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聽妻子勸告,仍堅持著不許母親進門。鄰人都爲侯老太太抱不平之鳴,然而侯二總是不改忤逆的惡行。
善惡到頭終有報,有的報得迅速,有的報得緩慢。侯二的忤逆不孝,很快就得到了報應。不久以後,他遍體生了很多一顆一顆的毒瘡,濃血淋漓,痛癢交加,痛的時候痛徹心肺,癢的時候癢入骨髓,終日呻吟呼號,有如置身活地獄一般。雖經名醫診治,投以清火解毒的藥劑,可是侯二吃了很多苦水,病勢不見減輕,日益加重,病了一個多月,竟全身潰爛而死。
侯二去世以後,不到一星期,他的兒子做了一個夢,夢見侯二對他說:“我生前因爲對你祖母忤逆不孝,昨經閻羅王審判,說我罪大惡極,要罰我投豬。我犯了忤逆不孝的罪行,現已後悔莫及,希望你要好好的孝順母親,更應孝順你年老祖母,不要蹈我覆轍。明天早晨京師宣武門張姓屠夫家中,有一只大母豬,就要生産小豬。其中最瘦的一只,那就是我,你速到張家去贖回,救救你的父親。”說畢,痛哭流涕。侯二的兒子一覺醒來,想到父親對祖母的不孝,認爲這夢絕非虛幻,一定是父親托夢求救,就決心要到張姓屠夫家去探問究竟。
第二天,侯二的兒子趕到京師宣武門去找張姓屠夫,說明要買小豬,張屠夫告訴他,剛好今晨母豬生了六只小豬,領他到豬欄中去觀看,說也奇怪,其中最瘦的一只小豬,看到了侯二的兒子,昂首注目,好像是迎接的樣子。侯二的兒子對屠夫說:“那只小豬前生是我的父親!”,張屠夫聽了,起先以爲他是神經病的呓語,但看到那一只小豬好像認識侯二兒子似的,也覺得奇怪起來,就問他說:“你怎麼知道那只小豬前生是你的父親呢?”他就把父親生前忤逆不孝的情形死後托夢的經過,原本的說來,並願以十元金幣的代價,把那只小豬贖回。(取材自香祖筆記)
7.溫五夫婦的慘死
溫五,是一個濃眉大眼,身軀高大的彪形大漢。性情橫暴,行爲粗魯,鄉人都畏之如虎。在家庭中,他常常辱罵父親,毆打哥哥,他的哥哥是一無知鄉愚,懦弱無能,絕對不敢與他計較,只得攜著妻子,遷到遙遠的地方居住,避免與他沖突。可是溫五對哥哥還是不肯放松,常常尋到哥哥家中,坐索酒食,強借金錢,稍不如意,兄嫂都要受他的淩辱。
這樣一個橫暴的惡漢,倘有賢良的妻子予以勸導,或許稍可改變他的惡性。但不幸得很,他妻子對丈夫的惡行,不僅不加規勸,反而助纣爲虐,協同他忤逆父親。有一天下雨。他呼喚父親上街買菜,父親知道自己兒子脾氣很壞,不敢不從,但雨天道路泥濘,無法行走,然恐觸怒兒子,不得已宰烹自養母雞供養兒媳。溫五老實不客氣地,帶著妻子圍坐而食,狼吞虎咽,吃個精光,並不留一些余食給父親。鍋中僅剩殘余的雞汁,父親私取殘汁嘗嘗,給溫五看到了,拍桌大罵父親口饞,盛怒之余,還連湯帶飯傾入廁中。他父親遭遇如此的羞辱。怨無可伸,只得跪在竈神前面泣訴,溫五認爲父親是在竈神前咒他,更暴跳如雷的說:“你要咒死我嗎?我是天不怕地不怕的。”
把這對忤逆的夫婦,打成齑粉。
有一天,父親抱著孫兒嬉戲,偶一失手,不慎把孫兒跌倒在石臺上,額部跌傷,溫五認爲傷害了自己的兒子,拿起棒來要打父親,他父親急忙躲入床下,他一棒打在床上,把床打得傾斜破碎。他父親呼號求救,聲達四鄰,但鄰居們都畏懼溫五凶暴,閉戶不敢過問。
初秋的八月,正是臺風的季節。黑夜中,狂風怒吼,暴雨如注,接著大地震動,房屋搖搖欲倒,溫五急忙攜妻抱子,出外避難。年老的父親,行動不便,拉著溫五的衣袖說:“兒子救我!兒子救我!”可是殘忍成性的溫五,不管老父的危險,反把父親推倒在地上,只顧自己帶著妻子逃命,剛逃到巷口的時候,巷口兩邊砌著大石磨,這時大地震動更加厲害了,巷牆傾斜,巷口兩邊砌著的大石磨相對著倒下,將溫五夫婦攔腰夾住,牆上磚石倒如雨下,把這對忤逆不孝的夫婦打成齑粉。事情發生以後,很多人都看到石磨上斑斑的血迹。深信這是忤逆不孝的惡報。(取材自太上寶筏圖說)
8.忏悔難滅不孝罪
張義,是一個六十多歲的老翁。從表面上看來,張義這個人,還算忠厚老實,生平務農,克勤克儉,並沒有做什麼很缺德的事,可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縱然一般人認爲並不太壞的人,在一生之中,也難免有或多或少的過錯,張義豈能例外。好人與壞人不同的地方,就是好人有了過錯,能知道反省,自己認錯;壞人做了惡事,不知反省,絕不認錯。張義是有良心的好人,反省自己的生平,深深地感覺過錯很多,因此他常在菩薩面前痛切忏悔,誠心改過。他年老多病,精神衰憊,有一年病中,他被二個冥使,帶到冥府去,冥王拿出黑簿給他看,在那本黑簿上,把他生平的罪業,記載得钜細無遺,曆曆如畫,像殘殺生禽啦,虐待動物啦,欠繳官稅啦,調戲婦女啦,借錢不還啦,惡口罵人啦,挑撥是非啦,妒忌賢能啦,誹謗好人啦,……等等過錯,都已記得清清楚楚。可是由于張義晚年痛切忏悔,誠心改過,以上種種罪過,簿上都已一筆勾消。他看了那本黑簿,一則以驚,一則以喜,驚的是冥間對于人們的罪惡,竟記載得如此詳細;喜的是幸而晚年誠心忏悔,勾銷了許多的罪惡。可是當他再仔細看下去時,不由得使他嚇得冷汗直出,原來黑簿上還記有一件惡事,獨獨的沒有勾銷。爲什麼其他許多的罪惡都已勾銷,獨有一件惡事不能勾銷呢?那件惡事不是別的,就是他曾對父親忤逆不孝。
張義在青少年時,不但不幫父親耕種,還要指罵父親。
說起張義的忤逆不孝,那要追溯到他的少年時代了。在大約五十年以前,張義只有十七歲,還是個血氣方剛的少年。他的家庭,世代務農,父親是一位耕作十余畝田地的自耕農,那時科學不發達,在農業收獲的季節,從割稻、以至打谷等過程中,一切全靠人力,沒有現代化的機械農具,所以舊時代的農夫,胼手胝足,是異常辛苦的。有一年秋收的季節,農夫們都忙著在田中割稻,秋天的氣侯,普通說來,應該是涼爽的,可是有時到了秋天,氣候的炎熱,有時反而勝過夏天,俗語形容秋天炎熱,稱爲“秋老虎”。那一年的秋天,氣候就特別的炎熱,火傘高張,偏偏又沒有風,人們坐在家中,尚且汗流浃背,何況在烈日下的田中割稻呢?可是成熟的稻,倘不收割,會受到牲畜踐踏和鳥類啄食的損害,所以不論天氣如何的炎熱,農夫們都要盡快的收割。張義的父親,在那農忙的季節,十分緊張忙碌,不在話下,當時張義已是十七歲的大孩子,農忙中應該盡力幫助父親,本是理所當然。豈知當他父親命他幫助割稻時,他非但沒有欣然受命,反覺得父親不該在炎熱的氣候中命他做事,竟對父親怒目而拒,好像要打罵父親的樣子。使他父親受了很大的氣,胃痛發作,飯也吃不下。張義不僅沒有幫父親的忙,且連父親的工作效率,也因生氣而受到不良影響了。就是爲了這件事,在張義本人阿賴耶識的賬簿上,記下了一筆染汙極深的黑賬。
張義看到黑簿上,記下了上面一筆黑賬,尚未勾銷,正在驚駭失色的時候,冥王對他解釋說:“罪惡好比衣服上染了汙色,忏悔好比用肥皂洗滌。淺的汙色可用肥皂洗滌得掉,深的汙色是無法洗除的。你生平所犯其他罪惡,都是不深的汙色,得因痛切忏悔而洗除。但忤逆不孝,其罪最重,是極深的汙色,雖經忏悔,亦不易洗除。這是你的黑簿上,其他罪惡都已勾銷,獨有不孝罪業尚未勾銷的原因。好在你晚年誠心改過,所作功德很多,雖未能勾銷不孝惡業,尚能延壽,讓你回陽去吧!”說罷,冥差接著把張義的肩膀一拍,張義就醒回陽來了。
從此以後,張義把冥間所見所聞的經過,逢人講說。使人們都知盡心盡力的孝順父母,千萬不可犯忤逆不孝的惡業。(取材自德育古鑒)
他竟完全忘了撫育之恩,非但不肯相認,還饬屬加以驅逐。
9.張繼寶不孝遭雷殛
張繼寶,是宋仁宗時的人。他本來姓薛,因爲幼年時兵荒馬亂,在避難逃亡中,與他的親生父母離散了。幸而有一位張元秀,憐憫他的孤苦,收爲養子,這個原爲薛家的孩子,從此就改姓爲張。張元秀夫婦因爲沒有親生兒女,對待養子繼寶,極爲疼愛,如同親生兒子一樣,辛辛苦苦的把他撫育成人。並且延師課讀,培養成爲一個很有學問的人。有一天,繼寶外出遊玩,途中適逢自己的生母,他竟忘記養父母的養育之恩,不辭而別。
張元秀夫婦失了兒子,悲痛萬分,終日在家盼望繼寶歸來,可是望穿秋水,不見愛兒的蹤影,失望之余,老夫婦哭泣不已。後來家道中落,老夫婦淪爲饑民,因此更渴求繼寶的下落,四處探聽,逢人詢問。過了幾年,得悉繼寶赴京考中了狀元,並且做了大官,老夫婦聽到這消息,喜出望外,急忙借了路費,趕到京中去尋覓愛兒。好不容易見到闊別多年的兒子,那知繼寶看到二位老人衣衫褴褛,好像失了他的顔面,竟完全忘了撫育之恩,非但不肯相認,還饬令屬下加以驅逐。老夫婦氣憤填膺,頭撞牆壁而死。一會兒,天空中陰霾四合,雷電交加,霹雳一聲之下,張繼寶在雷殛中斃命了。(取材自古病今醫)
雷擊不孝的事,不僅古今筆記載錄很多,即近代報紙新聞,亦常有登截,如一九叁九年六月六日上海申報載,海通社華沙五日電雲:“波蘭索裏卡村,昨日發生駭人之逆倫慘案,有平民勃裏斯圖巴者,年叁十二歲,因繼承財産關系,與其母發生口角,竟以利斧將其母砍死,勃甫自家中逃出,即觸雷電而死,鄉人鹹謂雷擊逆子雲。”
出苦飛航作者何侃如老居士說:“空中自然之電擊,雷神借之以擊惡人,科學神道,兩不背謬。”
10.逆子斷手而亡
邱太太丈夫的堂弟,服務于鐵路局,刻薄寡情,人家都說他是一個毫無情感的冷血動物,對待他年老的母親,不僅談不上孝順,並且忤逆之極。在他的眼裏,簡直看母親連下女也不如了。
逆子終遭車輪輾斷右手而亡
有一年夏天,他的母親患了…
《因果報應錄(唐湘清居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