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科學怎樣成爲幸福的階梯——西安交通大學演講

  科學怎樣成爲幸福的階梯——西安交通大學演講

  

  『 2011年11月12日晚上 』

  

  主持人致辭:

  大家好!感謝各位來參加我們這次講座。

  

  今天非常榮幸也非常高興地邀請到了四川喇榮五明佛學院漢僧部的首席指導老師索達吉堪布,進行一次有關佛教與科學關系的演講。演講過後,我們會留有一個小時的時間,給大家進行問題的交流。

  

  我們西安,在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佛教發祥地和傳播地,現在還可以看到很多佛教的足迹。著名的玄奘大師從古印度取回來的大量佛教經典,成爲了中國文化非常燦爛的一部分。玄奘法師曾去的古印度那爛陀寺,是當時大乘佛教的傳播中心。這個教法後來在漢地的流傳,出現了很多波折,而在藏地,則得到了很好的保留,有特別完整的教育體系,是現代人類文化中相當重要、處于巅峰狀態的智慧寶庫。但可惜的是,由于語言、地域方面的差異,使我們很長時間都不太了解它的精髓。

  

  索達吉堪布,作爲藏密大乘佛教的傳承者,本身的證量非常之高,而且他非常熱心、一心一意想把他認爲最好的佛法,分享給所有追求幸福、追求智慧的大衆。他跟漢地學者特別有緣,這是我們很幸運的一個地方。他身患重病,但仍不辭勞苦翻譯了大量經論,現在已是著作等身,成冊的就有一百多冊,約上千萬字。而且他的翻譯水平非常非常之高,語言遠遠超過漢地所謂大師級的精准水平,大家有機會可以去閱讀。

  

  另外,索達吉堪布在科學的思維方法上,有高度的理性。他對于邏輯學、現代科學的研究成果,都十分了解,並且能夠很好地應用。他跟大量的科學工作者,在科學方面、在宗教內涵方面,都作過許多研討。經過邏輯、理性的辨析,我們大概可以感受到,我們所處的科學、理性的世界,跟藏密佛教的神秘世界之間,距離並不是太遙遠。

  

  下面,請以熱烈的掌聲歡迎索達吉堪布——

  

  各位老師、同學,很高興跟大家一起交流。你們西安交通大學,我剛才進來時感覺很舒服,這裏的環境、人文等都有特殊的氛圍。今天,我們就在這裏,共同探討一下:科學怎樣成爲人類幸福的階梯?

  

  一、什麼叫科學

  

  首先,我們需要界定一下什麼叫“科學”。在座研究科學的人都清楚,科學的定義有好多種,法國[1]、前蘇聯[2]的百科全書中,對此也有不同的說法。但不管是哪一種定義,我認爲所謂的科學,就是要客觀反映萬事萬物的真相。

  

  關于科學的分類,以前有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兩種,現在又新興了一種心靈科學,也叫認知科學、心智科學。這種科學揭示了生命最甚深的心靈奧秘,對當前來講至關重要,然而可惜的是,如今並沒有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而在西方很多國家,相當一部分人卻對此非常重視。不少學者認爲,以藏傳佛教爲代表的2500多年前的佛陀智慧,是人類極爲珍貴的寶藏,佛在《大藏經》中所闡述的佛教真理,詳細地揭示了萬事萬物、尤其是心靈方面的究竟真相。

  

  如今,人類對前兩種科學的研究比較不錯,在特定的範圍之內,可以發現一些事物的規律,像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以及如今的量子力學。可是對心靈科學的探索,到目前爲止,可以說是剛剛起步,其價值並沒有挖掘出來。那麼,以上這幾種科學,到底能給人類帶來什麼呢?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二、當今科學給人類帶來了快樂還是痛苦

  

  在古代,沒有飛機、大炮、火車,也沒有現在這些高樓大廈、尖端技術。如今毫不誇張地說,科學在物質方面,確實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危害。

  

  上個世紀,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就充分體現了科技對人類的負面作用。當前,盡管沒有發生這種大的災難,可是在我們生活的時時處處,也經常可以看到科學給人們帶來的恐懼感、不安全感。

  

  古人正是預見到了這種現象,所以,對發展科技多持反對的態度,而鼓勵君子要追求大道。其實在古代,也曾有非常先進的創造發明。比如早在春秋末年,魯班就發明了汽車、飛機的雛形。他用木頭製作的鳥,可以高飛叁日不落,他父親偷偷騎上之後,一飛竟然飛到了蘇州[3]。而他的母親命運更悲慘,騎上他製造的木馬車之後,從此一去不複返,就這樣給弄丟了[4]。

  

  不過,這些技術並沒有流傳下來,也沒有給後人留下只言片語,這是什麼原因呢?主要是古人覺得這是“奇技淫巧”,過多鑽研會“玩物喪志”。尤其是儒家,看重的是“道”,是高尚的德行,認爲下等人才迷戀“器”,故有“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的說法,並認爲“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就是古人的生活態度。

  

  可是現在的21世紀恰恰相反,人們把所有目光、所有精力都投注在科學上,高樓一年比一年高,立交橋一年比一年多,轎車一年比一年豪華,表面上好多人拿著手機、開著車,穿的也比以往光鮮,日子過得似乎不錯,但只有他們自己才知道,內心的壓力有多大、焦慮有多重。

  

  許多人年輕時的幸福感,現在可以說蕩然無存了;原來在農村生活的輕松感,到了都市裏以後,也全部一掃而光了。這是爲什麼呢?就是因爲現代社會只注重物質發展,一味地鑽研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卻忽略了心靈科學的重要性。這也正是古人所擔憂的玩“物”喪“志”。

  由于受這種潮流的影響,如今在我們藏地,好多農民、牧民極其向往城市生活,他們用掉了一輩子的積蓄,想方設法搬到城裏去,分期付款地買房子,並將此視爲一生的榮耀。相反,城市裏那些有錢有勢的人,已厭倦了紙醉金迷、車水馬龍的生活,他們渴望遠離一切塵囂,羨慕藏地簡單、自由、輕松的生活。這種現象很有意思,就像錢鍾書在《圍城》中所形容的:城外的人拼命往裏擠,城裏的人拼命往外跑。

  

  但不管是“城裏的人”,還是“城外的人”,其實都是爲了追求幸福。然而,這種幸福究竟在哪裏呢?現今很多人目光短淺,不要說生生世世的生死大事,就連古人那種“爲萬世開太平”的胸懷也沒有,他們只盯著眼前幾十年的利益不放,互相競爭、互相攀比,甚至爲達目的不擇手段,這樣的生活能幸福嗎?

  

  再加上,如今不安定的因素也越來越多。尤其是前不久有報道說,10月31日,全球人口已突破70億大關。人類從10億增加到20億,用了100年;從20億到30億,用了30年;而從50億到70億,只用了20多年。地球就這麼大,隨著人口的不斷膨脹,日益加深了資源危機、生態危機和環境汙染,使地球的負荷越來越重。爲此,很多國家不得不實行“計劃生育”。但實行了“計劃生育”的話,年輕人的負擔會越來越沈重。每個家庭把希望都寄托在一個孩子身上,父母也好、親友也好,成天逼著他要爭氣,將來要爲家人爭光。孩子長大後,也要以一己之力贍養很多長輩,如此一來,現在年輕一代特別不容易,每個人身上的負擔相當大。

  

  我曾去了一些大學,也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狀況。他們很多人並沒有把精力放在學習上,大多數都在想“我畢業後怎麼樣掙錢,怎麼樣找一個好對象”,除此之外,再也沒有其他遠大的抱負了。這種想法特別狹隘、特別自私,人人如果都是如此,那這個社會將來會變成什麼樣?大家也可想而知。

  

  當然,學生這樣想,有時候跟老師的引導也有關系。北師大就有一個教授,他對他的研究生說:40歲之前賺不到四千萬,就不要來見他。此言論一出,馬上引起軒然大波,網上有人評論道:你學生不是做房地産的嗎,四千萬,就是四個“千萬”——千萬要暴利,千萬要心黑,千萬要行賄,千萬要強拆。只有這四個“千萬”,才有希望在40歲之前弄到“四千萬”。其實大家也可以想想,這“四千萬”的背後是什麼?就是金錢至上、唯利是圖。

  

  現在很多人爲了金錢,歡歡喜喜地造惡業,卻從未想過以後受報時的痛苦。誠如《正法念處經》中所言:“如是罪業,作時喜笑,得殃報時,號哭而受。”就拿地溝油來說,不知道從何時起,竟成了一些人發財致富的捷徑。據有些資料顯示,中國每年有大概300萬噸地溝油流向餐桌,通過買賣地溝油,一年所得的利潤近20億。像廣東等很多地方,每到晚上,就有工人在下水道撈地溝油,之後進行過濾、提煉、再加工,很快就看起來跟正常油一樣了。這種劣質油屢禁不止,毒性是砒霜的100倍,人們吃後對健康有極大危害。地溝油現象,實際上在日本和英國也發生過,可是他們要麼通過高價回收當燃料,要麼依靠法律來嚴格控製,以此手段,最終讓地溝油從餐桌上迅速消失。所以,只要人們引起足夠重視,有些現象也不是不能製止的。

  

  現在很多人幹壞事,其實都是從電視、電影上學來的。有些影視劇把這些過程講得細致入微,居心不良的人一看就會,進而模仿,這是特別不好的一種宣傳。如今有些媒體,對負面的東西宣揚得很到位,然而對正面的東西,卻捉襟見肘。比如對藏傳佛教的描述,就與真相相去甚遠,完全是一些外行人的編造。經過他們的種種誤導,人們對前世後世、善惡報應等真理,很容易産生誤解,進而邪見越來越深。在這種情況下,科學越是先進,人們離幸福就會越遠。

  

  叁、尋找幸福的立足點

  

  講了這麼多,可能有人會問:“那幸福到底是什麼呢?”它實際上是一種滿足感。馬克思也認爲,幸福是“欲望得到滿足的心理狀態”,這個定義比較貼切,跟我們佛教講得很相似。佛教裏是怎麼說的呢?《遺教經》雲:“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爲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只要內心滿足了,就算生活再簡陋,也仍是一種幸福;假如內心不滿足,就算生活再富足,也不會有幸福可言。可見,幸福是內心的一種狀態,並非完全建立在物質的基礎上。

  

  既然如此,我們就可以推知,內心若沒有得到滿足,科學發…

《科學怎樣成爲幸福的階梯——西安交通大學演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