王妃,但國王一直沒有太子,祈禱了所有的天尊仍無濟于事。時國王手下有五百驕傲自滿、恃勢放逸、性格惡劣的大臣,只有勝藏大臣具足智慧、人格穩重、心地慈善、深謀遠慮而又謹慎周到。梵施國王與黎宏國王之間産生矛盾,梵施國王認爲如果派勝藏大臣住在黎宏國家,定能化解兩國之間的矛盾以免戰患。梵施國王把想法告訴勝藏大臣,彼欣然領命前往黎宏國。以勝藏大臣的智慧使兩國之間的關系日漸融洽。梵施國王年歲漸高,他的一個王妃終于生下一個很莊嚴的孩子,宮廷上下爲小太子舉行了隆重的誕生儀式,各種上好飲食精心喂養。太子剛會行走時,梵施國王慮及自己已經是年邁體衰,將不久于人世,太子尚且年幼,無力執掌國政,恐其他大臣心機不良謀害太子篡奪王位,便自然而然地想把自己愛重的勝藏大臣請回來接替王位,相信他會很好地保護小太子,國家人民也不會遭受違緣。畢竟他現在身爲大臣,要想讓他繼承王位,一定要當衆贊歎他的一切能力才幹等,以免衆人不服。決定後梵施國王特派專使迎請勝藏大臣回宮商議大事。勝藏大臣從命返回鹿野苑,梵施國 王率宮內大小重臣乘象騎馬在裝飾一新之城市內外的道路兩旁列隊迎接,場面非常隆重。君臣二人久別重逢,悲喜交集,然後共乘一大象,共享盛宴,共一碟食。宴會將畢,國王慎重告訴勝藏大臣:“愛卿,我年事已高,太子尚幼,朕駕崩後,一切國事均交付于您,請好好保護小太子!”勝藏大臣答應下來。不久國王因病醫治無效駕崩,勝藏大臣召集所有大臣宣布:“各位大臣,現在國王已駕崩,太子尚幼,以後,應由太子繼承王位、統領天下,我們現在要好好保護太子。”因國王曾親贊其功德,故衆人很信服于他。諸比丘,你們是如何想的

  當時的勝藏大臣即今世之迦葉尊者,梵施國王即今現證菩提的我,往昔我也曾在衆臣前贊歎過他,今亦如是。”諸比丘聞言,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77)阿難與迦葉

  ——佛臨入滅 授記未來

  爾時,阿難出家學八萬四千法門竟。佛陀授記曰:“在我教法下,阿難乃多聞第一。”複授記迦葉尊者:“我涅槃後,迦葉乃爲教法傳人。”如此授記畢,二尊者在人天中受到極大恭敬。佛陀複告衆比丘:“在我涅槃後,迦葉乃我教法傳人,阿難乃多聞第一。”之後,佛陀至拘屍那拉城(Kushinagar),准備涅槃。時佛陀觀察若只將教法傳付予人而未交付非人,則正法不會久住;如果只交付給非人而沒傳給人,則正法不會繼續弘揚于人間,故應把正法交付給人與非人。然後,佛陀告訴迦葉尊者:“我涅槃後,你應結集叁藏;你涅槃前,把佛法交付給阿難;在阿難未得阿羅漢聖位之前,你不要入涅槃;阿難得法後將涅槃時,把佛法交付給草衣;草衣除外道、製惡龍、伏邪魔,在未出家前,阿難勿入涅槃;草衣涅槃前,再把佛法交給嘯虎,而嘯虎在未證阿羅漢果前,草衣不要涅槃;嘯虎將佛法交付給有愧,有愧在未得羅漢果前,嘯虎不要涅槃;有愧又將佛法交給魁舍;魁舍複將佛法交給大叁千,此乃七代傳承。每前一代在後一代沒有得羅漢果或出家前,不要趨入涅槃,待佛法該傳付于下一代的機緣真正成熟時,把佛法交付于他們後才可以示現涅槃。”【師言:世尊的教法主要有七代傳承,七代傳承之後雖然沒有再一代一代地相傳下去,但實際上,諸阿羅漢已把小乘的甘露法要傳付給後代了。現在藏地《大藏經》的傳承,至今仍是代代傳下來的。雖然沒有像七大祖師那樣的單傳,但教法的傳承一直到現在還是保持著清淨的傳承。小乘中亦如是說。】佛陀囑咐迦葉、阿難兩位尊者後,兩位尊者在佛前恭敬頂禮合掌承命曰:“依教奉行。”

  

  佛複告迦葉尊者:“你把未入聖位的凡夫僧衆帶到外面出遊,以免我趣入涅槃時出現僧衆不合。”佛陀略思:帝釋天及四大天王最好能在此時來此地。刹那間,帝釋天及四大天王便親自手持天界各種鮮花來到世尊前恭敬頂禮供養。世尊告諸天人:“我在短時間內將顯示趨入無余涅槃,我涅槃後,你們要好好護持正法(Sac

  cadhamma)。再過一千年佛法接近隱沒時,世間上不再有行持善法者,整個南贍部洲將遭很大災難,如天不下雨、莊稼不生等。當時有從邊地南、西、北叁方專爲摧毀佛法而來的國王。南方的夏嘎國王、西方的布達嘎國王以及北方的雅哇那國王將分別帶領十萬眷屬來到人間,摧毀佛法、砸毀佛像、殺害比丘。普通百姓也對僧人造種種違緣,以種種方式欺辱僧人。此時印度中土果新巴擁有十萬眷屬的大自在部國王生下一位俱生有盔甲等各種兵器、兩手沾滿淋瀝鮮血的太子。五百大臣也生下與太子一樣的孩子,果新巴城降下血雨,民衆甚覺稀有,立即請相士觀察。相士告曰:“大自在部國王的太子以後將成爲世間第一的國王。”他們爲太子舉行了隆重的誕生儀式,因他降生後大家非常難以忍受和理解,故取名難忍太子。

  

  難忍太子長大後,在十二年中經常與毀壞佛法的國家作戰。大自在部國王的臣民見太子與魔王作戰英勇無比,皆生大歡喜心。天人預言難忍太子將消滅掉所有的魔王,大自在部國王聞此更加高興,即給太子加冕,把王位禅讓給難忍太子,立爲大自在部的國王。五百大臣也分別讓兒子們繼承自己的權位。…

《百業經(索達吉堪布 口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