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南陽師範學院問答▪P2

  ..續本文上一頁東流。比如,有些人成績非常好,但往往在考試時不成功;有些人的人品不錯,但常常被很多人誤解;有些人社會關系很廣,但仍然無法做一番事業。業力就相當于一個大網,它廣闊無邊、遍及一切。如果你們懂得因果的道理,一旦自己遇到很多磨難,就應該好好地忏悔,這樣才能彌補前世所造的惡業。

  當然,生活中的順與不順,也不可能一成不變。只要你心態調整過來了,不順就可以變成順緣;但若心態不對的話,就算是順緣,也可以變成違緣。比如有些人從小曆經了各種打擊,這種人生看似很苦,卻可以讓他的內心不斷強大起來;有些人從小就被當成小皇帝、小公主,要什麼就有什麼,生活無憂無慮,但到了社會上以後,特別特別脆弱,一丁點委屈也忍受不了。

  因此,我們生命中的苦難,不一定都是不好。若能把它視爲磨煉自己的機會,你的人生就會越來越有價值,將來也才會有出息。

  問:您說的這個道理我懂。我之前也讀過很多佛學故事,都說不管遇到什麼事,要耐心忍受,然後放下、看淡。但我現在的問題是,可能因爲自己修養不夠,就是放不下、看不開,這個怎麼辦呢?

  答:放下,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不是說放下就能放下的。你必須要先懂得道理,然後經過很長時間的修行,才能慢慢放得下來。

  就像一個患有膽病的人,明明知道眼前的海螺是白色,可在病沒有好之前,看到的一直是黃色。同樣,你說很多道理自己都懂,但實際上這不叫懂,只是字面上理解而已。如果你真的懂了,面對任何磨難都不會執著、痛苦。所以,理解和通達還是有一定的差別。

  (六) 問:我是教育學專業的大四學生,今天非常榮幸得到您的攝受,感覺受益匪淺。請問,佛教中講的“皈依”是什麼意思?

  答:所謂皈依,簡單來說,需要通過一定的儀式,自己決定從現在開始,投靠依止佛、法、僧叁寶,遵循佛陀的教言去做。廣而言之,皈依還有共同皈依、不共皈依,以及密宗特殊的皈依等許多分類。

  問:那麼慈悲的堪布,您能不能現場給我們作一個皈依?

  答:皈依的話,在座的有些人可能願意,有些也不一定願意。但我可以念誦一個皈依偈,你們不想皈依的也不用怕,不會受影響的。

  皈依的發心有大乘、小乘之別。最上等的皈依,是發心爲利益天下一切衆生而皈依叁寶。下面我就開始念皈依偈,想皈依的人可以這樣觀想——

  【堪布用藏語和梵語念皈依偈……】

  (七) 問:我是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大二學生。我想問一下,您如何看待社會上的一些算命?

  答:算命,在河南這個地方,應該有一定的曆史(大禹時代的“洛書”即出于此)。在我們佛教中,也有這方面的道理。不過現在很多算命的,可能是爲了掙錢,不是很正當。但我們也不能因此就認爲所有算命都是假的,實際上有些還是特別准。

  對于算命、打卦等神秘現象,我們不能一概否認,認爲統統是迷信;也不能說算命的都很准,畢竟有些完全是騙人。所以,這要一分爲二地去詳細觀察。

  我個人是這樣的:對算命也感興趣,但也會注意。

  問:那您會看相嗎?

  答:我會看,但今天不看。

  問:我來之前關注過您的微博,對藏傳密宗也作過一些簡單了解。我特別感興趣的是,佛教徒應以慈悲爲懷,爲什麼密宗很多法器都是用人骨做的?爲什麼非要用那些東西?

  答:咦,這跟我的微博有什麼關系啊?人骨法器,我微博上從來沒有用過的。(衆笑)

  在密宗中,並不是所有法器都是用人骨做的。只是比方說修斷法時,有一定境界的修行人才會用人骨吹號;或者修一些特殊的密宗儀軌時,才會用到人骨做的手鼓、念珠等等。

  現在許多人對人骨法器很好奇,覺得它非常好,于是不少做生意的人就把它當成商品大力推廣。其實,使用這些特殊法器,對外一般不能公開,是需要保密的。可現在這個社會,人們有種獵奇的心理,很多漢人看到這些,就以好奇心請回去,于是托巴(頭蓋骨)等很多人骨法器,就堂而皇之地出現在我們面前了。

  當然,這也不等于佛教不慈悲,因爲所有法器用的人骨,都是人死以後的骨頭,並不是故意去殺個人,然後把他的人骨拿來。所以,這跟慈不慈悲沒什麼關系。

  問:作爲佛教的誕生地——印度,爲什麼佛教不是非常發達,反而印度教卻很昌盛?

  答:這就是我剛才講的無常。像你們河南的洛陽,是中國佛教的發源地,但這裏的佛教也不是那麼興盛,包括很多大學生對佛教都不懂。所以,這是一種因緣,到了一定的時候,它就會時過境遷。

  不過,現今印度的佛教,也並非那麼不興盛。來自世界各國的佛教徒,經常在印度的金剛座、四大聖地舉行法會。我大概在1990年也去過印度,那個時候,佛教還是非常興盛的。尤其是藏傳佛教,在印度比較有影響力。

  (八) 問:我是美術系的學生,大四了,也是南陽《入行論》學習小組的學員。以前只能從電腦上看到您,今天看到了真人,覺得特別激動。我想請教您:我馬上要畢業了,面臨著很大的就業壓力,那麼我現階段應該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學習知識上,還是拿出一部分確保每周的共修?哪個對我將來的人生更有意義?

  答:這個可能要根據情況。一方面學習不能落下,你們作爲高年級的大學生,很快就要面臨人生的轉折點了,辛辛苦苦學了這麼多年,到最後應當融入社會、回饋社會,此時最好不要因爲學佛,就放棄了自己的學業。

  我也經常跟一些小組的學員講,學佛不要影響自己的正常生活,不要爲了完成既定的共修量,就耽誤學業和工作。假如你暫時不能完成的話,等以後各方面有條件了,這些可以再補上。

  (九) 問:我是經管學院的大二學生。現實社會中,我們因欲望産生很多虛榮心、攀比心,往往忘記了自己是誰,自己真的需要什麼。如何才能做到尋求自我、反觀自我?

  答:現在的人們,虛榮心確實特別強,不管學生還是大人,攀比心也很厲害。在這樣一個社會中,我們的內心要想安甯,必須有一種正確的信仰。否則,你就會盲目地追求物質,有一輛車還要買兩輛,有一棟房子還要買兩棟,甚至買了好幾棟也不滿足,還要到國外買房子……如此欲望無有止境,是絕不會有快樂可言的。

  如今有個口號是:“要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但實際上,“需求”是滿足不了的,人心就像是填不滿的無底洞,假如不懂得知足的話,想用物質來滿足是很困難的。

  今天短短的時間裏,我無法讓大家一下子明白佛教的殊勝,但特別希望在座的莘莘學子,在迎接人生美好未來的時候,除了追求必要的物質以外,也不能忽視內心的安甯。而若想做到這一點,唯有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中,有最完美、最究竟的答案。

  看大家的表情,可能還有很多同學,有好多問題要問,心裏也都准備好了。可因爲時間的關系,恐怕我無法一一回答。假如你們對這方面感興趣,現在的網絡非常方便,大家也可以各種途徑來了解佛教的甚深法義。

  我個人而言,並沒有太大的智慧,但自己畢竟學過一些佛陀的經教,長期研究過這方面的道理,所以,我今天將自己所了解的與你們分享,希望大家能得到一點點利益。謝謝!

  主持人結語:

  整個提問環節到此結束!

  今天晚上,我們度過了一個如此美妙的夜晚。美好的時光總顯得太過短暫,有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就能爲我們帶來人生的改變。相信今天堪布的講座,無疑就是這樣一種難得的機會。

  下面讓我們用掌聲再次感謝堪布!請大家起立恭送堪布...

  

《南陽師範學院問答》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