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百業經(索達吉堪布 口譯)▪P59

  ..續本文上一頁主造了很大惡業,應該救度,即到那位施主前躍入空中顯示燃火、下冰雹等種種神變,施主見狀五體投地再叁祈求:“大尊者,以前我所行罪過極大,請接受我的忏悔。請您救度我等沈溺在輪回中的可憐衆生。”他于獨覺前恭敬頂禮,發露忏悔,複又請求:“尊者,我希望積累資糧,請您不要外出化緣常住在我家花園裏讓我好好供養。”獨覺默許。施主在花園裏用樹葉樹枝等爲尊者結搭茅棚,用各種飲食財物作供養。不久獨覺觀察到自己的肉身再繼續留在人間無太大意義,便趨入涅槃。施主以獨覺的遺體建造遺塔,圓滿後發願:以此善根,願我生生世世生于富裕家,將來在比獨覺更殊勝的如來前令佛歡喜,不做令佛不歡喜的事,能得到阿羅漢的功德;願我以前對尊者所作損害的惡業不要成熟,一旦成熟,則願我在發心出家的一刹那清淨一切惡業呈現吉祥。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

  當時的施主即今之愚癡者;前世惡業成熟,令他生生世世全身糜爛,今生亦複如是;因他前世願力成熟,故今生于富裕家,在發心出家的刹那身體恢複如常,在我教法下令我歡喜,沒做令我不歡喜的事,並出家精進修持,滅盡煩惱獲證羅漢果位。 複又在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他出家持梵淨行,調伏諸根,故今生獲得解脫。”

  

  (119)婆羅門

  ——做賊畏打 終證聖果

  一時,佛在舍衛城。一發心常行供施的婆羅門希望凡來接受自己供養和布施的人不要有任何爭論和鬥爭等不祥之事。

  一日分別來自市中心和市郊接受布施的婆羅門互相不和,市內的對市郊的說:“你們以農務爲主,來此接受布施不應理,此等布施屬我們享用。”對方亦不甘示弱,愈爭愈凶。一個以偷盜爲生的婆羅門趁機偷走金銀財寶等物品,別的婆羅門發現後即放棄爭論,上前抓住他狠狠鞭打,小偷招架不住,往祇陀園逃命。當他逃到祇陀園,目睹世尊及僧衆無有任何喧鬧、寂靜祥和的氣氛時,【師言:聽經聞法都要保持安靜,不能說話,出家人有出家人的律儀,有出家人不共于世間人的規矩。按規矩聞法,即便是一堂課,恭恭敬敬地聽聞,也是功德無量,百千萬劫都是難以遭遇的。平時的生活也應處處注意觀察自己的語言,說話不要把死人吵醒了,經常要想到自己是個出家人,爲人師表,言談舉止是否是利益衆生的。《格言寶藏論》中也有“溪水經常嘩嘩響,大海從來不喧囂”的教言,這正說明了智者與愚者的差別,所以,你們要常常學習智者的言行,調伏自己的諸根。】對清淨僧團生起很大歡喜心,覺得自己做婆羅門不能滿足,即于世尊足下恭敬頂禮祈求出家受持比丘戒。世尊慈悲開許,以“善來比丘”的方便爲他傳戒,並授予教言,他自己也精進修持,滅盡叁界煩惱,獲證羅漢果位。他觀知所應調化的首先是曾經抽打自己的那些婆羅門,即于刹那間至彼處,從空中飛降而下,婆羅門見此特別歡喜,生起很大信心,于其足下恭敬頂禮祈求傳法。他傳予相應之法,有的摧毀薩迦耶見獲證預流果位,有的皈依叁寶。

  

  諸比丘啓問:“世尊,此尊者以何因緣先做小偷懼于被打,逃到佛前出家滅盡煩惱,獲證羅漢果位

  唯願世尊爲吾等說。”

  世尊告曰:“諸比丘,此乃前世因緣所致。賢劫人壽兩萬歲時,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印度鹿野苑一婆羅門因偷竊供施之物被人責打,逃至迦葉佛前出家,一生中守持淨戒,臨終時發願:雖然在迦葉佛的教法下一生出家未得什麼境界,以此功德,願在釋迦佛出世時令佛歡喜,不做令佛不歡喜的事,出家滅盡煩惱,獲證羅漢果位。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

  當時的婆羅門即現在的婆羅門,以業緣及願力成熟之故,今世他仍是懼于挨打而逃去出家,並證得羅漢果位。”

  

  (120)婆羅門

  ——懼于被害 出家證果

  一時,佛在舍衛城。一婆羅門施主之妻生下一個非常莊嚴的孩子,夫婦爲孩子舉行了隆重的賀生儀式,取了適合其種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油餅等精心喂養。孩子長大後學習文字、婆羅門行爲等世間學問。當時的婆羅門有個傳統:每月初八和十五各自打扮成大城市的人、外道或天人,分別出遊各地。婆羅門子也經常出遊,一日遊至祇陀園,世尊正在爲數百眷屬傳授妙法。他遠見世尊的叁十二相,生起無比的歡喜心,急趨世尊足下恭敬頂禮,聽受妙法,從佛皈依受戒,待世尊傳法圓滿後,贊歎隨喜世尊的功德恭敬作禮而去。

  

  婆羅門子發心迎請、供施很多婆羅門。他祈禱世尊若能親臨如此殊勝的供施盛會,則可令自己廣植福德。遍知世尊即率領衆眷屬以神變來到婆羅門子家,他大喜過望,敷座設供。世尊應供畢率衆眷屬返回祇陀園,受供的婆羅門什麼都沒看見。【譯者:世尊的功德力和威神力是不可思議的,所以,我們在對諸佛菩薩、空行護法作供養時,諸佛菩薩空行護法肯定來,只是我們凡夫肉眼見不到而已。】世尊返回時顯示神變,佛光普照婆羅門子家園內外,婆羅門見此衆說紛纭,有人說當日的供施很圓滿使大自在天滿意故而放光;有人說是使帝釋天滿意而大放光芒;有人說是使大梵天滿意而放光。婆羅門子親手供佛及僧,知道肯定是世尊放光,更正說:“都不是,是我恭請的釋迦牟尼佛所放之光。”衆婆羅門無論如何都不相信。婆羅門子說:“如果你們不相信,明天我再迎請世尊,你們都來親自見一見。”次日衆婆羅門前來觀望,婆羅門子面向祇陀園,右膝著地恭敬頂禮,至誠祈禱:“遍知過去、現在、未來的世尊,祈求您率衆眷屬至我家應供。”祈禱畢,世尊率僧衆來到婆羅門子家。婆羅門子非常歡喜,以各種甘美飲食供養世尊及僧衆。衆婆羅門看不見世尊及僧衆,只見婆羅門子高興地來回奔忙,都以爲他瘋了。婆羅門子告訴他們:“我並未瘋狂,世尊和僧衆確實已親臨。”衆婆羅門隨即現量 (Pratyaksapramàna)見到世尊及僧衆,甚感不可思議。供養圓滿後婆羅門子祈求世尊傳法,世尊傳授相應之法,贊歎佛法功德之後率僧衆返回。衆婆羅門對婆羅門子生起大嗔心:本來是給我們准備的飲食爲何供養世尊和僧衆

  故蓄意謀殺他。他無依無靠,只身逃往祇陀園。婆羅門窮追不舍直到祇陀園,懼于薩迦國王的法律,不敢貿然闖進方才返回。婆羅門子膽戰心驚,至佛前恭敬頂禮,世尊爲他傳授相應之法,他以智慧金剛摧毀薩迦耶見,獲證預流果位。他又祈求:“世尊爲我傳授妙法使我證得預流果位,脫離地獄、餓鬼、旁生等各種痛苦。這些功德是父母、親友、國王等衆人所不能賜予的,再次請求世尊開許我出家受近圓戒。”世尊慈悲開許,以“善來比丘”的方便爲他授予比丘戒,並傳授教言,他自己也精進修持,滅盡煩惱,獲證羅漢果位。

  

  時諸比丘啓問:“世尊,以何因緣婆羅門子因害怕被殺而跑到世尊前出家滅盡煩惱,獲證羅漢果位

  請爲吾等演說。”

  世尊告曰:“不僅是現在,前世他也是因害怕被殺而出家行持善法。賢劫人壽兩萬歲時,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印度鹿野苑一婆羅門夫婦一直膝下無子。他擔心若無子女繼承,自己死後諸多家産將被國王沒收,于是迎請衆婆羅門念經祈求天尊諸神賜予一子,終未如願。婆羅門逐漸衰老,也無意再希求子女,決定把所有財産用作供施以積累資糧。衆婆羅門聞訊而至,爲了一點小事爭執不休大動幹戈,決定謀殺布施的婆羅門。婆羅門被迫逃往鹿野苑在迦葉佛教法下出家,臨終時發願:以我一生出家的功德,願將來釋迦牟尼佛出世時,我能出家滅盡煩惱,獲證羅漢果位。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

  當時的婆羅門就是現在的婆羅門子,因害怕被殺而出家行持善法(Kusala Dhamma),因願力成熟,故今在我教法下令我歡喜,未做令我不喜之事,出家滅盡煩惱獲證羅漢果位。”

  

  (121)婆羅門

  ——互起爭執 得佛度化

  一時,佛在舍衛城。一大施主常對婆羅門廣行布施。一日市中心的婆羅門和市郊婆羅門發生爭執,市中心的對市郊的說:“你們務農爲生,不應該享用,我們是真正的福田故可以享受。”市郊的說:“你們依靠國王維持生活,不是真正的福田,我們才是真正的福田。”雙方針鋒相對互不相讓。

  

  釋迦世尊具二種智慧等無量功德,時時刻刻觀照每一位衆生的苦樂,即便是波浪離開大海,佛陀對衆生的大悲心刹那也不會離開。世尊觀察到這些婆羅門被調化的因緣已成熟,即率衆比丘從舍衛城顯示神變飛到婆羅門供施之處。婆羅門見此生起很大歡喜心,請世尊和衆眷屬入座,祈求傳法。世尊爲他們宣說了貪求世間財物的各種過患等妙法,在座的幾百位婆羅門有些得到加行道的暖位、頂位、忍位、勝法位,有些得到預流果、一來果、不來果、羅漢果位,有些得到緣覺果位,有些種下無上菩提的種子,其余都皈依叁寶。圓滿後世尊率領僧衆返回經堂。

  

  時諸比丘啓問:“世尊,以何因緣這些婆羅門令佛歡喜,未做令佛不歡喜之事,各自都有不同的證悟

  請爲吾等演說。”世尊告曰:“諸比丘,此乃他們前世因緣所致。賢劫人壽兩萬歲時,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這些婆羅門有些爲優婆塞,有些在佛教法下出家持戒,調伏諸根,故今生在我教法下各自都有不同的證悟。”

  

  (122)遍入尊者

  ——調化國王 十萬眷屬

  一時,佛在曼嘎達城。一日世尊率一千多位大比丘出遊至著名的堅固塔前,此等大比丘皆由外道轉依佛門,在世尊的教化下大多斷除煩惱得證解脫聖果。曼嘎達威望很高的影勝國王聞知後即准備豐厚的供養,帶領成千上萬的婆羅門和施主等一起去朝拜供養世尊。

  

  出宮門時國王寶冠掉落于地,他暗自琢磨是否緣起不好,一天人告訴他:“國王不要有任何顧慮,這是您拜見供養世尊很好的緣起,但尚有一事未得圓滿:獄中囚犯和…

《百業經(索達吉堪布 口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