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養的最後一天准備了各種精美飲食,亦備夜間彩燈,沿路裝飾一新,親自迎請世尊及僧衆和薩迦國王、給孤獨施主,【師言:這裏,居士應供也是有教證的。】並親手供養,圓滿後複又一一供養上好禮品,于世尊前發願:以此善根,願我將來成就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的果位。世尊贊歎授記曰:“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將成就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的果位,號隨衆如來。”【師言:授記有對凡夫的授記,一地菩薩的授記,八地菩薩的授記,也有加行道的授記。這裏一般是對加行道的授記,何時成佛沒有明說。得到授記後,再不會墮惡趣,一直在人中積累資糧,直至解脫。】
(99)蓮 花
——供養蓮花 得佛授記
一時,佛在舍衛城。薩迦國王以各種鮮花妙香等每日叁次供養世尊。一日守護經堂的人見蓮池盛開一朵光燦絢麗的蓮花,准備送到每日供佛的薩迦國王那裏。他攜花前往舍衛城,途中遇外道非天的弟子要求以五百嘎夏巴涅換取蓮花。給孤獨施主帶五百眷屬路過,也打算用一千嘎夏巴涅買下蓮花供佛,外道複出價兩千,施主叫價叁千……最後擡至十萬嘎夏巴涅的高價。守護經堂的人見極了不起的給孤獨長者尚且喜好買花供養佛陀,倒不如自己去親自供佛,遂辭謝兩位買主徑奔祇陀園。他遙見世尊具叁十二相,生起無比歡喜心恭敬頂禮,供養蓮花。以世尊的加持力,蓮花變得大如車輪停留在世尊頭頂上空,隨世尊行住而行住,守護經堂的人見此更加增上信心,在佛前發願:“以此善根,願我成就如來正等覺的果位。”世尊贊歎授記:“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將成就如來正等正覺,號蓮花上師如來。”
(100)蓮 花
——供佛蓮花 得佛授記
一時,佛在舍衛城。一守護經堂的人發現蓮池中一朵非常絢麗的蓮花,准備送給薩迦國王以便得到酬賞,不再受貧窮困苦,即攜花啓程進宮。
如來正等覺具二智慧等無量功德,時時刻刻觀照著一切衆生的苦樂,即便是波浪離開大海,佛陀對衆生的悲心刹那也不會離開。世尊觀知此守護經堂之人有無上菩提的善根,便著衣持缽去舍衛城化緣。他遙見世尊叁十二相,立即生起很大歡喜心,不由自主把想給薩迦國王的蓮花供養了世尊。以世尊的加持力,蓮花大如車輪,隨世尊的行住而行住,守護經堂的人見此信心大增,在世尊前發願:以此善根,願我成就如來正等覺的果位,度化無量無明衆生。世尊對他贊歎並授記:“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將成就如來正等覺的果位,度化無量無明衆生,號蓮花上師如來。”
(101)見解者
——發殊勝願 得佛授記
一時,佛在舍衛城。一施主富如多聞天子,具足慈悲心,善待每位衆生,經常廣行布施。他觀察各種論典和教派的教義是否究竟,見多是贊歎自己的宗派、誹謗排斥其他宗派,內心對此極爲反感。【師言:佛教內道應該贊歎其他宗派,如果僅贊自毀他,則對衆生和自己都沒意義,無論哪一個教派都是世尊的教法,不應有分歧和成見,這樣對衆生將有很大的利益。】後來他聞知世尊大徹大悟,極欲親迎世尊應供。
如來正等覺具二智慧等無量功德,時時刻刻觀照著一切衆生的苦樂,即便是波浪離開大海,佛陀對衆生的大悲心刹那也不會離開。世尊觀知施主的根基,即從祇陀園來到施主家。施主見到世尊生起無比歡喜心,恭敬頂禮廣作供養,世尊傳予相應法要,施主又再叁祈求世尊及僧衆接受叁個月的供養。世尊默許。叁個月如法供養的圓滿日他在世尊及僧衆前一一作殊勝的供養,並發願:以此善根,願我成就如來正等正覺的果位,度化無量無明的衆生。世尊稱贊並授記曰:“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將成就如來正等覺的果位,度化無量無明的衆生,號善見如來。”
(102)珠寶者
——供佛及僧 得佛授記
一時,佛在舍衛城。一大商主准備許多行李貨物離開舍衛城前往海邊欲入海取寶。臨行前他祈禱門神、道神護佑自己圓滿順利取寶回來並許願回來對他們作供養。到海邊時他對海邊神和住船神也如是祈禱並許願。因諸神的護佑及其他因緣和合,他順利圓滿地取寶回來,分別供養了門神、道神、海邊神和住船神,又迎請所有沙門、婆羅門、遍行 者、貧困者等等廣行供施。
如來正等覺具二種智慧等無量功德,時時刻刻觀照著一切衆生,即便是波浪離開大海,佛陀對衆生的大悲心刹那也不會離開。世尊觀知商主被調化的機緣已成熟,並具有無上菩提 的 善根,即著衣持缽與衆比丘入舍衛城。商主見到世尊無比莊嚴的身相,生起無比歡喜心恭敬頂禮,如散花般把種種珍寶抛向空中供養世尊。以世尊的加持力,供養的全部珍寶都停在世尊頭頂上空。商主更加歡喜,再叁祈求供養世尊及僧衆叁個月飲食,世尊默許。在叁個月供養圓滿之日,他對世尊及僧衆分別供養殊勝妙衣,並在世尊前發無上菩提心願:以此善根,願我獲證如來正等正覺的果位,度化無邊的衆生。世尊對他贊歎授記曰:“善哉!善哉!大商主,汝將成就如來正等覺的果位,度化無邊的衆生,名曰寶積如來。”【師言:《百業經》後一部分講了很多大乘的殊勝願,發大乘殊勝願十分重要。發願要注意,如同自己的金剛上師及叁世佛佛子如何發願,我亦如是發願。這樣發願肯定究竟,不會錯的。不能只知道取舍因果,還要發無上菩提心,若沒有菩提心,便不能成佛。華智仁波切的教言說:成佛的唯一根本因是菩提心。宗喀巴大師的《叁主要道論》宣講了菩提心的殊勝、利益、功德等等。所以,希望在座各位一定要修持菩提心。】
(103)財寶者
——清淨供養 得佛授記
一時,佛在舍衛城。一施主之妻生下一個莊嚴的孩子,夫婦舉行隆重的賀生儀式,取了適合其種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油餅等精心喂養。孩子長大後學習並精通了世間的文字工巧等一切學問,一日入海取寶。
施主夫婦受給孤獨施主的潛移默化,對世尊生起很大信心,皈依受戒,一日迎請世尊和僧衆應供,祈佛傳法。世尊應供畢觀察他們的根界意樂宣講相應之法,夫婦二人以智慧金剛摧毀薩迦耶見,獲得預流果位,之後,仍常去祇陀園聞法,強烈希望自己的兒子也能聞此殊勝妙法。
施主之子到大海裏取寶順利圓滿返回,卻不見久別的父母,後得知雙親在祇陀園聽聞佛法,即前去世尊足下頂禮並與父母一同聞法。世尊觀知他很有善根,立即宣說了無上菩提的教言,令他對世尊及其教法生起很大信心。聞法畢他們返回家中互訴惦念擔憂之心,父母問孩子出海帶回什麼寶貝,兒子說:“給父母帶回了如意寶。”“千辛萬苦從海裏得到的是個假寶,我們這次在世尊處得到了真寶。”父母一一對他講了所證預流果的功德,讓他更增上對世尊的歡喜心,遂恭請世尊受供,又祈求世尊及僧衆應供叁個月。世尊默許。叁個月供養圓滿之日,他對世尊及僧衆一一供養殊勝妙衣,在世尊前發無上願:以此功德,願我成就如來正等覺的果位,度化無量無明衆生。世尊贊歎並授記曰:“善男子,善哉!善哉!汝將成就如來正等正覺,度化無量無明衆生,名曰波浪如來。”
(104)兩個國王
——蒙佛加持 證果授記
一時,佛在舍衛城。南方的班劄國王和北方的班劄國王不合,兩國經常作戰,死傷無數。他們的好朋友薩迦國王很想予以調和,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即去祈求世尊加被。世尊默許。薩迦國王贊歎隨喜世尊的功德,恭敬作禮而去。
世尊從祇陀園來到兩國交界處,加持兩國各率四大軍隊激戰,世尊再加持他們各自確認自敗無疑,乘車來到佛前,世尊又加持他們互不得見,觀知二王一個是小乘羅漢的根基,一個是能發起無上菩提心的大乘根基。在佛陀的加持下南方的班劄國王在佛前恭敬頂禮,祈求出家受持比丘淨戒,世尊以“善來比丘”的方便使他出家受近圓戒,並傳授一些教言,他精進修持,滅盡煩惱,獲證阿羅漢果位。北方的班劄國王祈求世尊及僧衆應供叁個月,世尊默許。他准備很多飲食供佛及僧,在圓滿之日,對世尊及僧衆分別作了殊勝供養,並在世尊前發願:以此善根,願我成就如來正等覺的果位,度化無邊的衆生。世尊贊歎授記曰:“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將成就如來正等正覺,度化無邊的衆生,名曰尊勝如來。”
(105)老父親
——蒙佛加持 今昔得樂
一時,佛在舍衛城。一婆羅門之妻生下一個非常莊嚴的孩子,夫婦舉行了隆重的賀生儀式,取了適合其種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油餅等精心喂養。婆羅門夫婦後來又生下六個孩子,精心喂養,培養每個孩子都通達世間一切學問,且均分財産,爲其安置家業,過著幸福生活。不久婆羅門的妻子去世,婆羅門年邁體衰、兩眼昏花、牙齒脫落,而七個孩子不盡孝道,不念養育之恩,居然將老父驅出家門。無依無靠的老父親只好流浪街頭,乞食維生。
如來正等覺具二智慧等無量功德,時時刻刻觀照著每一位衆生,即便是波浪離開大海,佛陀對衆生的大悲心刹那也不會離開。世尊觀知調化這位老父親的因緣已成熟,即著衣持缽入城化緣,路見此婆羅門手持一碗一棍挨門乞討,非常可憐。世尊慈言問其爲何乞討,老婆羅門述說被不肖子逐出家門的淒涼後,世尊和藹地告訴他:“我教給你一個偈子,你記下來在衆人中唱誦。”婆羅門歡喜答應。世尊即說偈曰:“吾生子時心甚喜,如同命根精心育,含辛茹苦集衆財,待子成家皆分手。豈料年邁體衰時,被子遺棄逐出門,看吾七子面似人,實與羅刹有何異
幼時呼吾爲尊父,此時憶起憤填膺,被子所驅老翁吾,猶如乘者棄老馬。逐父如同嫌老馬,棄諸街頭任乞討,如是之子真可惡!細細思維吾七子,何如手中所持杖
牛群來時可驅趕,毒蛇侵時可阻止,惡狗來時可驅…
《百業經(索達吉堪布 口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