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1,香港佛教一四八期)
3、引人殺狗 償命暴亡(蓮 芬)
我住的裏中東門某人,養一只狗,很溫馴,某日偷吃食物,主人痛打欲致之死,狗逃入其女兒夫家。其女兒正吃飯時,看到狗跑入躲于床下,乃將狗趕出,狗悲鳴宛如畏懼,請求庇 護之狀。一會兒,狗主人持木棍追來 ,狗立刻再躲入床下,狗主人問看見狗來此否,女手指床下,狗遂被趕出擊斃。過了不久, 此女忽發狂叫,說狗來討命,家人問狗與女有何冤仇,狗魂附在女身回答:“我只偷吃食物 ,罪不至死,主人痛打于我,因此躲到你家求庇護,你不說出我躲藏在家,則我可活命,但 是你卻助纣爲虐,是你害死了我,因此不讓你活下去。”家人一再哀求解冤,始終不答應, 只答說:“錢債可用錢還,命債也可用錢還嗎
”問狗爲何不找主人報仇
答稱:“時候未到 ,而且我恨主人,不及恨你之深。”結果過了一晚,該女就暴斃而死。人的生死決斷之頃刻,有時旁觀者,一言可救其命,則其感激倍于對主人者;若一言而害其死,則其仇恨自亦深于恨主人者,可不慎哉!(正言雜志八卷二期)
4、其人之道 還報其身(新竹 隱名氏)
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招;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筆者的叔公,原本是位純樸的農夫,平生甚少作惡,但善行 也鮮爲之,在暮年時常與村人相約到河邊擱下網子等水漲潮後,將網高挂,藉以圍堵捕魚, 其有抓不著的或施以藥物毒殺之,村裏之人習以爲常,故甚少人規勸之。
就這樣日積月累地過了幾年,就在某月某日的晚上,連續好幾天晚上睡覺前,他仿佛聽到 有人拿著手铐、腳鐐在地上拖拉的聲音,在其房間旁邊圍繞著,他問家人有沒有聽到,家人 說:“那裏有
大概是你的耳朵 聽錯了!”他心中甚疑之。過沒幾天,因一件家事,與家人吵架,一時想不開,趁家人不在 ,竟喝下農藥自殺!其死狀甚爲恐怖,等家人發現時已回生乏術!因果經裏說:“毒藥死者爲 何因,皆爲攔河毒魚人。”正是此話!因攔河毒魚,大小魚盡殺之,不留生路,殺業甚重, 政府已明令禁止,但現在仍有些人肆無忌憚,公然爲之!
筆者謹願以此一則故事,希望那些喜歡攔河毒魚,或電魚爲生的人閱及能知所警惕,勿因 惡小而爲之,改過遷善,是爲至盼!(1983、11、15,聖德雜志六四期)
5、瘋癫白癡 行如蛙跳(聖嚴法師)
有一個老婆婆,告訴了我這樣一個故事:
在二十多年前,臺灣南部的旗山鎮,有一個人,一生喜歡吃蛙肉,一到夏季,每天要吃好多青蛙,有時自己去捉,有時向人收買;不但吃大只的,也吃 小只的;吃新鮮的,也吃曬幹了的,每每將蛙腿穿在鉛絲上,挂在室外曬,他自己覺得很 有意思,他人看來實感殘忍。
但是,那人活到四十來歲時,突然瘋癫了,突然變成白癡了。一天到晚,跟青蛙一樣,眼睛定定的瞪著,脖子直直的伸著,拿著一張矮椅,坐在臀下,不能站起來走路,只能用雙手搬動矮椅,一跳一跳地向前移動,蓦然看去,活像一只大青蛙在跳行。附近的人,天天都可見到他,大家也都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沒多幾年,那個蛙跳的人,也就向人間告別了!(慈明月刊)
6、獵槍口下 獵人喪生(聖嚴法師)
見報載(一九六二年四月上旬),有一笨拙的 獵戶青年,平日喜歡提著獵槍 ,到山野中去獵捕鳥獸。一天上午,閑著無聊,仍舊提起獵槍,離家外出,但是不幸得很, 在他離家不遠的水田旁邊滑倒了,同時,他的獵槍也走火了,子彈出腔時,槍口適巧對准他 自己的心髒,所以在“砰”的一聲槍響之後,這個獵戶的青年,便一倒不起了。
打獵的人,在古代,往往會被猛獸拖去而膏獸吻,馀屍殘骸,則施鳥啄,那是血債以血償 !現代猛獸幾已絕迹,獵器則尤較古代的銳利,所以打獵在古代是冒險,現代竟成了娛樂, 因爲以其猛烈的武器,對付弱小的動物,毫無危險可言。但是決不因爲如此,便沒有報應, 上面這個事實,便是最好的說明。
一年多前,美國的文學家海明威死了,全世界都曾寄予震驚和哀悼,因爲他是一個舉世聞名的文學家,但他竟然是用槍自殺的。爲什麼他會自殺,爲什麼他會用槍自殺
至今尚是個迷。其實,因爲他在生前最喜歡打獵,用槍射殺動物,最後再用槍射殺自己,不就是一個現 成的答案嗎
當然,多數的獵人,仍能好好地死去,只因爲尚未臨到他們受報。有許多人,不是獵人,也遭槍殺刀殺或者用刀槍自殺,誰能說,他們在過去生中沒打獵殺害動物呢
(慈明 月刊)
7、嗜食鳥肉 死狀奇特
這樣好的人,爲何如 此慘死
他那麼虔誠,怎麼佛菩薩不保佑他
當爺爺墜崖之事傳來——“怎麼可能,你有沒 有聽錯
可別亂說啊!”這句話,不絕于耳。沒有人願意相信這是個事實。因爲,大家都認爲 爺爺是個好人,而好人是不會那麼早就死的!
提起爺爺的墜崖,有一段因緣,甚至有人認爲爺 爺是替死鬼。因爲爺爺出事的地點,正是他時常警告來往行人不要接近的一座山坡。如果有 人要走到那裏,爺爺總是老遠的就叫住對方,千萬不要前去,因爲那是個曾經有許多人或 因失足、或因自殺等因素,亡命于此,而變得十分不甯的地方。只要有人走到那邊去,就很 少有活著回來的。甚且,連屍首恐怕也找不到,畢竟崖高,摔下去的人,不是粉身碎骨,面 目全非,肢體分離,就是早已爲海水吞噬,沖得不知去向了。
但是,爺爺不但屍首完整,且墜落的地點,正好不偏不倚的躺在陸塊中央,只要稍有偏差,就免不了有被海水沖走而不見遺體之憂。因此,在悲恸之余,也爲爺爺能保有全屍而略 感欣慰。唯獨令我們感到不解的是:“爺爺的後腦袋竟是空的,像一個殼,面部表情卻依然 完整。”
父親見了爺爺這種情形,心中頓時恍然大悟——原來,爺爺生前嗜食鳥,因此造了不少殺業。而且,殺鳥的方法也很殘忍,就是用手將鳥的後腦掐碎。這就是爲什麼爺爺在墜崖之 後,面部表情仍然完整,而後腦卻已成空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爺爺墜崖當天,是因爲要殺 羊,而與一老翁同在山坡捉羊。但羊群不知何故,突然的全部往山下沖,以致不少羊兒亦紛 紛墜落崖下。爺爺爲了趕回羊群,所以,他也忘記羊兒們所跑的方向,就是平時他勸人不要 靠近的地方,故亦因山陡路滑,失足墜崖身亡。
盡管爺爺是個衆所公認的好人,是個令人尊敬的長者。而他也日夜都虔誠的焚香拜拜,但是,終究無法避免因殺生而遭受的因果報應——憨山大師叁災九橫中的橫墮山崖。
常常有一些人說:“心好就好,不要去做壞事,就可以了。”試問:““心”如何是“好 ”呢
衆所皆知的,“好”是善良之意。然而,爲貪圖口腹之欲,而妄加殺害無辜之性命, 如何可言“心好”
“沒有做壞事”
迫害生命,使之骨肉離散,豈可名之爲“好事”
”當 今社會不乏高唱此論調之人,無異是以子之矛,擊子之盾了。
盡管您認爲自己是個心地善良,從不做壞事的好人。然而,清夜扪心自問,您曾殺生否
除非,您天生就吃素,否則,便將難逃殺生的罪名
既殺生,就得背因果,遭到果報。如人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般絲毫不爽,豈是“心好”之人所能躲過
我的父親,本與爺爺有著同樣的食鳥之好,在看到爺爺的這個因殺生食肉而受到的果報之後,便不敢再殺生。同時,也發心行善,將功德普皆回向給爺爺,並爲爺爺辦超渡,使之能離叁塗之苦而得超生,或往生極樂世界。(1986、9、1,天華月刊八八期)
8、慣捕飛鳥 觸電喪命(陳虹儒)
最近,社會上善心人士發起的保護鳥兒運動,獲得各界熱烈的響應,信奉基督教的女作家張曉風女士,也熱心地在推展此項運動。大家一直有種錯誤的觀念,認爲放生是佛家的事,其實,愛護動物是不分任何教門的,只要有血性良知、有道德心的人,同樣都會具有此種慈悲心。
筆者的家鄉,不久前發生了一件事,和保護飛鳥有些關系,說出來和大家共同參悟,事情的經過是這樣:有位青年,性嗜獵殺飛鳥,雖經家人一再勸阻,都置之不理。有一天,他發現郊區公路旁的電線杆上有一鳥巢,便利用夜晚,爬上電杆,抓了那些幼鳥和母鳥,可是當他准備下來時,不幸觸及了高壓電線,等被人發現,已經氣絕多時了。(1982、6、 15,聖德雜志叁0期)
9、犬身龜首 破戒現報(梁金燕)
安徽省合肥地方,百姓持齋吃素的風氣很盛。有姓丁、王兩位婦人,共同成立觀音大士會 ,兩人都長期吃素守不殺生戒。姓丁的,吃素很虔誠,兢兢業業,叁十年間,不敢一日松懈 。偶而外出他地,如果找不到素食吃,甯願餓肚子也不破戒。凡遇有會殺傷物命的事,一概 戒絕不做。平日爲人,一心敬神修身,沒有絲毫邪念。姓王的,吃素也很純淨,凡葷腥及一 切禁戒的食物,都不敢吃。不過她心中的想法與丁婦大不相同,她只立願自己持素,而代人 做事並不戒殺。她很善長烹饪,有易牙之風,常有人請她掌廚或辦席,而她也借此機會,炫 耀烹調技術,由此賺了不少錢。爲了供應爲人辦廚之需,還養了許多雞鴨等動物。
由于王婦常常生病,丁婦則平安無恙,王婦心想:“我吃素,她也吃素,爲何我常生病她 卻平安無恙。”嫉妒之馀,利用某日同餐的機會,暗中將雞肉扯絲,混合在面筋一起拌炒, 供丁婦食,丁婦不知不覺的吃了。吃後丁婦沒怎樣,王婦原本沒吃,卻反而嘔吐不止,這時尚不知省悟,反而認爲丁婦所持齋戒已被毀害,必有災厄。想不到丁婦越健康,而王平日原本多病,從此更加病重無起色。但她不懂得歸咎自己,反而怪吃素無益。心底下想著:“丁婦持齋,已被我毀,尚非常健康;我持齋戒如此清淨,卻反而生病不停,神明還有靈嗎
” 于是決定破齋開葷。丁婦知情後,常勸…
《因果報應實證(淨松居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