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與職業成功——南陽師範學院演講
『 2011年11月3日晚上 』
主持人致辭:
歡迎大家來參加我們本次的講座!
南陽師範學院建校百年以來,秉承“博大、厚重、睿智”的辦學風格和大學精神,吸引著大批的學生前來求學。在這裏,我們收獲了知識,成就了夢想。那麼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如何積極樂觀地面對人生的挑戰,確定自己生活的方向,過一種有意義的生活呢?今天我們有幸請到了藏傳佛教大德索達吉堪布,來爲我們作一場精彩的講座。
下面先請我們教育科學學院包華教授致辭——
包華教授:可能有人上過我的課,但你們並不知道我是多麼熱愛我的學生。我曾經多少次設法幫助他們複習、考研、聯系家教、參加競賽等等,甚至包括他們找對象、談戀愛。但是我後來發現,我的這些幫助,只能給他們帶來暫時的利益,只能照亮他們生活中很短的一段路程,不久之後,新的煩惱就會滾滾而來。所以,我經常生氣地拷問自己的良心:我拿什麼奉獻給你們?我的孩子們啊!
有人說:“送人黃金,不如送人點金棒。”我特別認同這句話。的的確確,有時候暫時的一些物質幫助,給我們帶來的利益非常有限,也是微不足道的,真正能讓我們終身受益的,是正確的人生目標和價值觀,是良好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和優良的學習方法。
今晚我們有幸請到了偉大的上師索達吉堪布仁波切,他曾經用他的弘法利生,給無數人帶來了解脫和安慰。今天晚上,他將以淵博的學識、高尚的人格,給我們帶來佛法的利益,給我們帶來終極關懷式的人生指導。希望大家得到真實的利益,祝福大家!
下面,讓我們以熱烈掌聲有請索達吉堪布——
很感動包老師對學生們的關心,看來她的的確確很關心你們,包括方方面面!
這次我到了南陽,感覺很好。爲什麼呢?因爲我還沒有出家前就愛看《叁國演義》,那時候非常崇拜諸葛亮的智慧。前段時間有人說南陽請我作講座,本來我這次的行程比較忙,但後來看剛好是諸葛亮的故鄉,以前也聽過與他有關的很多精彩故事,于是就産生了一種興趣。
同時,南陽跟我們佛教也有甚深的淵源。這一點,或許在座80後、90後的同學不一定非常清楚,但漢傳佛教中大名鼎鼎的“慧忠國師”,就曾駐錫于你們南陽。這個慧忠國師,小的時候很奇妙,跟誰都不說話,像啞巴一樣。到了16歲,家裏來了一位禅師,他遠遠望見就開始禮拜,並乞求雙親讓他出家。出了家以後,他在六祖面前依止11年,最終明心見性,成爲六祖門下“一花開五葉”的五大宗匠[1]之一。
之後,他來到南陽白崖山,在那裏修行四十多年,道譽甚高。唐玄宗在位時,迎請他往京城長安應供。後來發生了“安史之亂”,慧忠禅師離開長安,隱遁山林。隨後,唐肅宗又迎請他到長安,封爲國師。
有一次,肅宗問他:“您在六祖那裏到底得了什麼法?”他回答:“陛下看見天空中一片雲嗎?用釘子釘著它、懸挂著它,就是我從六祖那兒得的法。”肅宗聽不懂,又問了幾個問題,禅師答了,他仍茫然不解,禅師就不理他了。肅宗面子上有點過不去,說:“朕好歹也是大唐天子,您怎麼連看都不看一眼?”禅師反問他:“皇上知道有虛空嗎?”“知道啊。”“那麼虛空可曾眨眼看過陛下?”肅宗聽後若有所悟。(這段話中有特別甚深的道理,不知在座同學對禅宗的了解如何。)
肅宗之後,唐代宗也召請慧忠禅師入宮傳法,待以國師之禮。當時禅師極受尊崇,僧俗弟子超過萬人。禅師圓寂之後,在南陽造了他的遺塔,後來康熙、雍正兩代皇帝都修繕過。但可惜的是,“文化大革命”期間,也就是1972年被毀,如今已不複存在了。慧忠禅師,在曆史上又稱爲“南陽國師”,但南陽的年輕一代,很多人對此一無所知,對如此有意義的禅宗淵源視而不見,這是相當遺憾的。
除了南陽國師以外,禅宗還有一位著名的大德,也出自你們南陽。這位大德,就是香嚴智閑禅師。他最開始依止百丈禅師,什麼經論一學就會,總能講得頭頭是道,但卻沒有明心見性。百丈禅師圓寂以後,他轉投到師兄沩山靈佑門下,被沩山一句“父母生前,如何是你的本來面目”問得無言以對,縱將平時看過的經論都搬出來,從頭到尾仔細翻閱,也找不到能應對的答案。
他幾次去找沩山,求他告訴自己,但都遭到了拒絕。沩山說:“如果我給你說破,你以後會罵我的。我說的,終是我證的,跟你沒有任何關系。”絕望之余,智閑揮淚告別沩山,發誓以後不再學禅,只是當個混飯的和尚。
後來,他來到南陽慧忠禅師的舊址——香嚴寺,覺得這個地方不錯,決定住下來終老于此。一日,他在田中清除雜草,鋤頭碰到了一塊瓦片。他撿起來隨手一扔,瓦片擊打在田邊的竹子上,發出一聲清脆的響聲。擊竹之聲入耳,智閑一下子愣在那裏,由此而大悟。他忙回屋沐浴焚香,遙遙地禮拜沩山,贊道:“和尚大慈大悲,恩德超過父母。倘若你當日爲我說破,豈會有今日之事?”
他還作了一個偈子:“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意思是什麼呢?聽到瓦片擊打竹子的聲音,能取、所取當下忘得一幹二淨,從此不需要借助外相上的修行,行住坐臥都是佛菩薩的生活,不會再墮入名相裏頭了。之後,他就駐錫于香嚴,教化一方。
曆史上,香嚴寺分爲上寺、下寺兩部分,二者相距約15公裏。不過,下寺在20世紀60年代末,因南水北調而被淹沒,高達十幾層的兩座唐代琉璃塔,也在水庫淹沒時全部炸毀,目前僅有上寺尚存。
以前我聽到香嚴禅師的故事時,心裏非常向往,覺得聽一個聲音就開悟了,這多讓人羨慕啊!如今這個世界可謂苦多樂少,但即便如此,誰也都喜歡快樂、不喜歡痛苦。現在你們有各種各樣的壓力,若能達到開悟的境界,那什麼煩惱都會蕩然無存的。
一、現今心理染汙
1、當前各種壓力
如今許多年輕人,考上了大學以後,按理來說應該很快樂、很滿足,可是通過一些調查發現,他們也有不爲人知的很多痛苦。簡單來說,大學生的壓力主要來自叁方面:感情、人際關系、就業。曾有個大學對在校學生的心理進行了統計,結果表明:因戀愛而産生壓力的占32%,因人際關系而産生壓力的占27%,因就業而産生的壓力占25%,剩余的則是其他方面帶來的壓力。
很多大學生在大一、大二時,還抱有崇高的理想,可在大學呆久了以後,逐漸就發現,現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美好,于是開始自甘墮落、浪費青春。甚至上了大學以後,沒學到什麼有用的知識,反而學了不少壞東西。如今在很多大學裏,大部分女生將電腦當成了影碟機,大部分男生把電腦當成了遊戲機。他們整天在“玩大學”,而不是在“讀大學”,這樣混了幾年之後,畢業出來的肯定不是人才,自己找不到工作的話,也沒有資格抱怨學校、抱怨社會。
2、拜金現象嚴重
現在這個時代,許多年輕人非常拜金,不管是讀書也好、畢業也好,唯一的願望就是賺大錢,心裏除了錢以外,再沒有更大的追求了。這種人如同佛陀在經中所說:“心爲境所牽,愚者則迷亂。”自心被外境所牽的話,將來做什麼都會十分迷亂。
其實,特別特別愛錢的人,往往也不容易賺到錢。一個人欲望越來越大時,得到的滿足也定會越來越少。其實,我們一生中不需要有太多錢,畢竟自己離開人世時,錢再多也帶不走一分一毫。就如同“蘋果”的創始人喬布斯(Steve Jobs,1955-2011),前不久他剛剛去世,有資料說,他生前身家七十億美元,但死後又能帶走什麼呢?
有些同學可能想:“我有這麼多錢的話,帶不走也不要緊,活著的時候可以好好享受。”但實際上,你也享受不了多少,最多是買幾棟豪宅、幾輛名車而已。現在很多真正有錢的人,如比爾·蓋茨、喬布斯,在生活中反而最不看重錢。喬布斯曾向自己保證:做事從不被金錢影響,也絕不讓錢毀了自己的人生。這種做法,確實相當有智慧。
但現在許多人沒有這種境界,他們對錢財一味地妄想著、貪婪著,白天做事也好、晚上睡覺也罷,所有的心思全部放在人民幣上,從來沒想過回饋社會、幫助弱小。這樣的人,已經沒什麼希望了,就像一句俗話所說:“有些人死了,但他還活著;有些人活著,但他已經死了。”
不過,願意正視這個問題的人,如今可能寥寥無幾。誠如魯迅先生在《論睜了眼看》裏所說:中國人對于社會的很多問題,向來就沒有太多正視的勇氣,先是不敢看,後是不能看,再後來,就自然視而不見了。他們一天一天地滿足著,也一天一天地墮落著,卻還把這當成一種光榮……這些話,確實值得我們深思。
3、道德不斷下滑
當今這個社會,道德下滑的趨勢相當嚴重。究其根源,主要是“文革”的十年浩劫,尤其是“批林批孔”大行其道,中國傳統文化遭到了史無前例的滅頂之災,當時孔夫子的像被毀了,佛教寺院也夷爲平地了,最重要的是,珍貴的宗教思想被踐踏得一文不值。
近年來,我曾去過很多大學,不管老師還是學生,大多數都對佛教和孔孟思想一無所知,對基本的孝道、人倫、禮節等也嗤之以鼻。正因爲如此,如今道德敗壞、人性冷漠的事情層出不窮,前兩天發生的“小悅悅事件”,就可以說是其中一例。
大家都清楚,前不久,廣東佛山一名2歲的女孩小悅悅,走在路上時,被兩輛車先後碾過。讓人難以置信的是,七分鍾內在她身邊經過的18個路人,有騎叁輪車的,有騎摩托車的,還有走路的,竟然對此不聞不問,沒有一個去救她。後來,一位撿垃圾的阿姨把她抱到路邊,並找到了她的媽媽。不過,事後經過醫院的全力搶救,小悅悅仍然離開了人間。
一個小孩被車撞了,這種不幸和意外並不罕見,但小悅悅真正悲慘之處,在于路人的見死不救。現在很多人極端自私,從小在家裏、學校裏學的,就是…
《心理健康與職業成功——南陽師範學院演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