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百業經(索達吉堪布 口譯)▪P8

  ..續本文上一頁莊嚴,誕生時降下豆蔻花雨,【譯者:在佛堂、佛像、佛塔前供一束花,尤其鮮花,功德很大,同時,要好好發願。上師亦如是言:一定要發善願,不要發惡願。願力是不可思議的。以前在色達的單堅神山有位修行人,發了一個惡願。後來,惡願成熟,成了新龍的惡官宮布澤仁,殺了很多衆生。因爲,他以瑪哈嘎拉爲本尊,念咒一億,當時很多人欺負他,他就發下了惡願。如今我們在這麼殊勝的環境裏,一定要發善願,不發什麼衣食住行方面的,而是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大願。】將來能于釋迦佛教法下證得聖果。父母也隨兒子發願將來仍做他的父母,聞法得果。當時的施主夫婦就是現在的夫妻二人,他的兒子即是豆蔻花。他們對我生起歡喜心,在我的教法下證得聖果。”【譯者:這個公案與前一個公案都是說明:發願非常重要,發善願尤爲重要,千萬不能有一念的惡願。一起惡念應馬上忏悔,如果隨惡念行下去,其後果不堪設想,願力成熟的果報現前,將是不可思議的。望諸位道友切切銘記!】

  

  (11)給我吧

  ——種下善根 得佛授記

  一時,佛在舍衛城。一日,世尊身披袈裟手持缽盂到城中化緣。有位施主供養世尊叫“拉達”的甘美食品,不遠處的婆羅門(Brahmin)子見後立即飛跑到世尊前祈求:“給我吧!”世尊略作思索對他說:“你先說“我不要”,然後我再給你。”婆羅門子迫不及待地照說後就得到了世尊慈悲賜予的“拉達”【面餅或食團】。在一旁的給孤獨長者見狀立即勸說婆羅門子:“世尊圓滿一切功德,施主供養他的食物,凡夫是不能受用的。假若你將“拉達”還給世尊,我可以給你五百嘎夏巴涅。”貪心的婆羅門子聞言喜出望外,馬上將“拉達”還給世尊,高高興興地到長者家取得了五百嘎夏巴涅【印幣單位】。

  

  世尊化緣畢返回精舍,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此婆羅門子貪心甚重見諸食物皆說給我

  爲何世尊初時不給他,令說“我不要”後再給

  唯願開示。”世尊告諸比丘:“此婆羅門子貪心甚重,千百世中無論見到什麼食物都說“給我吧”,從未說過“我不要”。我今日以此因緣讓他說一句“我不要”,待未來山王佛出世時,他將以此善根于山王如來教法下出家,證得阿羅漢果位。”【譯者:這個公案主要是講:衆生無始以來的貪心非常猛烈,對財、色、名、食、睡,皆是無止境的貪求。但我們是修行人,當貪心生起來的時候,要徹底地對治。初時是困難些,但是,我們在生貪心的刹那應該盡量舍棄它,無論是貪財或貪人,這種貪心能放下的都應放下,若實在放不下貪欲心,則正當貪心生起時應立即忏悔,或發善願斷除此垢心,將來並于某位如來出世時,願以此善根于其教法下出家,甚至獲得一定的果位。目前,社會上的人們每天只想發財,日夜爲賺錢絞盡腦汁,今天賺到了,明天還想賺更多,真是貪心無止境。在他們的腦海中從未有過布施、供養的概念。偶爾作一點小布施、小供養,以此不明就裏地種下了一個善根,憑此善根而在來生中也能獲得一定的功德。這就是此公案給我們的啓迪:勿以善小而不爲。】

  

  (12)集聚母

  ——雄辯獲勝 合家證果

  一時,佛在王舍城。愛達下些拉地方有位蓮藏國王,其國祥和安甯,國富民強,五谷豐登,果樹成行,處處呈現出一派繁榮昌盛的景象。國王如理如法地治理國家,與王妃恩愛度日。

  

  不久王妃懷孕,心中不由自主地産生一種奇特的念頭:如果與人進行辯論,無論是誰自己定會獲勝。國王得知後詢問婆羅門相士:“我的王妃有喜後産生想與人辯論的念頭,我請世上所有的雄辯家與王妃辯論是否有意義

  ”相士說:“既有意義也有必要。若是辯論,王妃一定會獲勝;若不辯論,王妃很可能會殘廢或出現嬰兒六根不具等違緣。”

  

  國王召集衆多辯才無礙之士。王妃每次都以超凡的辯才大獲全勝,九月後生下一個相貌端莊的女孩,宮中舉行了隆重的誕生儀式,因她入胎後集聚衆人與王妃辯論,故取名爲集聚母。父王母後專門安排八位保姆照料、喂養公主,她如海中的蓮花般迅速地成長,稍長便在宮中學習文字及其他學問,很快精通了世間的一切學問。聰慧的集聚母與世上許多善辯者進行辯論,從未敗北。一日,國王問她:“你已長大成人到了婚嫁之年,你希望自己與什麼樣的人一起生活

  ”她非常堅定地說:“世上的美貌和財富我都不希求,唯有辯才勝我者,父王可以將女兒許配予他。”國王也很贊歎王女的志向,于是,通告全國將設辯論擂臺選招驸馬。此時印度南方的日悟辯論大師英俊潇灑、財富圓滿、辯才高超。他一路風塵仆仆經過了大大小小的城市,終于來到了蓮藏王的國家,國王熱情地接待他,讓他與王女辯論。集聚母爲日悟大師的一表人才和潇灑談吐所傾倒,辯論中心不在焉,無意取勝,結果敗在日悟大師手下。蓮藏國王對日悟大師也頗爲滿意,于是將女兒許配予他,按當地的習俗舉行了規模盛大的婚禮。日悟大師也就成了蓮藏王手下的重臣。

  

  婚後不久,集聚母生下一個相貌莊嚴的男孩,取名嘎達亞那。他在父母的精心照料下茁壯成長,年齡尚幼便精通了十八明,十六歲時已是辯才無礙。他恃才傲物認爲整個南贍部洲也難以找到能與自己的辯才相匹敵之人,因此洋洋自得,不可一世。王宮附近的一位優婆塞好心勸他:“太子啊,不要太驕慢了。據說在印度中部有位悉達多太子,剛降生時婆羅門相師就預言:此太子若在家即成爲金輪王 ,若出家則成就如來正等覺果位!後來悉達多太子舍棄王位出家苦行,現已證得無上正等菩提,相好莊嚴、功德圓滿。相比之下你不及他的十萬、百萬、千百萬分之一,你若見到他,內心的驕慢(Atimana)定會摧毀無余。”嘎達亞那太子聽到佛陀名號時萬分激動,汗毛豎立,淚水橫溢,頓時生起無比信心,他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立刻跑到父母前請求同意他于釋迦佛座下出家,父母見他如此堅決,知道難以勸阻,即和藹地說:“不要著急,我們把家中內外事情安排妥當後,一起去釋迦佛前出家。”

  

  幾天後,一切安排妥當,一家叁人前往舍衛城。他們遠見佛陀叁十二相金身,當下生起無比的歡喜心,快步上前頂禮供養,祈求傳法。佛陀觀察他們的根基、界、意樂後傳了相應之法,全家都證得預流果,後又請求出家,世尊爲父子授比丘戒,衆生主母爲集聚母授比丘尼戒。他們聽聞佛法後,各自精進修學,都獲得了阿羅漢果位,現前黃金與牛糞等同、虛空和手掌無別的境界,博得諸天共贊。【譯者:在藏族中全家出家的甚多,漢族則多是只有父親出家或者只有母親出家,很少有全家出家的。】

  

  諸比丘請問世尊:“嘎達亞那以何因緣相貌莊嚴、財富圓滿、具足辯才

  以何因緣于世尊教法下全家出家,皆獲證羅漢果位

  ”世尊告諸比丘:“賢劫人壽二萬歲時,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印度鹿野苑有一婆羅門子對迦葉佛深具信心,于父母前祈求出家。父母僅此一子,初不答應:“你出家了父母怎麼辦

  ”最終拗不過兒子,只好同意。孩子在迦葉佛前出家,並將迦葉佛的指甲、毛發等供在塔中,也常在僧衆前頂禮供養。他臨終時發願:以今生恭敬供養等的功德,願我生生世世財富圓滿,相貌莊嚴,十六歲時精通一切學問,具足所向無敵的辯才,我的父母也具雄辯才能,將來在釋迦佛教法下出家,摧毀叁界煩惱,證得羅漢果位。父母也隨之發願:願我們來世做他的父母,具有雄辯才能,于釋迦牟尼佛教法下出家證果。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

  迦葉佛時的那位比丘就是現在的嘎達亞那,當時的父母即是他現世的父母。衆生的願力不可思議,迦葉佛的威力等一切功德與我無二無別,他們在迦葉佛時所發的願如今完全成熟。”

  

  (13)跛腳裁縫

  ——惡罵聖者 得跛子報

  一時,佛在舍衛城。有一位大施主的妻子生下一個跛腳男孩,夫婦爲他取名爲跛子。父親覺得跛腳的孩子很難有太大的前途,不如讓他學裁縫,依靠手藝來維持生活。施主將想法告訴妻子和兒子,跛子即遵父命學藝,很快就成爲城中小有名氣的裁縫。

  

  一次,當地舉行大型宴會,另有位施主的妻子苦于沒有禮服,思慮再叁終于硬著頭皮向朋友借了一套,不料節外生枝,在宴會上不小心把禮服弄破了。她十分擔心,不敢聲張,誠惶誠恐地回到家中,正巧丈夫外出,她暗自慶幸,打算請人補好禮服還給主人。她急急忙忙把跛子請來,關緊大門讓他縫補禮服。正在此時,丈夫從外地回來邊敲門邊高聲喊叫:“開門!”她害怕之極,像熱鍋上的螞蟻,不知如何是好【一方面丈夫不在家,自己將跛子請到家來有失婦道;另一方面,又擔心丈夫知道自己弄破了借來的禮服】!萬般無奈,她只好將跛子裝進大口袋,手忙腳亂地紮好袋口藏到隔壁的房子裏,然後定定神開門迎接丈夫。她假惺惺地對丈夫問寒問暖,溫情細語,之後就侍候丈夫休息了。

  

  半夜,一個小偷溜進她家,黑暗中摸到那個大口袋,再上下仔細探究,捆得結結實實。他以爲是無價之寶,心中暗自得意、欣喜若狂:得到這個如意寶,我的子孫七代不會再受貧困之苦,財富無窮匮也。然後使出九牛二虎之力背起大袋子就跑。

  

  走了一程,明月東升,月光下袋子淅淅瀝瀝流出水來,原來跛子忍不住撒尿了,小偷卻覺得唯有水晶在月光下才會流水,故認定是水晶寶。他越想越美,漸漸加快了步伐。終于到了目的地——住有五百土匪的茂密林中。盜匪見小偷興致勃勃地滿載而歸,都湊了上來:“什麼東西

  ”小偷自豪地說:“什麼東西

  這次我得到的可是無價之寶!各位都應該高興,以後七代的生活全部都可以解決了。”衆賊急不可待,吵著要打開看。小偷蠻有把握地說:“打開就打開吧!”衆賊一擁而上,打開袋口都愣了:是一個殘廢的跛子,…

《百業經(索達吉堪布 口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