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爲殺掉其夫就可以得到她,即射毒箭殺死她的丈夫。梵施國王上前求婚,夫人說:“丈夫屍骨未寒,我豈能與你共享生活,待安置好丈夫遺體後再滿你心願。”國王信以爲真拭目以待。夫人堆積柴薪,將丈夫遺體安置其上,點燃柴薪,當火燃得正旺時即縱身跳入火堆爲夫殉身。梵施國王大失所望,便作一偈:“爲得他人婦,置夫于死地,婦爲夫殉身,婦亡吾不得,夫婦皆喪命,罪重吾苦痛!”諸比丘,當時的人非人即今行持菩提的我,其, 夫人即耶輸陀羅,當時她爲我而置自身于不顧,今生亦複如是。”
(94)剛 布
——神變生信 得佛授記
一時,佛在王舍城。毗鄰日劄城中的剛布大施主富如多聞天子,以慈愛心善待每一個衆生,經常舉行大型供施法會,布施財産給索求者,迎請衆多婆羅門及其教主應供,學習各派的論典並作詳細觀察,他覺得婆羅門及其教主的觀點都不究竟,不能使自己滿意。來自王舍城的一位居士對他宣說、贊歎了世尊的功德,他便生起很大信心,想到自己常舉行的供施大法會中成千上萬的應供者沒有一個像世尊那樣功德圓滿讓人生信,盼望能有機緣幸運地供養世尊。
我等大師、如來、正等覺釋迦世尊已了知大施主的心願,觀知他具有不退轉善根,將來能速獲如來正等覺果位,依靠他能調化饒益很多衆生,即偕一千僧衆來到日劄城。世尊加持人們不見僧衆,唯見世尊獨自一人,之後徑至施主家。施主遙見世尊欣喜踴躍:“世尊善來!世尊善來!恭請世尊接受我的供養。”世尊開許道:“大施主,用各種飲食何時裝滿我的缽,我何時享用你的供養。”剛布施主遵言供上很多飲食,一直不見缽滿,即發大心令眷屬把所有飲食取來盛在缽裏。世尊觀知千僧飲食已足夠,即以神變顯現缽滿,對施主說:“可以,缽已滿。”施主很高興。世尊突然又把千僧顯現出來一一入座、受供。施主親眼目睹世尊不可思議的神變,贊曰:“稀有!奇哉!一缽能供千僧食!”他對世尊生起很大的歡喜心恭敬頂禮祈求:“請世尊及僧衆接受我叁個月的飲食衣藥等供養。”世尊默許。大施主供佛及僧叁個月圓滿之日又以厚禮供養每位僧人,以最貴重的衣物供養世尊,在世尊前發願:願我將來能度化無明的衆生,成就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的果位。世尊贊歎並授記曰:“善哉!善哉!以汝之願力將成爲度化無明衆生的正等覺——剛布如來。”世尊授記畢率諸比丘返回王舍城。
(95)供 施
——供施功德 得佛授記
一時,佛在舍衛城。城中一大施主之妻生下一個很莊嚴的孩子,夫婦舉行了隆重的賀生儀式,取了適合種姓的名字,以牛奶、酸奶、酥酪等精心喂養。他長大後學習並精通文字和婆羅門行爲等十八種世間學問,又研究各種論典,辯才無礙。他自恃才貌雙全非常傲慢。父母去世後有婆羅門勸告他:“您父母在世時好行供施,您也應該上供下施。”他說:“我相貌如此莊嚴,智慧如此高超,豈能對別人供施!”婆羅門聞言都認爲他人格不好,在內部秘密規定任何人不得與他接觸,他知道後也憤然與那些婆羅門絕交。
世尊觀知這個傲慢的婆羅門子具大善根能發起無上菩提心,即從祇陀園刹那間來到其家,從地下徐徐露出地面顯現在他眼前。婆羅門子見狀生起極大歡喜心,急敷寶座請世尊入座。世尊對他宣講了有關供施的教言。他想續承父母生前上供下施之善舉,就向世尊祈求:“世尊,我很想供施積累資糧,苦于財産不具足。”世尊指點後他得到了寶藏,即于世尊前恭敬頂禮祈求供佛及僧叁個月,世尊默許。同時他向舍衛城的人們宣布自己將于某時廣行供施,來者不拒,皆可享用。與他絕交的婆羅門耿耿于懷,不願前去享用。後來他又再叁宣布:如果你們婆羅門不願享用的話,我將把所有財物供養世尊及其眷屬,然後在佛的教法下出家。婆羅門知道這個人有言必有行,如果出家把全部財物供養出去,自方誰都得不到。他們即解除舊約,去領回大量財産。婆羅門子在供佛及僧叁個月的最後一天,仍對僧衆一一供養,對世尊供養上等飲食衣物等,爾後在世尊前發殊勝菩提大願:以此善根,願我成就如來正等覺的果位,饒益無邊的無明衆生。世尊立即稱贊並授記:“善哉!善哉!汝將成爲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名見義如來。”
(96)懶惰者
——見佛生喜 得佛授記
一時,佛在舍衛城。城郊有一大施主富如多聞天子,其妻生下一個非常莊嚴的孩子,夫婦舉行賀生儀式,取了適合其種姓的名字,精心喂養,孩子如海蓮般成長起來。但這孩子特別懶惰,整天躺在床上不起來。父母很擔憂地問他:“孩子,你是身體不舒服還是心裏不舒服
”他連話都懶得回答。父母請來醫生診斷,得知孩子身心健康,只是過于懶惰不願起床,即苦口婆心勸導:“孩子,這樣懶惰下去以後怎麼生活呢
要想得安樂必須勤勞精進。”父母又一一迎請六大本師來家裏應供對其作加持,但都沒起作用。後來聽說世尊的威望能力無比,即恭請世尊及僧衆來家中應供。
世尊著衣持缽率領僧衆前來,孩子一見世尊身心調柔、身相莊嚴,生起極大歡喜心,立即從床上跳下急趨佛前恭敬頂禮,與父母一起供養世尊飲食。飯食訖,世尊爲他傳予相應之法,宣講了精進的教言,並告訴他:“只要你精進修持,定能獲證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他想到世尊教誨精進積累資糧才能獲得佛果,自己如此懶惰怎能對世尊及叁寶做有益之事,應該入海求取如意寶作供養。他即去大海順利圓滿取回珍寶後,在叁個月中供佛及僧,最後一天對世尊供以最好的衣食,亦對僧衆一一供養,並發願:以此善根,願我將來能成就如來正等覺的果位,度化無量無明的衆生。世尊授記曰:“汝將成就如來正等覺的果位,號稱具精進如來,能度化無量衆生。”
(97)給孤獨
——依給孤獨 得佛授記
一時,佛在舍衛城。附近一婆羅門家有妻兒仆從等衆多眷屬,生活特別貧困。他想依靠一富者,以便過好生活。四處打聽後知給孤獨施主極爲慈悲又樂于布施,便如影隨形緊跟其後。一日施主疑惑不解地問其跟隨原因,他告以生活困難極欲得到照顧。施主慈悲而爽快地答應了。
一日他們同去祇陀園。給孤獨施主素來天天與五百眷屬一起清掃祇陀園。【師言:據經中記載,愚笨的人,經常打掃經堂很好。若對佛堂、經堂、僧衆共用的地方經常打掃,功德很大。】此日因另有事情,遂將打掃任務托付給婆羅門,婆羅門欣然答應。時世尊觀其根基能發起無上菩提心,便加持他所掃之地灰塵越掃越多,夜幕降臨之時仍未完成,他只好在祇陀園留宿。世尊告阿難尊者:“阿難,你今晚一定要和施主同宿。”又告諸比丘:“我本不開許弟子隨便顯示神通神變,但今晚特殊開許你們可以顯示各自的神通神變給婆羅門看。”阿難尊者依教奉行,與婆羅門同宿。諸比丘各自顯現神通神變。婆羅門看了甚覺稀有,問道:“尊者,此稀有事情到底是什麼
”尊者說:“是世尊的弟子們在顯現神變。”婆羅門認爲世尊肯定有比弟子們的稀有神變更爲了不起的神變。時世尊又加持前夜四大天王來,中夜帝釋天來,後夜梵天來,且令婆羅門現量見到。他又問:“尊者,這些天人爲何來此
”尊者說:“這些天人此來拜見世尊。”婆羅門想能得天人朝拜說明獲證如來正等覺的果位很有意義,自亦希望獲證佛果。然證佛果必須積累廣大資糧,廣行布施,發無上菩提心願。次日他去佛前作禮後返回舍衛城,途中遇上給孤獨施主及五百眷屬。施主問昨晚何故未歸,他把事情經過及夜間見聞詳細陳述後說:“我已發無上正等覺願,但苦于無財廣行供施,不知如何是好。”施主贊曰:“善哉!善哉!你發如是殊勝大願,我可滿足你所需資財。”給孤獨施主即幫助他供佛及僧叁個月,圓滿之日,他對世尊及僧衆一一作了最上供養並發願:以此善根,願我成就如來正等覺的果位,度化無量無明愚癡的衆生。世尊贊歎授記曰:“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將成就如來正等覺的果位,度化無量衆生,號無憂愁如來。”
(98)貧窮者
——供佛發願 得佛授記
一時,佛在舍衛城。大施主給孤獨長者家先後添了七個孩子,分別取了適合其種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油餅等精心喂養,他們如海蓮般迅速地成長。施主爲令七個孩子對佛法生起信心,把他們送到紮德沃團體中,以免其余團體對他們的信仰産生障礙。因爲紮德沃的成員全皈依佛法僧叁寶、守持戒律、聞受佛法,一切行爲都如理如法,其他團體卻常行世間娛樂之類不如法的行爲。
當時有一婆羅門子無衣無食非常貧窮。他甚感自己無依無靠的苦難生活實在可憐,希望依靠一個紮德沃的人維持生活,即前去詢問加入團體的條件,得知要交五百嘎夏巴涅【印度錢幣】,極爲沮喪,但仍抱一線希望請求:“你們是大福報的人都很富有,我很貧窮,能否照顧不交五百嘎夏巴涅,並照顧我的生活
”七個善良的孩子見婆羅門子如此可憐,說道:“既然如此,你是否願意皈依釋迦牟尼佛
皈依後我們可以照顧你的一切。”“我不知道釋迦牟尼佛是誰呀
”七個孩子對他宣說贊歎釋迦牟尼佛的種種功德,他立即生起很大歡喜心:“佛陀既然如此不可思議,我決心皈依佛陀。”他皈依佛法僧叁寶後加入了紮德沃團體,生活也得到照顧。
紮德沃團體裏的成員發心供養世尊及僧衆,有人建議:“我們每個人負責一天的供品及一切事情,以免大家都很辛苦。”婆羅門子說:“我這麼貧窮,肯定承擔不起。”有人輕蔑地說:“承擔不了就離開我們的團體。”他想到加入團體極爲不易,不應輕易離開,只好建議衆人把每天剩下的供品交給自己以便最後一天負責供養,其他成員都同意了。他于叁個月中收集每日剩下的供品,又發動一些人幫助,在供…
《百業經(索達吉堪布 口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