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醫生能解佛密意
請爲吾等演說。”世尊告曰:“不僅是現在,以前也有如是因緣,汝等谛聽。昔日一小山城中一位財富圓滿的施主之妻生下一子,夫婦爲孩子舉行爲期二十一天的隆重賀生儀式,取了適合種姓的名字。後又生一子,如前一樣舉行賀生儀式等。由于開支繁雜,家産漸漸減少,又需要上貢,施主打算外出經商,卻又放心不下年輕貌美的妻子,只留下僅夠她吃穿用的嘎夏巴涅,再把其余的錢財裝在瓶頸上系有一串寶珠的金瓶裏,埋在一由旬處屍陀林的馬耳樹下,這才放心地外出經商。
施主在外財運亨通,又娶妻生子。他的前妻依靠丈夫留下的少許錢財和親友的周濟,好不容易拉扯大兩個孩子。孩子問母親:“我們的父親是誰
他到什麼地方去了
”母親告訴孩子父親的情況後說:“他雖然舍棄了我,但你們畢竟是他的兒子,去找他或許會得到一些財富。”長子聽從母親的話,曆盡千辛萬苦找到父親,父親一眼便認出是自己的兒子,悄悄地告訴他隱瞞自己的身份。父親平時對他非常慈愛,後妻之子長時觀察後生起懷疑,最終認定是父親之子,父親也慢慢地覺察到如果再讓長子留下去會受到後妻之子的嫉妒(Iccha)加害,還是讓他回去爲好,若給財物定會被後妻之子攔路搶劫。施主給兒子一封短信:自城往東一由旬,屍處快耳樹木下,若宜方便可挖出,吾之財寶汝享用,瓶頸之物給得吾。之後讓長子帶回去。後妻之子果真守在半路攔住他搜查全身,找到那封信,未看出什麼名堂,認爲父親肯定是騙他的,即任其返家。在家苦盼的母親只得到兒子帶回來一封信,看後什麼也不明白,生氣地把信隨手扔到一邊。但兒子認定父親是好人,不會騙自己,又將信撿起來獨自仔細琢磨:信中的“城”就是我家,“屍處”就是屍陀林,“快”是古時對馬的贊稱,“瓶頸之物給得吾”即寶瓶外面的財物給我的母親。大概是我家向東一由旬處的屍陀林,彼處一棵馬耳樹下可挖出寶瓶,瓶中財物由我用,瓶外之物給母親。夜深人靜時,他東行一由旬,于屍陀林處的馬耳樹下果然挖到一個頸上有一串寶珠的金瓶。他遵照父言把寶珠交給母親得吾,其余財寶自己享用。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
當時的施主就是現在行持菩提的我,大兒子就是現在的耆婆醫生,當時他也是能知吾之密意。”
耆婆醫生配製好藥後,想到佛陀是金剛身 ,故應該將佛陀的藥劑量增至高于常人的叁十二兩。世尊服藥畢吩咐醫生將所剩之藥分給僧衆,提婆達多聞訊也要吃叁十二兩,醫生告訴他:“世尊的金剛身服用叁十二兩正合適,你服叁十二兩肯定消受不了。”他強辯道:“我也是金剛身,爲何消受不了
給我叁十二兩。”醫生無奈只好依隨,提婆達多吃後極爲痛苦。次日耆婆醫生供養世尊粥,提婆達多明知自己消受不了,卻因對世尊心生嫉妒而要一大碗,強喝下去疼痛更是無法忍耐,倒在地上輾轉叫喊。阿難尊者見自己的親兄弟如此痛苦,生起很大的悲心急趨佛前祈求:“世尊,提婆達多已病得不行了,請世尊慈悲加持。”世尊自靈鹫山遙伸右手至王舍城提婆達多的頭頂,以谛實語加持道:“我子羅睺羅天天承敬我與提婆達多天天加害我,在我心中沒有任何差別,若所言真實,則願他的病立即痊愈。”以世尊谛實語的加持力,提婆達多的病立刻不藥而愈,心裏卻不滿地說:“釋迦牟尼佛雖然手摸我頭,但沒有任何加持,只是他在醫學方面有一點能力以維持生活罷了。”很多人包括他自己的朋友都現量見到世尊對他的加持,並贊歎世尊的加持力不可思議。諸比丘見他知恩不報,便啓問:“世尊,您已親自解除他的病痛,他卻一點不知恩報恩,心裏不滿,爲什麼會這樣
”
世尊告曰:“不僅是現在,以前我與他也有類似因緣。昔日布德哈有一位大自在部國王,王宮旁邊的水井裏掉下去五個生命:人、獅子、鹞鷹、老鼠和毒蛇。一個獵人路過此處,准備取水解渴,見到他們生起大悲心,將之救出。後來獵人去林中打獵,獅子認出救命恩人,問知他去林中打獵,即發願:“您是我的救命恩人,爲報答您,我每天捕捉動物送給您,您以後不用去狩獵。”獅子履行諾言每天給恩人送來獵物。在一次回家路上被鹞鷹看見,鹞鷹問自己的恩人在做什麼,獵人說我就是如此生活,每天要辛苦地把肉背回去。鹞鷹說:“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想辦法給您找一些財寶遣除貧困。”它飛到王宮,時大自在部王妃卸下頭飾在洗頭,鹞鷹把頭飾叼去送給了獵人,獵人歡喜而歸。路上被獵人救的那個人看見了,他心裏暗自盤算:救我的那個獵人身上帶的是王妃頭飾,如果向國王告密肯定會有重賞。後來他知道國王正懸賞尋找被鹞鷹叼走的頭飾,即報告國王,得到國王的很多獎賞,獵人被關進牢獄受苦。經常來去的老鼠認出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很想報恩,問知事情原委即勸慰獵人……在老鼠的幫助下,獵人在獄中的生活得到改善。被救的毒蛇也知道了這個消息,很想報答救命恩人,和獵人商量好一個辦法之後,立即前往王宮咬傷國王。國王劇痛難忍,四處尋名醫治療皆無效,宮廷上下非常焦急。此時獵人對獄卒們說:“除我以外無人能治國王的病。”獄卒立即將此禀告了國王,國王宣獵人進宮說:“你如果真能治好朕的病,一定重重獎賞。”獵人胸有成竹地說:“請陛下放心,療此疾只需准備一個牛糞壇城。”准備壇城之後他開始念咒,毒蛇聞聲而出。獵人對它說:“你要麼跳入火坑,要麼治好國王的病。”毒蛇故意說:“我甯願跳火坑而不願治國王的病。”獵人勸道:“無論如何你要治好國王的病。”毒蛇答應後,馬上到國王面前用另外一個藥舌在傷處舔,傷口之痛即止,國王生起大歡喜心重賞獵人。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
當時的獵人就是現在行持菩提的我,恩將仇報之人就是提婆達多,他當時也是不報恩,現在也是如此。”
(118)愚癡者
——殘害他人 得醜惡報
一時,佛在舍衛城。寫爾巴熱嘎地方一大施主之妻生下一子,夫婦倆爲孩子舉行了隆重的賀生儀式,取名愚癡者,用牛奶、酸奶、油餅等精心喂養。他長大後學習文字、八觀察等各種世間學問,不久身上突然長滿小疱,逐漸糜爛遍滿全身,父親遍尋名醫皆無療效,病情日益惡化,身上化膿流血,散發臭氣。父母無奈,只有用各種衣服把他包起來灑上香水,改名隱藏者。
父母相繼去世,愚癡者自己料理家務,無論經商務農還是從事船業航運,都不能順利成辦,最後全成滅法【即凡做事不成功,福報等馬上滅盡】。他想知道世上有沒有人了知滅法和不滅法。一日他的親朋及鄰裏老人們常供養的一位天尊至愚癡者家【他家一片光芒】,問他:“你知道世上的滅法和不滅法嗎
”“天尊,我不知道,您知道嗎
”“我也不知道。”“您知世上有誰知道嗎
”“大施主,釋迦牟尼佛知道滅法和不滅法。世尊降生于釋迦族,身爲太子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六年苦行後,于菩提座下獲證無上正等正覺,無所不知,無所不曉。”“您所說的世尊在何處
”“此地東方舍衛城裏的祇陀園有一給孤獨精舍,世尊住在那裏。”說畢不見。愚癡者對世尊生起很大信心想去拜見。
寫爾巴熱嘎的一些商人到舍衛城拜見世尊,生起很大信心皈依受戒,回來後在愚癡者前贊歎世尊的功德,勸導他:“釋迦牟尼佛是全知者,你如果去拜見肯定能解除身心的痛苦。”他聽後更增上對世尊的信心,決定無論如何要去拜見,即准備車乘食物前往王舍城,一路艱辛終于來到給孤獨精舍,在世尊前恭敬頂禮,滿臉窘態合掌告白:“世尊,我的身體如此醜陋,十分慚愧……”世尊安慰道:“無需自慚形穢,實際上每個人的身體都醜陋不淨,心裏都有痛苦……”世尊爲他宣說有關身蘊的教言,愚癡者谛聽後,刹那間以智慧金剛摧毀薩迦耶見,獲證預流果。得果後,愚癡者黯然神傷,想到若非自己身體過于糟糕,肯定有在世尊教法下出家的機會。就在發心的一刹那,他的身體恢複如常人,立即在世尊前祈求出家受持近圓戒,世尊以“善來比丘”的方便爲他授予近圓戒並傳講教言。他自己精進修持滅盡煩惱,獲證羅漢果位,現前黃金和牛糞等同、虛空和手掌無別的境界,遠離世間八法,諸天人共贊其功德。
一日愚癡者與衆比丘著衣持缽入舍衛城化緣,途中不幸被牦牛撞死,死相非常吉祥:諸根寂靜,面部潔淨,皮膚鮮白。諸比丘返回經堂向世尊詳細禀白,世尊吩咐道:“諸比丘,愚癡者在我的教法下受持妙法,獲得涅槃,你們應該爲他的遺體建造遺塔供養。”諸比丘依教奉行,之後又啓問:“世尊,愚癡者以何業感被牦牛撞死
”世尊給衆比丘講述了布嘎 的前後因緣。衆比丘複又啓問:“世尊,他以何因緣生于富裕家卻身生膿瘡,又在發心出家的刹那恢複如常
以何因緣他在世尊的教法下令佛歡喜,未做佛不喜之事,出家修行滅盡煩惱,獲證羅漢果
請爲吾等演說前後因緣。”
世尊告曰:“這是他前世的惡業與願力成熟之故,即所謂“縱經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諸比丘,昔日印度鹿野苑梵施國王執政時有二施主不和,一施主以厚禮賄賂國王得到袒護,責罵另一施主,並帶到家中狠狠地抽打,向他身上殘忍地撒毒沙,使其渾身糜爛,如此長時摧殘折磨。被害施主的兄弟們花費巨資把他贖回來,四處尋醫方才療愈。【譯者:大家各自想一想,即生中有沒有殘害過衆生,乃至一蟲一蟻
如果有的話,現在或來世肯定會感受痛苦的。所以,經常觀察自己便知道前世造了什麼業,也知道自己後世將感什麼果。很多人通過《百業經》的加持,對自己的身語意叁業特別護持,不令造惡業,每當聽到這些時,內心裏對大恩上師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受害施主對世間生起厭離心前往林中苦行,在沒有上師竅訣的阿蘭若處精進修持叁十七道品,最終現前獨覺果位。得果後想到曾加害自己的施…
《百業經(索達吉堪布 口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