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問答
『 2011年11月16日下午 』
(一) 問:我是山大哲學系的老師,搞西方哲學的,但對佛教特別感興趣。我有一個困惑:比如我走在路上時,遇到一個人需要幫助,但我又有特別緊急的事要去做。如果我幫他,就會耽誤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不耽誤事情,就沒法救他,這該怎麼辦?
答:這位老師問得很好!在這種情況下,關鍵要看自己的利他心重不重。
尤其當別人遇到生命危險時,假如你的利他心特別重,那麼即使自己的事情耽誤了,也會想方設法去救他。反之,一個人利他心不重的話,就算沒什麼要緊的事,也會前前後後顧忌很多,不願意伸出援手。
所以,應該怎麼去抉擇,這個很難一概而論,要視每個人對他人的愛重程度來定。
問:我還有個困惑:現在騙子特別特別多,假如在路上遇到乞丐要錢,我是給他還是不給呢?
答:佛教中並沒有要求,作布施時,連是不是騙子都不必觀察,就一定要把財物都給他們。一般而言,布施的時候,需要用智慧來抉擇:被施者是否真的貧困。假如遇到的是騙子,也可以不給。
但有些人,因爲自己比較吝啬,便把所有的可憐人都看成騙子,這不太合理。有些乞丐是真是假,基本上也看得出來。倘若實在看不出來,就以自己當時有沒有慈悲心爲准。
(二) 問:我是山大生命學院的研究生。請問,對于菩提心,我們應該怎麼修持?
答:菩提心的修法特別多,有願菩提心、行菩提心的修法,也有自他平等、自他交換等修法。具體在《叁處叁善引導文》、《前行》等中都有介紹。
簡單說的話,你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觀修:把自己的快樂奉獻給衆生,衆生的痛苦自己代受。
有些人覺得這太可怕,別人有傳染病的話,會不會因此而傳給自己了?實際上並不會這樣,大可不必有此擔憂,反而依靠菩提心的強大力量,你可以獲得不可思議的利益。
問:我們怎麼尋找正確的人生方向?
答:人並不是只有這一輩子,生命會延續至生生世世,所以,我建議大家了解一些佛教的理論,這對你們不會有任何危害。
我本人翻閱過《大藏經》,以及古今中外很多典籍,通過對比,發現佛教對我們的人生,確實有難以想象的指導作用。因此,從佛教中尋找人生之路,我覺得是最明智的。
(叁) 問:我是山大中醫專業的學生。請問,利他就要放棄自我,那放棄自我之前,是不是先要找到真我,就像愛他人就要先學會愛自己一樣?如果是這樣,怎樣找到真我、找到自我?
答:若想找到真我,完全可以通過利他這一途徑。
按照佛教的觀點,執著自我,實際上是一切痛苦的來源。大家也可以想一想,自己往昔所流過的眼淚,到底是爲了自己,還是爲了利益衆生?一觀察就會發現,人生中的一切痛苦、煩惱、不安,根源統統都是自我——爲了“我”的工作,我們辛辛苦苦;爲了“我”的感情,我們患得患失;爲了“我”的身體,我們殚精竭慮;爲了“我”的待遇,我們怨天尤人……
只要執著自我,痛苦就會如影相隨、揮之不去。而只有放棄自我、選擇利他,證悟了無我的境界後,才能找到真我。這一點也是佛教中最深的地方。
如今很多年輕人,生活的壓力、世間的競爭特別重,若能通過學習佛法,得到一定的境界,很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對當前來講,佛法是特別寶貴的精神妙藥。
(四) 問:我是山大中國哲學專業儒學方向的,很榮幸見到您。聽了您講的菩提心,我受益匪淺!請教您一個問題:儒家講的“仁”和菩提心,相同之處在哪兒,不同之處又在哪兒?有沒有一個境界的高低?
答:我對儒教典籍很有興趣,也學習過一些,它的理念對當前來講不可缺少。不過,儒教的“仁”,範圍只涉及關愛人類,時間也僅限于今生。而菩提心的範圍,包括天下一切生命,從時間來講,也是生生世世。
現在很多人沒有專門研究這些領域,以至于概念上有點模糊,覺得二者好像一樣。但實際上,佛教是非常甚深的,不管你研究《法華經》、《華嚴經》,還是中觀、唯識的思想,都很容易體會到這一點。當然,有些人如果沒有公正的態度,對此只是一味地排斥,那就另當別論了。但你若是有興趣,進入這樣的領域後,就會發現它確實不可思議。
所以,儒教的“仁”和菩提心的相同點,是對人類都有一種仁愛之心。但在愛的廣度和深度上,二者之間有一定的差別。
(五) 問:我是山大佛教專業的研究生。您能否通過在漢地、藏地的所見所聞,比較一下漢藏佛教之間有何不同?
答:以前,漢地對藏傳佛教的認識非常少,直到1987年,法王如意寶前往五臺山,漢地很多人才開始慢慢接觸藏傳佛教。
漢傳佛教曆來推崇吃素、參禅、念佛,這方面比藏傳佛教做得好。而藏傳佛教中提倡辯論,以此可消除對佛法的各種疑惑;同時,它有系統的修學次第,就像現在的高等教育,從小學到大學之間,一層一層的知識學習,所需時間約十到二十年;此外,藏傳佛教還有很多修行人,通過長期的講法、辯論、造論,以及各方面審核,具備合格的法師資格。
總體來講,漢傳、藏傳都是大乘佛教,沒有太多的差別。不過,希望漢傳佛教今後不僅要在寺院裏弘揚,還應該在老百姓中、大學裏,傳播佛法的教義,盡量創造這樣一個機會。
如今漢地很多人特別虔誠,但有點偏于形象化,到寺院裏去只是拜佛、燒香、辦皈依證,卻不明白自己爲何要皈依、皈依的好處是什麼,這樣的話非常盲目,也不是真正的佛教。
還有許多佛教徒,別人問他學的是大乘、小乘,他很得意地說是大乘。但以什麼來衡量你是大乘佛教徒呢?很多人卻一無所知。其實,大乘與小乘的區別,唯一要看有沒有利他的菩提心。若沒有度化一切衆生的這顆心,即使你天天修廟,天天做很多很多善事,也根本談不上是大乘佛教。
所以,現在形象的東西比較多,真正通達佛理的卻非常少,這是比較遺憾的地方。
問:請您介紹一下藏地現在的宗教狀況。比如說,佛教以外的宗教,與佛教有沒有一些沖突?藏傳佛教內部也有許多宗派,彼此之間有沒有矛盾呢?
答:在我們藏地,除了佛教以外,曆來很少有其他宗教。近幾年雖然也有極少數的,像我的家鄉,信基督教的可能有幾戶,但現在基本上沒有了;還有甘肅那一帶的藏族人,也有信伊斯蘭教的,但也不是特別多。所以,到目前爲止,其他宗教在藏地並不興盛。
而佛教,是從公元333年起,興盛于藏地的。時至今日,盡管它經曆過風風雨雨,像曆史上的朗達瑪滅佛,但佛教的清淨傳承仍保存完好,並吸引了國外很多學者前來求學。
藏傳佛教的內部,分爲格魯、薩迦、甯瑪、噶舉、覺囊等八大教派。過去極個別地方因爲教派不相同,稍微有過一點不和,但如今各教派之間非常和睦,都承認修行之道是最初發菩提心,中間積累資糧,最後獲得佛果。所以,各派教義在大的方面,應該說沒有任何沖突。
(六) 問:我們是山東大學的藏族大學生。非常感謝堪布能來這裏講法,也非常感謝學校提供這樣的機會,我們心裏特別激動!
學校裏有九十多個藏族人,今天下午才知道您來,所以來的比較少。我也是上課時才聽說的,我平時不太會騎自行車,但今天騎著自行車就“飛”過來了。本想到宿舍拿哈達,可是時間來不及,所以沒拿。
認識您,我們主要是通過網絡,您的放生等好多視頻,我們看了都感同身受,也經常學習您講法的視頻。請問,我們在內地讀大學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另外,我們藏族大學生,對在網絡上學習佛法非常熱心,也很認真、很積極。可否請堪布在網上多弄一些藏文方面的視頻,讓我們來學習。要不然,我們學習的方式太少了。
答:你們爲了求學,來到人生地不熟的異鄉之地,非常不容易。在這裏,大家應該好好希求真理,學習漢地的優良文化,不要虛度時光。
剛才也講了,山東是儒教的發源地,而儒教,數千年來一直是漢地的主流文化,就像我們藏地的佛教一樣。前不久,我在青海的一個大學裏提到過,現在藏族的很多大學生,對自己的傳統文化——佛教,不是特別重視;而我去了漢地很多學校,那裏的不少老師和大學生,卻對藏傳佛教極有研究。這一點是值得慚愧的。
所以,希望你們在讀大學的同時,既要研究漢地特別優秀的文化,也不能舍棄藏傳佛教。
同時,還有一點要提醒的是:現在很多藏族大學生到漢地讀書後,把母語忘得一幹二淨,回家後基本上不說藏語了,對此我覺得很可惜。就算是漢地的學生去國外留學,回家也會講特別流利的漢語,而不會跟父母溝通時,滿嘴都是英語,那我們藏族大學生爲什麼要這樣呢?
好多藏族孩子可能是趕潮流吧,包括我以前資助過的一些大學生,到了漢地某某大學以後,四五年就把自己的語言文字全忘光了,這一點相當遺憾。因此,特別希望在座的藏族大學生,以後應該引起注意。
關于藏文的音頻、視頻、著作,在“智悲佛網”的藏文版塊,以及我的藏微博、藏博客中,都有一些資料。以後因緣成熟的話,我還想開個單獨的藏文佛網[1],一方面弘揚藏傳佛教這一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將現實問題與佛教結合起來,做一些適合年輕人看的東西。
(七) 問:佛教有句話叫“看破、放下、自在、隨緣”,那麼,是不是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宇宙人生的真相,再去放下,才能做到自在、隨緣呢?
答:不了解佛教的理論,一開始就想看破、放下,是不太現實的。而且,“放下”也不能一概而論,比如行持善法、斷除惡法,這些就不能放下,否則,很容易變成善惡不分,誤入可怕的歧途。
其實,看破、放下,是修行比較高的一種境界。如果真達到了這種境界,對世俗完全看破了,那…
《山東大學問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