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一定全部是好的,裏面也有一些“腐敗分子”。像有些出家人,把信衆做功德、做慈善的錢,自己偷偷拿去享用,該做的功德卻沒有做,這種因果報應非常可怕。
還有一種情況是,對于有些上師,爲了方便弘法利生,施主供養他一輛車,或者其他財富。按照施主的意願和要求,這個東西必須他用,這樣也是可以的。佛教的《毗奈耶經》中講過,倘若你前世福報很大,今生不需要勤作就腰纏萬貫,那就算是一個出家人,所住的房屋價值五百金錢,也是允許的;所吃的東西具足百味,也是可以的 [3] ,這些都不算違背戒律。
現在是21世紀,出家人不一定都要穿破爛的僧衣,個別人有能力的話,也可以享用自己的福報。但若是通過不正當的手段來斂財,那麼“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遲早會受到今生或來世的各種報應。
所以,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而需要一分爲二地去分析。
(十四) 問:我是剛學佛不久的一個佛子,接觸佛法之後,我覺得爺爺奶奶非常可憐,因爲他們年紀很大了,特別害怕死亡,但又沒有信仰,每天都在等死的心態中度過。而藏族的老人非常有信仰,每個人都很快樂。請問,漢地老人應該怎樣學佛,才能斷除對死亡的恐懼?
答:你說得很對!其實,我經常也有這種感覺,在我們藏地,很多老人從小就念佛,死時也念佛,所以大多數對死亡並不害怕,只是把它當成換一件衣服而已。而漢地的很多老人,由于沒有信仰,到了臨終時,特別恐懼、無依無怙,許多現象看起來非常可憐。
在座年輕活潑的學生們,其實在不久的將來,也會面臨這樣的痛苦。那個時候,不知道你有沒有一點把握?假如大家在年輕時、在有精力思考時,懂得了生老病死的真相,到了那時,內心就會有一分坦然。
當然,你們因爲環境的影響,可能完全沒有這種概念,一下子轉過來也比較困難。但即便你不信佛教,也可以思考一下佛教所講的道理。假如它確實言之有理,那你爲什麼不接受呢?不接受的原因,是教育導致的,還是因爲它不是真理?……若能這樣多方面觀察,並逐漸深入了解佛教,那麼在以後面對死亡時,就不會特別無助了。
否則,一旦等你們老了,才讓我講一個道理,讓你馬上就不怕死,這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希望大家對死亡還是要盡早准備。
(十五) 問:我是中南大學西南分院的職工,請上師慈悲攝受。我看到一個不學佛的人對佛法萌生了興趣,就給他推薦您大學演講的書來看,這對他很有啓發。請問,您經常不辭辛勞地去許多大學演講,這是源于什麼初衷呢?
答:不管是佛教徒、非佛教徒,許多人都有一個美好的願望,就是希望全人類得到快樂。今天我來到這裏,雖不敢說自己內心一塵不染,但也是因爲看到現在許多年輕人思想很空虛,自己雖說做不了什麼事情,但作爲一個出家人、作爲修學大乘佛法的人,還是想盡心盡力爲大家指一些方向,希望每個人能找到真正的人生之路。出于這種發心,我經常去往不同的大學,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跟大家交流一些真理。
在交流的過程中,我既沒有站在佛教徒的立場,也沒有站在非佛教徒的立場,而是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上,跟你們一起探討真理、尋求真理。
在座的每一位學子,可以說人生才剛剛開始,如果開始的路就走錯了,那麼,今生也會苦,來世也會苦;如果一開始就找對了方向,那即使以後沒有得到很多的財富、很高的待遇,至少也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老師和父母,對得起整個社會。
我們今天的聚會,看似是一個偶然,實際上也是一種必然的因緣。對于有些人,我們以後可能還會見面;而有些人,今後就再也見不到了。不管怎麼樣,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希望你們以後能想得起來:每個人都有生老病死,爲此一定要早做准備;人需要大慈大悲心,有了它,無論在生活中扮演什麼角色,都會非常有意義,它給自己帶來的價值,遠遠超過金錢、超過一切。對此,大家一定要再叁思維!
主持人結語:
非常感恩索達吉堪布仁波切爲我們帶來的精彩開示和慈悲解答!
兩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相信在座每一位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讓我們再次以熱烈的掌聲,向堪布仁波切致以誠摯的感恩!
接下來,有請樹達學院經濟管理系學生會副主席致答謝詞——
尊敬的索達吉堪布仁波切,敬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我是湖南師範大學樹達學院學生會副主席,非常感謝索達吉堪布仁波切的精彩開示。堪布的演講和對大家問題的解答,給了我們很多收獲和啓示,讓我們認識到佛教的慈悲觀是多麼美好,多麼珍貴。
的確,如果整個社會缺失了慈悲理念,人與人之間的關愛、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將不複存在;如果我們心靈失去了慈悲,內心就會變成幹涸的沙漠,不但迷失了人生的方向,甚至會連最基本的幸福和快樂都不能獲取。
當代大學生,不缺乏才華,不缺少智慧,最缺少的是高尚的道德教育。可以這麼說,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在經濟全球化和網絡信息大潮的沖擊之下,價值取向越來越趨向于個人主義的功利化,社會責任感日益淡薄,自我意識愈發突顯,道德認知與日常行爲脫節,越來越多人求職和學習的目的,是奔著追求金錢和地位而去的。
這一切問題,在大乘佛教裏,原來有著最圓滿的解答鑰匙。堪布仁波切爲我們解釋了何爲大慈大悲,以及對人的慈悲、對動物的慈悲。他爲我們點燃了慈悲的燭光,給我們澆灌了慈悲的甘露。這一刻,我們內心充滿了佛法的滋潤,也讓我們産生了深刻的思考。
相信堪布今天的演講,對我們而言只是一個開始。佛法如此博大精深,值得我們深入探索。樹立慈悲觀和學習慈悲,並非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我們的心中、在行動中,一點一滴地去努力、去探索,唯有如此,人的心靈幸福、整個社會的平安和諧,才能夠得以實現。
再次感謝堪布仁波切爲我們帶來的精彩開示!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下午,值得我們深深銘記,它將開啓我們今後的佛法探索之旅、心靈慈悲之旅。
願以此功德,莊嚴慈悲觀,
上報四重恩,下濟叁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讓我們一起祈禱、共同祈願,願這些智者長久住世、廣傳佛法。熱烈的背後,必定是一次沈澱,讓我們跟著智者的腳步,向心靈解脫的彼岸前進!
謝謝大家!
--------------------------------------------------------------------------------
[1] 1930年愛因斯坦寫過一段話:“雖然因爲外界環境的限製,我不能成爲一名嚴格的素食者,但在理念上,我一直都是素食支持者。”
[2] 藥師七佛的名號:南無善名稱吉祥王如來、南無寶月智嚴光音自在王如來、南無金色寶光妙行成就如來、南無無憂最勝吉祥如來、南無法海雷音如來、南無法海勝慧遊戲神通如來、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3]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雲:“佛言:汝等若以信心投我出家情求涅槃修淨行者。此諸苾刍所著衣服直一億金錢。所住房舍直金錢五百。所啖飲食具足百味。如是等事我皆聽受。汝並堪銷。”又《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雲:“佛言:我今聽許。諸有發心求涅槃人。來詣我所。修淨行者。所著衣服價直百千兩金。所住房舍價直五百。所啖飲食六味具足。此等供養悉皆銷受。”
《湖南師範大學問答》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