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不一定全部是好的,里面也有一些“腐败分子”。像有些出家人,把信众做功德、做慈善的钱,自己偷偷拿去享用,该做的功德却没有做,这种因果报应非常可怕。
还有一种情况是,对于有些上师,为了方便弘法利生,施主供养他一辆车,或者其他财富。按照施主的意愿和要求,这个东西必须他用,这样也是可以的。佛教的《毗奈耶经》中讲过,倘若你前世福报很大,今生不需要勤作就腰缠万贯,那就算是一个出家人,所住的房屋价值五百金钱,也是允许的;所吃的东西具足百味,也是可以的 [3] ,这些都不算违背戒律。
现在是21世纪,出家人不一定都要穿破烂的僧衣,个别人有能力的话,也可以享用自己的福报。但若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敛财,那么“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迟早会受到今生或来世的各种报应。
所以,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而需要一分为二地去分析。
(十四) 问:我是刚学佛不久的一个佛子,接触佛法之后,我觉得爷爷奶奶非常可怜,因为他们年纪很大了,特别害怕死亡,但又没有信仰,每天都在等死的心态中度过。而藏族的老人非常有信仰,每个人都很快乐。请问,汉地老人应该怎样学佛,才能断除对死亡的恐惧?
答:你说得很对!其实,我经常也有这种感觉,在我们藏地,很多老人从小就念佛,死时也念佛,所以大多数对死亡并不害怕,只是把它当成换一件衣服而已。而汉地的很多老人,由于没有信仰,到了临终时,特别恐惧、无依无怙,许多现象看起来非常可怜。
在座年轻活泼的学生们,其实在不久的将来,也会面临这样的痛苦。那个时候,不知道你有没有一点把握?假如大家在年轻时、在有精力思考时,懂得了生老病死的真相,到了那时,内心就会有一分坦然。
当然,你们因为环境的影响,可能完全没有这种概念,一下子转过来也比较困难。但即便你不信佛教,也可以思考一下佛教所讲的道理。假如它确实言之有理,那你为什么不接受呢?不接受的原因,是教育导致的,还是因为它不是真理?……若能这样多方面观察,并逐渐深入了解佛教,那么在以后面对死亡时,就不会特别无助了。
否则,一旦等你们老了,才让我讲一个道理,让你马上就不怕死,这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希望大家对死亡还是要尽早准备。
(十五) 问:我是中南大学西南分院的职工,请上师慈悲摄受。我看到一个不学佛的人对佛法萌生了兴趣,就给他推荐您大学演讲的书来看,这对他很有启发。请问,您经常不辞辛劳地去许多大学演讲,这是源于什么初衷呢?
答:不管是佛教徒、非佛教徒,许多人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希望全人类得到快乐。今天我来到这里,虽不敢说自己内心一尘不染,但也是因为看到现在许多年轻人思想很空虚,自己虽说做不了什么事情,但作为一个出家人、作为修学大乘佛法的人,还是想尽心尽力为大家指一些方向,希望每个人能找到真正的人生之路。出于这种发心,我经常去往不同的大学,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跟大家交流一些真理。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既没有站在佛教徒的立场,也没有站在非佛教徒的立场,而是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跟你们一起探讨真理、寻求真理。
在座的每一位学子,可以说人生才刚刚开始,如果开始的路就走错了,那么,今生也会苦,来世也会苦;如果一开始就找对了方向,那即使以后没有得到很多的财富、很高的待遇,至少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老师和父母,对得起整个社会。
我们今天的聚会,看似是一个偶然,实际上也是一种必然的因缘。对于有些人,我们以后可能还会见面;而有些人,今后就再也见不到了。不管怎么样,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希望你们以后能想得起来:每个人都有生老病死,为此一定要早做准备;人需要大慈大悲心,有了它,无论在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都会非常有意义,它给自己带来的价值,远远超过金钱、超过一切。对此,大家一定要再三思维!
主持人结语:
非常感恩索达吉堪布仁波切为我们带来的精彩开示和慈悲解答!
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相信在座每一位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向堪布仁波切致以诚挚的感恩!
接下来,有请树达学院经济管理系学生会副主席致答谢词——
尊敬的索达吉堪布仁波切,敬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学生会副主席,非常感谢索达吉堪布仁波切的精彩开示。堪布的演讲和对大家问题的解答,给了我们很多收获和启示,让我们认识到佛教的慈悲观是多么美好,多么珍贵。
的确,如果整个社会缺失了慈悲理念,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将不复存在;如果我们心灵失去了慈悲,内心就会变成干涸的沙漠,不但迷失了人生的方向,甚至会连最基本的幸福和快乐都不能获取。
当代大学生,不缺乏才华,不缺少智慧,最缺少的是高尚的道德教育。可以这么说,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在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大潮的冲击之下,价值取向越来越趋向于个人主义的功利化,社会责任感日益淡薄,自我意识愈发突显,道德认知与日常行为脱节,越来越多人求职和学习的目的,是奔着追求金钱和地位而去的。
这一切问题,在大乘佛教里,原来有着最圆满的解答钥匙。堪布仁波切为我们解释了何为大慈大悲,以及对人的慈悲、对动物的慈悲。他为我们点燃了慈悲的烛光,给我们浇灌了慈悲的甘露。这一刻,我们内心充满了佛法的滋润,也让我们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相信堪布今天的演讲,对我们而言只是一个开始。佛法如此博大精深,值得我们深入探索。树立慈悲观和学习慈悲,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我们的心中、在行动中,一点一滴地去努力、去探索,唯有如此,人的心灵幸福、整个社会的平安和谐,才能够得以实现。
再次感谢堪布仁波切为我们带来的精彩开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下午,值得我们深深铭记,它将开启我们今后的佛法探索之旅、心灵慈悲之旅。
愿以此功德,庄严慈悲观,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让我们一起祈祷、共同祈愿,愿这些智者长久住世、广传佛法。热烈的背后,必定是一次沉淀,让我们跟着智者的脚步,向心灵解脱的彼岸前进!
谢谢大家!
--------------------------------------------------------------------------------
[1] 1930年爱因斯坦写过一段话:“虽然因为外界环境的限制,我不能成为一名严格的素食者,但在理念上,我一直都是素食支持者。”
[2] 药师七佛的名号:南无善名称吉祥王如来、南无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南无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南无无忧最胜吉祥如来、南无法海雷音如来、南无法海胜慧游戏神通如来、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3] 《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云:“佛言:汝等若以信心投我出家情求涅槃修净行者。此诸苾刍所著衣服直一亿金钱。所住房舍直金钱五百。所啖饮食具足百味。如是等事我皆听受。汝并堪销。”又《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云:“佛言:我今听许。诸有发心求涅槃人。来诣我所。修净行者。所著衣服价直百千两金。所住房舍价直五百。所啖饮食六味具足。此等供养悉皆销受。”
《湖南师范大学问答》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